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桂林特产冻干罗汉果 广西桂林特产永福罗汉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桂林特产冻干罗汉果 广西桂林特产永福罗汉果更新时间:2022-05-30 10:06:28

一. 广西 桂林 叠彩区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桂林不仅山水甲天下,而且米粉也很有名,它圆细、爽滑、柔韧,具有独特的风味。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园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

1、冒热米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2、原汤米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3、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4、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现在则不同了,顾客日夜盈门。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摊,游人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轩粉店、石记米粉、味香馆最为有名。

乌鱼青蒜米粉:【材料】新鲜乌鱼1条,姜片,麻油,青蒜苗,米酒少许,盐少许,白胡椒粉少许,桂林粗米粉。【做法】热平底锅麻油,姜片爆香后,下鱼块煎赤下适量的水并加入米酒少许盐调味。水再滚起后转小火,将米粉加入同煮入味熟后,再下青蒜苗即可。

卤菜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炸酥的五花肉)、卤牛肉片、香肠、叉烧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再根据个人喜好加入辣椒、蒜蓉、葱花、各类酸菜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呼呼作响,声色味俱全。

汤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二. 广西 桂林 永福 永福香米

永福香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三.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苎麻

苎麻,俗称青麻。种植历史悠久,据旧《灌阳县志》记载,1750年前已有苎麻种植。公元1800年前后从临桂县引进绿白麻种植,二十年后这个品种在县内成为主要苎麻品种。后又从平乐引进黑皮蔸种植,逐渐取代了绿白麻品种。民国时期苎麻种植较多,1949年全县达2710亩,总产量9.65万公斤。解放初期有所增加,1957年全县种植面积增至5966亩,总产16.43万公斤。60年代后,因扩种粮食作物,苎麻种植面积减少。80年代后逐渐恢复,因价格看涨,1987年种植面积达12317亩,总产88.84万公斤,为解放以来最多的一年。后因价格下跌,1990年仅有2355亩,总产为17.42万公斤。

县内种植的苎麻,纤维支数高,1986年经湖南株州绢麻厂化验,黑皮蔸苎麻的纤维支数达2200支以上,因而历来比较畅销。解放后,1953年由外贸部门收购出口苎麻10.83万公斤。

1960年出口75.15万公斤。县供销部门从1952年开始收购到1990年,共收购苎麻482.41万公斤,平均每年为12.37万公斤,其中1987年收购76.84万公斤,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四. 广西 桂林 象山区 桂林马蹄糕

一提到桂林马蹄糕,对不少市民而言,它不只是点心了,还蕴涵有许多童年的记忆。马蹄糕是一种传统小吃。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

制作方法:

1. 在马蹄粉中加入清水,比例一般为1:2,搅拌均匀并静置20分钟,制成粉浆水。

2. 将马蹄削净后,切成小丁或使用马蹄粉。

3. 在锅里放入适量红糖和白糖,加入清水。

4. 待锅里的糖化了,并且水煮开之后,加入马蹄丁或马蹄粉。

5. 将之前做好的粉浆水再次搅拌均匀并倒入糖水中进行搅拌。

6. 搅拌均匀后,锅里的糖水应该呈现黏稠的状态。

7. 在准备好的碗中刷上一层油,然后将粉浆倒入碗中,用大火蒸30分钟左右。

8. 蒸好后要待马蹄糕放凉后方可取出切块,装盘。

营养价值:

马蹄又叫荸荠,含丰富的维生素B和C、植物蛋白、磷质,有清热去湿解毒的功效。 是莎草根植物荸荠马蹄糕的球茎。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马蹄中含大量的淀粉,加上低聚糖和单糖,占干重的86%以上。淀粉18.8%,蛋白质2.3%,脂肪0.2%,灰分1.6%。多种维生素A、B1、B2、C,和矿物质钙、磷、铁等。除此,还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抗菌成分荸荠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主料为大米粉,把米粉装入壮如马蹄的木模,用黄糖粉、马蹄粉或芝麻粉包心,猛火蒸熟,取出即可食用,其制做简便,吃来香甜扑鼻,松软可口。一般多为个体摊担现做现买。散见于各处街头巷口。来往行人,即购即吃,甚为方便。( 桂林)

五. 广西 桂林 永福 永福罗汉果

永福罗汉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永福罗汉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西桂林地区永福县是罗汉果的故乡,种植罗汉果已有200多年历史。

罗汉果是一种藤状植物,盛产于桂林市临桂县和桂林地区永福县的山区。是名贵的药材、高级清凉饮料兼调味佳品。成熟的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糖分,味美香甜,既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益肝健脾,降血的作用,又有防治呼吸道感染和抗癌的功效,食用其干果,味美香甜,含丰富的葡萄糖,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益肝、健脾、提神生津的作用,还有降低高血压的功效。在日常生活中,此果可作清补汤料机调味品,肉及肉汤力放半个作调味,其味自然鲜甜隽永。

罗汉果茶是罗汉果与优质茶叶加工成的细沫。方便的小包装,温水一冲即可。香气浓郁,鲜甜爽口,生津止渴,清肝润肺,化痰止咳,明月益思,回味无穷。

购买罗汉果时,应该挑选个大形圆,色泽黄褐,摇不响,壳不破、不焦,味甜而不苦者为上品。

广西永福县是正宗的罗汉果发源地和主产地,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和一套完整成熟的种植加工技术。现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达35000多亩,年产果近2亿个,其中70%以上罗汉果都集中在该县龙江乡境内。1995年永福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罗汉果之乡”;2000年被桂林市认定为1 号名牌农产品,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永福罗汉果被授予名牌产品称号。永福罗汉果原果及其制品已远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罗汉果为卫生部首批公布的药食两用名贵中药材,其所含罗汉果甜甙比蔗糖甜300倍,不产生热量,是饮料、糖果行业的名贵原料,是蔗糖的最佳替代品。常饮罗汉果茶,可防多种疾病,现代医学证明,罗汉果对支气管炎、高血压等疾病有显著疗效,还是起到防治冠心病、血管硬化、肥胖症的作用。

罗汉果是桂林的经济植物, 为传统中药和出口商品之一, 营养价值高, 有清热解暑、化痰止咳、凉血舒骨、清肺润肠和生津止渴等功效; 可治急慢性气管炎、咽喉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胃热、便秘、急性扁桃体炎等症, 糖尿病患者亦宜服用。用其果泡制的凉茶, 久负盛名。还可作为调味品用于炖品、清汤及制糕点、糖果、饼干。目前, 除干果出口外, 制品尚有冲剂、糖浆、果精、止咳露和浓缩果露等。

中医药学认为,罗汉果甘、酸,性凉,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滑肠排毒、嫩肤益颜、润肺化痰等功效,可用于益寿延年、驻颜悦色及治疗痰热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消渴烦躁诸症。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罗汉果含有丰富的糖甙,这种糖甙的甜度是蔗糖甜度的300倍,具有降血糖作用,可以用来辅助治疗糖尿病;含丰富的维生素C,有抗衰老、抗癌及益肤美容作用;有降血脂及减肥作用,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改善肥胖者的形象。

久负盛名的“中国罗汉果之乡”永福县是驰名中外的罗汉果之乡,是罗汉果发源地、栽培中心、主产地。其位于广西北部、桂林市西南部,所产的罗汉果品质优、口感好,质量上乘,为果中精品,有“东方神果”之美誉,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亲睐。罗汉果产业已成为永福县重点发展的农业区域优势产业和农民增产增收一大主要经济来源。

罗汉果又名汉果、长寿果,是我国独有的名优。素有“东方神果”美誉,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属葫芦科藤本落叶植物,主要利用部位是果实,含有多甜甙物质、丰富的维生素C、硒及多种氨基酸,因具有清肺止咳、益肝健脾、抑制哮喘以及降血压等诸多功效。小小的罗汉果虽然外表不起眼,但研究表明,它竟含有高于蔗糖300倍的甜甙——这种甜甙味纯无糖,具有抗衰老、防肺结核与抗癌等作用,正是罗汉果的“神奇”之源。年产果达8000万个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罗汉果产地。去年在北京农博会上罗汉果又被认定为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永福县境内群山环抱,温暖湿润,空气清新,河流纵横交错,森林覆盖率达74.4%,其地理形态和自然资源形成了其独特的小气候环境,为罗汉果栽培最适宜区。永福县罗汉果栽培历史已有数百年,自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罗汉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也有了大幅增长,特别是2001年开始罗汉果组培苗试验试种成功,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得到了迅速增长,到2005年,全县罗汉果生产规模已达4.07万亩,其中当年新植面积1.4万亩,全年罗汉果总产量达1.57亿个,总产值1.1亿多元,单罗汉果一项全县农民人均产值458元,总产量、总产值分别是2004年的183.8%、214.5%;当年罗汉果种植区农民人均从罗汉果生产、经营中获纯收入1006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3%。2006年全县罗汉果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其中标准化栽培面积3万多亩。

近年来,罗汉果原产地、中国罗汉果之乡广西永福通过扩大罗汉果种植面积、完善栽培技术、延长产业链、出口海外市场等方式,将罗汉果这种“东方神果”蕴藏的万般“甜蜜”不断地挖掘和播洒出来。

种植罗汉果已约有300多年的历史,2008年罗汉果种植面积达到4.8万亩,产量大约2.5亿个,而全国的罗汉果产量大约是4亿个,永福县还不断优化罗汉果的培育技术、提高其品质。2004年永福县建立了中国最大的罗汉果组培苗炼苗基地,年育苗达200万株,永福县农科部门还建立罗汉果品比实验基地,大力实施罗汉果无公害栽培技术。 质检总局批准对永福罗汉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审定的国家标准对永福罗汉果的定义、保护范围、质量要求、检验规则等进行了严格规定。永福县农业局党组书记蒋纪森说,有了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的技术规范,罗汉果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农民种植一亩罗汉果的纯收入就有3000多元。由于气候相对较好,永福罗汉果丰收产量达1.8亿个以上。

近几年来,为充分发挥永福县区域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罗汉果这一支柱产业,永福县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壮大罗汉果产业。特别是今年,重点从罗汉果市场监管和品质提升方面下功夫,由县人民政府牵头,组织召开了永福县罗汉果种苗市场管理工作会议、永福罗汉果品质提升研讨会、永福县执行罗汉果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骨干培训会等系列会议,安排布置有关罗汉果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问题,进一步规范了罗汉果生产经营秩序,提高了永福罗汉果的品质。目前,罗汉果的收购价有了明显提高。

六. 广西 桂林 象山区 桂林打油茶

打油茶”,工具、选料、制法、喝法都非常独特。先说工具吧,一只小铁锅,一把小木棰。小铁锅类似江南苏锡饮食业使用的炒锅,但锅口很小,约同大汤碗口,且锅口旁有一小歪嘴,以利倒茶;小木棰灵巧又别致,状如大小擀面具,但前端延伸出与相垂直的一小段,以作敲打之用。选料,须选用土茶,就是未经加工过的茶叶,不然,就会失“打油茶”的风味。葱、姜、蒜头、盐是必备的,油炸山芋片、油氽花生米是佐食的佳料。沏茶需用佳泉水已为茶经之事,然“打油茶”又一特别之处是以肉骨汤代佳泉水,自然是茶味别出。制法又很独特,铁锅烧热,加少量素油,待油熬透,推入葱段、姜片、蒜头熬香,放入用清水略泡过的土茶。“打油茶”必须用木棰反复敲打,方能使风味俱出,至打透,再加入肉骨汤,加适量盐,俟烧滚,倒入小碗,加上葱花,放点油氽花生米,香味四溢,茶色似咖啡,红绿点其间,诱你一喝为快。桂林地区喝“打油茶”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杯苦,二杯夹(方言,意为涩)三杯、四杯好油茶”。这就是提醒你慢慢品尝,好好领略。“打油茶”有祛寒湿、提神、饱腹之功能。桂北地区湿度大,矿工颇多,喝“打油茶”便成为当地百姓的饮食习惯,亦是他们用来待客的一种方式,客人围桌而坐,主人用一小炉,“文君”当炉,当众操作,一杯接一杯,颇有风味。如今,“打油茶”不径而走,流传广西数地,倍得人们青睐,风味亦添数种,如“鸡丝打油茶”、“肉丝打油茶”等。

在桂林喝“打油茶”,真不虚此行。愿这朵民间饮食文化中的奇葩开放得象桂林的山、漓江的水更加迷人。

七. 广西 桂林 荔浦 荔浦米饼

荔浦米饼是荔浦地方.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本品选用荔浦名产-荔浦芋配以优质香米;黑芝麻;花生仁;蔗糖;植物油等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致而成,是纯天然健康食品。其味香甜酥脆,营养丰富,老少皆宜,是家居休闲,旅游及馈赠亲友之佳品。

制作过程

(1)把碳烧旺,等待烘烤。

(2)把米炒好、把花生芝麻水晶肉等料准备好。

(3)煮红糖,把炒好的米磨成粉。

(4)把饼印涂上一层粉末,防止饼粘在上面。

(5)在部分粉末里加入煮好的糖,把之前准备好的芝麻花生等料也一起加入拌匀,浓度要适中。

(6)把拌好的料装入饼印盒,把印盒上多余的料弄掉。

(7)用汤勺把各个饼的表面磨平;用木棍敲击印盒,使饼松动,饼反扣倒到竹塞子上,待烘烤。

(8)把竹塞子架到炭火上烤;待一面颜色稍黄后翻一面继续烤。

(9)烤好后“出炉”。

八. 广西 桂林 阳朔 桂林金桔

果呈倒卵形,外皮金黄色,果肉淡黄色。可鲜食,又可制成蜜桔、罐头、桔饼和提取果汁。桂林阳朔、荔浦、恭城县有出产;阳朔白沙乡所产金桔色美、个大、肉厚、质脆、气香、酸甜可口,含糖类(18~20%),维生素C1、B2、B1、P及钙、铁、磷等营养物质,深受消费者欢迎。有的地方将金桔矮化作盆景树,金黄色的瑞果挂满枝头,象征硕果累累的丰年景象。( 桂林)

九.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陶器

县内水车乡是桂林地市陶器生产基地,被誉为“灌阳景德镇”。这里陶泥质量很好,从1762年开始生产第一件陶器起至1990年,已有228年历史。解放前,由于社会制度的限制,只停留在一家一户生产几种工艺简单的生活用具,如酒壶、沙罐、水缸等。解放后,除户办作坊生产外,还兴建了乡办陶器厂,逐渐由手工生产改为机械生产,除生产日常生活用具外,还生产质量很好的花盆、花盘、龙头壶和大酒海等。1978年后,全州湘山酒厂需要的大酒海,全部由水车乡陶器厂生产供应,1990年工业总产值达19万元。除乡办陶器厂生产外,还有很多农户从事个体生产,如山燕头和弯门口两个自然村,共296户、1180人,其中有70%的家庭生产陶器,30%的家庭从事为有关陶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制陶,不但养活了这里1000多人,而且使家家户户富裕起来。

十. 广西 桂林 平乐慈姑

慈姑秋种冬长,春节前后上市,广西各地均可种植,尤其以桂中地区的柳江县,桂东地区的八步区、平乐县,右江河谷的平果县、田东县、田阳县等地居多。通常情况下,慈姑在早稻收割后种植,实行慈姑与水稻轮作。近年来,广西又积极探索出慈姑套种栽培模式。

慈姑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消炎解毒、生津润肺、健胃止咳等作用,是人们喜爱的日常蔬菜品种之一,特别是桂东北城乡居民食用慈姑已成为一种习惯,是当地人们每年春节必备菜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