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州特产在哪里买便宜 苏州特产去哪买正宗又不贵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州特产在哪里买便宜 苏州特产去哪买正宗又不贵更新时间:2022-06-08 23:33:33

一. 江苏省 苏州 太仓 镇湖苏绣

镇湖苏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镇湖,古称西华,地处西太湖边与光福相连。这里山清水秀,灵慧赋性,是苏州刺绣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精、细、雅、洁、奇而独领风骚。“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是镇湖的真实写照。

镇湖,古称西华,地处西太湖边与光福相连。这里山清水秀,灵慧赋性,是苏州刺绣的主要发源地。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精、细、雅、洁、奇而独领风骚。“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是镇湖的真实写照。 一个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万的湖滨小镇,有绣娘8000余人(其中拥有初、中、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师有4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刺绣的产业产业人员已超万人,还造就了多名国家级刺绣工艺师。 2000年7月8日,镇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船点

苏州船点属苏州船菜中的点心部份,苏州船菜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与苏州水城不关。苏州有东方威尼斯之誉,历史上交通工具主要依赖舟楫,当时仅集中在著名的山塘河中的就有沙水船、灯船、快船、游船、杂耍船、逆水船等十多种,而沙飞船、灯船、游船等一类均设有“厨房”。

明清时期,本地商人往往在游船上设宴,请“在吴贸易者”洽谈生意,船菜由此而越办越丰盛。吴门宴席,以冷盘佐酒菜为首,尔后热炒菜肴,间以精美点心,最后上大菜,大菜往往以鱼为末,图“吃剩有余”口彩。厨师深谙席间吃客心理,点心仅是点缀,小巧玲珑,既有观赏之美,又有美食之味。

目前,各名菜馆均在传统船点上推陈出新,培养许多制点高手,船点已成为宴席中不可少的内容。以花卉植物、虫鸟动物为主,如:白鹅,用镶粉、枣泥馅心等制成;白兔,用镶粉、细甜豆沙等制成;桃子,用镶粉、细甜豆沙、可可粉等制成;枇杷,用镶粉、枣泥、细甜豆沙、可可粉、芝麻制成。制作时先将芡粉、镶粉揉拢成粉团,再捏制成型,配上食用色素,然后放入蒸笼蒸熟,出笼时涂上麻油。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红木雕刻

苏州红木雕刻,历史久远,自明代起形成造型简练、线条挺括、做工精良、磨清光亮的“苏式”风格。加工“苏式”红木雕刻制品,木料先要经过干燥工艺处理,并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以控制产品的收缩、变形豁裂。主要产品除床、橱、台、沙发等成套家具外,更多的是用于高级卧室、餐厅、书房、客厅等室内装饰的红木制品。有盒、盘、座、几、屏等红木小件;有用浅刻、浮雕、镂雕技法制作而成的筒、笼、罩以及人物、走兽、花卉等红木工艺品;还有筷、印盒、书尊、书签、线板、茶托等红木旅游纪念品,大小制品有近千个品种。

苏州红木雕刻厂有限公司脱颖于原苏州红木雕刻厂,始建于1954年,当时由本市一批制作“苏式”红木类产品的艺人组成。经过初期发展引成了较大规模的红木制品专业工厂。集全国工艺美术家、手艺超群的老艺人、工艺大师数十人,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红木家具设计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成为以红木家具、宾馆配套家具,雕刻工艺品和装饰工程承接的综合型企业。

推荐地点:苏州红木雕刻厂有限公司

详细地址:苏州市人民路(北寺塔东)西北街公管弄16号(苏州工艺美术馆后)

咨询电话:0512-67520665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吴江大米

吴江大米--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五.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虎丘彩蛋

清代中期,虎丘一带画铺很多。他们从我国民间把鸡蛋染成红色,作为婚嫁喜庆和生儿育女的吉利礼品这一习俗得到启发,在空蛋壳上画上国画,作为摆饰品出售,久而久之,彩蛋就成了一项美术工艺品。

建国后,苏州成立了彩蛋生产合作社,彩蛋的绘画质量、装潢设计有了很大提高,花色品种大量增加。彩蛋的材料从鸡蛋壳扩大到鸭、鹅、鸽蛋等蛋壳;彩蛋的绘画题材,山水、人物、花鸟、风景、戏文应有尽有。配以玻璃盒或玻璃罩装潢,引起了来苏旅游者的浓厚兴趣。特别是随着对外开放和苏州旅游事业的发展,过去仅为少数游人、香客购买的彩蛋这一“虎丘土产”已经形成专业化生产并行销国外。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慈姑

慈姑,也是苏州“水八仙”之一。这个名字真好听。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慈姑一根岁产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其叶像燕尾分叉,故有此名也。 ”就是说在慈姑每株的根部都会生长出十二个果实来,就像一位年轻的妈妈慈爱地哺育着自己众多的孩子,多么慈祥呵。慈姑又称茨菇、茨菰、白地栗、燕尾草。

苏州娄葑一带种植慈姑历史悠久,原分布在群力、葑红、葑塘、团结、金厍、二一四、金湖等村,斜塘、车坊水网地区也有种植。娄葑种植的慈姑主打品种为“苏州黄”。慈姑首推“苏州黄”,“苏州黄”慈姑特色是黄衣、果大、肉白、质地香糯,属于江苏省著名高产优质慈姑品种。

宋代学者苏颂曾这样描写慈姑:剪刀草茎干,其色深青,每丛十余茎,上分枝,开四瓣小白花,蕊深黄色,球茎大者如杏、小者如栗。食用部分为底下匍匐茎先端膨大的球茎,每株球茎可达10余个。球茎原有微毒,后经人们长期栽培改良,成为可食之物,用做蔬菜。据老农说,慈姑产果数有一定规律,常年一般一株慈姑产果12个,闰年就会得产13个。此现象在古籍《尔雅翼》中也有记载:“慈姑岁有闰,则生十三子。 ”这么说闰年必定是慈姑的大年了。

慈姑种植为单作或套种,一般在清明后将慈姑顶芽连同慈姑肉切下,用湿草铺盖催芽,10-15天出芽,然后插扦秧田育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移栽或套种至大田。慈姑生育期为190-200天,立冬至翌年3月均可挖收,亩产量可达800公斤。慈姑耐贮耐运,所以是冬春两季应市的主要水生蔬菜。

慈姑富有营养,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B、维生素C、胆碱、甜菜碱等。慈姑常作蔬菜食用,能烹调出“大蒜炒慈姑片”、“慈姑炒肉片”、“慈姑炒鸡丁”、“慈姑菌菇老鸭煲”等多种美味可口的菜肴。因慈姑略带苦味,烧出来的菜肴别有风味。慈姑一上市就有许多食品单位收购,有加工成时令小吃食品“油氽慈姑片”,金黄香脆,赢得人们的青睐。煮熟后的慈姑,剥皮后蘸糖当闲食点心,吃起来另有一番滋味。

慈姑也是药用植物。 《本草纲目》记载:“慈姑味甘、性寒。主治百毒,难产胎盘不出,捣汁服。叶,主治诸多疮肿,小儿丹毒,捣烂涂于患处即可消退。又可治蛇、虫咬伤,捣烂擦患处。调蚌粉,可去痒消痱。 ”

七.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虎丘泥塑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有一段关于苏州泥人的生动描绘,薛蟠从苏回来,带来了两大箱衣物分送给各家姐妹,其中就有“一出出泥人儿的戏,用青纱罩的匣子装着;又有在虎丘山上泥捏的薛蟠的小像,与薛蟠毫无相差。宝钗见了,别的都不理论,倒是薛蟠的小像,拿着细细看了一看,又看看他哥哥,不禁笑起来了。”《苏州府志》也提及“虎丘人搏土肖人像逼真”。可见当时虎丘泥塑的艺术水平。

苏州捏相的创始时代,据清代《桐桥倚棹录》说:“塑真,俗呼捏相,其法创于唐时杨惠之。”杨惠之是名闻全国的“塑圣”系唐代苏州吴山张古村人。他和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拜同一老师学画,后改学雕塑,由于绘画的根底深厚,塑造的人物形象极其生动,达到了泥塑的高超境界。到了宋代,吴县木渎人袁遇昌,把塑制神、佛像的艺术运用到捏塑“泥娃娃”上,他塑的泥孩儿,小口微似在哑哑学语,甚至连未闭合的囟门都塑了出来,很有生气。因此,当时就赞为“天下第一”,后因虎丘出产一种适宜捏塑的“滋泥”,泥塑的中心即移至虎丘。清代著名诗人汪士皇曾把苏州捏相世人项天成(清道光时人)比作顾虎头、吴道子这样的著名画家,还用这样的诗名称赞项天成的捏相技能的神妙:“项子风流儒雅客,江东妙手更无伦。虎头阿堵光如电,漆毫道子开生面。搏粉苍泥夺画工,写真不用鹅溪绢。”从目前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吴县甪直镇保圣寺泥塑罗汉和东山紫金庵的罗汉像等作品来看,可以看出它们和苏州捏象之间具有传统渊源关系。

苏州捏相艺人捏相时,据说先打量一下对方的特征,静思一下,然后用一颗泥丸放在手里,藏到袖口处,边捏边和对方谈笑,只消几分钟时间就成了。正如《兰舫笔记》记载:“如不介意,少焉而像成矣。”这真可称得上是一种绝技。捏相分两种,一种是捏成像后,加以粉彩点画,配上须发、服饰,四肢另用硬木雕成后装上,可以活动。另一种公是捏成一个头像, 也不上彩着衣,便于携带。《红楼梦》中描写的薛蟠小像可能就是后一种。与捏相近似的,还有一种泥塑戏文,在清时也很有名。这种泥塑戏文一般也较写实,重视面部表情神态的刻划,人物形象较夸张。还有一种绢制泥人,头和四肢为泥制,衣帽服式用绢、纸等作成,武装的盔甲,甚至有用线编织成 为鳞甲形的,衣服上的花纹有些是用彩笔画的,有些是绣制而成,制作十分精致,人物脸颊丰润,神采奕奕,尤其面部的开相,着墨不多,但眉目传情,显见精神。到了清光绪年间,捏相以小为贵,最小的公及一粒瓜子那么大。为了使小像捏得跟大像一样生动逼真,艺人们创造了用翻模缩小的办法,使形象一点也不走样。

一九五六年五月,苏州市少先队员周福元曾将他家祖传的捏相模子四百三十六件,连同一套捏作工具捐赠给国家。根据这套模子可以印制出一整套面相,包括人相、神像、戏文脸谱以及玩具、 小摆设等,其中人相一种,有古代人、现代人,老人、孩子、妇女等。每个面相的表情都不相同,这些面相如果再加上鲜艳的色彩勾划,那就更为活龙活现了。这些小得象一粒瓜子的面相,也是五官端正,须眉清楚,非常生动逼真。可惜这一流传几百年的精细的手艺,在清光绪年间已由衰落而逐渐失传了。如今发现这套模子,对研究捏塑艺术有很大价值。从上面几种著名的工艺美术介绍中,已足见巧夺天工的苏州古技之一斑。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古老而美丽的建筑彩绘,精湛的雕花和浮雕,利用发条传动的惯性玩具,逗人喜欢的通草堆花,姑娘们的饰物素珠,玲珑剔透的红木小件,细巧精致的小摆设,价廉物美的嘉定黄草编织,工艺精巧的掀帘钟和水发钟,惟妙惟肖的仿古铜器,形形色色的剧装戏具,音色古朴的民族乐器……。这些,也都是苏州传统的工艺美术,在明清两代先后都有过兴旺的时期。

八.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桐桥扁担

苏州的竹器行业,生产的竹箩、竹床、摇篮、筛子等,质量上乘,远销外地,颇有名声。而山塘街生产的“桐桥扁担”,在竹制品中更负盛名。

扁担是一种扁而长的挑物工具,用竹子或木料做成。旧时的贫穷人家,尤其是农村,几乎是家家必备之物,外出打工,运送货物,扁担是少不了的。有些人家,还在扁担上刻个记号,视为“家宝”,过年时,在扁担上贴上红纸,以示吉利。

桐桥畔有多家专售扁担的店铺,店主大都住在山塘街金家弄和半塘一带,离店不远,便于经营。最有名望的是“崔聚兴”、“周祥发”和“张根水”三家扁担店。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服务周到,讲究质量,恪守信用,赢得了外地和本市客户的信赖。久而久之,人们称之为“桐桥扁担”,不径而走,远近闻名,在竹器行业中独树一帜。三家店主长相各有特点,崔聚兴店主叫崔金元,脸上有麻子,人称“麻子老板”或“麻子扁担”;周祥发店主叫周祥男,个子较矮,人称“矮子老板”或“矮子扁担”;张根水的店号即是其名,是个长子,人称“长子老板”或“长子扁担”。三个人的长相成了三块活照牌。

桐桥扁担形式多样,有好几十种。店主根据客户的需要,在选料上,做工上,以及尺寸长短、软、硬和吃多少份量等,都能合乎客户的要求。而且,随定随做,约期取货,决不失误。他们还根据各地用户的要求,做出各种特需的扁担,如虎丘山下花农用的“茶花扁担”,竹子直径要达到9·95寸,竹料开成三爿;葑门大荡里种藕农民用的“挑藕扁担”,竹子直径要达到13寸;盘门外清洁工用的“粪桶扁担”,竹料要硬性,还有浙江嘉兴人用的“卖咸菜扁担”、秋季卖蟹用的“蟹扁担”等。桐桥扁担远销上海、浙江等地,声誉日高,生意十分兴隆。

1950年合作社高潮时,各店联合起来,成立了苏州市第五竹器合作社,社址在山塘街315号,后又更名为山塘竹器合作社。此后,又与藤器社合并,建立了延安竹器品厂,门市部在山塘街341号,扩展竹器生产,经营批发。岁月流逝,交通运输日益现代化,农民结束了肩挑运送的苦力活,桐桥扁担赶不上历史进程,也就进了历史博物馆。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支塘泥鳅

近年来,鱼虾蟹等传统水产市场日趋饱和,支塘镇尝试拓展水产养殖品种,增加农民收入。在镇农中心的支持下,苏州奥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苏州科研成果,在解决了泥鳅批量生产难题之后,又从全国各地引进不同泥鳅,进行人工良种培育,用于规范化养殖,填补了国内人工选育良种泥鳅空白。

苏州奥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地处常熟市支塘镇盛泾村,是目前省内唯一能够大批量繁育无公害泥鳅的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将原有60亩商品鳅养殖基地增加到600亩,并建有400亩泥鳅苗种基地。项目投资100万美元,年销售收入550万元,亩均纯收入6800元。

苏州奥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启动泥鳅产业发展工作,注册了无公害泥鳅品牌,形成泥鳅良种培育,规模化繁殖,无公害养殖及成鱼销售与加工的产业链。2009年3亿尾种苗供应国内外市场。30吨成鱼首次上市供不应求,相继被常熟、苏州、上海、浙江、湖州等地饭店订购一空。

目前以苏州奥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和当地几十户规模养殖户合作养殖,并建造深加工研发基地。鳅鱼熟食产品,鳅鱼胶囊等都进入研发阶段。同时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苏州市科技局等科研项目,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项。今后,将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依托市镇两级农业部门的技术力量,加大对养殖户的技术指导,统一供种,统一防病,统一生产,统一销售,预计今年种苗产量将比去年翻一翻,成鳅产量提高30%左右。

根据公司介绍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营养品,按目前国内养殖量和需求量在10万吨至15万吨之间。在支塘镇农服中心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镇政府以及市农委的重视和关心下,奥博公司今后将成为1000以上的规模养殖基地,来带动农户,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效益起到很大作用。

十.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苏州玉雕

玉雕也是苏州传统的工艺,古代宫廷都聘请苏州玉工为皇室琢造各种玉器。“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目前,苏州玉雕正在继承这一优良传统,重新焕发出青春。除了上述工艺品之外,其他如民族乐器、金银细工、红木器物、国画颜料、字画装裱,也都是著名的苏州工艺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