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铁岭特产菌类 铁岭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铁岭特产菌类 铁岭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6-09 19:13:45

一. 云南省 迪庆 香格里拉市 菌类

由于迪庆境内的原始植被完好率高,海拔高差大,因而盛产野生菌类。这些菌类绝对没有假货,其中最有名的松茸、羊肚菌、一窝菌、白牛干菌等,因其营养和药用价值高,深受国内国外人士的喜爱。其中松茸富含粗蛋白、维生素,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驱虫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对癌细胞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松茸价格比较昂贵。松茸内质细嫩,香味浓郁,是迪庆菌类中珍品。( 迪庆)

二. 辽宁省 铁岭市 昌图 打饭包

饭包,当地人习称“饭包子”。是用成张的白菜叶作为包皮儿。在上面抹一层大酱,放上些辣椒末、葱丝、茴香段或各种切碎的小咸菜儿,最后在压上些高粱米饭,将菜叶团拢起来即成。极具农家风味。

三. 辽宁省 铁岭市 清河区 溜达鸡

溜达鸡

清河区聂家乡山多地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现有多处荒山荒沟,目前该乡依据山区特点及优势,利用荒山荒沟饲养溜达鸡。

四. 辽宁省 铁岭市 昌图 昌图榛子

昌图榛子产于辽宁省昌图县东部太阳山区。这里地貌独特,四季分明,土壤肥厚,资源丰富。是享誉国内外优质平榛的集中产地,是明清时期宫廷贡榛的供应地。现在又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榛子原产地,并命名为“中国榛子之乡”,所产榛子誉为“中华名果”

五. 辽宁省 铁岭 调兵山市 李记坛肉

坛肉,是东北地方别有风味的菜肴之一,它是在大炖肉、红烧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北各地坛肉馆有很多,然而,最有名的要数坐落在龙首山下的铁岭市李记坛肉了。

李记坛肉是由李学新于1918年从天津逃荒到铁岭而首创的,至今已经四代将近百年。1989年李记坛肉申请办理了国家专利,成为铁岭市个体饮食业获国家专利的第一家。正宗真传,李记坛肉只此一家。

李记坛肉自1918年开创以来,深受各阶层人们的喜爱,上至达官显贵,下到普通百姓,人人喜欢品尝,历时百年,经久不衰。

李记坛肉的特点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风味独特,经济实惠。根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尤其是青少年,吃顿肥瘦兼有的猪肉,一般不多于100克,是有益无害的。伟人毛泽东之所以喜欢吃红烧肉,就是同为它有补脑的作用。李记坛肉比一般红烧肉还好吃,可惜毛主席有生之年没有品尝到。1985年陶铸夫人曾志率团到铁岭视察时特意提出品尝李记坛肉。满口喷香的李记坛肉,配以雪白肉头的焖大米饭,人人赞不绝口。由李记坛肉开创的坛肉饮食,为铁岭赢得了"坛肉城"

的美称。

现在,李氏后代继承祖传技艺,在银州区光荣街和柴河街开设了两处李记坛肉馆,继续为人们奉献美味佳肴。他们还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需要,增加传统风味的骨架、酱菜、酥鱼等小吃,更加赢得人们的喜爱。

六. 辽宁省 铁岭 铁岭县 铁岭挽马

【种质原产地】 辽宁 省铁岭县

【主产区与分布】 主产于辽宁省铁岭县,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

【形成历史】

本马种是在铁岭种畜场优越的自然和饲养条件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复杂杂交方式育成的。铁岭种畜场于1949年从长春、农安等地选购和部队拨入的含有不同程度的盎格鲁诺尔曼、盎格鲁阿拉伯和贝尔修伦等品种血液的0母马44匹。这些0母马的资质很不一致,为了改善体质类型和体型结构,从1949年开始,用盎格鲁诺尔曼系和贝尔修伦系0公马进行杂交,1951年将全部母马改用阿尔登种公马杂交。到1958年,大部分母马已含外血达75%以上,并开始横交试验,1962年转入横交固定。同时,为了疏宽血缘和矫正体质湿润、结构不协调的缺点,先后导入苏维埃重挽马、金州马和奥尔洛夫马的血液。从1968年开始,使用第一代横交公马配种,进行自群繁育。在选配中,根据个体的表型类型和各品种的血量比、亲缘程度和后裔品质等情况,采用近交同时又避免血缘过近的选配方法,使群体的血量逐渐统一在含重种血50-62.5%、中间种血9-12%、轻种血2.13%-6.25%、蒙古马血20%-25%之间。铁岭挽马虽然来源于7个品种血液,但经过严格的选种选配和淘汰,以及合理的培育,已经形成几个亲本品种的融合体,群体特点基本一致,遗传性稳定的优良品种。

七. 辽宁省 铁岭市 清河区 铁岭大葱

辽宁省铁岭县出产的大葱,以独棵、白长、味美等特点闻名中外,是辽宁蔬菜名产之一。铁岭大葱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大葱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还有大量的挥发性精油,叫葱蒜辣素,其味异样香辣,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八. 辽宁省 铁岭 开原市 八宝韭菜

八宝韭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八宝韭菜是开原市八宝镇的。

八宝镇韭菜种植面积达1万亩,主要分布在大湾屯、马圈子、和顺及古城堡村,并已辐射周边15个村。今年春季,全镇韭菜总产量4万吨,总产值4800万元,人均增收1200元。“八宝韭菜”已经成为富民强镇的主导产业。

八宝韭菜相继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建成万亩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被评为“辽宁韭菜之乡”。

九. 辽宁省 铁岭市 昌图 傅家花生

傅家花生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傅家花生,辽宁省昌图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原产于该县傅家镇而得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产出的花生粒大、皮薄、果白,且网纹清晰、质地饱满,入口香、脆、甜,而且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谷氨酸含量高,不含黄曲霉毒素B1等品质特点。.2008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傅家花生被确定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种植历史

昌图县的傅家花生种植历史悠久。据地方志记载,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傅家屯傅姓农家将落花生由山东济南带至傅家,并在沙土地上种植。清朝末年,以傅家、古榆、长发一带为中心,就有一些居民零星种植花生,但由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东北地区始终处于战乱之中,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甚至处于倒退状态,花生生产的发展也无从谈起。
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30多年的时间里,傅家花生也仅限于农民在自家房前屋后小面积种植,其用途多为自食自用或走亲访友时赠送。20世纪80年代,受 图2 傅家花生种植基地

.计划经济指令性生产计划的影响,辽北农村大田播种仍以大苞米为主,但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开始在自家的自留地、承包田和开荒地里小规模地种植花生,尽管那时花生年种植面积不足2万亩,但农民直接拿它到集市零售换钱,迈出了傅家花生生产从小农经济到商品经济的第一步。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地农民葛金月从外地引进了第一套花生筛选设备,从粗加工起步捞到了花生产业的第一桶金。199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农产品市场的放开,傅家花生生产开始向产业化、标准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傅家花生平均亩产已经达到了300公斤。傅家镇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花生集散地之一。
2000年,傅家花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富稼源”商标,并先后被评为市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商标。21世纪初,该镇花生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75%。年产量保持在2500万公斤以上,年交易量在1.5亿公斤以上,所产花生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东欧等国。.

品质特点

傅家花生最有名的品种是傅家白和傅家红。2007年夏,中国沈阳生态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对辽宁、山东、河南等10个花生产地的白沙品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傅家白、傅家红砷、铬、黄曲霉毒素B1等均未检出,铅、镉、汞等有害物质含量远远低于规定指标,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
检测结果显示,同其他9个产区对比,傅家花生优势突出。首先是粗蛋白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36.9%,傅家红花生达35.8%,比其他产区高出1.9%-7.9%;其次是谷氨酸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到6510mg/100g,傅家红花生达到6521mg/100g,比其他产区都高;三是赖氨酸含量高,傅家白花生达到1242mg/100g,傅家红花生达到1256mg/100g。.

种植环境

傅家镇位于北纬42°23′-43°29′,正处于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花生生产“黄金带”(北纬40°-45°的狭长地带)上。北方特殊的寒冷气候不适于黄曲霉毒素及其他病虫害生长和繁殖,最大程度地确保了傅家花生产品的质量优势。
该镇位于松辽平原和科尔沁沙地的交会地带,土壤类型以沙壤土为主,通透性强,适应花生耐旱不耐涝的特点;另外由于沙土的特性,收获后花生表面浮土在干燥后可自行脱落,果壳干净有自然光泽,不像其他地区花生收获后还要用水冲洗;同时,由于傅家地区处于松辽平原边缘,不像其他风沙区土壤那样贫瘠,具备生产优质花生必需的土壤条件。傅家镇境内有招苏台河干流经过,地下水资源丰富,深6米-30米,可开采量满足优质花生生产用水。.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傅家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辽宁省昌图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傅家花生”地域保护范围的函》(昌政函〔2007〕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辽宁省昌图县傅家镇远大村、大地村、友好村、白家窝堡村、五丰村、友爱村、张家窝堡村、长山村、唐家围子村、傅家村、太民村、邱家屯村,傅家林场宝龙分场、山河分场、种子林分场、朱家村、老曲家店村、郭家平房村,以及三江口镇刘塘房村、海丰村,古榆树镇劳动村、榆树村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