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厦门特产供应商 正宗厦门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厦门特产供应商 正宗厦门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2-06-07 07:13:04

一.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干炸鲟盖

【厦门风味:干炸鲟盖】

〖菜肴特点〗外酥里嫩,醇香味鲜,脍炙人口,1993年获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团体金牌奖。

〖烹制过程及原料〗

主料:小寻12只(750克)

辅料:鲜虾仁250克,净荸荠150克,猪肥膘肉50克,咸饼干末100克,鸭蛋1个。

调料:淀粉、姜末、胡椒粉、绍酒、精盐、味精、芝麻油各少许、花生油1000克。

制法:1、将寻洗净苤熟,剥下寻盖,修齐边沿,清除盖内杂质,剔取所有寻肉;虾仁去沙线,剁成泥;猪肥膘肉、荸荠均切细丁。以上各料混合,加上精盐、味精、绍酒、胡椒粉、姜末、芝麻油、蛋清、淀粉拌为茸料。

2、在每个寻盖内抹上湿淀粉,分别填入茸料抹平,涂上蛋黄液,再撒匀饼干末,然后下六成热油锅炸至金黄色,捞起装盘即成。

二.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郭山蔬菜

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郭山村总人口2800人,耕地面积4500亩。该村是中国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紫长茄大棚栽培示范基地、福建省科技示范村。拥有“郭山”牌紫长茄、“古樟”牌系列蔬菜知名品牌。全村98%的农户从事蔬菜种植,年种植面积达4500亩,其中紫长茄种植基地2300亩,产值4600万元。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位居洪塘镇首位。被评为“厦门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03年12月郭山村成立了“厦门市同安区郭山蔬菜协会”;2008年10月成立“厦门市郭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基地建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实行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益生产,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合作社积极为社员与菜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并依靠合作组织与市场带动,初步形成“合作社+市场+农户”的运作格局。通过把农民单个无序种植吸纳到协会或合作社,形成有组织、有系统,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助推了紫长茄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每年推广反季节紫长茄嫁接栽培2000多亩,茄子通过嫁接栽培,达到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青枯病、抗根结线虫,延长采收期,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每亩产值可达1.8-3.0万元。2011年,郭山村(紫长茄)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三.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厦门漆线雕

漆线雕是福建厦门历史最长的工艺品,早在几百年前,厦门漆线雕像就驰誉中外,畅销东南亚各国。漆线雕用精细的漆线,以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金碧辉煌的建筑、栩栩如生的人物以及衣饰花纹,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过去,漆线雕大都只装饰在木本、漆篮和戏剧道具上,近年来,已发展到装饰瓷器、玻璃上。有的将漆线染成各种颜色,雕成色彩缤纷的图案,使漆雕人物、盘、瓶、炉、小屏风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大型漆线雕《陆文龙大战金兀术》,高1米,长2米。作者发挥了漆线雕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神态刻画得细致入微,衣饰、盔甲独特,采用了高难度的装饰手法;衣袍上的花纹、线条疏密有致,精巧细腻。小件漆线雕金女小瓶,则用绫缎制成盒子包装,小巧玲珑,便于携带,是旅游纪念、馈赠亲友的佳品。

四.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鳄鱼屿蚝油

鳄鱼屿蚝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鳄鱼屿(鳄鱼岛),又名白屿,位于厦门翔安湾东咀港东南海域,面积14.95万平方米,形状像条鳄鱼。这里出产闻名世界的文昌鱼。
岛上植被覆盖率较高。岛上有20多间砖石砌成的两层楼房及平房,有两口淡水井,是厦门唯一有淡水井的无居民海岛。岛周围海域密布海水养殖设施。

厦门鳄鱼屿蚝油“洋江”牌、鳄鱼屿蚝汁“洋江”牌产品的原料,来自同安海湾内的16个滩涂及五个海屿。其地理方位位于福建东西沿海。早在100多年前,这里就因盛产珠蚝而闻名遐迩。厦门“洋江”蚝油进出口有限公司生产的蚝油、蚝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香港等地,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因如此,厦门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保护小组选取了厦门鳄鱼屿蚝油与蚝汁“洋江”牌这个能体现厦门特色的产品作为第一个原产地标记注册的产品。经过半年来的企业辅导、原产地标准考核,终于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评审小组的现场评审,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的企业。这是厦门检验检疫局原产地保护小组考核通过的第一家企业。

五.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叶氏麻糍

鼓浪屿名小吃。 鼓浪屿龙头路的三岔口有一种不可错过的小吃“叶氏麻糍”,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大多数人看来,百年的发展仍停留在一个小摊车似乎不可思议,但小本生意就一直这么经营了下来。摊主拉出摊车下面的抽屉,取出糯米糍粑,裹入花生碎、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馅料再揉成团,滚上一层黑芝麻粉,一份“麻糍”就做好了。味道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好吃得很。一元钱,就让海岛上往来的游客有了一个香甜的回忆。 “鼓浪屿的一道风景线”,据说是“岛上唯一可以占道经营的小摊”。麻糍全是老板“手工制作”的——只见他先“用金属小刀把糯米团撑开成口袋状”,然后再塞进“好多砂糖和花生碎”,“随手捏成丸”,最后“在芝麻里滚一下”——“熟练”的技术看得人“眼花缭乱”。再一尝,味道果然“名不虚传”,那个“香”,那个“糯”,“赞”!

六.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凤梨穗龙眼

凤梨穗:为同安县祥桥乡特有的鲜食品种。其树形类似水涨,果穗长达半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该种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实为众龙眼品种中一枝独秀,今后可作为鲜食龙眼进一步推广。

同安凤梨穗龙眼是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的。同安“凤梨穗”龙眼以其肉厚透明、柔软核小、色泽透红、味甜渣少,即可用药,又可作为茶点的特点,更是深得广大消费者得厚爱。同安凤梨穗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厦门市同安区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有记载近50个品种品系,现有面积9万亩,年产鲜果2.5万吨。龙眼生产在厦门市同安区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列为全国六大龙眼基地之一。目前同安区主要推广的主要品种是“凤梨穗”,该品种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集美区后溪镇以及同安莲花、洪塘、五显、汀溪等镇,栽培面积3万亩,常年鲜果产量1万吨。“凤梨穗”龙眼果穗长可达50厘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

同安“凤梨穗”龙眼是厦门市同安区的名果,原产地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西塘村马垵自然村,栽培历史已有100多年。由厦门市同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1980年全区龙眼品种资源普查中发现,发展壮大。“凤梨穗”龙眼具备抗“冲梢”、 高产稳产、果实品质优、成熟果实退糖慢的优良品种特性,结合同安区高接换种技术,“凤梨穗”龙眼得到广泛推广种植,2012年推广面积达3.6万亩,已成为同安区区龙眼的主栽品种。2007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2010年通过厦门市科技成果鉴定。2011年项目荣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七.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炒鱿花

炒鱿花

炒鱿花以本港久负盛名之鲜鱿鱼主料。将剥白洗净了的鱿鱼用清水泡1-2个小时,捞出沥干,切成5-6厘米、3-4厘米宽的菱形刀花薄片,配以冬荀片、青葱段、蕃茄块,调上白糖、香醋、勾芡,旺火热油快速翻炒装盘上桌。此时鲜鱿鱼卷成花茼状嫩白鱼卷,翠绿娇红相间,滋味爽口。

八.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地瓜粉粿

地瓜粉粿

地瓜粉粿是翔安人宴请客人的主食。翔安人如此喜欢地瓜粉粿,除了其本身美不可言外,还有历史传说的原因。

传说明嘉靖进士洪朝选家境贫寒,赴京赶考前夕,母亲想做一顿佳肴为儿送行,可家里只剩一点稀饭、地瓜粉和别人送的海蛎、文昌鱼。母亲把地瓜粉和着稀饭加水搅拌成糊状,然后放到锅里烤成薄薄的地瓜粉粿,出锅后切成一条条粉条,之后加上海蛎和文昌鱼,就煮出了香飘四溢的地瓜粉粿,让洪朝选难以忘怀。

洪朝选高中进士后,回家省亲。村里人盛情设宴款待,美味佳肴一道又一道上席,即将散席也未见地瓜粉粿的踪影,洪朝选忍不住问乡亲什么时候上这道菜,乡亲们都莫名其妙,问过洪朝选的母亲后才解其中奥妙,后来依法煎煮,果然十分好吃。

翔安鹭翔酒家、泰源酒家、东方新星酒家等酒家都有这道主食。

九.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同安大封蹄膀

同安大封蹄膀是厦门一个特色香菜,既美味也保健。带皮猪蹄膀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效。现代营养学研究证明,肉皮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如果人体细胞缺少此类物质,细胞结合的水量就明显减少,使皮肤干燥而出现皱纹,老年人会呈现形体消瘦,苍老乏力。猪蹄膀是使皮肤丰满、润泽,强体增肥的食疗佳品。

十.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油葱火果

油葱火果以其柔韧细腻,鲜甜爽口,芳香美味而深受人们喜爱。其制作先要磨、拌好米浆,然后配好绒料,有猪腿肉丝、葱白、荸荠,再加一研碎的扁鱼、虾攴、五香粉、白糖、地瓜粉、食盐等等,而后再将已拌匀的米浆倒入碗里,并洒下葱油和调匀的鸭蛋液,如果是加料的还可另加入虾米、熟栗子、香茹等料。该点也可进行蒸炊,吃时,调上沙茶、辣酱、蒜泥、桔汁等
( 厦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