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银川特产及纪念品 银川特产有哪些能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银川特产及纪念品 银川特产有哪些能带走更新时间:2022-05-28 16:51:29

一.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酿皮子

酿皮子,是回族独特的风味小吃之一,这种小吃味美爽口。经济实惠,既有菜又有饭。同时,又是“快餐”,只要到酿皮子的摊上去,一、二分种即可到口,所以受到群众的喜爱。食用时,要将涮好的一张张酿皮子切成细条,上面再放上几块蒸熟的,切成薄片的面精,浇上辣椒油、醋、蒜末、酱油、芥末等佐料,其色悦目,香味诱人,在炎热的夏季,若能吃一盘酿皮子,顿时倍感凉爽提神,食欲大增。酿皮子一年四季都有出售,其特点是色泽橙黄而透明,吃起来柔软又有韧劲,风味特佳

也叫凉皮子。有俗语说:“天冷要穿毛皮子,天热要吃酿皮子。”制作酿皮子时,先将优质麦粉适量搅拌揉和成一个面团,然后放入清水中搓洗,直至面团成为网状面筋时取出面筋,让面水沉淀成糊状;再把面糊用勺子适量倒入浮在开水锅里的大薄铁盘中,摊匀稍薄为宜,盖盖蒸煮数分钟即熟,如此重复,舀完为止;最后将面筋压平摊开,用稍长时间蒸煮至熟。两者同晾,待稍凉即剥离铁盘,将酿皮子切成稍宽长条,面筋切成寸把长方块。酿皮子和面筋约成八比二拾于盘碗,佐以配制的酱油、醋盐、辣椒油、芥末汁、蒜泥、韭黄之类调料,搅拌即可食用。既有凉粉的细嫩柔软,又有凉面的清香爽口,四季皆可食。

二.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豆花鱼头

“黄沙清水绿芦苇,碧波映出鱼儿壮”。沙湖鱼头----是宁夏特有的地域,尊园佳肴“豆花鱼头”则是鱼头系列菜品中的精品,精在豆花的营养,鱼头的鲜嫩,品在其咸鲜略甜的宁夏特色。

三.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宁夏红瓜子

片大厚实,籽仁肥腴,色泽红润,鲜艳喜人。其富含蛋白质、脂肪及钙、磷和多种维生素,含油率达55%左右,营养极为丰富。经精细加工或咸或甜或五香,乃干货上乘佳品。因其红艳,寓“福星降临”之意;因其籽多,含“人丁兴旺”之喜,是馈宾友的佳品。据国外医学界研究,红瓜子含男性荷尔蒙和抗癌素等,更使红瓜子供不应求。黄河鸽子鱼( 银川)

四. 宁夏 银川 永宁县 民间刺绣

民间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绣品不仅图案精美、流光溢彩,具有较高的装饰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民间刺绣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

千百年来流传西夏区的民间刺绣,以其精巧的技艺流行民间。作为民间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的赵氏家族原住同心下马关镇红城水村,后移居银川市西夏区,当地妇女喜爱民间刺绣,为此奠定了传承基础。

赵氏家族传至赵桂琴时,刺绣作品已形成自我的独特风格。其工序包括构思、勾勒轮廓、复画样图、选料、纫粗细丝线若干、下粗细绣针、装裱等。赵氏家族的刺绣讲究工艺、技巧,绣品中人物、动物的一根毛发、一个眼神,自然界的一片树叶、一缕水波,赵桂琴都能表现得细腻传神。完成的作品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有活态性、审美性、艺术性、装饰性等特点。内容借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多种情感,题材因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

历史的传承,技艺的历练,最终在赵桂琴身上得到最好的诠释。近年来,她的作品多次获奖,《莲花》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迎奥运、迎大庆、颂‘四德’、倡清廉书画展”一等奖;《金陵十二钗》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电视台、农牧厅、体育局、新消息报主办的全区首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文化活动刺绣工艺一等奖、最佳艺术奖;《龙凤呈祥》获炎黄杯首届海内外华人名家优秀作品展金奖;《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获迎奥运中华杯全国艺术大展赛一等奖、中国非遗展最佳表演奖;《枸杞红了》《回娘家》获和谐盛世杯工艺美术展一等奖;《青花瓷》在广东东莞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铜奖。

永宁县民间刺绣在20世纪80年代全县各乡镇每个村庄都有,农村妇女在农闲时聚在一起互相传授、学习刺绣技艺。

永宁县农民马武连、张巧儿、宰乃白的刺绣艺术,在她们外婆、母亲的传授和影响下,充分吸收了黄河流域、宁夏六盘山地区民间刺绣的形式、技巧和风格。他们在吸收传统营养的基础上,立足本土,深入研究宁夏回族民俗、服饰特色,创作了多幅具有回族特色的刺绣作品,受到专家的好评和当地群众的喜欢,从一个侧面反映当代宁夏回族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为进一步继承、宣传展示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永宁县政府在永宁县纳家户村的中华回族一条街开办创意园,集中了永宁县一些具有高超民间刺绣技术的回族妇女,进行现场刺绣和绣品销售。

兴庆区民间刺绣绣品丰富,艺人众多,其中大新镇大新村李凤琴的刺绣作品承前启后,既继承了传统刺绣的细密绣法,又有自己内容新颖,针法走向错综复杂的特点。她的刺绣作品绣线搭配鲜艳,风格鲜明,对传统的刺绣有继承也有发扬,是西北刺绣的代表人之一。

李凤琴的刺绣作品特点鲜明:花朵的花瓣层次明显,象征着大富大贵;人物表情丰富,栩栩如生;动物活泼可爱,贴近自然。通过数十年的制作和研究,李凤琴相继绣出了《富贵花开》《梅兰竹菊》《春夏秋冬》等传统作品,自己创作了《三八快乐》《万家乐》《欢度国庆》等刺绣作品。其中《三八快乐》在西夏区手工艺术作品展中荣获二等奖。

信息来源:银川市政府门户网站

五. 宁夏 银川 灵武市 砟子炭

砟子炭是宁夏灵武磁窑堡出产一种炭,为国内所稀有。这种炭,质地酥软,却固结成块,燃点很低,易于燃烧,只用一张纸或一根火柴就能把它点燃。烧时像木炭一样,但含炭量高,耐烧,火炽且热量大,燃烧充分,一大块炭烧完之后,仅剩下一点白白的灰迹。另外,如果将燃着的炭埋在灰烬里,第二天拨开,仍旧火种通红,其状如砟片,故名砟子炭。砟子炭用途广泛,可以用来取暖、加手炉、煨火锅、火盆取暖等。( 银川)

六. 宁夏 银川 兴庆区 宁夏三味

荞面搅团第一味,是用荞麦面粉轧制而成的一种大众面食。清乾隆年间宁夏曾把荞面搅团作为贡品敬奉皇上。它的做法是,先用适量荞麦面加一定比例的盐水,搅拌至稀软,揉成较小块精软光滑的面团;然后用特制的早已支在锅沿之上的压面床,压成粉条状的面条并使之直接落入已经滚沸的水锅中,煮熟后捞出拌上植物油,食用可凉可热,加上用肉丝、葱花、香菜、辣椒、青萝卜片等调制的鲜汤菜,佐以蒜片或蒜末,味醋、香油等调料,即可食用。荞面还是较好的中草药材。它具有宽肠降气清热解毒的功能。 酿皮子第二味,也叫凉皮子。有俗语说:“天冷要穿毛皮子,天热要吃酿皮子。”制作酿皮子时,先将优质麦粉适量搅拌揉和成一个面团,然后放入清水中搓洗,直至面团成为网状面筋时取出面筋,让面水沉淀成糊状;再把面糊用勺子适量倒入浮在开水锅里的大薄铁盘中,摊匀稍薄为宜,盖盖蒸煮数分钟即熟,如此重复,舀完为止;最后将面筋压平摊开,用稍长时间蒸煮至熟。两者同晾,待稍凉即剥离铁盘,将酿皮子切成稍宽长条,面筋切成寸把长方块。酿皮子和面筋约成八比二拾于盘碗,佐以配制的酱油、醋盐、辣椒油、芥末汁、蒜泥、韭黄之类调料,搅拌即可食用。既有凉粉的细嫩柔软,又有凉面的清香爽口,四季皆可食。 烩羊杂碎第三味,是最有回族风味的颇有情趣的小吃。羊宰杀之后,扒出心、肝、肺、肚,倒去脏物,反复用开水翻滚搓洗,直至完全干净,同时下锅熬煮,肝易熟应提前捞出,余多煮数小时至透熟。食时将杂碎分别切成丝片状,以白色原汤下入切好的羊杂碎适量,加入姜、蒜、辣椒油、葱、香菜,佐以盐、酱油等调料,红绿白三色相间,香味四溢,悦目爽口。所谓“头肉烂、蹄筋柔、原汁浓”。宁夏回族喝的盖碗茶也颇有讲究,喝茶时左手托盅,右手抓盖,用盖将浮在上面的白芝麻轻轻吹刮,边饮茶边嚼芝麻,茶毕可将盅内干果吃尽。( 银川)

七. 宁夏 银川 金凤区 红宝--枸杞

枸杞,其果谓"枸杞子",是宁夏最著名的之一,居"五宝"之首。长期以来,宁夏枸杞子一直以品质纯正、产量丰盈而居全国之冠。据史籍载,宁夏栽培枸杞至少已有五百年历史,明弘治年间即被列为"贡果"。编纂于清乾隆时的《中卫县志》称:"宁安一带(今宁夏中宁县)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时人曾赋诗赞曰:"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朔方道志》也有"枸杞宁安堡者佳"的记载

枸杞,在植物分类中属茄科,茄族,枸杞亚族,枸杞属。落叶小灌木,有短刺。系多年生木本植物,树龄可达百年以上。由于其"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得枸杞名。枸杞浑身都是宝,子、花、叶、根、皮都可入药,苏东坡在《小圃五咏·枸杞》中就有"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之句

经过我国中医学两千余年的实践验证,枸杞实为滋补扶正之良药。其主要功能是: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明目。以枸杞或以枸杞配伍的古方颇多,如"枸杞膏"、"枸菊地黄丸"、"龟鹿二仙胶"、"龟龄寿"、"左归饮"、"小营煎"等。这些经世延传的古方,或作为体弱虚赢、精血亏损者的强壮滋补药,或作为润肝益肾、疗虚补阴的良剂,或作为祛邪健身、延年益寿的营养品

枸杞子营养丰富,药效显著,且服用方便。枸杞子的服法有四种:一是可鲜食,新摘的枸杞子晶莹红润,汁浓充盈,嘴嚼味甘润口,每日可食十克左右;二是将枸杞子单独或加入复方,遵医嘱煎服;三是置酒中浸泡,通常一市斤枸杞子加高级酒三市斤,浸泡两周即可饮用;四是将枸杞子烹调入菜

我国栽种枸杞的历史十分悠久,《诗经·小雅》中就有"陡彼北山,言采其杞"的诗句。《神农本草经》是首部将枸杞列入中药的古籍。两千多年来,枸杞作为一种名贵中药,其功效传闻颇广。北宋编撰的《太平圣惠方》记载了一位终年服用枸杞叶、花、子、根而寿达三百七十多岁的妇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四味配伍成丸,有一长者常服之,"寿百岁,行走如飞,发白返黑,齿落更生,阳津强健"

上述传闻未必可靠,但枸杞之"滋补疗虚"的功效,经千年临床实践确已得到证明。正如古书《本草汇言》所载:"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曾赞誉枸杞"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在宁夏,民间俗称枸杞为"茨",枸杞园为"茨园",种植枸杞的农民为"茨农"。相传,宁夏枸杞先是在中卫县黄河边上的常乐堡、永康堡、宣和堡等处自然繁殖,后来经过回汉族"茨农"世代选育改良,培育成功了很多优良品种,并逐步被引种到全国各地。现今,我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北美、前苏联等地栽种的枸杞,其祖先多为"宁夏枸杞"

宁夏枸杞现虽已遍布各地,但唯有宁夏所产盛誉久持,蜚声中外,被称为枸杞之绝品。其根本原因是得厚于天时地利,功就于人勤艺精。宁夏茨园土壤谐和,温寒兼容,排灌适时,光照充沛,这种自然地理条件极宜枸杞的生长,再辅以宁夏茨农父授子嗣、世代相传的几百年栽培枸杞的的经验,从而使宁夏枸杞得已品正久袭,名压群芳

旧时,宁夏枸杞品分"朝玉、贡果、大栋、魁元"四等。这些带有封建色彩的等级名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旧社会宁夏枸杞概为达官贵人所享。今天,人民可以尽情地享用宁夏枸杞,不仅可用于医治疾病,而且还可作为珍贵礼品馈赠亲友

宁夏枸杞通常每年开花两次,夏采者称"夏果",秋采者谓"秋果"。鲜枸杞子色泽艳红,似纺锤形,状如枣核。经传统工艺加工后的干枸杞子久贮不腐。宁夏枸杞子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成分颇为丰富,不仅含铁、磷、钙等物质,被国际上公认为"富集锂"的植物,而且还含有大量糖、脂肪、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多糖色素、维生素、甾醇、甙类等。( 银川)

八.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香苜蓿及香苜蓿粉蒸肉

丹风县城古称龙驹寨,曾是繁华的水旱码头。这里人种植一种特殊的苜蓿,叫做香苜蓿。不是主要用作牲畜饲草的那种。那也叫苜蓿,却无香味,不冠香字。香苜蓿是主要当作调料用的,像花椒、桂皮、草果;还可与禽、肉、鱼、蔬菜一起蒸、炒、煮食。苜蓿的嫩芽也能供人们食用,但不能做调料。龙驹寨人把普通苜蓿叫做野苜蓿,而把他们的香苜蓿叫做家苜蓿。两种苜蓿形状几乎完全一样,但气味、质地和用途却有很大不同。在许多辞书上,查不出“香苜蓿”这个词来。《辞海》有“香芹”条,说亦称“洋芜荽”,鲜叶作香辛料,不知与香苜蓿有无关系。商洛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商洛》一书,对香苜蓿有一些有趣的记述。说香苜蓿主产地有一东水泉,泉水冬暖夏凉,清澈晶莹。一年四季都有大姑娘小媳妇云集泉畔洗衣。好事者戏呼东水泉为“赛花池”。从而有了赛花池胭脂水长出香苜蓿的趣谈。其实用东水泉浇灌的香苜蓿只有几亩,但却恰是香苜蓿中的佼佼者。摆在龙驹寨商店或菜摊上出售的香苜蓿,多以草纸包成长方锭,并用毛笔楷书“龙驹寨东水泉香苜蓿”字样,作为招徕顾主的商标。自古以来,龙驹寨人向外地亲朋敬献土仪时,多有馈赠香苜蓿的。总之,这香苗蓿是很有些趣味的。

用香苜蓿制作的粉蒸肉,我在丹凤县品尝过。厨师告诉我,制作方法与普通粉蒸肉略同。将凉干的香苜蓿洗净、煮软、切段。小麦面粉炒熟。二者相拌,加猪油,加糖,加适量调料。肥猪肉去皮煮半熟后切片。像粉蒸肉一样,装碗上笼蒸制。扣人盘中时,上边是排列整齐的肉片,下边是如柔软铺垫的香苜蓿。吃时内染苜蓿香气,苜蓿之香又与肉之香相混合,别是一番香味。

九. 宁夏 银川 灵武市 羊盘缠、果子

羊盘缠、果子同油香、馓子一样,同是回族穆斯林喜爱的传统食品。羊盘缠又称“油圈子”,在炸油香的时候,可以同时用油香面炸羊盘缠、炸果子。羊盘缠的制作很简单,仅是把面盘成一个手镯大小的面圈,放入油锅内慢慢翻炸,等油渗透色成深红后捞出锅。这样炸出的羊盘缠外表油亮光滑,内里油渗渗、酥软软的,吃起来非常可口;果子的制作稍复杂一些,先要将面团作成叶瓣形状,然后放入油锅,炸的时间比油香、馓子、羊盘缠都要长些,直到将叶瓣炸干后捞出油锅。吃起来咯巴干脆是果子的一大特色,果子炸好后存放的时间要比油香、羊盘缠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