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绍兴特产麻片配方 正宗即墨麻片配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绍兴特产麻片配方 正宗即墨麻片配方更新时间:2022-05-31 08:54:11

一.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干莱

【绍兴干莱】绍兴干莱分为白菜干、油菜干和芥菜干三种,味道鲜美要数芥菜干,芥菜干又以“百脑芥菜”的品种腌晒干莱为上乘。其味隽美,开胃增食。夏天,用霉干菜配上一撮嫩笋干作汤料,有生津止渴,解暑防痧,恢复体力的功能。

二.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饭焐菜

饭焐菜

绍兴传统做饭时,往往是下煮米饭,上蒸菜肴,饭熟菜也成。有的干脆将菜直接放在米饭之上,饭熟后取出所放之菜,加以调料即可。几乎所有蔬菜都可以焐,比较常见的是饭焐萝卜、饭焐茄子、饭焐白菜等。以白菜为例,霜后白菜性糯味甘,取白菜菜心,置饭锅内,饭熟后取菜装盆,加适量麻油、酱油即可食用,风味极佳。

三.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麻片

    麻片是200多年前私营茶食店“馥郁斋”的传统产品之一,具有香、脆、甜等特点,在全省享有盛誉。( 即墨)

麻片是一种酥类点心,系即墨城私营茶食店“馥郁斋”的传统产品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主料有面粉、白糖、花生油、芝麻仁等。制作工艺是:先将白糖用开水溶解凉透,加花生油搅匀,陆续加面粉调成糊状,再加面粉揉到硬软适度,随之将面团擀成约1.5毫米厚度的面饼,把饼表面面粉扫掉,割齐边,刷上水,均匀地撒上芝麻仁,用走锤压实后,切成宽2厘米、长7厘米的片,放到烤盘上烤熟,呈浅黄色即为成品。该产品具有香、脆、酥、甜等特点,在全省享有盛誉。

四.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女儿红

在绍兴有一个古老的习俗:当女儿出生时,父母就要酿制若干坛酒,坛上雕镂了花纹或是“嫦娥奔月”等图形,人称“花雕酒”,然后将酒埋入地窖,一直要等到女儿长大出嫁之时,才将酒取出放在花轿后面,送往男家,款待宾客,所以又称为“女儿红”。

一、女儿红花雕酒的功效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刚目》中指出:“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谴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

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压升高、调节血糖含量,保护心肌。

厚胃肠、养脾气、扶肝、除风下气、活血、利小便,增进食欲、去除疲劳,美化肌肤 。

二、女儿红饮用之道:

1、酒隔水加温至40—45℃,随温随饮。温后的酒,酒香扑鼻,细品慢酌,暖人心肺,且不致伤胃。女儿红酒是富有风格的高档黄酒,多在尊贵高雅的场合饮用,也最能渲染气氛,烫温饮喝,佐以大螃蟹、鱼鲜海味或冷盘,不仅口味相投,互相烘托,气氛大增,这比荤素大菜,猪牛羊肉佐饮更能相得益彰。

2、夏季,将绍兴黄酒冰镇后饮用的方法,凉爽收汗,煞是痛快。其做法是将瓶酒贮放在3℃左右的冰箱里,饮时再在杯内放入小冰块,搅拌饮喝;或加入话梅、柠檬、樱桃等,大口喝煞是过瘾。

3、春秋季,一般以常温饮喝最好,最能品其真味。饭前或饭后饮酒最感适口、开胃。

五.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臭豆腐

凡到过绍兴的人,都被飘扬在街头的“远之则臭,近之则香”的气味所吸引过,那就是众多游人所难以忘怀的臭豆腐。臭豆腐是霉菜的一种,它是利用霉苋菜梗卤浸泡豆腐制成的,再用油炸了吃,香臭融合、外脆里嫩,是绍兴街头十分常见的小吃。除此以外,还有霉豆腐、霉千张、霉苋菜梗、霉毛豆、霉菜头、霉冬瓜等,这些都成了绍兴最有特色的风味菜肴。( 绍兴)

六. 山东省 菏泽 单县 单县麻片

麻片

麻片,亦名焦切,在单县的生产历史悠久,它选用优质白芝麻、绵白糖、饴糖等各种原料,采取传统工艺—一芝麻去皮、熬浆、上浆、压片、切片等工序精制而成。

该产品薄如白纸,洁晶透明,香酥可口,脆而不粘,回味悠长。其产品营养丰富,食后有润肺、养胃之功能。1985年被省供销社评为优良产品。

七. 山西省 运城 芮城 芮城麻片

芮城麻片
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产于黄河北岸的芮城县。是用芝麻、小米汤、熟面粉、大豆油、柠檬酸、广东榴花白糖等10余种原料和质软甘甜的芮城井水精制而成。片薄如纸,晶莹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后有余香。经盛夏则不粘连,存放久而不变味。长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老幼咸宜,在市场上享有声誉。

八. 山西省 忻州 代县 代州面麻片

代州面麻片,历史悠久,以片薄、质脆、香甜可口著称,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据说,清朝末年,一位在江苏做官的代州人特别喜欢吃江苏的麻片。告老还乡时,便带了一名专做麻片的厨师回乡,在家做麻片,供自己食用。后来这位厨师将其技艺传给了代州人,经代州人的改进,制成了独具特色的代州麻片。代州城有名的商号“聚星瑞”、“兴盛斋”、“富成斋”、“天兴昌”、“巨盛斋”、“福盛魁”等,主营面麻片,并向州外推销,享誉山西。

九.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越石砚

越石砚

越石砚产自浙江绍兴会稽山麓,石质细腻,发墨而不滞笔,能呵气成云,研磨无声,色泽妍丽,有紫、青、黑几种。花纹有青花、鱼脑、蕉叶、金丝、银丝、紫袍、玉带、虎皮、美人红等。越石砚雕工精丽,技艺精湛。

十.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乌毡帽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乌毡帽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名称:绍兴乌毡帽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特性:内外乌黑,圆顶,卷边,前段呈畚斗形

产品历史:乌毡帽,是绍兴独特的民间常用帽。明张岱《夜航船》载:“秦汉始效羌人制为毡帽。”明会稽人曾石卿亦有“鹅黄蚕茧燕毡帽”之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从绍兴袍渎搬入城区西营,开设潘万盛毡帽店,年产毡帽约2000顶。1940年,毡帽益盛。

关于乌毡帽的来历,有一个美妙的传说。有一个猎人进山狩猎,追捕一只老虎至山洞,并把老虎打死,猎人发现虎穴里有一块“毛毡”。原来,老虎把平时拖吃猪、羊和其他野兽后剩下的毛压垫的窝里,久而久之,磨压成像饼一样的毡子。这个猎人把它带回家洗干净,加工成盔甲模样,待干燥后往头上一戴,顿时感到暖和舒适,甚是喜爱。消息传开,大家纷纷仿制,便有了绍兴乌毡帽。

产品简介:外地人一提起绍兴,总离不开乌毡帽的话题。旅游者一到绍兴,总爱买上一顶乌毡帽抑或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前戴上乌毡帽合个影,留作纪念。足见乌毡帽的影响之广、影响之深,它简直成了绍兴人的一种重要标志。

乌毡帽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这与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分不开的。鲁迅在不少作品中多次描述绍兴的乌毡帽。他在《故乡》中描写闰土的形象时写道:“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他在《阿Q正传》中又写道:“阿Q正没有现钱,便用一顶乌毡帽做抵押……”。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戴乌毡帽在绍兴老百姓中非常流行,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服饰。小至十几岁的“闰土”,到满脸皱纹的年长者,可见乌毡帽在旧时绍兴之普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