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泉州当地特产茶 泉州有什么茶叶好喝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泉州当地特产茶 泉州有什么茶叶好喝更新时间:2022-05-19 00:57:19

一.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一都红菇

中文名称:红菇

拉丁学名:Russula sp. (正红菇是个新种)

俗名别名:正红菇、真红菇、大红菇、红椎菌、大红菌、大朱菇

分类:真菌植物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

型态特征: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幼时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色深红至暗(黑)红,边缘较淡呈深红色,盖缘常见细横纹。菌肉白色,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盖缘处可带红色,稍密至稍稀,常有分叉,褶间具横脉。菌柄长 3.5—5厘米,粗0.5—2厘米,白色,一侧或基部带浅珊瑚红色,圆柱形或向下渐细,中实或松软。孢子印白色或极淡的灰白色。孢子无色,近球形,有小疣,7.5—9×7.3—8.1微米。囊状体近梭形,51—85×8—13微米。

生态习性:夏秋季林中 地上群生或单生。是一种和楮、栲等树木的根系共生的菌根真菌。

营养与使用

红菇身含有5种多糖、16种氨基酸和28种脂肪酸。多糖含量约为2.47%,其中单糖和寡糖占总糖的33.9%,氨基酸含量14.7%,其中人体必需、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问题的54.4%。红菇干品每百克含蛋白质15.7克,碳水化合物63.3克,钙23毫克,磷500毫克,维生素b23.54毫克,尼克酸42.3毫克。

有“菇中之王”的美称,系天然营养佳品。其风味独特,香馥爽口。其味较之任何菇类无1比的鲜甜可口;并含有人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滋阴、补肾、润肺、活血、健脑、养颜等功效,经常食用,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同时它含有多糖类抗癌物质,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抑制癌细胞转移,对治疗疗急性脊髓视神经症也有一定的疗效。具有治疗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和补血、滋阴、清凉解毒及治疗贫血、水肿、营养不良和产妇出血过多等疾病,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精力旺盛,益寿延年。

红菇的菌丝不能分离,故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日见珍贵。的杆同其它菇不一样,不但不脆,而且质硬带有韧性。采摘时要用削菇的竹签或其他工具插入底层,才能把它撬起来。红菇一般群集而生,山中蛇虫常有毒涎染菇上,为免中毒,鲜菇煮食时应同时置以米粒,倘米粒呈蓝色,则菇有毒,弃之勿食。

在福建闽南地区,妇女分娩时必食红菇补充营养;在广州、香港及东南亚国家很受欢迎。据《本草纲木》所载:“红菇味清、性温、开胃、止泻、解毒、滋补、常服之益寿也”。可见,红菇早在明代就被前人所食用。红菇有脾肝补血、健胃强肾之功效。当地人口味不佳时,常用红菇调和胃口;小孩泄泻用红菇蕾炖汤可止泻;妇女坐月子吃些红菇滋补健身。所以红菇又有“南方红参”之称。当地炖鸡、炖鸭、炖蛋、炖猪肚、炖猪排之类配些红菇不仅使其色彩夺目、更能使汤水增甜、味道鲜美。由于红菇既是古往今来的天然味精又是得天独厚的天然色素,因此成为请客宴会、迎宾送礼的名贵上菜和馈赠佳品,畅销于海内外。红菇具有独特的生长环境,当地谚语云:“从来无种,四季无花,越嫩越好食,越老越有渣。”形象地概括了红菇的这一特征。它自古以来既无花又无种,一年一度自然生长,在高温高湿的气候下生长。它生长的地域更为独特,只生长在茂密椴木树下的沃土上。它虽然无花无种,但却有传宗接代的始祖地,每年均在这块故土上茁壮生长。采菇者年复一年依旧回老菇穴采菇。

真的红菇,菌盖正面深红,中心暗红,并有横皱纹,菌盖腹面菌褶细密均匀,呈浅灰蓝色,菇脚矮圆不空心。叶盖全开并有破裂的红菇,则是将要过时的菇,但汤味好,未开伞的菌食来无渣。叶盖半开型如单车摇铃的红菇,属上等红菇,清香美味,一盆菜调上几个就独到好处。未开的红菇蕾,虽然未过到成熟期,却甜嫩可口。红菇便于保存,晒干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不仅久不变质还会放出阵阵芳香,使人心旷神怡。天然野生红菇 红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纯天然野生,能补血,特别适合产妇及贫血者食用,其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预防感冒和肝硬化,并有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抗癌等作用天然野生红菇 ,红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纯天然野生,能补血。

二.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甜粿

甜粿

谈起石狮的特长,自然少不了甜粿,而说到石狮的甜粿,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义兴”这一甜粿百年老字号。

在1984年出版的《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上关于石狮塘头的义兴甜粿厂,是这样描述的:王义兴甜粿,早于清朝咸丰年间已享誉盛名,并畅销东南亚。1981年,王义兴后裔重新在塘头恢复经营。

到达塘头村后,沿着只能容得下一辆摩托车经过的村间小路上转了好几个弯,才到达目的地义兴甜粿厂。从外面看,这只是一幢简单的农家房屋。然而,就是在这里,生产出来的义兴甜粿远销海外,闻名遐迩。石狮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义兴”甜粿这一百年老字号,不少人慕名前来购买。逢年过节,义兴甜粿厂接到的定单不计其数,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义兴甜粿成为他们去海外必带的礼品。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也是义兴甜粿的真实写照。

关于义兴甜粿有着美丽的传说。据说一年大旱,晋江变成了一条小溪,其他的河流都没有水了,田土龟裂,庄稼眼看着就要枯死。民间集资祭祀神灵,祈风求雨。但是求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有下一滴雨。这时,有人提醒,祭祀神灵所用的甜粿不对,应该用义兴甜粿。祭祀完毕后,当天就下了一场瓢泼大雨。此后,当地祭祀神灵都用义兴甜粿。

另有一个传说。晋江的一个穷秀才屡试不中后,心灰意冷,于是搭一条货船下南洋谋生。临行前,秀才只带了一袋义兴甜粿上船。船行不久,就在海上遇到-,迷失了方向。漂泊了七天七夜后,船上能吃的东西已所剩无几。因为吃甜粿经得起饿,全船的人最后就靠着秀才带的那一袋子义兴甜粿活了下来,并到达了目的地。此后,义兴甜粿在南洋声名日隆。传说后来下南洋的人都要带上义兴甜粿,才能保证一帆风顺。

三. 福建省 泉州 德化 德化淮山

德化淮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德化淮山,俗称寸金薯、薯仔,种植历史悠久,主产区位于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脉,海拔500-1200米,温差大,雨水充沛,长期的人工选留种形成了独特的优良品种寸金薯。在当地享有“天下百薯,不如寸金薯”美誉。德化淮山块茎表皮淡褐色或淡黄色,长条圆型,龙头短,薯长50-80cm,须根多,切口乳白色,有浓稠黏液,蒸煮易熟烂,薯味清香,口感松嫩,粒状感明显,具有“色味极珍品”的独特品质。 德化淮山主栽品种“寸金薯”,早在清朝《德化县志》(清乾隆十二年)已有记载。“天下百薯,不如寸金薯”以“色味极珍品”(清.乾隆版县志语言)。相传道德仙在芹峰修练期间,在芹峰山下“道德仙水圳”附近种薯子(今称寸金薯淮山)为食。据传芹峰山下,有一位社人患隔食(今称食道癌)久治不愈,上山向道德仙求医,送薯子、红菇煮汤服后病愈,后人称“薯子”为“仙薯”。蓝田(今称洋田)、欧山(今称英山)历代民众筛选繁育种植,成为英山“寸金薯淮山”品种,其品质松香、口感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健脾养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寿之功效。 德化淮山现有栽培面积1万多亩,年产量1.3万吨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泉州、厦门、潮汕以及台湾、香港等市场,其产品疏松可口、“色味极珍品”(县志语言)的独特品质享誉闽南传统销区。

地域范围

德化淮山(又称寸金薯、山药等)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德化县龙浔镇、浔中镇、雷峰镇、盖德镇、三班镇、上涌镇等18个镇乡。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大樟溪上游,泉州市北面。介于东经117゜55ˊ~118゜32ˊ,北纬25゜23ˊ~25゜56ˊ之间。东与福州市永泰县、莆田市仙游县界连,南与永春县毗邻,西与三明市大田县接壤,北与三明市尤溪县相邻。全县总面积2219.72平方公里。淮山总生产面积2000公顷,总产量4.5万吨,总产值约1.8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德化淮山块茎表皮淡褐色或淡黄色,长条圆型,龙头短,薯长50-80cm,须根多,切口乳白色,有浓稠黏液,蒸煮易熟烂,薯味清香,口感松嫩,粒状感明显,具有“色味极珍品”的独特品质。 2、内在品质指标:蛋白质6.5-6.95%,粗纤维0.90-1.2%,脂肪0.15-0.23%,水分2.6-3.0%,淀粉63.0-66.0%,浸出物10.5-11.0%,氨基酸5.1-5.6%。 3、安全要求:德化淮山产品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薯芋类蔬菜》(NY5221-2005)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规范和法律法规规定。

四. 福建省 泉州 鲤城区 泉州刺绣

泉州刺绣

泉州专业刺绣肇始何时,史无明载,难于确断。但知有一种精巧的“高浮绣”,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可见泉州刺绣工艺很早就有相当高的水平。宋代,泉州城内东隅有个“衮绣铺”,传说就是因为刺绣业集中于此而得名。衮绣者,绣制朝服之缩称。这与南宋时南外宗正司迁来泉州,皇亲集中泉州居住不无关系。

明清,泉州地方戏曲繁盛,绣制戏服、道具需求量大,推动了刺绣业的进一步发展。清末民初,绣铺已有数十家。最著名的是承天巷内的“得春堂”绣铺,开设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创始人林的。清末民初泉州城内的刺绣工约有数百人。

刺绣品大致分为金线绣(朝服、戏服、佛服、龙蟒桌裙、道场绣品、凉伞、大纛、喜庆绣幛、幢幡等)和绒线类(戏服宫装女帔、木偶戏服、被面、帐眉、手帕、妇女衣裙等)。抗日战争前,产品远销东南亚及香港、台湾等地。1942年太平洋事变后,外销中断,刺绣业一蹶不振。

解放后,成立泉州美术工场,内设刺绣组,后成为泉州工艺美术社之刺绣车间,是泉州美术工艺的一个重要部门。

五.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九重粿

九重粿是闽南的家常小吃,为一大块厚一寸左右的淡黄色半透明固状体,富有弹性,软滑而柔韧,口感微粘。很多年前,总有小贩骑着自行车在各个乡村叫卖,根据客人需要,用刀在大块上切割出你所要的斤两。九重粿吃时一般要蘸白糖,吃时有一股淡淡的食碱味。

其做法为将晚米用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渗水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磨成稀浆。把锅置于小火之上,放入红板糖,渗水熬成浓液起锅,滤去杂质,倒入稀浆中,搅拌成为红色稀浆。又把锅置于旺火之上,倒入适量的清水烧沸,把铺上洁净的“炊布”并夹着通气板的蒸笼放在锅上,然后分九次,舀入粿浆。(第一次粿浆稍多些,蒸约7分钟,接着,每次的浆量比第一次的稍薄些,每次约蒸15分钟。)先蒸第一层,在上面抹少许花生油,再蒸第二层,这样连续蒸九次,粿成九重,重重可以揭开,故叫“九重粿”。

九重粿可译为“米冻”

“泉州菜英文名”翻译的第24个是“九重粿”,从征集到的读者翻译来看,大家对九重粿的看法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

刘小姐发来的翻译是:ricejelly,把这个英文名再翻译成中文,就是“米冻”的意思。我们回访刘小姐时得知,她是外地人,本来对这些泉州菜都不清楚,有些甚至都没见过。但她很喜欢美食,所以为了弄清这些泉州的底细,她还特地请教本地人“九重粿”的具体做法。“只有懂得它是怎么做的,原料是什么,才好翻译啊。”在刘小姐看来,九重粿就像北方人冬天吃的“肉冻”,把原料熬制后凝固就成了“冻”。因为九重粿的原料是米,然后根据它的做法,翻译成“ricejelly”就很合适。这个翻译没有体现“九重”,但刘小姐说,九重只是它的制作工序,从九重粿的外表看,你看不出它的“九重粿”来,所以,翻译的名字可以不体现它的工序。

但这只是刘小姐的一家之说,还有不少其他读者给出的翻译,其中比较“贴切”的如下:

1.Quanzhou jelly 泉州果冻,这条翻译跟前面“土笋冻”读者给出的翻译相同。

2.Cooling rice liquor 冷却凝固了的米汤,把原料―――米汤体现出来了。

3.Nine fruit 九个果子,哈哈,这个翻译很直接,但似乎跟实物没多大联系。

4.Nine layer cake九层糕,九重粿

从外表看,的确很像糕点。(来源:泉州网)

六.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小吃

泉州小吃

七.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一都米酒

要是你到永春县一都镇做客,热情的乡民便会敬上一杯色香味俱佳的米酒,让你沉醉其中。一都米酒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制酒技术家喻户晓。酒是好酒,却没有商标,也没有装瓶,人们把酒储藏在瓮中,再严严实实地盖上一袋“沙包”,年代越久,这酒便会越发醇香。这醇美的米酒,永春人一喝就是几十年、几百年……

米酒一酿已千年

一都米酒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史载:南宋绍兴年间,一都的进士陈光辞官后隐居岱山岩,与他同年中进士的朱熹曾多次前来拜访,两人在岱山上吟诗唱和,当时就有米酒助兴,朱熹把酒吟诗,赞美岱山为“月蓬第一峰”。可见,在此之前一都人就会酿制米酒了。

说米酒还得从红酒说起,这里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太平年代,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当时的一都叫碧溪,在碧溪两岸山上居住着善良勤劳的人们。有一位教书的秀才喜欢游山玩水,他常带着妻子为他准备的饭囊登山探险。

一次,他上山时采到许多味美的野果,填饱了肚子后,将饭囊遗忘在一个向阳的山洞里。几个月后,秀才再去攀崖,见到自己遗漏的饭囊,拿起来一看,米饭变得微红,不但没有发霉,而且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从来没有闻过的香味。他很高兴,将这个饭囊带回家,聪慧的妻子也很惊奇。她善于做馒头,从面粉的发酵想到米饭的发酵,便产生了一个试验的念头。

于是,秀才的妻子就蒸了一桶米饭、烧了一锅水,凉了以后倒入缸中,再将那个饭囊里的米饭均匀地拌入其中,将其密封。果然,缸中的米饭开始发酵,颜色逐渐变红,一股香气扑鼻而来,1个月后就能舀出清红透亮的红酒来。夫妻俩经过半辈子的精心研究,发明了制造红曲、红酒、米酒的原始技术,并传给了后代。就这样一代代地相传着,人们便喝上了红酒和米酒,并逐渐懂得了酒的制作方法、药用价值,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间酒文化。

清代,一都设立黄坂汛,黄坂街(现为旧街)开始繁华,每逢墟日,漳平、大田、德化和安溪等地的部分农民和商贩会带着本地区的到这里来交易。其时,黄坂街就开起了几家酒铺,酒装在小瓮中,销往附近四个县,可谓远近闻名。一都米酒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好,从制作红曲、选取原料到“烧酒”方法、储藏办法,人们经过反复试验,逐渐摸索出最好的酿酒技术,使米酒晶莹透亮、醇香诱人。

长期以来,米酒成为当地人居家必备的饮品。劳碌一天后,晚上饮点温酒,能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功效;米酒还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老中医常用它来做药,内外受伤、腰酸背痛都用得着;当地妇女“坐月子”要先喝几天米酒“散气”,再喝1个月的红酒“补气”;红酒和米酒还是人们炒菜、熬汤等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酿酒过程细又腻

酿造好米酒先要有好的红曲,现在一都只有两家会制作,据说是祖传秘方,不外传。据说是用曲霉和大米等合制而成,先将大米蒸熟放入地窖中,并掺入曲霉,经过特定的时间、温度、湿度和特定的工序,一粒粒大米饭就会变得暗红,形成红曲。人们用米换曲,至今还用斗量,双方都要“斟酌”一番度量和换算。

酿造米酒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红曲和冷开水。好的米酒都是用糯米制作,农民家家都有。经过加工的糯米蒸熟后,晾在竹匾上。山民们都能得到大自然的恩赐,从石崖缝里找到一个泉水汩汩直流的泉眼,将天然“矿泉水”引到家中,尽情地享用。在糯米饭凉却之时,烧开一锅“矿泉水”,冷却待用。

人们将糯米饭、红曲和冷开水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密封在大缸中。在农家小屋中,往往可以见到一个个大缸整齐地排列着,缸中的糯米正在发酵着,清红透亮地直冒泡儿。过一段日子,缸中的原料融化为一体,颜色由清红逐渐变成深红,最后变成暗红色。

发酵时间一般是20天至30天(不同的季节因气温不同发酵速度也不同),有经验的人靠眼观、口尝就可以判断出发酵的程度。然后在大缸中挤入一个酒盏,精红透亮、醇香甜美的红酒就会滤入其中,再将红酒一勺勺地舀起来,装入瓮中。

再发酵几天,就可“烧酒”了。山民们自制“烧酒鼎”,用木块加工成一个圆桶,上小下大,上部安装一口锅,锅中盛满冷水,水温一升高就要换掉。烧酒时将大缸中的原料分批倒入大锅中加热,上面紧盖一个“烧酒鼎”。火候要适度,大锅中的酒精随着蒸气上升,遇到“烧酒鼎”锅的底面冷却凝结,通过引管连绵不断地流出一股细小的米酒来。这米酒晶莹剔透、清甜爽口、香溢四方。

美酒养活一家人

酿造米酒的技术一代代传下来,现在一都各村都有几家米酒大户。永春县著名革命老区黄沙村的村民黄继就是一个典型,他家酿酒的技术经验是祖传的,也说不清是从哪一代开始酿酒了。乡亲们以前用的“烧酒鼎”都是向他家借的,说那鼎烧的酒又多又醇。

黄继的母亲今年70多岁了,酿酒用的糯米从推磨到机器碾米,不知用了几柜谷子,也记不起酿了多少酒,但她说自家烧的酒一缸也没坏过。现在子承母业,老人轻闲多了,谁家酿酒碰到什么难题常会上门请教,她都乐意解答,不留一点秘密。谁家要准备“坐月子”用的红酒、米酒,也总要邀请她去指导一番,她同样热情地上门当“顾问”,而且时常去看看,以免红酒发酸。

黄继家的屋里排满了大大小小的缸,远远地就可闻到酒香,那四季飘洒的酒香足以使人不喝也醉。每天,夫妻俩早起打扫卫生后,先要计划一下一天的工作。早饭后一般是蒸糯米饭、烧开水,中午或是舀红酒,或是“烧米酒”,下午就将各种原料均匀地倒入缸中,并且认真地编号。余下的时间还得准备猪食,黄继家常年都养四至六头猪,猪吃了“烧酒”后的酒糟特别会长膘,几个月就可以出栏,卖猪钱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夫妻俩就这样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即使天天洗澡换衣服,身上还时时散发着一股“酒气”。因为他家酿的酒质地好,销路也广,客户一般是上门来,或买散酒,或成批地载回去。黄家就靠着卖米酒过日子,还供养儿子在北京上大学。

酒文化多姿多彩

一都米酒成为当地的,红曲也成为。附近乡镇的人常常自己来或委托亲朋好友到一都买红曲,都说一都的红曲发酵酿成的酒与众不同,甘醇透亮、韵味十足。

因为家家户户都备有米酒(没有自酿的也会买点散装的),逢年过节、招待客人,难免要喝上几杯。久而久之,自然地孕育出一代一代善于喝酒的一都人,也自然地孕育出淳朴直爽、性格豪放的一都人。当地的人们从小就学会了品酒,很讲究酒的品位,在于质而不在于量,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酒文化。

以敬酒为例,一般是主人先敬,先敬疏远的客人,再敬亲密的客人,前后敬一回是三杯,方显有诚意;客人酒量大的会回敬,显得有礼貌,也有礼尚往来之意;敬酒还可以增加餐桌上的气氛,方式不拘一格,如打通关、猜酒拳……

人们还可以从一个人喝酒时的仪态、言语,酒量大小,喝酒的方式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性格和社会见识等。一个人力气的大小又与酒量大小有着某种联系,强壮的男人一般都很会喝酒,干起重活来力大无比,而且很有耐力。

一都人家家都备有米酒,人人都能说点酒文化或酒规矩来。

一都人的生活,因为米酒,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八. 福建省 泉州 金门 金门陶瓷

金门陶瓷介绍金门地区由于陶瓷原料蕴藏丰富,且品质优良,所产制瓷器除盛装酒类之外,亦有仿古艺瓶和供建筑用瓷器。此外,民间亦生产陶制风狮爷艺品,颇富地方趣味。

金门陶瓷厂是台湾唯一的官窑。

九.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梅占茶

梅占茶原产于安溪芦田,持嫩性较差,所以制作乌龙茶时应嫩采、重晒、轻摇,以使发酵充分,青辛味散发转为清香。它的品质特征:茶条壮实、长大、梗肥、节间长,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红点明,汤色涂黄或橙黄,味厚香醇。梅占可加工白茶、红茶与绿茶,也需嫩采。制红茶亦为白琳工夫的高级原料。制成烘青绿茶白毛猴,品质亦佳。制成的红、绿茶,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滋味醇厚。芽叶生育力和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

泡制方法

茶具:160CC白瓷盖碗;随手泡;白瓷品茗杯。用水:桶装矿泉水;水温:98-100度;出汤时间:20秒-45秒出汤。置茶量:约8克;

干茶:乌褐中带绿,有光泽,有不太明显的霜,条索紧结弯曲,还带有一丝淡淡的火香味。

茶汤:汤色淡黄至金黄,清澈明亮;头泡还带有淡淡的火香,二泡之后火香消失,花香尽显,而且香气持久,非常特别;内质感很好;茶汤顺滑,厚且细腻;回甘快而持久;但该茶不算很耐泡,但各泡之间茶汤的内溶物相差不大,六泡之后开始减弱。

叶底:绿润;叶边缘红边显,均匀明净;边缘破碎少;叶片肥厚;弹性极佳;香气清爽而正。

总体而言,这是一款比较好的一泡茶,有梅占茶树品种特有的气质,再加上岩茶的制作工艺,香气口感都算不错

十. 福建省 泉州 晋江 深沪紫菜

深沪紫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深沪紫菜是福建泉州晋江深沪镇的。

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种类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种类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异,致使不同种类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