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县特产来河西菜市场 临县食香阁土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县特产来河西菜市场 临县食香阁土特产店更新时间:2022-05-27 21:18:44

一. 天津市 河西区 炸熘铁淮

炸熘铁淮用铁淮和笋等炸、熘而成。

炸熘铁淮,所用铁淮,是天津津有味地区著名的。它体形较小,爪黑,羽毛呈暗褐色,到严“冬则铁淮、银鱼驰名远近”。当地厨师都取用铁淮烹制各种美味,有经卤、炸、酱、熏、熘等烹调方法烹制的铁淮菜三十余种。其中“炸铁淮”是天津菜中著名的特色菜,其肉嫩味美,极受各方欢迎。樊彬的《津门小令》记载:“津门好,美味数初冬,雪落林巢罗铁淮,冰敲河岩网银鱼,火拥兽炉余。”形象地描写了铁淮和银鱼的美味。

二. 天津市 南开区 大福来锅巴菜

是天津的一道家常菜,以摊好的煎饼为主料,煎饼的主要原料是绿豆、小米、虾皮、香料和水。首先,这摊煎饼就得有一定的功夫,要想吃口好,必须摊得薄,没两下子的话,这煎饼不是生就是焦,不是太软就是太硬。煎饼摊好后,切成柳叶条形状,放在卤锅(一直不断火)内稍加搅拌,连卤盛碗,再加上腐乳汁、芝麻酱、香菜、辣子等佐料,成品既脆又酥,味道鲜美。

三.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三交火烧

火烧(红印印饼子)以白面为主料,加少许油、盐,表层酥脆可口,盖有红印,象征吉祥。味喷香。

产地:

临县三交

四.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辣油碗脱

由荞面精制而成,辅之以辣油、芝麻酱、老陈醋为佐料

临县碗脱则是临县县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也是佐酒佳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碗脱为清光绪初年,临县县城南堡的名厨董宣师付所创,距今已有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00年(即光绪26年),慈禧太后一行避祸西安,路经临县时,食用了董宣的碗脱,赞不绝口,并赐予重赏。传说,从此碗脱被封为御膳,于是碗脱名声大震...

五. 甘肃省 酒泉 肃州区 河西走廊葡萄酒

河西走廊葡萄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西走廊葡萄酒

产地范围:

河西走廊葡萄酒范围为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乡、清水镇、金佛寺镇、丰乐乡、总寨镇、上坝镇、铧尖乡、银达镇、东洞乡、果园乡、西洞镇、三墩镇、泉湖乡、西峰乡、科技示范农场、黄粮墩林场、夹边沟林场、长城林场,金塔县羊井子湾、鼎新镇、航天镇;玉门市花海镇、柳湖乡、小金湾乡、六墩乡、玉门镇、下西号乡、黄闸湾乡、柳河乡;瓜州县梁湖乡、南岔镇、广至藏族乡、瓜州乡、西湖乡;敦煌市阳关镇。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新墩镇、党寨镇、长安乡、碱滩镇、上秦镇、明永乡、三闸镇、乌江镇、甘浚镇、沙井镇、靖安乡、大满镇、小满镇、龙渠乡;临泽县沙河镇、新华镇 、平川镇、板桥镇、蓼泉镇、鸭暖乡、倪家营乡;高台县南华镇、宣化镇、巷道乡、黑泉乡、罗城乡、合黎乡、骆驼城乡;肃南县明花乡。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宁远堡镇;永昌县水源镇、朱王堡镇、六坝乡、焦家庄乡。武威市民勤县西渠镇、东坝镇、泉山镇、三雷镇、东湖镇、红沙岗镇、蔡旗乡、重兴乡、昌宁乡、薛百乡、大坝乡、苏武乡、夹河乡、大滩乡、收成乡、南湖乡、双茨科乡、红沙梁乡、勤锋农场、苏武山林场、石羊河林业总场、窑街矿务局林场;凉州区黄羊镇、金羊镇、武南镇、清源镇、双城镇、高坝镇、长城乡、下双乡、清水乡、吴家井乡、黄羊河农场、威龙酿造葡萄种植基地、皇台酿造葡萄种植基地;古浪县泗水镇、土门镇、海子滩镇、永丰滩乡、黄花滩乡、直滩乡、马路滩林场。嘉峪关市新城镇、峪泉镇、文殊镇。涉及5个市14个县市区的116个乡镇、农林场现辖行政区域。

六. 新疆 昌吉 昌吉市 老龙河西瓜

老龙河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疆素称“瓜果之乡”,而昌吉则是北疆的“瓜果之乡”。早在元太祖十六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公元1221年9月26日),从山东栖霞县远道而来的丘处机道人率弟子一行,途径昌八刺城(今昌吉市)“其王(畏午尔)率众部属及回纥僧皆远迎。即入,泊其夫人劝葡萄酒且献西瓜,其重及秤,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同蔬同中区”。这段记载说明,昌八刺是高昌回鹘五城之一。回鹘国王和夫人用当地的土招待贵宾,西瓜大而重,连秤砣也压不住,算不出分量,估计至少有10多斤。 在公元前1-2世纪,西瓜从北非经中亚传入西域。有人估计,一些西域小国已有小量种植。既然在元代已有这样大而甜的西瓜和甜瓜,可见种植和培育了几百年,在北宋时(960-1126)昌八刺回鹘人先祖已在当地(今昌吉)种植西瓜、甜瓜了,距今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清代道光年间,诗人史善长在《轮台杂记》中说昌吉出产的老龙河瓜,别具风味。清末时昌吉年产西瓜四五万枚,外销2.6万枚,占生产总量的60%。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昌吉的西瓜,基本上都是农家自育的当地品种,产量不多,但质量比较好。70年代以前,农民种西瓜,那是还没有地膜,为了使早熟,采取开沟铺沙的办法来提高地温,这种栽种方式叫“小沟瓜”。晚熟瓜菜用深沟蓄水的方法,叫“大沟瓜”。80年代,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昌吉县滨湖乡滨湖村、六工镇下六工村运用地膜覆盖技术,加上在种植商品瓜的推动下,昌吉园艺站和八一农学院合作,由于昌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光、热、气候条件,培育西瓜种籽,种性强,很快推广到关内各省区,到90年代,已成为西瓜种的主要基地,为全国的西瓜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老龙河西瓜的含糖量高,深受各族消费者的喜爱,在新疆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老龙河”牌西瓜在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前景非常好。

老龙河西瓜是新疆昌吉州昌吉市大西渠镇老龙河村的。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外形主要呈椭圆形,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老龙河西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昌吉市老龙河种植西瓜历史悠久,距今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单瓜重量均在6~8公斤之间,外形主要呈椭圆形,果皮绿色,皮色花纹为浅绿墨齿条,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

2014年,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老龙河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卫星城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大西渠镇位于昌吉市偏西,行政区域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7.5公里,老龙河西瓜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昌吉市大西渠镇七个村,地理坐标位于:44°06ˊ47〞~44°09ˊ16.3〞,北纬87°14ˊ47.3〞~87°16ˊ0〞,海拔高度462米,地域保护范围面积6000亩,年总产量近3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老龙河西瓜体型大,单瓜均重在6~8公斤之间,外形主要呈椭圆形,果皮绿色,皮色花纹浅绿墨齿条,皮薄肉厚、纤维极少、含糖量高、瓜瓤色红、甘甜多汁,口感纯正。 (2)内在品质指标:老龙河西瓜含糖量高,总糖含量在7.85-9.5(g/100g)、还原型维生素C在5.35-6.45 (g/100g),可溶性固形物(西瓜中心部位)为9.8%-11.4%,。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区域符合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 西甜瓜准则》(NY/T427-2007)进行生产。

七. 广东省 广州 增城 王富来腊肉

王富来腊肉为广式腊肉,选取新鲜猪肉、白糖、盐、汾酒、酱油深加工制作而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依照民间习俗天然生晒,腊肉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咸甜味协调,具有糖、酒与肉混合后的醇香腊香味。2002年,王富来成为增城腊味生产企业第一家申报国家商标的私营企业。2005年,王富来腊味厂顺利通过国家QS认证,成为增城同行业中最先获得国家QS认证的企业。2009年增城腊味行业中首家获得”广州市著名商标“。

“以人为本、健康食品,做良心企业”为宗旨,提升品牌知名度,让王富来腊肉成为餐桌上一道佳肴。

八.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河西乡箐花村普米族传统文化

箐花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面,全村334户,1595人,由5 个自然村组成。人均收入748元,人均有粮389公斤(2003年)。

村寨地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高寒山区,依山傍水,附近有罗古箐、大羊场等著名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居建筑中井干式木楞房占82%,保持了普米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村寨格局保持传统风貌。箐花村历史悠久,传统农牧业、服装服饰、饮食、民间歌舞、麻毛纺织工艺等保存情况良好,文化传承人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该区域传统村规民约与新的村规民约相结合,对村寨日常生产、生活,共同起着管理约束作用。

箐花普米族妇女服饰庄重艳丽,美观大方。穿麻布大襟衣,着毛线长裙,背披羊皮,胸前佩戴银链。各个年龄段的穿着有所不同,喜用宽大的红、绿、蓝、黄等各色彩带束腰,手戴镯圈和戒指,耳戴银环或玉坠,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头饰和项链。包大头帕,喜用牦牛尾及丝线编入发辫中,盘于头顶,以发辫粗大为美。男子一般穿对襟麻布衣,着宽大长裤,披羊皮领褂,左衽像藏族穿戴。富有人家的男子穿氆氇和毛质大衣,膝下用布或毛毡裹腿,有的穿自制的半筒猪皮、牛皮鞋。

特色工艺主要有皮制品及毛制品。皮制品主要指羊皮披风,多用于探亲访友、婚丧年节时穿用,有装饰、御寒和作为姑娘嫁妆等功用。毛制品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后即形成毛料,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制作氆氇、毡、帽、鞋等。

普米族信奉自然神灵,祭祀活动较频繁,主要有祭天地、祭龙潭、祭山神、祭铁三脚、祭祖先、祭中柱等。主要传统节日为吾时节,要举行打枪、射弩比赛。每逢节日、婚庆和重大祭祀活动,本村人及周边亲友聚集在一起,唱古歌、跳舞蹈“搓蹉”。

普米族民歌多为前人传下的传统曲目,即兴创作较少。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婚俗类主要有求亲歌、迎客调、接亲歌、拦门歌、果碟调、聚谈调、顶梁柱调等;情歌主要有“铁打链环扣一生”、“除非秤砣水面漂”等;祭祀类民歌主要有祭三脚调、拜龙调、祭中柱等;丧礼中主要演唱指路歌;传统古歌类主要有吉典、马鹿调、黎明调、巴扎贤赞等。曲调多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旋律质朴清新,优美流畅。部分民歌音域较宽,可达到或接近两个八度。节奏平稳匀称,长短交错,明快活跃。歌词一般为奇数,三、五、七、九个音节不等。

四弦是普米族民间乐器,也是四弦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曲目较多,除舞步的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如四弦母调、雀上树等。四弦弹奏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在普米族地区传承和保护情况良好。“搓蹉”舞流传广泛,群众基础好,是节庆场合的主要民间舞,用羊皮、木碗、木筷、夹板为伴奏,领舞者右手拍击羊皮,伴舞者左手持碗,右手用数双筷子敲击,夹板系在舞者腰间,左右撞胯时发出声响。

普米族无文字,民间文学为口头传承,村民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或在晚上围坐火塘,听老人讲述或演唱,更多的则是在新房落成、求亲结婚、节日庆典、丧葬、祭祀等场合进行讲述演唱。近年,普米族流传较广的民间文学被翻译成汉文,收录于《兰坪民间文学选集》、《普米族故事集成》、《普米族歌谣集成》、《兰坪民间故事集成》、《兰坪歌谣集成》等出版物中。

花村是普米族聚居大村,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传承较好,有一批传承人,并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九. 天津市 河西区 天津紫蟹

紫蟹是天津市郊区所产的一种毛腿河蟹,大者如银元,小者如铜钱,每值冬季,聚栖于河堤泥洞之中,须破冰掏捕。此物虽小,但腹部洁白无泥,滋味鲜美。因其蟹黄异常丰厚,透过薄薄的蟹盖,呈现出一层紫色,故名。明、清时曾为贡品。天津厨师取用此蟹烹制而成的“七星紫蟹”入口奇鲜,其香无比,成为津沽冬令的传统名菜,诗人曾称赞:“丹蟹小于钱,霜螯大曲拳,捕从津淀水,载付卫河船。官阁疏灯夕,残冬小雪天。盍簪谋一醉,此物最肥鲜。”

这是中华绒蟹的一种,它体小,仅有一颗大衣纽扣大小。揭开蟹盖,蟹黄呈猪肝紫色,煮熟后变成橘红色,味极鲜美。紫蟹都产在寒风凛冽的冬季,因此,常常用于什锦火锅。

十.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三交干馍馍

临县三交镇用兰炭火烤制的干馍馍,具有和胃健脾的功效和香、酥、甜、脆四大特色,手工制作、食用方便、传统工艺、用小麦面粉自然发酵,被消费者称赞为“三交手艺,吕梁一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