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盐城的特产车 盐城土特产批发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盐城的特产车 盐城土特产批发市场更新时间:2022-06-09 08:50:37

一. 江苏省 盐城市 大丰区 灶猪

灶猪

灶猪中心产区在江苏省的东台、大丰等县。产区黄河、淮河、海河常泛滥成灾,易旱易涝,土壤瘠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作物以麦类、甘薯、玉米、豆类、花生、高粱、谷子等旱作为主。由于地广人稀,闲散土地较多,群众养猪多采用放牧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方式,猪在较艰苦的条件下培育而成。

灶猪体型较大,耳大、下垂超过鼻端,嘴筒长直,背腰平直狭窄,臀部倾斜,四肢坚实有力,皮、毛黑色,皮厚,毛粗而密,冬季密生棕红色绒毛,07~9对。

灶猪成年公猪体长141.14厘米,胸围124.14厘米,体高70.89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12.53厘米,99.48厘米,55.06厘米。灶猪分布面广,能适应较粗放的饲养条件,虽生长速度较慢,但胴体瘦肉率较高。

二.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 戚桥茶干

戚桥茶干是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的。阜宁戚桥歪子茶干,当地人颇爱吃,茶余饭后都可以拿上一两块慢慢的品尝。颜色褐色,有圆形,方块状,片状等。

被誉为“苏北一绝”的戚桥“歪子”茶干,始于清康熙年间,形似圆币,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乾隆皇帝微服南下私访时,偶患风寒,饮食无味,后一地方1献上戚桥“歪子”茶干,乾隆品尝后,顿觉滋味鲜美,食欲大增,欣然题下“豆干之王,醒目提神”八个大字,自此被定为宫庭贡品。

然而,戚桥“歪子”茶干虽称得上“苏北一绝”,但始终无正式命名,也无规模开发,因而未被世人广泛熟知。1997年,戚桥“歪子”茶干开发正式起点,1998年,又办起了阜宁县新湖食品厂和戚桥茶干厂,实行规模生产,并以“歪子”牌茶干的品牌一举打进了上海、南京等10多个大中城市超市,不仅每年可消化加工黄豆10多万公斤,茶干的身份也增了一倍。戚桥“歪子”牌茶干以精选优质大豆为原料,按照独特的祖传秘方,结合现代生产工艺精制而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目前形成了牛肉茶干、精肉茶干、辣味茶干、五味香茶干等人们最理想的真空包装系列保健佳品。

三. 江苏省 盐城市 射阳 射阳蒜苔

江苏省射阳县是中国大蒜的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000公顷,年产蒜苔、蒜头各12万吨左右。射阳蒜苔1996年注册为“青龙”牌蒜苔,射阳是1997年被中国之乡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中国蒜苔之乡”,1999年“青龙”牌蒜苔被“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优质产品,“青龙”牌蒜苔的主要特点是:粗细知中、色泽碧绿、入口无渣、无病斑、耐贮藏。在国内外久负盛誉,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国内近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射阳紧靠黄海、成陆较晚,地广人稀,无工业污染,境内有国家级丹顶鹤自然保护区,这里是江苏省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青龙牌蒜苔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程生产。1997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标志编号LB-04-9701101341。是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的无公害食品。

“青龙”牌蒜苔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不盖地膜、不用激素、坚持手拔苗等独特措施,因此非常适合贮藏加工,特别适合出口。县内保鲜企业常年搞外贸加工,山东龙大集团等蔬菜出口大户,每年都来射阳购较大批量的蒜苔加工出口。

四. 江苏省 盐城市 大丰区 海丰大米

海丰大米好吃,在于它有一个好的源头,生产环境好。海丰米业有限公司的原粮生产基地设在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市——江苏大丰市境内,被认定为“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农产品分中心生产基地”,通过了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的认证。海丰与上海农科院共同建立了上海市优质稻米工程研发中心,成功地研发出了抗逆性更强、品质更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丰一号。由于注重新品种培育,使今年的海丰大米清香、软糯,口感更好。

经过多年的运作,海丰大米已成为上海市民耳熟能详的“放心米”品牌。海丰优质大米1997年获得-绿色食品认定,是上海米行业的第一家。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获得全国首批“放心米”称号,被评为“中国质量过硬放心品牌”,国家级“放心粮”,被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推进委员会确认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五. 江苏省 盐城市 大丰区 裕华大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华大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华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中镇原裕华是全国闻名的大蒜之乡,现有耕地面积16.5万亩,2011年大蒜种植面积10.5万亩,实现产值8.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0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87%以上。目前,全镇的大蒜已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2000年,“裕华牌”大蒜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1999年、2001年“裕华牌”蒜苔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裕华牌大蒜被省认定为名牌产品,2006年5月通过了国家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验收,在农业部举办的邳州大蒜节上被评为“全国大蒜生产十强镇”。

大中镇原裕华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大蒜种植历史悠久,是传统的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围绕大蒜特色经济,积极培植规模生产基地,大蒜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2000年9月,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万,2001年,被江苏省确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0.5万亩。同时,我们推广了以大蒜为主体的高效、立体间套种模式,研究推广了地膜栽培、双季大蒜、大蒜平衡配套施肥、蒜种冷藏春化、大蒜叶枯病和根蛆防治等技术,开发了大蒜专用肥。亩效益由过去几百元增加到二、三仟元。2001年,我镇大蒜基地已被列为省无公害绿色食品和国家标准化大蒜生产基地。同时注重无公害标准化生产,2009年,我镇青蒜5.5万亩,亩铺秸草3000斤以上,年用秸杆7.5万吨,不仅杜绝田间秸草燃烧,减少空气污染,而且使土壤有机质逐年上升,减少了化肥用量,从而加快我镇蒜品标准化生产进程。

近年来,裕华镇加大龙头企业发展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镇建立了以绿丰、盛兴为主体,十四个恒温库企业、五个蒜品加工企业等十九个企业组成的蒜业集团。全镇库容量达15000多吨,年加工大蒜油30吨、大蒜片2000吨。该镇生产的保鲜蒜苔、蒜头、蒜油、蒜片、大蒜泥、大蒜素等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镇有大蒜生产协会,各村有大蒜生产分会,负责协调大蒜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建立了36个贸易货栈,350多个购销点,在上海、北京等全国大中城市开设销售窗口20多个,农民经纪人达5500人,形成了完整的大蒜市场营销网络。裕华大蒜生产协会被命名为省重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在大蒜种植中,该镇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了大蒜的品质。与此同时,该镇积极发挥品牌效应,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先后注册了裕华牌、裕盛牌、裕丰牌蒜头、蒜苔、青蒜等商标。裕华牌1999年—2001年分别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裕华牌大蒜被江苏省认定为名牌产品。2011年“裕华”牌大蒜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称号。

裕华大蒜

地域范围

裕华镇地处江苏省大丰区东部,大丰港经济区以西,总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万亩,主导产业90%的面积是大蒜,全镇11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3万人,农业产值4.65亿元,特经种植总额3.65亿元,人均收入8500元,其中来自大蒜收入6800元,大蒜是裕华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全镇大蒜生产面积6700ha,常年产量30万吨。裕华大蒜分布于裕华全镇,包括福丰、万丰、朝荣、海丰、南新、圩洋、元丰、晋丰、晋北、海防、天祥等11个村和裕华、丰裕等2个居委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0.008′-120°37.571′,北纬32°17.164′-33°09.893′,地面真高为1.5米。

六. 江苏省 盐城市 盐都 尚庄番茄

尚庄番茄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的。盐都尚庄番茄以色质光亮悦目,个头大而匀称,口感圆滑,酸甜适度,深得消费的厚爱。

尚庄大棚番茄始种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最初在该镇尚南、南吉等村零星种植。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棚番茄逐渐为全镇农户接受,成为该镇的一大支柱产业。全镇现有大棚番茄种植面积10000多亩,种植农户3000多户,年产优质番茄近80000吨,实现产值9500多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00多元。

红丰番茄产自尚庄镇万亩大棚番茄基地,覆盖全镇并沿步湖路辐射周边乡镇,是尚庄镇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被列为盐都区50项农业重点工程。该基地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和产地环境论证。红丰番茄亩产12000-14000斤,亩纯收入7000-8000元,以尚庄龙头企业——盐城市红丰蔬菜公司和尚庄农产品批发市声为依托,主销盐城、远销上海、南京、无锡等大中城市。

七. 江苏省 盐城 盐都 学富腊香鹅

学富腊香鹅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的。盐都“时杨”牌腊香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皮薄肉嫩、腊香可口的特点。

“时杨”牌腊香鹅是盐城市鹏大食品有限公司和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共同研制开发的地方特色产品。

“时杨”牌腊香鹅采用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精制而成,产品全部采用江苏省农科院无公害种草养鹅基地的优质食草鹅精制而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皮薄肉嫩、腊香可口的特点,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该产品采用真空包装,经过微波杀菌处理,开袋即食,是高档宴席、欢宴亲朋的美味佳肴,也是外出旅游、馈赠亲友的理想佳品,被广大消费者评为盐城市地方优秀。

八. 江苏省 盐城 滨海 滨海白首乌

滨海白首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滨海白首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滨海白首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滨海白首乌,当地俗称何首乌、白何首乌,简称首乌,原植物为萝摩科鹅绒藤属耳叶牛皮消,是中国传统的食、药、美容兼用植物。全国白首乌耳叶牛皮消95%出产在江苏省滨海县,当地农民种植白首乌的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首乌之乡。

本草考证表明,白首乌始用于晚塘,盛行于宋明,沿用至今,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历代医家视为摄身防老珍品,具有安神补血、收敛精气、滋补肝肾、乌须黑发、抗衰老等功效。唐元和七年(公元81年),李翱作《何首乌录》,宋《开宝本草》首乌项下载,“有赤、白二种,赤者雄、白者雌”。又说:“春夏秋采其根,雌雄并用”。明李中梓指出:“白者入气,赤者入血,赤白合用,气血交培”。李时珍在临床实践中也重视赤白合用的传统经验,《本草纲目》收载的以何首乌为主药的补益方,均按赤、白何首乌各半的原则炮制和配伍。可见自古以来何首乌就有赤、白之分,并有赤、白合用的传统。至于原植物,据《图经本草》记载,“春生苗,茎紫色,叶相对类薯芋,而不光泽。夏秋开黄白花……,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结合《本草纲目》、《证类本草》以及唐李翱的《何首乌录》的附图记载,赤者原植物为蓼科蓼属何首乌,即赤首乌、雄首乌、赤何首乌。而白者原植物为萝摩科鹅绒藤属的耳叶牛皮消、隔山牛皮消和戟叶牛皮消,这三个品种即为白首乌、雌首乌、白何首乌。其中耳叶牛皮消主产在江苏滨海,有二百余年栽培史,民间一直沿用至今;隔山牛皮消主产在吉林延吉,野生种;戟叶牛皮消主产在山东泰安,野生为主,亦有少量栽培。

白首乌耳叶牛皮消在滨海由原始的野生种逐步驯化为当地特用的栽培种,其种植历史已有二百余年。废黄河故道地区的滨海白首乌种植地域,其生态环境的综合因素形成了适宜白首乌生长发育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

滨海白首乌产品在全国独具特色,历史悠久。据《阜宁》县志记载(滨海县原属阜宁县),早在十八世纪末,该县东北乡人用种植的白首乌制成粉,进贡朝廷;《滨海县志》记载,早在清咸丰年间,境内就有农民种植白首乌、加工首乌粉,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并世代传承和沿种不息,而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加工经验,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将白首乌加工成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的滨海是首创。首乌与人参、灵芝、虫草历来并称祖国中草药中的“四大仙草”,相传八仙之一张果老就是食用一个蒸煮的千年首乌而得道成仙的,果老倒骑的那头白驴也是喝了蒸煮这个千年首乌的汤水而同时成仙的。仅左籍记载,以赤、白首乌并用为主药的养生保健延寿复方有20余首世代相传,如何首乌丸、神仙训老丸、祛老乌须建阳丹、不老丹、七宝美髯丹等都闻名遐迩。滨海白首乌粉的传统加工方法是:秋末冬初将收获的白首乌块根,用清水洗净,用竹刀去皮、石磨磨碎,用粉筛或细纱布吊浆过滤去渣(同于做豆腐吊浆方法),将粉浆静置缸中自然沉淀,再用清水反复搅拌洗涤沉淀1一2遍,然后将首乌淀粉用沙布吊团爽水,晒干后即成首乌粉产品。历史上因其数量稀少,主要用于进贡朝廷和馈赠亲友,剩余部分供家庭主人和长者享用。上述首乌粉传统加工方法一直延用至二十世纪50-60年代,只到70年代白首乌实行计划种植,供销社统一收购加工后,才发展电动石磨粉碎,机械过筛去渣,粉浆洗涤静置沉淀后,用干燥机烘干成首乌粉产品。目前白首乌产品加工是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生产包装线。

滨海白首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港镇、振东乡、陈涛乡、滨淮镇、八滩镇、八巨镇、界牌镇、东坎镇、樊集乡、大套乡、天场乡等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和县域内的省属滨淮农场。

九.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 条黄粉丝

产于阜宁县条黄一带。具有干、白、细、匀、长等特点,享有盛名。

十. 江苏省 盐城市 射阳 醉泥螺

醉泥螺

醉泥螺是射阳县传统海味之一。该产品选用本地沿海油泥滩上新鲜泥螺,以红糖、白酒等配料精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肉嫩香脆、鲜美爽口、食而不厌的特色,有健脾胃、助消化等功能。1984年在全国水产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良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