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东省揭阳市炮台镇特产 揭阳市炮台镇特色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东省揭阳市炮台镇特产 揭阳市炮台镇特色美食更新时间:2022-05-10 12:19:18

一.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棉湖瓜丁

揭西棉湖名产,选用优质冬瓜和白砂糖为原料,精制而成,已有数百年生产历史。棉湖瓜丁吸糖饱满,外干内润,洁白晶莹,酥甜无渣,遐迩闻名,远销海外。

二.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乒乓果

乒乓果为“槟醅果”之误,因其易叫易记,也就沿袭下来,为揭阳传统名小食,1997年被认定为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

相传南宋未年,揭阳人民为避战乱,抵御饥饿,以鼠曲草混于糯米中碾成糯粉,制成果品。由于鼠曲草有特殊香味,鼠曲草令人喜爱,后又采用槟醅粉(爆米粉)为果馅,制成独具风味的槟醅果。

三.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白马菜刀

白马菜刀

白马菜刀,系郑老山字号生产,为本县历史较早的名牌产品,畅销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各国。

白马郑老山菜刀的特点是:刀页口薄跟厚,背宽堂空,夹钢,淬火面积占刀面三分之二以上,钢呈咀口正中,刀口显钢不少于二分之一,硬度达到HP65—70,刀口锋利,能吹断头发、剃胡须,砍截硬物不缺口,刀形呈长方状,刀把牢固,美观大方。

清代中叶郑鸿章先生从大埔茶阳流落到普宁白马圩落户。最初以建烘炉维修旧铁器为生,后精选优质钢材煅造菜刀,为讲求质量,起初日产仅1—2支,用户争着待购。清代后期至民国初期,本县华侨常常购“郑老山”字号菜刀往侨居国,作为赠送亲友礼品,因而白马郑老山菜刀在东南亚等国家名声大扬。后郑鸿章先生将“白马郑老山”字号菜刀制作技艺授于子孙,传承至今。

1954年,郑老山第三代孙郑明贤等九名铁匠组建白马铁业组,后更名白马铁器社、白马利器社、白马农械厂、流沙机械厂,该厂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曾生产多种利器产品,年产值最高约100万元,工人人数100多人。现在白马郑老山菜刀及利器产品,为半机械化生产,质量精益求精,产品供不应求。(作者:郑炳城时间:1988年12月)

四. 广东省 揭阳 惠来县 靖海豆楫

惠来县靖海镇,用精选花生、麦芽糖浆及其他配料,经捶打、搓压、切制而成,因用料不同而有荤、素之分。靖海豆楫具有胶软而不粘牙、清甜而不农腻、香味久留的特点,常食不厌。

靖海豆(米咠),是惠来县的著名。它香甜适口,独具风味。是人们探亲访友时的送礼佳品。惠来靖海镇出产靖海豆(米咠)已有悠久历史,现仍有几间工厂在加工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国内外市场。

靖海豆(米咠)是以花生仁、白糖、猪油为主要原料精制而成的一种饼食类。配料和制作十分考究,要经过好多道工序:先是把花生仁炒熟,炒时要特别注意火候,使之不焦不生,香脆适度。炒好后,碾瓣去膜,把花生仁放入由麦芽糖、白糖、猪油、葱朥、橙汁等配料煮成的糖浆中,搅拌均匀,用木棒反复捶打至粉碎柔软,有一定黏度。再用大槌压平,碾成薄薄一张,这就成了豆(米咠)皮。

豆(米咠)皮做成后,中间要包上明糖。明糖是用面粉、麦芽糖、猪肉丁、芝麻、葱朥精制而成的。然后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豆(米咠)整块呈浅黄色,中间明糖部分是深褐色,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香甜可口,真是色、香、味俱佳。

包装时,先洒上粉糖,再用竹叶裹起,外加薄膜。竹叶能使之透风,薄膜可避免出油,这样便可存放较长时间。现在市场出售的豆(米咠),一般分为精装、简装、散装三种。每盒半市斤,二十小块。

由于做工考究,靖海豆(米咠)食起来很有味道,质软而不黏牙,香甜浓烈而不肥腻。配上潮汕有名的功夫茶,更是余味无穷。

五.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什锦乌石参

菜 名: 什锦乌石参
主 料: 发好乌石参500克,鸡丁75克,肫丁75克,蟹肉75克,鲜菇丁75克,鲜莲50克,笋花丁50克,干贝25克,火腿丁20克,绍酒20克,生姜2条,排骨200克,酱油15克,精盐5克,味精7.5克,上汤1250克,火腿皮15克,胡椒粉少许,湿生粉15克。

做 法

1、先把整块乌石参的内面用刀切粗花,每刀距离1厘米,刀切深度约为乌石参厚度的一半。
2、用镬下清水750克(1斤半),加入绍酒15克(3钱)、酱油10克(2钱)、生姜1片、生葱1条同海参同滚3分钟,捞起海参用碗盛起,镬里的姜、葱水倒去不用,另放清水、排骨和火腿皮一起滚熟捞起,过清水洗干净,放落海参上面,再加入生姜1片、生葱1条、味精2.5克(5分)、绍酒5克(1钱)、精盐1克(2分)、上汤200克(4两),然后放进蒸笼蒸约1小时,至海参够身为止。干贝洗干净用小碗盛起加入上汤50克(1两),放入蒸笼蒸20分钟取出候用。
3、用镬下沸水,把鸡丁、肫丁下湿生粉拌匀投入滚水,然后把鲜菇、鲜莲、笋花丁、火腿丁、蟹肉等一起泡熟倒落笊篱,海参从蒸笼取出,捡去姜、葱、排骨、火腿皮等倒出碗内的原海参汤不用,把干贝及泡好的什锦丁料倒入海参肚里,然后用大汤碗或大汤窝,把海参碗翻转落大汤碗。
4、用干净镬下上汤1000克(2斤),加入味精5克(1钱)、精盐4克(8分)、酱油5克(1钱)。汤稍滚去净汤泡沫,下少量胡椒粉,调味完毕,取起海参的扣碗,见整块海参朝上后把上汤淋入海参即成。
特 点: 汤清味鲜,乌石参嫩滑,是夏天高级汤菜之一。

六.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潮汕金木雕

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潮汕金漆木雕与浙江东阳木雕为中国两大木雕体系。多用樟木为料,素以多层镂空、金碧辉煌、夸张装饰的风格著称。金漆木雕始于唐宋,盛于明清,通常作为建筑物、家具及神器的装饰或构件。建筑装饰包括檐角、柱头、横梁、门楣、屏、门等多种,家具装饰大至床、几、桌椅、茶橱、衣柜、梳妆台,小至灯芯筒、纸媒筒等。神器配合民间迎神赛会,有大龛、神轿、神亭、宣炉罩、馔盒等,还有案头摆设的小屏风、镜屏、圆雕狮子、蟹篓、花篮等。

形式大体分为浮雕(是在平地上浮起者)、通雕(又称透雕,即无底子而遍体通透,多层次镂空者)、圆雕(即立体雕)等3种。表现的传统题材,大都来自民间神话、传说、戏剧和历史故事,还有各种珍禽瑞兽、花果虫鱼。对江海中的水族、亚热带的植物表现得尤为出色。艺人们根据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装饰,把浮雕、通雕、线刻或单独,或相间,或综合地灵活运用,表现了不同的形式美。最具代表性的是穿透、镂空、多层次的通雕,它吸收了圆雕、浮雕、阳刻及绘画的某些长处,能把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集中在一个画面上,有条不紊地联系起来,既做到叙事明了完整,又能使造型单纯概括,经得起玩味观赏。金漆木雕对人物和环境的处理,亦虚亦实,构图不受透视法的约束,常加以适当变形,讲求疏密匀称,穿插联结紧凑结实,因而对于建筑物,不仅取得了装潢富丽之功,还保持下外壁的平面感,显得更加浑厚、坚牢,层层叠叠,剔透玲珑。

广东省博物馆、民间工艺馆、广州美术学院分别收藏了近2.0万件金漆木雕作品。老艺人张鉴轩、陈舜羌的木雕作品《蟹篓》,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造型艺术展览会上获铜质奖章;《雏鸡五福梅》、《龙虾蟹配鱼》等4件反映中华南国风貌的梭形通雕大挂屏,每件3平方米,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广东厅;1979年,李水棕、叶锡永的《龙虾蟹篓》参加了全中国工艺美术展览,被视为珍宝,陈列在汕头工艺美术陈列馆。


1982年,汕头市木雕厂为广州东方宾馆制作的总面积54平方米的巨型挂屏《大观园庆元宵》,有200余人参加了制作,整幅作品用300多片20X 200厘米的樟木片组成,耗金箔50万张,工时3个多月。作品场面宏伟,气势磅礴,构思新颖,布局合理,径路曲折而分明,层次重叠而剔透,体现出潮汕传统工艺的特点,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金木雕屏,于1982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部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希望杯奖)。年末,汕头市木雕厂又为东方宾馆制作了刻有人物623人、骡马42头、骆驼3头、猪牛14头、船17艘和有各种物品的大型挂屏《清明上河图》

七.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棉湖剪刀

棉湖剪刀

棉湖剪刀以其造型美观,锋利耐用而同"王麻子"、"张小泉"等名剪齐名。棉湖剪刀除供日常生活之用的剪刀外,近年又研制开发出园艺剪刀系列产品,有20余个。

八.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华清竹笋

在潮汕平原西北部与小北山余脉接壤的丘陵山区,有一个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山村——揭阳县锡场区华清乡。这里山顶林木葱茏,山腰果树成行。在那一条条的山窝里,生长着一丛丛翠绿婆娑的竹子。春天,乡民们在竹子的头部培上一丈多宽,五、六尺高的圆土堆,到了盛夏,竹芽就钻出土面,当竹芽刚刚破土冒尖时,乡民们就拿着特制的铲子,轻轻地把土扒开,把粗壮肥大的竹芽挖了出来,这嫩嫩的、腊黄色的竹芽,就是著名的潮汕传统华清竹笋。

华清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爽、冬寒,雨量充沛,土质优良,山窝尽是松软柔润的红壤土,适宜竹笋生长。华清竹笋具有壳薄、肉厚、肉质细腻甜脆,味道清爽甘醇的独特风味,是家宴筵席的佳菜。竹笋还有解毒、清利、散结去瘀之功效。有关资料还认为,多吃竹笋可以预防癌症发生,无怪人们把竹笋称为山珍。有趣的是,潮汕人孩子“出花园”,一定要买几块竹笋煮给孩子吃,希望吃了竹笋,能象竹笋一样“节节高”。

华清人吃竹笋也是很有功夫的。一块竹笋在他们手里,起码可作十几道菜,如“生炒笋丝”、“笋煮鸭”、“白炖笋片”等,样样都是脍炙人口的。不过,华清人煮鲜笋有一个秘诀,就是不能未熟先放盐,必须煮至完全熟了再放盐,否则,煮起来的竹笋就带有苦味。竹笋还可加工成各种食品,如晒成笋干或腌制成笋酸,既可作菜,也可调味。不信,你可买点笋干炒鱿鱼,或者当你在煮麻鱼时放进一点笋酸,定能使你吃后赞不绝口。

九. 广东省 揭阳 普宁 流沙花猪

流沙花猪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