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海口澄迈福山特产 澄迈特产哪里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海口澄迈福山特产 澄迈特产哪里最好更新时间:2022-05-10 11:34:48

一. 海南省 海口 美兰区 咖啡

海南的咖啡十分著名。海南的地理条件最适宜生产高档的咖啡豆,国际上生产名牌咖啡的厂家,也在海南采购咖啡豆。海南的咖啡加工厂家众多,加工技术日趋进步,速溶咖啡已创出名牌--力神咖啡。此外,炒咖啡香味浓烈,椰奶咖啡品味独特,在海南咖啡饮料产品中各显奇能。炒咖啡(回家需煮)、速溶咖啡、椰奶咖啡为游客提供了多种选择。( 海口)

二. 山东省 烟台 福山区 福山苹果

福山苹果栽培的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素以色泽艳丽,皮薄肉脆,香气馥郁,品质佳良而驰名中外,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六七十年代一度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举办国宴、招待外宾的重要果品。年出口量达6000吨,无论是苹果产量、质量还是出口创汇方面在全国均名列前茅。福山位于胶东半岛东北部,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均适于苹果生长,而且尤以青香蕉、红香蕉风味独特。根据测定,福山苹果每千克含糖120-160克,蛋白质1.8克,钙90毫克,磷7毫克,胡箩卜素0.64毫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苹果将成为必要的副食品之一。在长期的栽培管理实践中,广大果农摸索了一整套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栽培技术。该区现有苹果品种100余个。为了发展“两高一优和出口创汇的苹果生产,近年来福山区紧紧围绕苹果生产上质量、上档次、上水平,大力发展以优质红富士等新品种为主要的苹果生产。目前全区苹果新品种面积10余万亩,占苹果总面积70%以上。苹果总面积14万亩,年产5000公斤以上。

三.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蚵筋

蚵筋,是我省南海诸岛。蚵筋加工商品成片状,长约3、4厘米,宽1厘米左右,色淡黄而有光泽,表面有白霜,肉丝清晰,它是舞厅、剧院茶座上的名贵小食,人们在看戏或品茶之时,用手或牙齿撕开一丝丝的蚵筋,慢慢咀嚼,则感到味道鲜美,而且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华侨回乡或旅游者到海南旅游,都爱品尝蚵筋,领会一下南国奇味。

蚵筋是世界上巨大的贝王--砗磲(俗称为蚵)的闭合肌。砗磲古称车渠,因它壳上的垄纹似;车轮之渠故名,它只产于热带珊瑚礁海中。最大者壳长可达2米,重300公斤以上,一般个体壳长20厘米,总重5公斤左右。1986年夏,渔民在南沙群岛孔明礁附近潜水捉龙虾,拾公螺,发现在15米水深的地方有一只砗磲正在大口。渔民拿起脚拇趾粗的铁条插入体内,砗磲迅即合上壳瓣,把铁条夹住扭弯了。砗磲吊上船后,他们仍不能拔出铁条,约6小时后,砗磲死去。渔民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来砗磲壳打开。这个砗磲身长68厘米,宽64厘米、高48厘米,砗磲两壳接合处深20厘米,重达114公斤,其中肉重25公斤,两个闭合肌各长15厘米,粗几人臂,砗磲堪称为“贝类之王”。

蚵筋是用砗磲的闭合肌加工制成的。将鲜闭合肌放入开水锅中煮熟,滤去水分,在日光下晒干即成。它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含蛋白质63.7克,脂肪3克,并含有维生素。砗磲肉,也用同样的方法加工成为“蚵肉”,也是一项名贵海味,深受旅游者喜爱。要食用蚵肉时,将它用温水洗一遍,放入冷水锅中煮开,煮到发软时取出,洗净沙,即可便用。蚵肉这一道名菜,烹制方法有鸡片炒蚵肉、韭菜蚵肉、油蚵肉、肉片氽蚵肉等。如油爆蚵肉,用蚵肉4两,调料以花生油、料酒、味素、酱油、水粉、汤、葱、姜、椒油等烹调而成,其特点:金红色、鲜、香脆。

四. 海南省 海口 龙华区 珊瑚盆景

珊瑚盆景是海中奇葩,产于热带海洋,人称“海石花”。其实,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矿物,而是无数珊瑚虫(一种生活于热带海域里的腔肠动物)的遗骸集结而成都市的化石,在海中天然长成,奇形怪状、美妙绝伦。白者胜雪、红者如血、绿似翡翠、黄色类金。这些“海底奇花”再经过工匠们的加工,配上贝壳海柳和精致的底盘,便成为雅俗共赏的、各种各样的珊瑚盆景。



五.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花梨木算盘

府城的花梨木算盘( 琼山)

六.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海南粉

海南最具特色的风味小吃——海南粉,流传历史久远,在海南岛北部的海口市、琼山区、定安县和澄迈县的市镇居民中食用比较普遍,而且是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在吉祥长寿的珍品。

海南粉其白如雪,其食法,北方人叫“凉拌”,海南人叫“腌粉”,即在制好的米粉上加上油炸花生米、炒芝麻、豆芽、葱花、肉丝、香油、酸菜、香菜等。正因为海南粉的细,所拌的料才能入味,经拌均后其味醇香扑鼻,余味无穷。

海南粉有两种:一种是粗粉,一种是细粉。粗粉的配料比较简单,只在粗粉 中与进滚热的酸菜牛肉汤,撤少许虾酱,嫩椒、葱花、爆花生米等即成,叫做 “粗粉汤”,而细粉则比较讲究,要用多种配料、味料和芡汁加以搅拌腌着吃,叫做“腌粉”。海南粉通常指的就是这类“腌粉”。

海南粉制作:将大米(不限量)用沸水烫过,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后磨成米浆,装入布袋挤压成含水量50%的干浆。用沸水煮至半熟,放进粉碎机中加水磨打烂成稀浆,再装入布袋中加重压,滤出纯净米浆。去除米渣、杂质,加入少量番茨粉,搅拌后装入下端有筛眼的布袋中,慢慢压迫布袋,使米浆通过筛孔成细条状挤出,徐徐落入沸水锅中烫熟。海南粉捞起用冷水冷却后沥干,即成粉条。

海南粉要食用时,夹适量净粉条于碗(碟)中,依次加入适量的老抽(掺有味精的红酱油)、蒜泥、用蒜头爆香过的花生油或芝麻油,煮熟的黑豆芽,用肉丝、笋丝、虾仁、生粉配制成的热芡汁,牛肉干丝、炸尤鱼丝、油炸花生米、炒芝麻仁末、脆炸面片及碎香菜,用筷子夹着粉条搅拌调匀后便可进食。

海南粉风味特色:多味浓香,柔润爽滑,刺激食欲,故多吃而不腻,爱吃辣的加一点辣椒酱则更起味,吃到末尾剩下少量粉时,加料一小碗热腾腾的海蚌汤掺和着吃,更是满口喷香,回味无穷。

七.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鱼茶

凡是喝过鱼茶的人都对它赞不绝口,认为堪称一绝。鱼茶的制作较为复杂,先把肥大的淡水活鱼收拾干净,切成块拌上盐,腌上一二个小时,然后挤干盐水,掺入凉米饭、酒曲或炒米搅匀,再装进干净的坛子里密封起来,如天气炎热,放至7-10天即可启盖食用;如天气寒冷,则半个月或一个月方可食用。鱼茶味酸而微咸,甘香可口,诱人食欲。

鱼茶味酸甜而芳香,咬食时柔软且稍韧,气爽神清,五内透明,深受中外食客的青睐。据当地黎族苗族同胞说他们世代食之,传说是在很久以前的一次丰收庆宴后,为了不浪费吃剩的东西,便无意把米饭和生鱼放在一坛子里盖好,几天后发现其味鲜美异常,“鱼茶”因而流传至今。

鱼茶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和多种氨基酸,丰富的活性乳酸菌和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帮助消化和吸收。吃“鱼茶”,一次怯之,二次适之,三次瘾之。“鱼茶”犹如北京臭豆腐、四川怪味豆,闻时“臭”,吃时香,又“臭”又香。

鱼茶作为一种发酵后的风味配菜,以简单为美味,以自然为美味,鱼茶逐渐走出深山被外人所熟知,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而这其中,就是黎苗百姓美食简约哲学的极致表现。

八. 山东省 烟台 福山区 福山抻面

又称拉面、大拉面。既是面条的一个品种,又是面点制作的传统技术。其源待考。民传因山东福山抻面驰名,有起源福山拉面一说。

读作 chēn miàn 用手抻成的面条。

简介操作技艺复杂,经和面、打条、拉抻而成面坯,细如龙须。沸水煮 抻面

熟,浇海味三鲜卤、鱼片卤、大虾卤、鸡丝卤、蛤仁卤等。滑爽筋道,鲜香清口,独具风味。

抻面主要原料是面粉,加入少许盐和碱,因季节、气候和地理条件分别采用不同水量与水温。其制作原理是,经过面团的饧发和摔条、掺条等工序,使面分子结构由横内排列,变成为顺向排列,使面剂揉软,无筋,可拉长。其主要工序是:和面、饧面、摔条、掺条。现在许多面点品种都是由抻面加工制成的。如扁条面、三楞面、空心面、酿馅面、金丝卷、银丝卷、龙须卷、龙须面等。抻面制作的品种适合于蒸、煮、烙、炸等烹饪方法。

抻面由双条反复折合对拉而成。北方有的地区称七折为大拉面,十二折以上叫龙须面。大拉面煮熟后,浇上各种荤素浇头和调味品,是节日和待客佳吃。

抻面表演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如今的餐饮业界已将龙须面的标准定义为14扣(16384根),而且在出条时

也不同与平时抻面那样简单的抻拉,面艺表演师会在出条的过程中融入各式各样的舞蹈动作,面条在师傅们的手中活了起来,时而如引蛇狂舞,抻细后在师傅的抖动下又如惊涛骇浪,令人拍案叫绝。尤以抻至最后一扣,师傅往往会将面的一端放在地上,另外一端聚过头顶,不停抖动,如瀑布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呈现在食客面前,中华面食技艺的博大精深被被表演师展现的淋漓尽致,使人无不震撼。目前有记录最细的龙须面可抻至20扣以上,数目可达数百万根。

技巧抻面,是面案的绝活之一,技术难度大,也是制作多种点心(如清油饼、银丝卷、盘香饼、鸡丝饼等)

一道不可缺少的工序。抻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和面

面粉要求劲大、筋强的优质面粉。每5公斤面粉加水3公斤左右,食盐50克,碱面25克。和面的水应依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季为50℃,春秋为30℃,夏季使用凉水。将面粉放盆内,盐水可先加,加水应沿盆边加,加水后,用两手和,盆底不可留干面,和成麦穗面后,再撩上些水,捣鼓成面团。面团基本和好后,不可再续加干面,否则调成的面团发粘不好使。待面团基本揉光后,将碱水倒在面团上继续揉一直揉到手、面、盆三光为止。最后沿盆边转圈撩些水,将面团翻过来盖上湿布,饧15分钟—30分钟,让面粉颗粒充分吸收水分。

遛条

做法是取饧好的面团(水面约1500克)放案板上,用两掌掌跟搓揉,至有韧性,搓成半米多长的粗条,然后经遛和摔,使面条筋顺,为其延伸性能充分发挥创造条件。顺筋的方法就是让面团延长、折起,再延长、再折起的过程,时间要短,速度要快,促使面团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所谓摔,也要将粗条先抻长,加条(右手的面头向左上方一搭,撒手,左手将面头随向上一翻成麻花形)、并条,再抻再并。如此遛几下,并条后摔打,至条顺溜为止。其特点是时间短、省力、质量好。遛法多是提起粗条,使之离开面案,两臂平伸,连抻带抖,上劲抻开后,待条接近地面时,两手交叉并条使呈两股绳状。接着右手接过另一头,继续抻遛。反复至条顺后为止。抻遛时如感筋力不足,应及时蘸抹碱水。交叉拧绳时,方向一次反一次正,交替进

不同制作方法抻面图片(14张)行。遛条、摔条都不可过度,过度后面团出条时粗细不匀,反而弄巧成拙。一般视条顺溜、绵软而有韧性时即可出条。

出条

出条又叫开条、放条,即把理顺遛匀的大条撒上白面反复抻拉出面条的过程。其过程包括上劲、抻拉、下扣、倒手、撒白面等过程即把大条放案上,撒上白面,用两手摁住两头对搓上劲。劲上足后,两手拿住两头一抻,甩在案上一抖动,两个头均交左手夹住,右手拇指、中指抓住条中间成另一头,顺势向右外方向一翻,抻抖中把面抻长。随之将右手的头扣在左手中,面条在案上呈三角形,右手撒白面,接着抓住面条正中部分再抻。如此抻去,直到达到要求的粗细即可。

抻面时的几点要领:握面不可过分用力,握得过紧易断头、粘手。

右手的面头向左上方一搭即撒手,左手将面头向上一翻,即成麻花状。

摔条时,条中间应先着板,可防止案板沿割断面条。

遛条时,眼睛不要看案板,要注意让面条旋动的弧度大。

出条前在面案上滚动上劲。

九. 海南省 海口 琼山 椰雕

用椰子壳、椰棕、椰树木等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如今已有300年的悠久历史。
   椰雕工艺分为三类:
   一是椰壳雕。用椰子壳的天然形态,把椰壳和贝壳嵌镶结合,按设计造型拼接成工艺品。产品有椰碗、茶叶盒、牙签筒、烟灰缸、花瓶、二胡、拼贴工艺画等。
   二是椰棕雕。用椰棕自然肌理效果,采用切、割、烫等方法加工成椰猴、椰猪、椰妹等各种人物、动物造型的工艺品。
   三是椰木雕。椰木向来是海南民间用来加工成木梁盖房子。20世纪80年代后,工艺厂开始用椰木加工成筷子、发夹等产品。至1996年,椰雕工艺品种已由30多个发展到400多个。
   椰雕工艺品曾在1984年获全国旅游优秀作品奖。1987年,椰棕雕四件套参加全国第二十界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交易会,获优秀旅游纪念品一等奖。1990年,椰棕系列工艺品获中国旅游产品购物节旅游商品天马银奖。1990年,五件套茶叶瓶、烟灰缸等获全国工艺旅游产品奖。 1994年,椰雕嵌贝《舞蹈》花瓶,获国家旅游局、国内贸易部、轻工总会、纺织总会颁发的天马银奖。目前,椰雕产品已出口到美国、以色列等许多国家。 

十.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石山壅羊

石山壅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山壅羊

海口市秀英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石山壅羊为目前保持海南黑山羊最原始的母本,是黑山羊较为珍稀物种之一。因其习惯在火山爆发后形成的风化土地区的岩岭沟壑中,采食该地区未受污染的1000多种稀灌木和石生草丛以及800多种可以入药的野生中草药,饮用流露于山间的火山岩矿泉水,而这些灌木树叶和泉水含有丰富地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因此石山壅羊与别处的羊不同,天生野性,“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吸天地之精华,具有绿色、生态、健康、营养的特点,常吃此羊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滋补作用。

石山壅羊之美味,是海南著名美食之一,天下闻名。此羊吃来不膻不腻,非常可口,倍受游人欢迎。今马鞍岭脚下,火山酒家以经营石山壅羊而闻名遐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