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黔西南自治州特产 贵州黔西南州特产零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黔西南自治州特产 贵州黔西南州特产零食更新时间:2022-05-28 15:07:21

一.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册亨县 册亨山羊

册亨县有天然草场139万亩,集中连片的有80多万亩,具有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册亨县被列为贵州省20个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项目县之一。

册亨县充分利用南部片区天然草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册南模式”,草地生态畜牧业养殖项目扎实推进,改良草地1万亩,新增人工草地1.75万亩,新增羊舍2.63万平方米,新增基础母羊1.73万只;产波黑杂交山羊3173只,山羊存栏5.8万只。

二.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普安县 普安红茶

普安红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普安红茶

普安县位于东经104°51′10"~105°09′24",北纬25°18′31"~26°10′35",海拔1500米~2200米。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3.7℃,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水量1395.3毫米。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雨量充沛,多雾,无污染,造就了普安适宜优质有机生态茶种植的自然条件。且空气、水、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含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是高山生态种茶的绝佳宝地,在普安所采摘的茶叶通过SGS机构检测的欧盟481项指标,全部合格。普安的茶叶生长较慢,叶厚,芽叶内含物质丰富,茶芽持嫩性好,这种芽叶加工的茶叶香高、味醇、韵长久。而且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普安茶叶开采时间为全国最早,素有“黔茶第一春”的美誉。

普安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优势孕育出了外形肥硕,芽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高锐,带自然花香,滋味浓醇甘甜的普安红茶。目前,普安红茶分为普安红条茶系列和普安CTC红碎茶系列,其茶汤色红艳明亮,颜色喜庆,入口醇和,高雅持久,外形秀丽隽永,前身的注册商标为“福娘红茶”,源自普安布依族传统工艺茶“福娘茶”,该茶是有福气的布依族阿娘所制作的茶。其历史文化深厚,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采用清明时节幼嫩的一芽一叶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集文化、工艺、实用为一体的布依族民族特殊产品,其品质优良,是用来招待贵客的珍品,具有时、技、意、韵、香五大特点。

目前,普安县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印度进口年产CTC红碎茶1500吨和年加工高端条形红茶10吨的生产线各1条。生产过程,减少人茶的接触面积和频率80%,减少交叉污染。参数控制,品质更加稳定。生产出的产品属“浓、强、鲜、爽”同具的高品质茶叶,直饮口感极佳,加奶或果汁、蜂蜜口感更佳。该产品已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出口货物基地备案”“SGS欧盟481项检验结果全部合格”“ISO9001-2008”“ISO22000-2005"等认证、认可。

时下,普安正抢抓普安红茶被省委领导高度重视的机遇,突出抓好“普安红茶”品牌的打造,计划在现有的10.1万亩茶叶基础上,到2020年扩种到30万亩,力争完成40万亩。并依托普安的“中国古茶树之乡”名片,唱响、唱活、唱大“普安红茶”品牌;依托普安被认定为省级茶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商务部与财政部批准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机遇,用国际化视野占领市场,引领黔茶转型升级。

普安红茶产地范围为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青山镇、新店镇、罗汉镇、地瓜镇、江西坡镇、高棉乡、龙吟镇、兴中镇、白沙乡、南湖街道、盘水街道等12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三.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晴隆县 晴隆脐橙

晴隆脐橙,果皮橙黄,油胞发达,光洁色鲜,果心小,果肉细嫩化渣,酸甜清瘦,果汁充足,果味较浓,具有微香。主产于贵州省睛隆县,多分布于海拔750~1100米的河谷地带及半山台地。产地气温较高,年均气温 16.1~18.2℃,≥10℃的年积温4933~6033℃;相对湿度 82%左右,年降水量 1150毫米以上,土质多紫色沙壤和黄壤,表层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富含钾。所产黄果为圆球或扁圆形,纵径6.25厘米,横径7.41厘米,平均单果重179.65克,果皮厚0.47厘米,果心小。半充实,中心往软,部瓣易剥离,可食部分占全果重量的66~72%。每100毫升果汁含糖6.00~8.89克,酸0.5~1.26克,可溶性固形物9.0~12.0%。其以鲜食为主,十分可口,亦可制成原汁、饮料。据一成车三年劝诫府志记载 ,晴隆脐橙距今已有100多年栽培历史, 1982年在全国柑桔鉴评会上获全国地方科举优良品种第二名。

晴隆脐橙距今已有100多年栽培历史,多分布于海拔750~1100米的河谷地带及半山台地。产地气温较高,年均气温 16.1~18.2℃,≥10℃的年积温4933~6033℃;相对湿度 82%左右,年降水量 1150毫米以上,土质多紫色沙壤和黄壤,表层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富含钾。

晴隆脐橙果型整齐、端庄,色泽橙紅、艳丽,果面細膩,肉质脆嫩,汁多,风味浓甜,香味独特,回味悠长,鮮食极佳。具保健作用,长期食用有软化血管,增强心脑机能,预防癌症、中风糖尿病、便秘等作用。耐贮运,货架寿命长,产品在常温下贮藏到第二年四月而风味不变,达A级绿色食品标准,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晴隆脐橙主要产地晴隆县柑桔场建于1975年,1986年经贵州省农业厅批准为地方国营柑桔场,归口农垦系统,资产总额2350万元,固定资产1478万元,经营管理果园面积6100亩。以县柑桔场为依托的脐橙基地被国家农业部农垦局、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命名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基地生产的“晴珍牌”晴隆脐橙经农业部批准获绿色食品标志;1999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华名果等奖项。2006年“晴珍牌”商标被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2008年晴隆脐橙获黔西南州优质农产品称号。

四.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野菜豆腐

野菜豆腐

“野菜豆腐”清淡、回甜,若蘸上豆豉粑辣椒水,更为爽口,传说它同样是李世杰及高夫人制作给乾隆皇帝吃的菜肴之一。

配方:野菜500克,酸汤20克,豆浆800克。

制作工艺:将豆浆放入锅内烧开,把野菜倒入烧开的豆浆里煮至5至10分钟,在放入酸汤煮至4至5分钟点清,装入汤碗即成。

五.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望谟县 望谟板栗

望谟板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望谟板栗

贵州省望谟县现辖行政区域,王母街道办、平洞街道办、新屯街道办、蔗香镇、油迈瑶族乡、乐元镇、石屯镇、边饶镇、打易镇、郊纳镇、乐旺镇、大观镇、麻山镇、昂武镇、桑郎镇,共15个乡镇(街道),总面积3018平方公里。

六.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晴隆县 晴隆裹卷粉

晴隆裹卷粉采用薄粉为皮,以海带、折耳根、花生、油辣椒、炒豆、豆芽等为馅,经手工包裹后食用。具有入口香、辣、软等特点,深受晴隆百姓的喜爱。

七.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兴仁县 一棒雪

棒雪是贵州著名甜味小食品。原料配方:白山药300克猪肥膘100克油酥核桃仁25克花生米25克熟芝麻5克豆腐皮1方块白糖200克猪油25克

制作方法:1.将山药蒸粑捣成泥;将猪肥膘斩碎;将核桃仁、花生米都切碎。2.将锅放在火上,下少许猪油烧化,倒入山药泥、猪肥膘、核桃仁、花生米和白糖(100克)合炒,炒到猪肥膘熟透都成了泥。3.将豆腐皮铺在碗底,将炒好的泥倒在豆腐皮上,上笼蒸透,取出翻扣在大盘中,取去豆腐皮。并将多余的100克白糖加少许水熬成卤汁,倒在大盘中,再撒上芝麻即成。

产品特点:色白如雪,香甜可口,有益脾胃,滋补肝肾。

八. 贵州省 黔西南州 贞丰县 苗家腌食

腌 鱼是苗家待客的传统佳肴。它色鲜味浓,吃起来爽口畅心。苗族人民习惯在稻田里放养鲤鱼,将捕捞得的鲜鱼洗净,剖开取其内脏,然后撒上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 面等佐料浸渍,置于烟火上烘至半干,再把备好的甜酒抹上,或糯米粉放在鱼上面,一层鱼一层甜酒糟,装进坛内盖好,封严。等到半月以后,就可取出来用油煎吃,也可生吃。隔年腌鱼,鱼刺已软柔,鱼内甜辣、咸各味兼有,食之别有风味。

腌 肉是将鲜肉肥瘦切成片,用糯米粉与适量的盐和辣椒粉,再和上花椒面等佐料放在肉的上面,一层肉一层米粉,放入坛内封好,半月后便可取出来炒吃,清香可口。

九.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羊场茶食

羊场茶食

黔西茶食早为清宫御点,由晚清宫廷御点师后代张女尼在黔西羊场乡秘授女徒张二和尚,后又传至羊场民间。其制作只要以上等糯米为原料,水泡40天,每三日换水一次,晾干碾成粉,拌水提成块,煮成蜂窝装,取出放石碓内搅拌至翻泡,按比例加野小豆根粉搅匀,铺于案板上晾干后,剪成各种图案花样穿挂,晾干用混合油浸泡数分钟后放于扇勺内用热油淋,直至膨胀定型食用,此品入口酥脆香甜,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和席上美食。

羊场茶食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特色美食。茶食,因其色、香、味具佳,入口酥脆香甜,且有健胃醒酒之功效而成为人们饮酒时用以佐食的风味佳肴。

羊场茶食制作方法考究,在低温下将优质糯米泡上45天左右(3—5天换一次水),捞出滤干后用碓舂成面粉,用箩筛后将面和水捏成圆形薄面粑,放到沸水里煮到起蜂窝状,捞出后放到碓里搅拌,直到起泡后将备好的去皮细捣烂的野小豆根等植物放进去共同搅和,搅拌到又起泡,能在搅棒上挂片时,捞出分大小块放在洒有干面粉的木板上摊开晾干,5、6天后将半干的面片剪成各种形状,如:鱼、兔、鸟、蝴蝶、或剪成条,编成绣球、花形等,再继续晾干即成。

“茶食”的名称始于宋代,泛指佐茶食用的糕点,在清乾隆年间作为进贡食品传入宫中。而传入黔西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茶食为晚清时期由“御点”制作后代——四川人杨大娘(又一说法为张姓女尼)传入,因其先辈曾是宫廷御点师,在宫里专门负责制作茶食,告老还乡后,因违抗宫廷禁令将茶食制作工艺传到民间,从而导致其家庭遭诛连,杨大娘逃生后讨饭到贵州黔西,在偏僻的羊场乡出家为尼,居住在羊场乡文昌阁里。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清朝政府被推翻后,当年的杨大娘成了老态龙钟的老太婆,她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了,而且羊场又远离京城,天高皇帝远的,不必担心朝廷会追究了。于是,偷偷做了“茶食”祭祀自己被诛灭的祖先,祭祀后的“茶食”她自己一人吃不完,就分给文昌阁里的尼姑和附近平常对她很接济的村民们吃,大家吃后赞不绝口,都说不愧为“清宫御点”,纷纷要求向她学习这一工艺制作方法。盛情难却之下,杨大娘决心将茶食的制作工艺传出,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茶食”是黔西县著名风味小吃之一,其保健性对人的健康有益良多,对茶食工艺的研究有助于黔西风味小吃市场的拓展和旅游商品的开发,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2006年6月,羊场“茶食”被黔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 贵州省 黔西南州 晴隆县 晴隆绿茶

晴隆绿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晴隆绿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晴隆县做优做强做大“晴隆绿茶”茶产业,大力发展高档名优茶,提高茶叶加工的标准化、机械化水平,大力扶持科技含量较高的茶叶特色产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全面提升茶叶产业综合效益。

从3月初开始,晴隆春茶就陆续开始采摘。种茶大户小黎介绍,今年小叶茶茶青价格每斤平均在60元左右,大叶茶茶青价格每斤20元到30元之间,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来自江、浙、闽、沪的茶商们云集晴隆产茶基地收购新鲜茶叶。

截止2011年底,晴隆县新建茶园1.6万亩,改造老茶园1万亩,跨年度实施0.4万亩,新建无性系茶树良种苗圃100亩。全县茶叶面积达到8.4万多亩,同比增长22%;全年茶叶总产量达到1803.6吨,产值6526.2万元;实现农民收入6037.3万元,涉茶经济总量达到9000万元;茶叶企业增加值增长28%,实现利润增长21%;种茶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目前,茶叶专业合作社有12家,各种茶叶加工企业有60多家,带动了3.6万户农户10万余人脱贫致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