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钦州龙门有什么特产 广西灵山龙门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钦州龙门有什么特产 广西灵山龙门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8 11:29:55

一.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钦州石金钱龟

钦州石金钱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钦州市石金钱龟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养殖户利用本地沿海、沿江低值小杂鱼丰富的优势,以鲜活鱼虾天然饲料喂养为主,养殖的石金钱龟更接近自然生态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钦州的石金钱龟养殖户发展到1万多户,养殖数量发展到70多万只,年产值3亿多元,龟鳖产业已成为钦州市农民群众致富奔康的支柱产业。2011年他们参加全国龟鳖评比大赛,钦州石金钱龟获雄龟一、二等奖、雌龟二、三等奖,确立了钦州石金钱龟在全国的行业龙头地位。

钦州石金钱龟,学名:广西拟水龟(Mauremys guangxiensis),产于钦州十万大山、六万大山、越南。个重:1.8—5.2斤,最大个体7.2斤,获得2011年中国龟鳖评比大赛拟水龟属一等奖。

钦州石金钱龟,头顶部光滑无鳞,幼龟、成龟均为榄橄黄褐色;夹杂有零碎黑点。眼珠黑色,眼珠两旁角膜各有一小黑点,看起来眼珠像一条黑线。眼睑部灰绿色。头后眼侧具有黑色条纹,眼后侧有一条黑纹延伸至耳鼓膜,喙后角有一条淡黑纹延伸至耳鼓膜下方。喙部及颈部淡黄色,颈上皮灰褐色。背甲具三条棱,脊棱明显;脊棱上有一条粗黑线从颈盾而至臀盾连续不断。成龟无论雌雄都有桔黄色或黑褐色壳体,背腹甲边缘淡黄色。幼龟背甲及四肢黑褐色。颈盾1枚,短小,梯形。椎盾五枚,第一椎盾前窄后宽;第二、三、四椎盾呈六边形,宽长几乎相等;第五椎盾呈扇形。肋盾四对,缘盾十一对,臀盾一对,分列两侧。背腹甲以甲桥缝相连,腹甲略短于背甲。两条纵行宽大的黑斑几乎覆盖整个腹甲,仅两侧及中央为狭带状的淡黄色;甲桥几乎黑色。喉盾突出,前缘平截。肛盾成深缺刻。腹甲盾缝:腹盾缝=胸盾缝>股盾缝>肛盾缝≥肱盾缝。四肢扁圆,前肢有较粗大的覆瓦状鳞片,呈灰褐色;有些成龟下部内侧鳞片呈淡黄色。后肢鳞片较细弱,呈灰褐色。前肢五爪,后肢四爪,趾间全蹼。股部疣点分列稀疏,不明显。尾背覆以细鳞,后段腹面鳞片成对,雄性尾稍粗长,泄殖孔尾基稍远。尾呈灰褐色。

钦州市石金钱龟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养殖户利用沿海、沿江低值小杂鱼丰富的优势,以鲜活鱼虾天然饲料喂养为主,养殖的石金钱龟更接近自然生态产品。到2010年,钦州市共有5个石金钱龟养殖基地获得了无公害龟鳖养殖基地认证。2011年,钦州的石金钱龟养殖户从2004年的3000多户发展到10000多户,养殖数量发展到70多万只,年产值3亿多元,龟鳖产业已成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康的支柱产业。2005年,钦州市举办的首届“天下名龟出钦州”龟鳖大展吸引了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以及香港文汇报等28家新闻媒体的争相报道;2010年参加广西龟王鳖王评比大赛,钦州石金钱龟获得龟王称号;2011年参加中国“全国龟鳖评比大赛”,钦州石金钱龟获雄龟一、二等奖、雌龟二、三等奖,擦亮了“天下名龟出钦州”的品牌,确立了钦州石金钱龟在中国的行业龙头地位。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申请对“钦州石金钱龟”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12年5月2日准予登记。

钦州石金钱龟

地域范围

登记保护范围为:广西钦州市两县四区所有乡镇,灵山县18个镇,包括灵城镇、新圩镇、丰塘镇、平山镇、石塘镇、佛子镇、平南镇、烟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太平镇、沙坪镇、武利镇、文利镇、伯劳镇;浦北县16个镇,包括小江镇、泉水镇、石埇镇、安石镇、张黄镇、大成镇、白石水镇、北通镇、三合镇、龙门镇、福旺镇、寨圩镇、乐民镇、六硍镇、平睦镇、官垌镇;钦南区12个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包括沙埠镇、康熙岭镇、黄屋屯镇、尖山镇、大番坡镇、龙门港镇、犀牛脚镇、久隆镇、东场镇、那丽镇、那彭镇、那思镇、向阳街道办事处、水东街道办事处、文峰街道办事处、南珠街道办事处;钦北区11个镇,包括大垌镇、平吉镇、青塘镇、小董镇、板城镇、那蒙镇、长滩镇、新棠镇、大直镇、大寺镇、贵台镇;钦州港区经济开发区;三娘湾管理区。保护范围位于北纬21°34′52″至22°41′29″,东经108°10′55″至109°51′24″之间,养殖面积5000亩,年总产量1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质特征特性:体呈长椭圆形,前部略窄。头形三角,吻尖突,上颌中央具缺刻,头背光滑无鳞,表皮橄榄褐色并夹杂零星黑斑,眼睑部灰绿色,两侧具有黑色条纹,眼后侧有一条黑纹延伸至鼓膜。咽颈部及表皮均为淡黄色。背甲披盾,颜色棕黄或棕黑色,3条脊棱隆起,中脊棱有一条黑线至臀盾。腹甲各盾片上均有黑色斑块,呈对称状。 据测定,钦州石金钱龟每100g鲜肉中蛋白质含量17.5g~18.5g,脂肪含量1.9g~2.2g,钙含量42.5mg~45.9mg,铁含量1.5mg~1.7mg,锌含量8.6mg~9.1mg,氨基酸1.5g~1.68g。据研究,其体内含有多种微量有益物质,营养丰富,有特殊的药用价值,以钦州石金钱龟秘制的多种保健药膳汤,味道鲜美。 (2)安全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龟鳖》(NY5066-2006)要求。

二. 广东省 惠州 龙门县 长滩米粉

采用优质冬米核泉水经过传统工艺加工而成,无任何添加剂,爽滑可口,韧度适中,易熟不易糊,蒸、煮、炒皆可。市场价每斤3元以上。米粉精心包装后美观、轻巧、携带方便,年销售量大,产品供不应求。

三.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蚕丝

今县境内种桑养蚕盛于明朝中叶和清朝。据《廉州府志》载,当时的归德图(今六艰乡、平睦乡)“各处多种桑养蚕,名为‘归德丝”’。蚕种是“金丝种”,织造的丝绸布细密均匀,柔软轻飘,金光灿烂,衰于民国中期。

解放后,养蚕传统得以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是银丝,主产区是泉水、石、安石等乡,1990年全县产蚕茧510多吨,是广西产茧超万担的五个县之一。

1989年泉水缫丝厂建成投产,年生产能力60吨,产品均为B级、A级。产品出口英、法、美、加和东南亚国家等。

四.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狗肉粉

一马路与胜利街交汇处有一个地方以吃狗肉而闻名,钦州老城区的人非常爱吃肉,早上起来后,爱啃两块狗肉或是猪脚,再啖三两米酒,打着饱嗝才开始一天的工作。所以钦州早餐比较有名的便与这两种肉有关,一种是猪脚粉,一种是狗肉粉。

钦州的狗肉粉清爽脆口,不肥不腻,也有狗肉烧烤、狗肉全餐等多种做法,香肉伴酒,妙不可言。有名的饭店有沙尾街和胜利路交口的老字号饭店叶贵远狗肉店,以及体育馆附近的“狗肉一条街”。

五.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绿茶

灵山绿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六. 广西 钦州 浦北 红椎木

浦北县境内有红椎林面积26.16万亩,1999年的蓄积量达51.14万立方米。其中龙门镇五黄岭红椎林连片面积达11.38万亩。浦北红椎木具有结构细密、不易变形、材色悦目、切削面光滑、粘胶和油膝性能好等特点。1987年,浦北红椎林被广西林业部门列为重点保护林区。(浦北)

据有关资料表明,浦北红椎木与全国部分省(区)主要是广东从化、云南西双版纳、福建南靖等地所产红椎木比较,具有木材结构尤为细密、不易变形、材色淡红悦目、切削面光滑、粘胶和油漆性能好等特点,主要力学性质及品质系数也居全国第一。1987年,浦北红椎林被自治区林业部门列为重点保护林区。

红椎木是制造船舶、车梁、建造桥梁及房屋的优良用材,也是制作高级家俱的优良用材。

七.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县冬种蔬菜

主要品种有包心玉芥菜、大头菜、番茄、辣椒、马铃薯等。包心玉芥菜、大头菜、番茄1月上市,年产量分别为13万吨、7万吨和1万吨;辣椒、马铃薯3月上市,年产量分别为2000吨和1.8万吨。

八.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钦州文蛤

文蛤(Meretrix meretrix),又名花蛤、黄蛤、海蛤,本地俗称车螺、飞螺,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

钦州帘蛤科、文蛤属。贝壳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其长度略大于高度,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两壳顶紧接,并向腹面微弯。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盾面长卵圆形。韧带短粗,褐色,突出壳面。贝壳表面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光滑似漆的壳皮;轮脉清晰,由壳顶开始有锯齿状的褐色带,无放射肋。壳内面灰白色,后部边缘呈紫色。文蛤喜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细沙质海滩。

文蛤肉嫩味鲜,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素有天下第一鲜的美称。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9克、脂肪0.8克,还含有人体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钙、钾、镁、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唐代时曾为皇宫海珍贡品。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成干品和罐头食品。活文蛤和冻鲜文蛤肉均是出口创汇的产品。

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本草纲目》称它能治“疮、疖肿毒,消积块,解酒毒”等病。近代研究又表明,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等病也有明显疗效。食用文哈,有润五脏、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的功能,深受国内外食客欢迎。

钦州湾沿海盛产文蛤,全年均有生产。

九. 广东省 惠州 龙门县 龙门米粉

龙门米粉是选用优质的黄粘米作原料,用优质的山泉水和合加工精制而成,粉丝透明,幼滑、爽口,不易断,用沸水泡片刻,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作主食老少皆宜,作早餐更是干吃或配上上汤均可,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是不可多得的。( 惠州)

十. 广东省 惠州 龙门县 龙门年桔

龙门年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据记载,龙门县年桔栽培已有近千年历史。1989年调查统计,全县百年以上的老桔树全县有200多株。年桔正当春节新年期间成熟,故名“年桔”,是人们逢年过节拿意头、图吉利的送礼佳品。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远销港澳及东南亚而闻名国内外。年桔系芸香科,柑桔属。果色橙红、鲜艳夺目,果皮光滑,果实肉嫩汁多,甜酸可口,具有独特风味;单果重60克左右,可溶性固形物12~14%,含酸量0.7~0.9%,果肉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和糖份。鲜果食用具有清心、润肺、养颜、促进消化等功能,果皮可制作陈皮,有药用价植。

2002年统计,龙门全县年桔种植面积4267公顷,年总产量3.2万吨。其中以龙华镇种植面积最大,其次是沙迳、麻榨、永汉等乡镇。

龙门年桔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龙门县 《关于划定龙门年桔产地范围的函》(龙府函[2007]9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龙门县现辖行政区域。

龙华镇始龙门年桔的重要生产基地,所生产的年桔已经注册,商标名称为“岁岁红”。全镇现有年桔种植面积3.8万亩,总产量1.7万吨,产值4000多万元。该年桔果大,色泽金黄,核少,酸甜适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氨基酸核维生素、矿物质。产品成熟期恰在春节前,迎合了我国人民新春图吉利的心里,故产品远销香港、澳门、深圳、东三省等地。去年远销至俄罗斯。几年来,该产品市场价稳定在每公斤2.4元以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