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晋中市的特产有哪些 榆次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晋中市的特产有哪些 榆次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5-25 03:45:03

一. 山西省 晋中 介休 砂子饼

砂子饼

砂子饼,亦名疤饼。这种疤饼,直径一般是26厘米到33厘米,饼既薄而且脆,饼脸用卵石烙成,凸凹不平,因而有“疤饼”之称。

烙制疤饼时,先将面粉、食油、鸡蛋、盐、五香粉等原料和起,用擀面杖擀成又圆又薄的饼坯,把平底鏊置于火上加热,再把大小不一的河中捡来的卵石洗净,放在平底缝里,等卵石烧到极热以后,把饼坯放在烧热的石子上用文火烤熟即成。这种饼的原料配比,可按食用需要而定,但食油不可多放,以免影响存放。如果喜欢甜食,可加糖去盐制成精疤饼。

二.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然晶蜂蜜

然晶蜂蜜

本品属100%新鲜纯正蜂蜜,保留了天然的色、香、味,是上好级品,营养丰富,无公害,纯天然,老少皆宜。本品对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有极大疗效,同时,还有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等作用。

产品主要有:蜂王桨,蜂胶,蜂花粉、蜂蜜(枣花蜜、洋槐蜜、玫瑰蜜、荆条蜜、百花蜜)。

三.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八碗八碟

乔家在逢年过节时也有与平常不同的饮食,称之为"八碗八碟",这其中八碗主要是热菜,是指--喇嘛肉、荤炖、烧肉、甜粥、红烧肘子、蜜阍、羊肉胡萝卜、丸子;八碟主要是冷盘,是指--焖干肉、鸡丝、琼菜、什锦丝、龙爪菜、爆腌蛋、排骨、熏肉。喇嘛肉是类似于酥肉的肉菜,荤炖是走油的炖菜,烧肉和肘子都是酱油烧制的肉菜,蜜阍是一种甜食,什锦丝就是蔬菜丝腌豆腐等拌和在一起,龙抓菜就是石花菜,爆腌蛋就是煮熟的腌鸡蛋。

从这些食品上来看仍然是很简朴的。但是,这些菜却不失营养价值,而且搭配合理。不仅蔬菜品种在当时的山西已算丰富,还选用了很多内陆较少的海产植物,而且冷热合理、荤素适宜。尤其是焖干肉,选用五花猪肉浸酱油切薄片,与上好薰干逐一排列,一起蒸熟,再切条,加调味拌匀,肉有香干味,滋味独特,香干吸收了油脂,滑润适口,整盘菜爽而不腻,风味独特,而且营养结构很合理。这些菜整体上叫八碗八碟,但是视食用时间和目的不同可以调整。比如在夏天,羊肉烧胡萝卜可以改为拔丝山药,肘子也有水晶肘子等不同制法。而如果为了招待内部或者外部客人,八碗八碟的用料也会出现不同的档次。比如会增加海参、鱿鱼、鱼肚、发菜等,可是仍然凑够八碗八碟之数。

四.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晋中油糕

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晋中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五. 山西省 晋中 介休 银条菜

古诗云:“春雨涟 霡霂余,玉楼人喜午晴初。清清白白银条菜,玉版冰壶总不如”。诗中所指的银条菜。为蔬菜中罕见的珍品,而且只有介休一地出产,被誉为介休县“八珍”之一。银条菜系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而直立,叶呈披针形,花小为淡红色。其根茎长30多厘米,竹筷粗细,茎空心而有节,色白。人们常在每年开春后,蔬菜青黄不接时食用银条菜。拌食凉菜或是和猪肉同烹,都不失其独特风味,此菜色白如玉,脆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对便秘、肠胃炎等病症有明显疗效。 责编:208( 介休)

六.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三郝瓜

三郝瓜,人称"蜜罐子"又称"冰糖罐",因产于榆次潇河南岸的东郝、西郝、中郝三个村而得名。在榆次方言中"郝""合"同音,也称"三合"西瓜。

"三郝瓜"源于何时,无据可考。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7月,康熙皇帝巡游三晋,来到榆次,酷暑难耐,吃榆次土产三郝西瓜解渴消消暑,结果瓤脆泽丰,甘甜可口,顿感清心气爽,暑解渴去,喜悦之余,提笔亲书"剧暑悲难度,清秋喜却回",御定为朝廷贡瓜。从此"每岁瓜熟之时,知县即挑选精品,筐装骡运,专人护送到京城,贡于朝廷,岁贡640枚。至嘉庆三年(1798)后,奉上谕免其半,每岁正贡二百,随贡一百。至光绪六年(1880)才得永远豁免"。据《榆次史法》记载:进贡皇上"三郝瓜"前后达176年之久。故"三郝瓜"闻名天下。

"三郝瓜"瓜型端正,个头不大,但很均匀,皮薄而坚韧,易保存,瓜瓤沙脆,糖份高,连瓜皮都带甜味。它最大的特点是:将瓜切成两半,瓜瓤即能凸起,瓜皮不能闭合,盛夏酷暑,切开的瓜放置两天而不烂。清末大学者王平格(榆次西长寿人)曾为"三郝瓜"提诗云:"一股清味酿瓜园,不敢先尝奉至尊,幸得升乎安树艺,甘分滁沥是君恩。"

七.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河峪小米

河峪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榆社是晋中传统的谷子产区,其中河峪是谷子生产的重点乡镇,种植品种有独特、优质的榆社良谷则晋谷21号,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水、土、气候条件,再加之科学细致的种植、管理,使该产品真正形成了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颗粒饱满,米色金黄,米质上乘,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口感绵滑,米香浓郁等特点,不仅在本地市场享有盛誉,而且很被外地客商看好,每年销往太原、榆次等地70万公斤,深受消费者欢迎。

河峪小米产品选用“晋谷21号”优质品种,种植期间不施化肥、不喷农药,主要依靠农家肥并以物理的换茬作办法来防治病虫害。河峪小米生产的产品以其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口感绵滑、米香浓郁等特点深受客户的青睐。主要成份有:蛋白质15.1%、脂肪5.68%、赖氨酸0.8%、维生素、矿物质等。

“晋谷21号”优质品种,种植期间不施化肥、不喷农药,主要依靠农家肥并以物理的换茬作办法来防治病虫害。河峪小米生产的产品以其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口感绵滑、米香浓郁、小米中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首,色氨酸可调节睡眠的作用,小米粥养营全面,适宜食欲欠佳,肠胃不好以及贫血的人食用,主要成份有:蛋白质15.1%、脂肪5.68%、赖氨酸0.8%、维生素、矿物质

地域范围

榆社县地处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东与左权、和顺为邻,北与榆次接壤,西与太谷、祁县相依,南与武乡毗邻,是海河支流漳河的发源地。河峪小米产地范围为:榆社县河峪乡、云竹镇、兰峪乡、讲堂乡以及郝北镇、箕城镇的部分村,辖3镇3乡142村,东到讲堂乡柳泉村,南至郝北镇吴家庄村,西至河峪乡南山村,北到河峪乡西沟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5′00″~112°57′00″,北纬36°51′00″~37°24′0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河峪小米,其米粒大小均匀适中,色泽金黄发亮,蒸煮皆宜,米饭口感绵滑,米香浓郁,粘糊性强,其味道纯正,口味悠长。 2、内在品质指标:晋谷21号单杆,主茎高145-160cm,棍棒型,中度偏紧,刺毛中长,穗长22-24cm,千粒重3.0-3.6g,出米率78%,该品种抗旱性强,秆强抗倒,可粮草兼用,易栽培,营养品质甚佳,适口性好,色香味俱全。河峪小米营养丰富,共18种氨基酸总量11.77g/100g,蛋白质11.9g/100g,脂肪3.55g/100g,维生素C10.5mg/100g,维生素E22.01mg/kg,磷0.148/100g,钾2.40×103mg/kg,钠9.98mg/kg,镁1.03×103mg/kg,钙181mg/kg,能量1607kj/100g,碳水化合物74.9g/100g,总膳食纤维8.24g/100g,铁51mg/kg,锌38.7mg/kg,铜7.24mg/kg,锰12.2mg/kg,碘6.04mg/kg,其与普通小米相比有较大差距。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标准及《榆社县无公害谷子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140721/T002-2005)。

八.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长山药粉

长山药又名怀山药,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洁白的长山药制品长山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经加工后是健脾 、养胃 、益气的滋补药品。外国人把长山药称为“ 中国人参 ”。不仅如此,它可以起到人参起不到的作用。人参燥热,青年人不宜服用,但长山药老年人、青年人和少年儿童都可以服用。在筵席上常见的拔丝山药、蜜饯山药等佳肴,更是独具特。平遥长山药是与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齐名的土特名优产品之一,以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而著称。长山药是药食两用的薯蓣科植物 ,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历代药典中皆被视为健身、扶脾、养胃的上等滋补佳品 。长山药性温不火,营养丰富,青年 、老年、妇女、儿童、婴儿均能食用 。据化验,长山药中富含蛋白、淀粉、还含有钙、镁、锌、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长山药既是药典佳品,又是纯天然 、无公害 、高营养的绿色食品。平遥长山药多年来出口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被誉为“中国小人参”。

长山药,又叫薯蓣和怀山药,是薯蓣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山西省平遥、太谷等县盛产,每年可提供商品山药20万公斤左右。平遥县岳北村生产的长山药,条粗条长,皮薄质细,在晋中一带很有名气。《神农本草经》上说:“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味健身、健脾、养胃的滋补药品。

九.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油布袋

油布袋

油布袋又名砍三刀,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山西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山西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

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山西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制的食品。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

十.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南六堡陈醋

使赵乡六堡村:南六堡陈醋,三晋时即已闻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