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去缅甸必买的东南亚特产 缅甸必买三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去缅甸必买的东南亚特产 缅甸必买三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4 22:42:51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锦屏县 黔东南苗族酸鱼汤

生活百味,酸、甜、苦、辣,酸当家。黔东南是“吃酸”的故乡。日常生活的家宴、宴会、红、白喜事中,酸食无处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难怪当地乡谚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车”(指走路打趔趄的意思),道出了黔东南的酸食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风格。    

在世界“吃在中国”。在中国素有北咸,东南甜,西辣的说法。气候干燥食为盐、气候湿热食为甜、气候潮湿食为辣。同为吃辣,湘、贵、川又各有妙趣,有所谓的“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戏说。具体而言,贵州是酸辣,四川是麻辣,湖南是炸辣。黔东南又与贵州其他地区不一样,强调和突出的是第一个字“酸”,而其他地区则强调和突出第一个字“辣”。常言说“除油盐无贵味”,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可见酸食习俗,实非偶然,它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黔东中地区气候潮湿,多烟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因此,每家每户都少个了几个酸坛子:酸水坛、醋水坛、奄莱坛、腌鱼坛、腌肉坛,还流传着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和“坛不下,莱不烂”等关于酸食的腌制季节和保存方法的俗语。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黔东南苗、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吃酸的独有风格和制作工艺,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酸食文化”,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种工艺。    

人类长寿,确有几份酸的功劳:酸食有防病健胃之药用,酸食有除惑提神之功效,酸食有防腐保鲜之功能。1990年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寿星与总人口之比高于传统长寿区广东省的比例,居全国前列。长寿是多因素的,这其中应该包含有“吃酸”的因素。198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一群记者采访世界老年长跑冠军黔东南运动员李发品老人,问到能创造世界界老年长跑纪录的秘诀是什么时,李发品老人答道:“我要是能吃上家乡的酸菜,还要跑得快。”可算是妙语惊人。进入本世纪后期,酸食这一具有黔东南民族特色的传统食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酸汤鱼、腌鱼、腌肉、酸汤鸡、酸汤猪脚、三合一酸汤、四合一酸汤……有的落户京城,有的飞进国宴,有的漂洋过海,更多的被移植宾馆、洒店,凡是到贵州的中外游客,都点名要吃正宗凯里酸汤鱼。

二. 广东省 汕头 龙湖区 东南鹌鹑

东南鹌鹑

新溪镇东南村饲养鹌鹑已有近20年历史,积累了一定经验。全村有鹌鹑饲养户130多户,常年保持鹌鹑存笼量150万只,年产鸟蛋3200吨,出售肉鸟600万只,年产值2520万元,创纯利620万元。

三. 西藏 拉萨 城关区 补肾去湿泡酒

西藏药酒



功效:有助于祛风湿,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气血不足,身体赢瘦,心脾两虚,止咳平喘,痰湿咳喘以及阳痿,早泻滑精补肾壮阳,对肝肾不舒者有特大的效果。



配方:雪莲花、藏红花、灵芝、天麻、人参、红参、当参、西洋参、手掌参、鹿茸、鹿角胶(鹿血)、金樱子、雪猪脚、海马、海龙、海燕、海五星、锁阳、双肾子、肉苁蓉等四十多种名贵药材配制而成。



用法:用5至8斤白酒泡15天左右便可服用。



用量:较重者二小杯,轻者一杯便可。若酒减至一半后,加入同样的白酒效果更佳。

四. 亚洲 缅甸翡翠

缅甸玉又称翡翠玉,曾在我国的清末民初风行一时:如清朝内务府大臣荣禄的一只翠玉翎管, 价值黄金13000两。30年代中期,北京翡翠大王铁玉亭有一副手镯,以40000银元卖给了上海的杜月笙。由于缅甸翡翠玉硬度高〈也称水种〉,光洁明亮。且好的翡翠颜色既鲜亮又平和,有很高的 保值和收藏价值,故而称为“玉中之王”。被很多爱玉、佩玉的人所喜爱。日本、新西兰还把翡翠做为本国的“国石”。由于翡翠玉产在紧邻中国的缅甸,且大部分成品在中国加工的特殊地缘关系,加之中国人对翡翠玉的特别偏爱,西方国家也普遍认为翡翠是中国的“国玉”。

颜色

缅甸翡翠玉的颜色因地域的习俗的不同,其细分方法稍有区别,在玉石王国的缅甸,把翡翠 分为三大类12个等级。国内珠宝界则根据其翠色的不同,把它细分到30余种等级。总论缅甸玉的颜色基调,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种。 缅甸原产冰种翡翠手镯

1、白色。基本上不含其它杂质元素。
2、红色。含化学元素铁〈Fc3+〉〈俗称为翡〉。
3、绿色。含2%以上的铬〈Cr〉〈俗称为翠〉。
4、黑色。含2%以上的铬〈Cr〉及铁〈Fe2+〉。
5、黄色。含元素钽。
6、紫色。含元素铬〈Cr〉铁〈Fe〉钴〈Co〉。
特别是缅甸玉中的绿色,除其色泽艳丽、十分耐看之外,它不分身份、地位、年龄、性别均 可佩戴。因而十分符合中国人含蓄、平和、温雅、亲切的性格。社会需求量日益攀升。价格 也成倍、甚至百倍地增长。

市场

自1950至1960年代,翡翠原料特别是高档色料,绝大部份是经中、缅、泰边境再转口到香港、台湾或东南亚等地。但从1970至1980年代,随着中缅边境贸易的逐步发展,翡翠原料也大量流入我国云南境内。瑞丽、畹町、芒市、腾冲、盈江及章凤等地。各个商号纷纷开展了玉石贸易,但是由于当时缺乏集中管理,再加上税收及地方政策混乱,云南的翡翠原料贸易发展很不平衡。主要是以公斤料及摆件、手镯料为主体,而高档色料仍在泰国清迈或仰光拍卖会上交易。由于地理和相关政策的原因,泰国清迈在数十年来一直是缅甸翡翠原料的重要集散地。
缅甸翡翠交易中心--瓦城。至1994年左右,缅甸政府逐步放宽了对翡翠原料的国家管制。在矿区,凡是给政府交纳了品贸易税以后,翡翠就可以自由交易并可出口。缅甸北部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瓦城)因离翡翠矿区仅30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绝大部份的翡翠矿主和商家的居住地也在瓦城。近年来,瓦城已成为新的缅甸翡翠原料交易中心。
瓦城距仰光仅600公里,现在从昆明也可直飞抵达。每年翡翠商家除参加政府交易会外,还可多次到瓦城采购。当地专业从事翡翠贸易的公司就有几十家。例如:金固玉石贸易公司、福记公司、长龙公司及联合公司等,这些公司的服务周到,均已在香港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翡翠原料在瓦城成交后,交上佣金和运费即可在香港交款提货,非常便捷。随着瓦城的各项优越条件,当地已逐步取替泰国清迈成为新一代翡翠交易中心。
随着时代及经济不断发展和开放,缅甸人民生活亦逐步改善。翡翠原料的成交量增长快速,连带翡翠饰品在缅甸市场上也有大幅度上升。例如在仰光昂山市场翡翠店铺随处可见,当地近年更发展了一、两个专门经销翡翠的商场,内中摆设了近200个柜台,翡翠饰品琳琅满目,令人置身翡翠世界,然而当地展示的翡翠饰品多是款式陈旧及工艺落后之作,绝大部份是低档翡翠。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加工及贸易市场;缅甸本地市场对翡翠的需求亦与日俱增,成为潜力优厚的翡翠市场。多方信息表明缅甸翡翠原料正供不应求,特别是中高档色料的价格于近期大幅飙升。中国广东等地的翡翠商家甚至长年累月住在瓦城的太平洋酒店排队求购原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