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临沧芒市的特产 芒市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去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临沧芒市的特产 芒市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去更新时间:2022-05-25 17:12:34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潞西傣族织绵

傣锦,是傣族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产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织傣锦色,又具有大众化的适用风格。它用细纱为经,有色线为纬织傣族竹编成。历史悠久、织工精巧、图案别致、形象生动、明快简练、色彩图案、规格样式可按需要变换,显示着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开拓精神。傣锦的用途很广,现在投入市场的有筒帕、窗帘、被面、垫单、桌布、沙发巾、沙发垫等,过去只有傣族妇女织绵,现在,不少青年男子也加入了织绵行列,在潞西市的芒市镇、城郊、遮放镇农村,出现了一批傣族织锦专业村,专业户,产品销往国内外。

二.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核桃

凤庆核桃栽种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距今约有3000多年。凤庆核桃由于大多种植生长在山区和高山峡谷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无污染,且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含油量高。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有“中国核桃之乡”之称。

被国家宣布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的云南省凤庆县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山区、半山区。1976年凤庆县被定为全省发展泡核桃基地县,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为“中国核桃之乡”。群众一直沿袭着种值核桃的传统,泡核桃林成了全县主要的特色经济林。凤庆核桃因果大、壳薄、肉厚、味香的优良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

据悉,凤庆正在筹建核桃研究所,将对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探索。同时,2007年计划新值核桃园1.67万公顷,使全县核桃累计面积达7.33万公顷。2004年,凤庆县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高优泡核桃种植“五个一”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全县已完成核桃种值5.67万公顷,其中泡核桃挂果面积1.2万公顷,产量8600吨,产值突破1.8亿元。全县核桃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农户近1000户,单户农户核桃年收入最高达7万多元。现已建成61个核桃专业村。

在核桃产业发展上,凤庆县坚持“一个标准(种值)塘、一棵合格苗、一担农家肥、一挑定根水、一块覆盖膜”的“五个一”种植标准,“十五”以来,凤庆县整合各类项目和资源,依据立体气候对大泡核桃影响的调查结果,确定大泡核桃在凤庆县最适宜区的海拔高度为1600-2100m,次适宜区海拔高度为1200-1600m和2100-2200m,不适宜区为海拔1200m以下和海拔2200m以上的地段。这的地区大力发展泡核桃,并以每年6677公顷的进度推进,变核桃零星种植为产业化发展。走“经济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广泛发动群众,“铁核桃高枝嫁接,铁核桃实生苗嫁接移栽、野生铁核桃移栽嫁接、泡核桃低产改造、青果直播”五种发展模式,严把“种苗管理关、前期规划关、造林质量关、检查验收关、抚育管理关”五个管理环节。

三.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老棚香蕉

云县晓街乡老棚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使所产出的香蕉具有香味浓、口感好、品质优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品尝老棚香蕉,感受大自然的味道。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银泡

银泡是景颇族女子特有的一种肩饰。

妇女着盛装,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钉有许多银泡、银片,颈上挂六、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银响铃等,跳起舞来叮叮作响;耳朵戴银耳筒,有的比手指还长;手上带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

妇女以戴银饰多为美,表示能干。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遮放米

遮放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宏潞西县的“遮放米”,色泽白润如玉,煮饭香软适口,煮粥粘而不腻,营养价值极高,堪称色香味俱佳的米中珍品,远在清代就曾被列为向清朝廷进贡的“贡米”。

遮放米产于潞西市遮放镇遮放盆地,色泽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软滑适中,粘而不稠,泠不回生,营养丰富。自元朝始,被历代王朝指定为潞西土司进贡之物,年有定量。一九五九年被国务院定为接待外宾宴会用米。本品采用传统稻种传统方式耕作,经最新加工设备和工艺精制而成,清洁卫生,是家居自用和馈赠亲友之佳品。遮放米是积传统稻谷的精华,取天地之灵气在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珍贵软香型食用米。遮放米的名称都以“毫”字开头,有毫安公、毫安秀等,均为晚熟高杆低产稻种,“毫”傣语为0流传下来的米饭。产区傣族以种传统水稻,吃传统米饭为荣,连耕作也保持了牛犁人薅的传统方式,即使在“大锅饭”追求高产量的年代,也从不间断种植。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物质短缺年代的结束,人们的生活追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吃“遮放米”成为时尚,随着需求的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潞西市的传统品牌商品。具有遮放米品质特性的,仅为遮放盆地东南三台山峡谷、龙江峡谷、莫里峡谷“三峡”交汇的海拔840米处10万亩水田区域,最高年产量3000万公斤。这里,土层肥厚,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流动快,有多处温泉、暗河出露,多股林泉流入,不施化肥农药,少有瘟、虫、病害,形成遮放米特性的气候生态环境。若干年来,有不少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引种作异地试验种植,均不成功。

六. 云南省 临沧 沧源县 稀豆粉米线

稀豆粉米线是临沧特色风味小吃之一。制作以豌豆粉、米线为原料,配以佐料而成。将豌豆粉调成浆过滤后煮成稀粥炖好备用,在烫好的米线上盖以稀豆粉,拌上芝麻、生姜、油辣椒、花椒油、蒜泥、青蒜叶、味精、酱油等,食之味香可口。

临沧富饶的物产,提供了丰富的饮食原材料,成就了品类繁多的各色小吃。稀豆粉米线,临沧特色风味小吃之一,味香滑糯可口,独具风味,成为临沧众风味小吃之主角。

临沧稀豆粉米线,是临沧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的,没人说得清楚,历史无从追溯,似乎祖祖辈辈都在吃它,临沧老人说:“最少也有百年历史了”。而关于稀豆粉米线的由来,也有众多的、不同版本故事。传说之一是,很久以前,乡村里嫁来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很说温柔贤良,但是婆婆还是很挑剔,总是对她不满意,因为一点小事,借机刁难她,让她把豌豆和大米成一家,不然就要赶她走,聪明灵巧地媳妇经过多尝试后无心偶得,把两种本风牛马不相及的食物融汇在一起,作出了稀豆粉米线,婆婆吃了之后,味道非常好,从此后,一家人过着和和美美的日子,并把做法传授给了大家,于是稀豆粉米线就流传了开来。一碗稀豆粉米线彰显着实在纯朴的临沧乡情民风,。用老临沧人的话说:“每天早上吃一碗稀豆粉米线,给个皇上也不做。”

稀豆粉米线是稀豆粉加米线为主料,配以佐料而成,看似简单,但要做出可口的稀豆粉米线却非易事。制作稀豆粉是很关键的一步,将豌豆粉调成浆过滤,在锅内煮成稀粥糊状备用(不能用铁锅,否则豌豆粉会变成黑色),注意在煮的过程中稀豆粉要搅拌充分,不能结块,呈糊状流体为佳。将烫过的米线入碗,舀一勺稀豆粉淋在米线上,浇上酱油、盐、姜末、蒜汁、油辣椒、花椒油、芝麻、青蒜叶,一碗稀豆粉米线就做好了。搅拌而食,色呈金黄,滑而易吸,味香爽口,成了临沧人生活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味小吃。

稀豆粉米线,因其稀豆粉具有清暑热的功效,所以可说是夏季消署佳品。稀豆粉米线,集香、滑、糯、稠为一体。香气四溢,鲜浓香美,无油腻荤腥,爽滑可口,食之使你难以忘怀。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潞西茶叶

潞西市是德宏州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有大叶茶园56952亩,约5万农民230个企业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业务。年产精茶2900吨,创产值4000多万元,占全州总产的75%以上。主要产品有勐巴娜西生态
茶叶系列;银剑、银针、银珠、银勾、霜银系列。

潞西茶叶园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山区半山区,年降雨量1300~2800毫米,年平均气温4~17℃之间,极端低温-5℃,10℃以上的积温4500~7170℃,属南亚带低纬度湿润雨林气候。土壤以赤红壤和砖红壤为主,还有少部分的黄壤和高山棕壤,土层深厚,微酸性和酸性,PH值约4.8~6.0, 勐巴娜西生态茶叶系列产品 腐殖质层丰厚,有机质含量约30~50克/千克,矿质营养丰富,有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150毫升/千克,2~10毫克/千克和80~120毫克/千克,有利于茶树生长,潞西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茶区峰峦叠嶂,巍峨秀丽,气势壮观,植被丰茂,林木丰富多彩,森林覆盖率达60%~70%以上,林间溪水潺潺,茶园渠直流清。茶园有的在深山老林,有的在群山怀抱中,有的在密林包围下,白云围绕山间笼罩着茶树,处处可见高山云雾茶园。广大茶区没有工厂,人烟稀少,空气新鲜,没有公害。潞西市有数千年的种茶历史,至今尚有数百年的栽培型大茶树林,三角岩竹叶青茶树龄300余年,官寨村的官寨茶树龄600多年,树高5米,仍然技绿芽翠,品质均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到潞西市茶区考察发现,潞西茶区气候条件、森林植被、土质地壤、水质水量、交通电力、茶技队伍素质,都符合生态茶生产条件,茶园建设规范,经检测制成品,农药残留物为0,甚是兴奋,随与潞西市政府签订了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合同,为潞西市建立有机茶生产规范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名家指点,使潞西的茶叶身价倍增。

潞西的茶叶系列,采摘加工工艺讲究,色、香、味、形俱佳,采用珍稀药用竹种金竹筒,傣族竹编工艺品包装,做工精巧,规格多样,曾荣获多项国际博览金奖,中国农业博览会金、银、铜奖,有云南名茶称号,市场广阔,是潞西市传统品牌商品。

八. 云南省 临沧 双江县 临沧傣族牛撒撇

临沧傣族牛撒撇

傣族人民制作的撒撇具有麻、辣、苦、凉、甘甜、可口、色泽莹白的特点。他们对撒撇有着特别的偏好,不仅自己喜欢吃,还是招待客人们的上等食品。

牛撒撇的制作最考究的是作料。制作时先将牛肚、腰里肉、直肠、肝、脾等洗干净后用水煮,煮时必须保持肉质鲜嫩。煮熟即捞出,切碎,撒上花椒粉、香辣蓼、韭菜、辣子、大蒜等作料,倒入事先做好的苦肠汁和少许刺五加汁,再加上少许的肉汁,拌均匀就可以食用。

九.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云县树头菜

云县树头菜是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涌宝镇的。云县涌宝镇的树头菜历来为人称道,因为是在冷凉山区生长的缘故,所以味道与众不同,清凉爽口,苦味浓郁,具有很好的清火功效。

“树头菜”是云县涌宝特色产品之一,全镇现有种植面积1100亩,分布在木瓜河村、石龙村、茶山村、棠梨树村,胜利村为主产区。

树头菜属珍稀野生蔬菜,据云南省产品监督检验所检测《云质食检字97001号》树头菜含有的胆碱是印磷脂和鞘磷脂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人体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活性物质。其嫩芽可以食用,根、茎可以入药,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味道鲜美独特,适口性好,是纯天然食品。

树头菜,虽苦味浓郁,但作为食物,是美味可口的蔬菜,春天发芽最早,一般在春季采摘嫩芽或芽苞食用,嫩芽尖肥大鲜嫩,吃来清凉爽口,备受人们青睐。食用方法凉拌、与腊肉荤炒或用肉汤做汤菜皆可,无论怎么食用,总会让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云县树头菜,是树上小嫩菜,新鲜翠绿,清凉脆爽,鲜嫩可口,具有与众不同的味道,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山野菜。

十.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