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通化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来 通化集安市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通化有什么特产可以带回来 通化集安市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2 08:47:40

一. 吉林省 通化 东昌区 通化天麻

中草药

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肉质,地上茎杏红色,叶子呈鳞片状,花黄红色。块茎入药,治眩晕、头痛等。

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 的干燥块茎。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应用】

1. 用于头晕目眩。治肝阳上亢的眩晕,可与钩藤、石决明等配伍;如风痰为患引起之眩晕,又可以半夏、白术、茯苓等同用。

2. 用于热病动风、惊痫抽搐。对高热动风、惊痫抽搐、角弓反张者,常与钩藤、全蝎等配伍同用。

3. 用于头痛,痹痛,肢体麻木。配川芎等以治头痛,配全蝎、乳香等以治痹痛等。此外,对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常配当归、牛膝等,则为临床所常用。

二. 江西省 萍乡 芦溪县 如春带皮牛肉

特点是麻而辣,带皮牛肉滑而嫩,体现了川味的特色。原料采用鲜带皮牛肉,鲜朝天,小米椒、姜等调料。制作方法:将姜片、辣椒段两种放入油锅中煸炒,加入牛肉放入小米椒水,加入白糖、蚝油、鸡精放冷水至将牛肉全部遮盖一起煮。等锅里的水煮干一半时,放入切好的芹菜段,干辣椒放入味精,再淋上花椒油翻炒几下,就起锅入盘。

三. 吉林省 通化 梅河口市 梅河大米

梅河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梅河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米质圆润,晶莹剔透,清香宜人,富含钙、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梅河大米”产自吉林省梅河口市,这里农业生态环境非常适合水稻种植,使得大米品质极佳,米粒晶莹如玉,米饭清香宜人,软硬适口,冷饭不回生,深受消费者欢迎。1990年曾被北京十一届亚运会指定为专用食品,1995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梅河牌”梅河大米取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梅河牌、梅雪牌、胜胜牌绿色食品梅河大米频频在国内、国际大型农博会上获奖,先后获得了消费者最满意产品、博览会金奖、吉林名牌、中国名牌等众多雅誉殊荣。

梅河口市是吉林省水稻主产区,2002年就已开展标准化种植,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绿优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先后制定了《绿优水稻生产工艺规程》、《绿优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1] 梅河大米有着良好的加工质量。几户大型水稻加工企业普遍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大米加工设备。均为全自动、全封闭、无尘操作,湿润抛光,真空包装,具有质量上乘的设备保障。

以梅河牌、梅雪牌、胜胜牌为主的梅河大米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石家庄、桂林、太原、兰州、海口、西安、乌鲁木齐等国内三十多个大中城市,同时销往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且打入了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超级市场,在上海华联、联华、深圳万佳、北京同日升、香港百佳以及在我国境内的美国山姆和沃尔玛、法国家乐福、日本木德等大型超市均有销售。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

梅河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吉林省梅河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定梅河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梅政办函[2006]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吉林省梅河口市所辖行政区域。

四. 吉林省 通化 梅河口市 吉林-茅膏菜


茅膏菜是一类有趣的食虫植物,它们大多生长在山麓原野低湿地、沼泽地和湿草甸上,多数为小型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膏菜科有4个属,茅膏菜属约有90个种。茅膏菜一般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有半数以上分布在澳大利亚,我国有6个种。

茅膏菜是被动捕捉型食虫植物,根据其叶片形状,又可分为圆叶茅膏菜和长叶茅膏菜。

有一种圆叶茅膏菜叫做毛毡苔,为多年生小草,叶片丛生,呈放射状展开。在那圆圆的叶片上,生有200多根触毛,触毛长短不一,四周长,中间短,形成一个小凹兜。每根触毛的顶端有一个粉红色的小球,小球上分泌有一层粘液,看上去好似一颗颗晶莹的红色“露珠”。这种“露珠”不仅有鲜艳的色彩,而且还有香甜的气味,以引诱昆虫上钩。

五. 吉林省 通化 东昌区 东昌灵芝

亦称木灵芝、赤芝、红芝。担子菌纲,多孔菌科。被神话为“仙草”、“百草之王”。《尔雅疏注》曰:“王者仁慈则芝草生”,故称“瑞草”。灵芝菌盖肾形,上面赤褐色,有潦状光泽和云状环纹;下面淡黄色,有许多细孔。菌柄长,红褐色,有光泽。灵芝喜高温高湿,强散射光,通气良好的环境,多生长在阔叶树的木桩旁、枯树根和倒木上,夏秋雨季后生长旺盛。灵芝性温,味甘,具有益精气,强筋骨等药用功能。长白山区野生灵芝较少,十分名贵。人工培植的灵芝约50~60天子实体成熟。

六. 吉林省 通化 梅河口市 茅膏菜

茅膏菜是一类有趣的食虫植物,它们大多生长在山麓原野低湿地、沼泽地和湿草甸上,多数为小型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膏菜科有4个属,茅膏菜属约有90个种。茅膏菜一般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有半数以上分布在澳大利亚,我国有6个种。

茅膏菜是被动捕捉型食虫植物,根据其叶片形状,又可分为圆叶茅膏菜和长叶茅膏菜。

有一种圆叶茅膏菜叫做毛毡苔,为多年生小草,叶片丛生,呈放射状展开。在那圆圆的叶片上,生有200多根触毛,触毛长短不一,四周长,中间短,形成一个小凹兜。每根触毛的顶端有一个粉红色的小球,小球上分泌有一层粘液,看上去好似一颗颗晶莹的红色“露珠”。这种“露珠”不仅有鲜艳的色彩,而且还有香甜的气味,以引诱昆虫上钩

七. 吉林省 通化 集安市 集安边条参

集安边条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安边条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参的一种,现主产吉林集安市,属于长脖芦品种,生长较缓慢,一般生长8-12年后才能采挖。集安人参栽培有400余年历史,是清朝中期贡参主产区之一。清末,新开河流域园参即成规模,在国内驰名,并在国外享有盛誉。集安园参分为边条参和普通参两种,以边条参为主。集安边条参是集安人在普通参栽培方式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的独特栽培方式培育出来的品质优良、形神兼备的参中珍品。边条参在生产过程中,须经两次移栽,即"两倒制",是集安利用特定品种,在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下采取的独特栽培技术。每次移栽都要严格筛选种苗,并将选用的种苗进行两次下须整形,然后按等分节进行移栽,生长6~8年下山的人参,具备须长、形美、圆膀、圆芦、酷似人形的特点。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其茎、叶、花、子也供药用,味甘微苦,性温,具有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津之功。主治虚脱、心衰、气短喘促、自汗肢冷、心悸怔忡。久病体虚、神经衰弱等病证。边条参种苗期3年,中货期2年,作货期2~3年,即"三二二"或"三二三"制。边条参,因其管理手段和栽培技术复杂,投入多,20世纪80年代国家确定的收购价格往往比普通参高出1倍以上。

地域范围

吉林省长白山脉的集安市境内岭北地区新开河流域台上镇、花甸镇、财源镇、清河镇、头道镇的人参地。地理位置为东经125°36′-126°09′,北纬41°07′-41°36′之间,海拔高度400-700米。具体地域范围是:东至清河镇刘家园,南到台上镇三阳沟,西到财源镇甲乙村,北到头镇镇砬子沟村。总生产面积为1500公顷,年总产量3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

①土壤母岩。山体层是道地性集安边条参重要的基础要素之一。集安边条参采用的山坡地是由花岗岩、花岗片岩、云母片岩、硅岩、玄武岩为山体母岩的沙质土壤或粘土富含腐殖土的地块进行道地性边条参的栽培。

②土壤。集安边条参选择以花岗岩、云母片岩、硅岩、玄武岩风化的土壤,特别是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的土壤较好,含有石英、云母及硅的成份多,土壤质地疏松、透水、透气和保存养份性能好,层接岩层,pH值呈微酸性的5.5-6.5范围的森林灰棕壤、森林暗棕壤,且含沙量在20%左右。

(2)水文情况:集安河流属鸭绿江水系。集安市山川河流(不含鸭绿江)

多年平均降雨量924.2毫米;全市水资源总量17.65亿立方米,按80%保持率计算,径流量可保持14.12亿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水资源8.7亿立方米,全部可利用水资源(含地下水)11.24亿立方米。

(3)气候情况:集安整体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温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7.5℃,年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29.6℃,年降雨量800-1000mm,无霜期140-160天,年平均日照2228.2小时,≥10℃的活动积温年均为3208℃。

(4)人文历史情况:经考证,集安园参栽培历史,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即公元1522年,(当时满清还处于部落时期),距今最少有480年。顺治末康熙初已达相当数量。特别是别具特色的边条参,形质兼优,驰名中外。从清康熙1年(1662年)前后始有栽培,迄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到道光20年(1840年),新开河下游、苇沙河流域相继出现了新的参户,并拥有一批较大规模的参园,是清朝中期贡参主产区之一。清末,新开河流域园参即成规模,在国内驰名,并在国外享有盛誉。

集安园参分为边条参和普通参两种,以边条参为主。集安边条参起源应晚于集安人参的栽培近100年的时间。集安边条参是集安人在普通参栽培方式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的独特栽培方式培育出来的品质优良、形神兼备的参中珍品。边条参在生产过程中,须经两次移栽,即“两倒制”,是集安利用特定品种,在特定的土壤、气候条件下采取的独特栽培技术。每次移栽都要严格筛选种苗,并将选用的种苗进行两次下须整形,然后按等分节进行移栽,生长6-8年下山的人参,具备须长、形美、圆膀、圆芦、酷似人形的特点。独创人参栽培倒栽的方法上可以看出,集安先人对人参生长习

性的掌握,以及对土壤、生态环境的选择、管理等综合技术的应用。据县志记载早在17世纪60年代(1662年)康熙元年之前就已问世。那时人们采集山参籽播于住处的山坡林荫里精心培育,再实施二次倒栽的方法,一再繁衍,相互传引,推广开来,继而在新开河流域上游(今东升、东明、荒崴子、兴安等地)出现新的参园,此即集安边条参独特栽培方法的起源。1979年5月,由卫生部和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组织的全国人参生产座谈会,在吉林省集安县

召开,在全国人参座谈会据以上史实认证,最后确认集安边条参原生长辑安县(今集安市),否定了石柱沟参引进的说法。验证了长期以业集安边条参的独特品系,确定了商品参的质量、价格与收购标准。同时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物价总局、卫生部联合下达了《关于人参商品规格标准及收购价格的通知》。根据历年来人参市场价格高比较,集安边条参根据人参品质分级一般高于国内其他产地的5-30元/公斤。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集安边条参生产基地应选择25°以下山地,最适宜的坡度为10-25°,以东坡、东南坡、东北坡为宜,土壤母岩以花岗岩、花岗片岩、云母片岩、硅岩、玄武岩为山体母岩风化的PH值呈微酸性的5.5-6.5范围的森林灰棕壤、森林暗棕壤,且含沙量在20%左右。周边植被以柞、椴、槭、栎等阔叶或针阔混交林为主。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集安边条参以“二马芽”为主栽品种,身长要达到18~24厘米,无病疤,浆足,须芦全,支头均匀。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种子处理:春、秋播均需催芽。与湿沙拌匀保湿贮藏,经20-12℃昼夜变温条件下3-4个月,让种胚长大,种子裂口,这一阶段称为形态后熟期,再经5℃左右的低温下贮藏2-3个月,完成生理后熟期,种子才能出苗。移栽:边条参区以农家品种二马芽为主,土壤砂性大,雨水渗透快,气候温暖,参根易往下扎,移苗时要“整形下须”,即将参苗上的侧根和须根全部掐掉,只在主体的下端留两条长而粗的侧根,将来长成两条腿,使参根如人形美观,由于二马牙不如大马牙生长快,为使边条参等级提高,移栽两年后挖出将不符边条参要求的参根加工,将体形好无病斑的参再栽种2年,“下须整形”,栽后不烂,这是边条参区的特点,普通参下须栽后会烂。因此,不能下须。搭设遮荫棚架。种植人参必须搭棚遮荫,一般是透光15%-30%为好。施肥:人参以基肥为主,多施有机肥可改良土壤。追肥宜早施,肥料必须腐熟,以免肥害。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一般在9月中旬(白露至秋分)进行,要边收获边加工,防止鲜参积压,跑浆,影响加工质量。拆除参棚,刨开床

帮,从床头开始深刨起净,防止伤根断须,抖去泥土,运至加工厂。

(5)生产记录要求:认真记录生产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技术措施、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集安边条参具有芦长、体长、皮老、纹深、形美、枝头大等明显特点。(见表1)

表1集安边条参感官指标

等级规格指标

一级(3支)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9cm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二级(4支)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8.5cm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三级(6支)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8cm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四级(9支)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7.5cm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五级(11支)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7.5cm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六级(14支)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7.5cm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六级(14支)呈长圆柱形,芦长、体长、腿长,芦碗根到分支处为6cm以上,有2~3个粗细均匀的分支,芦须齐全,浆足丰满。无病疤、水锈、烧须、杂质。

(2)内在品质指标:

表2理化指标

项目水分/(%)人参总皂苷/(%)人参单体皂苷Rb1(%)人参单体皂苷(Re+Rg1)/(%)总灰分/(%)酸不溶灰分/(%)

红参≤12≥2.5≥0.4≥0.20≤3.5≤0.5

全须红参≤12≥3.0≥0.5≥0.20≤3.5≤0.5

模压红参≤12≥2.5≥0.4≥0.20≤3.5≤0.5

红参片≤12≥2.5≥0.4≥0.20≤3.5≤0.5

全须生晒参≤13.5≥3.0≥0.5≥0.25≤3.5≤0.5

生晒参≤12≥2.5≥0.4≥0.25≤3.5≤0.5

生晒参片≤12≥2.5≥0.4≥0.25≤3.5≤0.5

白参≤12≥2.5≥0.4≥0.25≤3.5≤0.5

大力参(烫参)≤12≥2.0≥0.4≥0.20≤3.5≤0.5

大力参片(烫参片)≤12≥2.0≥0.4≥0.20≤3.5≤0.5

活性参≤12≥3.0≥0.5≥0.25≤3.5≤0.5

保鲜参≤12≥2.0≥0.3≥0.20≤3.5≤0.5

红中尾≤12≥3.5≥0.5≥0.25≤3.5≤0.5

红直须≤12≥3.5≥0.5≥0.25≤3.5≤0.5

红混须≤12≥4.0≥0.5≥0.30≤3.5≤0.5

白中尾≤12≥3.5≥0.5≥0.25≤3.5≤0.5

白混须≤12≥4.0≥0.5≥0.25≤3.5≤0.5

白直须≤12≥3.5≥0.5≥0.25≤3.5≤0.5

人参粉≤8.0≥2.5≥0.4≥0.25≤3.5≤0.5

人参茎叶≤15.0≥5.5≥0.5≥2.25≤3.5≤0.5

人参花≤15.0≥6.0≥0.5≥0.30≤3.5≤0.5

人参果----≥6.0≥0.5≥0.30≤3.5≤0.5

(3)安全要求:

①有害元素

——铅按GB/T5009.12规定执行;

——镉按GB/T5009.15规定执行;

——砷按GB/T5009.11规定执行;

——汞按GB/T5009.17规定执行;

②农药残留

第一法:内标法按GB/T15517.1标准规定执行。

第二法:外标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规定执行。

③微生物

——菌落总数按GB/T4789.2规定执行;

——大肠菌群按GB/T4789.3规定执行;

——霉菌按GB/T4789.15规定执行;

——致病菌按GB/T4789.4、GB/T4789.5、GB/T4789.10、GB/T4789.11规定执行。

表3安全指标

项目有害元素/(mg/kg)农药残留/(mg、kg)微生物

铅镉砷汞六六六滴滴涕五氯1菌落总数(个/g)大肠菌群(个/100g)霉菌/(个/g)致病菌

各种人参产品≤5.0≤0.5≤0.2≤0.1---------------------

各各人参精加工产品≤5.0≤0.5≤0.2≤0.1---------≤10000≤30≤500不得

检出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包装应用防潮,无毒,无异味的材料密闭包装,净含量偏差按[1995]第43号规定执行模压红参应用抽空包装。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集安边条参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贮存:鲜人参应贮存于地下仓库内,相对湿70%以上,湿度5℃-10℃。加工红参的鲜人参贮存时间最多不得超过7天,加工生晒参的鲜人参不得超过10天。成品人参应贮存在清洁卫生、干燥、通风、防潮、无异味的库房中。保鲜参要在保鲜库房内贮存。库房内温度0℃-5℃,相对湿度50%以上,定期检查保鲜参的贮存情况。

(4)运输:运输的交通工具应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运输时必须防雨、防潮、防暴晒,小心轻放,严禁与有毒,易污染物品混装,混运。

八. 吉林省 通化 通化县 大川平贝母

大川平贝母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川平贝母”,中草药品种,是吉林省通化县道地药材产品中的代 .表品牌,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6年,大川平贝母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吉林名牌农产品”。经中国国家有关部门检测显示,大川平贝母各项指标符合外贸部《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WMZ-2001)的要求;卫生指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标准。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知名度越来越高,产品销往广州、河南、河北、安徽、浙江等20几个省市和地区。.

生长环境

平贝母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名贵药用植物。由于分布范围较狭窄,分布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多生于红松针阔叶混交林下。是早春植物,鳞茎小,须根少,吸肥力较差,而地上部分生长期仅55~60天,故适宜生于水肥充足而富有腐殖质的土地上。喜清凉、湿润的气候。. “平贝母之乡”在通化县栽培历史悠久。通化县位于吉林省 .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区浑江中游,地貌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特殊的地理环境、地貌特点,充沛的水资源和土层深厚、疏松湿润,富含腐殖土的土壤,孕育了“大川平贝母”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道地中药材品种。1962年中国平贝母生产经验交流会在通化县召开;1998年大川乡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平贝母之乡”,2005年大川平贝母生产区被列为中国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8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批准了通化县大川平贝母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大川平贝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吉林省通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确定大川平贝母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通知》(通政办发〔2005〕3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吉林省通化县所辖行政区域。[5

九. 吉林省 通化 二道江区 黄檗

又名黄菠萝、黄柏、檗木。芸香科,落叶乔木。树皮厚,呈浅灰色至暗灰色,木栓层发达,深纵裂,内皮鲜黄色。奇羽状复叶,对生。夏季开花,果实球形。喜欢生长阳坡、湿润、排水良好的地方。黄檗材质极佳,与水曲柳、核桃揪并为东北三大阔叶珍贵树种。其皮去木栓层后可入药,谓之“黄柏”,性寒,味苦,对清热解毒,利胆燥湿等病有功效,经济价值甚高。

十. 吉林省 通化 东昌区 牛皮杜鹃

杜鹃花科,常绿小灌木。茎横卧,枝斜生,单叶互生。叶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花冠阔漏斗形,顶生伞房花序4~10片;每年春季开花,花淡黄色或白色。2~6朵簇生枝端,花期5~7月,果期8月。牛皮杜鹃生长在长白山高山带及岳桦林下,在沟谷中常成纯群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