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汉中的土特产品 陕西最好的农副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汉中的土特产品 陕西最好的农副产品更新时间:2022-05-05 11:39:20

一. 陕西省 汉中 镇巴县 汉中菜豆腐稀饭

菜豆腐稀饭是汉中地区一种民间家常饭,虽然做的方法不复杂,但因取料方便,做工较细,好吃且富有营养,所以已成了当地待客的佳肴了。

菜豆腐稀饭是雪白似乳的豆浆,上面托着质细如白绸般的珍珠豆腐块,夹杂着绿菜豆腐块,再佐以用香菜、韭菜或葱花、蒜苗花、核桃仁、变蛋等与油辣子或香辣酱拌成的小菜。入口豆浆香甜,豆腐细嫩,小菜咸辣,其美味无穷也。只有到了这个份上,才称得上为地道的汉中菜豆腐稀饭。

这种家常饭之所以被民间奉为待客上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饮食极富营养,即使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豆浆、豆腐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且易于消化,有利体内吸收,也不失为一种配方科学,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美味佳肴。冬季吃这种饮食,暖和耐饥,夏天吃止渴消暑,既美味又实惠。不但如此,这种饮食无论男女老幼,体强体弱,都能食用。难怪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这种取材容易,且独具乡土风味的菜豆腐稀饭却一代传一代成了家常待客饭中的皎皎者了。

二.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留坝香菇

留坝香菇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留坝香菇是陕南香菇的统称,为陕西省一大。产地主要是陕南秦巴山区各县,与云贵高原、五岭山区并列为我国三大香菇集中分布地带之一。留坝香菇以留坝、宁强、城固、镇巴、略阳、宁陕、石泉、平利、丹凤、商南、柞水等县为主产区,是当地的一项重要森林副产品。尤以汉中地区的留坝县香菇产量最多、质量最优,被国家科委列为“星火计划”开发项目,与福建省古田县并列为我国两大香菇生产基地县。留坝香菇菌伞厚实,只片较大,朵形完整,大小均匀,香气浓郁,富含香菇精、桂醇、月桂醛等特殊物质,品质最佳,主销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深圳并出口香港。目前,年产香菇30多万公斤以上。

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据科学化验分析,每百克鲜香菇中含蛋白质14.4克,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白菜的2倍、橙的4倍、苹果的12倍;脂肪1.8克,比猪肉脂肪低16倍;含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纤维8.5克,灰分5.4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铁25.3毫克,维生素D260毫克以及维生素A、B1、B2、C、尼克酸、17种氨基酸等成分。维生素的含量也远胜于西红柿、马铃薯和胡萝卜其含维生素D特别丰富,比大豆高20倍,比海带高8倍。香菇中还含有一般蔬菜所缺少的麦角甾醇,经太阳晒后可转化为维生素D。香菇的营养价值是牛肉的4倍,荣列蔬菜之冠,是高湿、井下、矿山、纺织、高空、宇航员的保健食品。

种植(食用菌)

地域范围

留坝香菇生产区域位于陕西省留坝县,涉及江口、玉皇庙、留侯、城关、武关驿、火烧店、马道、青桥驿等8个镇98个行政村。东到江口镇范条峪村,南到青桥驿镇蔡家坡村,西到留侯镇火烧关村,北到江口镇磨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8′05″-107°18′14″;北纬33°17′42″-33°53′29″。生产面积93333公顷,生产规模段木2.1万架、袋料570万筒,年产香菇3113吨(鲜菇2253吨,干菇86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留坝香菇柄短肉厚,菇形圆润,半球形或铜罗形,菇体坚实有弹性;菌盖呈栗色或灰褐色,菌褶舒展,白色或浅黄色;菇味鲜香浓郁,口感脆嫩细滑。 2.内在品质指标 留坝香菇营养丰富。富含粗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每100克粗多糖含量不低于5g,蛋白质不低于25g,粗纤维不低于7g,钙不低于30mg,铁不低于15mg,氨基酸不低于15g。 3.质量安全规定 留坝香菇生产基地和香菇产品需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要求,安全指标符合GB2762、GB2763规定要求。

三.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鸡蛋醪糟

汉中人非常喜爱醪糟。汉中市知名书法家徐永基先生说,不仅过年过节必定要自己做着吃,平时也有做着吃的。特别是在汉中以水稻为主的地区,老百姓都要用一块地专门种糯米,以备做醪糟之用。公社化那时,不能自己种,也要设法兑换一点,至少春节时是非做醪糟不可的,万不得已,用大包谷糁子也要做。妇女临产时,家里必定做醪糟,因为吃鸡蛋醪糟对产妇极富营养。红白喜事,盖房上梁,都要用醪糟招待客人。制作时一样先将酒米蒸至八成熟,一样拌以酒曲,一样晾到温凉时入罐,一样用被子盖起来,冬季须放在火炉旁。不同的酒曲与用量的多少,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温度,决定了醪糟的酸甜度。总以甜中略带点酸为好。吃时除可打鸡蛋花或荷包蛋外,还有许多独特的方法:一是泡了麻花吃;二是把柿饼撕开,投入醪糟汤,一同煮好了吃;三是将核桃仁切碎。拌猪油,与醪糟一起煮着吃;夏天吃凉水醪糟,一勺子醪糟,加些冷水,喝起来打心里感到凉快,一天的暑气都消除掉了。

醪糟也是一种酒,不过味较淡,一般不会醉人。但若吃得太多,而又是吃那不经加水煮制的醪糟醅子,醉了时会更深沉,更难醒。明人李实在《蜀语》中说:“不去滓酒日醪糟,以熟糯米为之,故不去糟,即古之醪醴、投醪。”《庄子·盗跖》和《后汉书》中都有关于醪糟的记载,可见确实历史久远,秦汉已经有之。

四.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汉中天麻

汉中天麻,又称陕西天麻,它历史悠久,为陕西汉中一大名优。它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利川和吉林天麻,并列为全国六大著名天麻。我国最早 的药学专著、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中,就曾记载天麻“生陈仓川谷、雍州”。“陈仓、雍州”即今宝鸡市的凤县、太白、眉县和汉中地区的宁强、 勉县、留坝等县一带,历史上曾行销全国并有部分出口。汉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天麻生产基地,年收购量15万公斤左右,居全国之冠。产品畅销国内各省,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地。

天麻,古人说它是神药。“天麻天麻,天生之麻,神仙播种,凡人采挖”。因其茎色赤,直立似箭杆,俗名“赤箭”。天麻的地上部分是一根单一的紫色 独苗,因其“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又叫“定风草”。因它与风的接触面不大。植株又较坚硬,即使遇上大风,摇摆也不明显;相反在风和日暖的天气,阳光照 射,气温升高,使“赤箭”由硬变软,在日光下便晃荡起来。这是从生态习性上称天麻为“定风草”。从药效来分析,它属于平肝息风类药,称天麻为“定风草”是 十分确切的。它还有许多雅号:神箭、神麻、神草、地宝、合离草、明天麻、鬼督邮、赤箭芝、独摇芝、水洋芋、白龙皮、山萝卜、山土豆等。再加上天麻种子只有 种胚,无胚乳,靠共生的萌发菌提供营养;它无根,无绿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密环菌当食物才能长大。只有块茎成熟时才冒出一根黄红色茎秆,其生长过程十 分奇特,平时在地面上难寻它的踪迹,所以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

天麻含有香英兰醇、维生素A、多种生物碱、天麻甙、粘液质和钙、镁等成分,在药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味甘,性微温,无毒,益气养肝,主治头晕目眩、 肢体麻木、息风定惊、肝风内动、惊痛抽搐、小儿惊厥、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神经衰弱等症。近年发现能治疗高血压、偏正头痛、失眠疲倦、风湿瘫痪、半身不遂 和高空飞行人员血运症等疾病,可提高智力,增强记忆。久服益气力,轻身增寿。因此,天麻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盛誉,为价格高昂的畅销药材。特别是在国际市 场上,中国天麻比人参更为得宠。

五.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南郑茶叶

南郑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梁洲出名茶的记载。改革开放以来,茶叶生产迅速发展,截止1999年底,全县茶 园面积已达到2.96万亩,产量115万公斤,产值1800多万元。先后研制开发出“汉水银梭、“汉水银针”、“黄云翠竹”、南湖炒清”、“蒸青绿茶”、“汉中珠茶”等系列产品。名茶“汉水银梭”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中国文化名茶,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和’97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等8项大奖。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南湖炒青”荣获1997年第四届中国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

六.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汉中炒青

采摘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鲜嫩芽为主要原料,利用先进的现代工艺精制而成。色泽绿润,香气鲜爽、浓郁,汤色翠绿明亮,叶片完整。常饮之可共给人体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茶多糖、儿茶素等营养保健物质,清除体内垃圾。

汉中炒青

汉中市茶业协会

七.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谢村黄酒

谢村黄酒产于陕西汉中市洋县谢村镇。据旧县志说:“洋民好饮食,平坝民多用糯米酿制黄酒,小村店必开酒馆或挑至村中卖之,男女沽之”。这表明,洋县人自古以来便喜爱喝黄酒。早在3000年前,这里已经能够生产和饮用类似黄酒的东西。

谢村黄酒与绍兴酒齐名。人称“南有绍兴加饭,北有谢村黄酒”。这是因为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首届黄酒节评比会上,谢村黄酒与绍兴酒双双登上金榜而获得的美誉。不同节日有不同黄酒。新年迎春酒驱寒,端午苦艾酒避暑,中秋桂花酒暖身,重阳菊花酒醇厚,还有冬青黄酒因须用经霜冬青子为药合曲,色紫蓝,味郁香,曾为贡品。不少人家有祖传酿酒秘方,所酿黄酒各领1。“无酒不为节”,是谢村镇人对自己的黄酒的夸耀;“不喝谢村酒,空往洋州走”,是外地人对谢村黄酒的赞美。

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沉积的国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王朝时就已开始酿造了,唐朝时驰名京都长安,列为“贡酒”。历代文人墨客常以诗赞誉谢村黄酒:“此酒只应皇家有,瑶池天宫量也无。”(唐德宗李适);“闻道池亭胜两川,应须烂醉答云烟,劝君多拣长腰米,消破亭中万斛泉。”(宋代苏轼)。据传,唐建中年间,德宗皇帝李适逃难时,途经洋州谢村,浅酌此酒,化凶为吉。清“庚子之变”,慈禧太后携子逃到西安,洋县地方官和谢村富豪刘氏曾贡“谢村黄酒”,备受慈禧青睐。此外,还有宋代大画家文可与大词人苏轼、苏辙兄弟,也曾客宿酒乡洋州,醉中弄笔,留下千古文章。纵观历史,实可谓:“谢村黄酒,千古风流。”

文同出任洋州知府那天,衙门前挤满了人。父老乡亲们想看看文大人坐堂的气派,文人雅士们想看看他画们‘的技艺。这时,前任州官趁机讨好,大摆筵席为文同接风,还特地从南郑请来一家汉剧班子。可是文同无心做官,有戏不看,逢宴不吃,常常漫步在汉江河畔,欣赏茂林修竹,清波激浪,寄情于山水之间。

文同的墨竹画早有盛名,他到洋州任职后,常有富户豪绅持绢索画,但他总是拒之门外。这天,他出外查访,途经谢村镇一家黄酒作坊门前,一位鬓发皆白的老人朝他点头微笑,热情的请他到屋里饮酒。闲聊中才知老人靠酿酒谋生,只因他的作坊地处偏僻小巷,销路一直不好,生活非常艰难。

文同饮罢一杯黄酒之后,顿觉心清神爽,于是,命随从取出文房四宝,一阵淡泼浓抹,便画成了一幅墨竹图。

说来巧得很,正在文同往画上落款之际,他表兄苏东坡也赶到谢村黄酒作坊来了。苏东坡一边喝酒,一边赞叹:佳作,佳作!说罢,操笔在墨竹图的右下方画了一头黄牛,并写了七绝一首:

汉水修竹贱如蓬,

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谗太守,

渭滨千亩在胸中。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洋州三县远近都知道文同和苏东坡为谢村黄酒题诗赐画了。人民纷纷前往观赏。真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谢村黄酒很快就在东川

(汉中地区古称)名声大震了。从此,作坊主把这幅文人画高悬中堂,供人观赏,招徕顾客。但是,不知到了什么时候,这幅画却不见了。

说来奇怪,1960年文物普查时,竞在谢村镇北十里的大爷山的第48座庙宇前墙壁上,发现了这幅墨竹黄牛图。洋县文化馆把这幅珍贵的画裱糊后,夹在画框里供人观赏。

八.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汉中大鲵是陕西汉中的。

汉中大鲵,是中国大鲵天然种群引种人工繁殖的珍稀养殖品种,源自中国大鲵原产地-陕西汉中,这里被称为中国大鲵之乡,是中国大鲵原生态繁育基地,汉中大鲵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

陕西汉中在中国地理版图的最中心位置,有一片被绿色包围的盆地,这里是长江第一大支流的发源地,这里气候湿润,植被茂密,雨量充沛,河网密布,水资源十分的丰富,清澈的水质,纯净的空气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汉中大鲵就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由于大鲵肉嫩味鲜,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

现在国家高度重视拯救与保护大鲵的种质资源,因为有“种”才有苗,不然,则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说大鲵的苗种繁育,首先要从种质资源的源头抓起,彻底解决大鲵苗种繁育的“种源”问题。

汉中是我国大鲵四大原产地之一,也是我国大鲵种源的基地,全国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引进的汉中大鲵种苗。

秦巴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大鲵生活和繁衍的乐园,汉中野生大鲵主要集中分布在汉江流域部分干流及支流内,流域内植物繁茂,水源丰富、人烟稀少、水质清澈、环境清静,非常适宜野生大鲵的繁衍栖息,良好的生长环境。

汉中大鲵就是利用汉中野生大鲵生长环境,人工养殖的原生态商品大鲵,汉中大鲵有着以下的优点:品质优、生长快、搞病力强、体色鲜艳、肉质鲜美,可与野生大鲵媲美。

汉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养殖环境,成就了优质的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

汉中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发展协会

10497893

大鲵

九.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城固元胡

城固元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城固元胡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元胡是常用的大宗药材品种,其提取物中含有20多种生物碱,主要有活血、利气、止痛的作用,与三七有类似功效,具有替代三七的巨大潜力,市场前景良好。其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阔,常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淤阴、跌打疼痛等,在药品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

陕西省城固县是全国最大的元胡种植基地,近两年受市场利好行情影响,种植元胡增收效益明显,面积逐年扩大,2015年全县种植面积达8.5万亩,拥有元胡专业合作社25家、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元胡之乡”。

城固县种植元胡已有40余年,县内水质无污染、土壤肥沃,是元胡的天然适生区。元胡生产具有生长周期短、管理简单、经济效益高等特点,生长期仅5个月,每年5月初收获,是种植水稻的最佳前茬作物。近10年来,随着元胡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不断增加,种植效益看好。2015年经县农技站测算,每亩可收获鲜元胡480公斤左右,与同一生长期的小麦、油菜效益相比,高出5-10倍;每亩毛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种植成本每亩平均4000-4200元,纯收益3000-4500元。2015年全县种植元胡比上年增加0.3万亩,总产3.91万吨,增长30.3%,与“十一五”相比增长44%,约占全国总产的65%。目前元胡集中种植在汉江以南董家营、上元观、天明、二里、五堵等8个主产镇,辐射带动全县18镇4.35万农户从事元胡种植,建成示范种植基地2万亩、示范村12个,专业经纪人近百名。县内白云公司是重要的元胡加工企业,“元胡止痛片”年消耗元胡30余吨。2010-2013年元胡干品价格高达45-55元/公斤,是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收入来源。

据当地有关部门介绍,城固县将以申请“城固元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中药基地规模、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努力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建设、园区化带动、社会化服务的良好格局,做大做强做优中药材产业,使中药产业真正成为城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十.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汉中白猪

汉中白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汉中白猪产于陕西省汉中地区。汉中盆地位于北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甘薯、油菜等,农副产品丰富,青绿饲料常年种植,四季不断青,为育成汉白猪供良好的饲料条件。

【地理分布】

汉中白猪简称汉白猪,主要分布于汉中市、汉中县、勉县、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宁强、镇巴、留坝等市、县。

【品种特征】

汉中白猪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长适中,面侧微凹,耳中等大小、向上、向外伸展。背腰平直,腿臀丰满度中等。四肢结实。被毛全白。有效012枚以上。为脂肉兼用型。

【品种性能】

汉中白猪成年公猪体重213.29±2.88公斤,体长155.41±8.9厘米,胸围146.20±6.9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66.82±28.4公斤,144.48±8.5厘米和73.00±6.6厘米。汉中白猪经过长期培育,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较快、胴体品质好等特点。但腿臀不够丰满,瘦肉率不够高,系部软弱。

地域范围

汉中白猪产地范围包括陕西省汉中市十一县区,所辖234个乡镇。东径105°30′-108°24′,北纬32°15′33°-56′。海拔高度山地平均2000m,盆地平均500m。位于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北通关中,南达川渝,西出甘陇,东连荆襄,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总生产规模301.16万头。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汉中位于陕西西南部,四周群山环抱,地势南北高而中间低,北为秦岭山地,南为巴山山地,中间是汉江上游谷地平原,汉江流域有大小盆地、平坝十多个。海拔在3000m以上的高山占全市总面积的1.81%,3000-1200m的中山占56.01%,低山、丘陵占35.84%,平原占6.34%。土质有潮土、淤土、水稻土、黄棕壤、棕壤、暗棕壤6类,pH值6.5,中性偏酸,土壤肥沃,农业、畜牧业发达。

(2)水文情况:号称“小江南”的汉中,以江河纵横,水量丰盈为其特点。全市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2707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4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1.75亿立方米,水质优良。

(3)气候情况:汉中市地处秦岭、巴山之间,位于中国南北气候交汇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区秦巴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5℃,年平均气温14.3℃;平均湿度77%;无霜期260天左

右;年平均日照1700-18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00-900mm,雨量充沛,植被丰富;平均风速1-2m/秒。气候差异较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湿润。

(4)人文历史情况:全市森林覆盖率51.2%,植被覆盖率56%;有耕地25.0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9.2%,在耕地中水田11万公顷,旱地14.7万公顷,水田和水浇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5.1%;改良草场6667公顷,人工草场1333公顷。汉中盆地盛产水稻、玉米、油菜和薯类,常年种植面积达30多万公顷,青绿饲料种植面积1600公顷,农副产品和饲草资源极为丰富。是陕西省重要的生猪生产基地,年出栏占全省的19.6%。优越的饲料资源为汉中白猪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当地群众素有制作腊肉的习惯,也促使人们进行品种选育,从而培育出了皮薄肉嫩,风味良好而瘦肉率适中的地方优良品种—汉中白猪。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养殖基地必须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生产区域。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避开水源防护区、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地区,符合环境保护、兽医防疫要求,场区布局合理,生产区和生活区严格分开。与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选作生猪的生产及产品的加工地。应设置防止渗漏、径流、飞扬且具一定容量的专用储存设备和场所,设有污水处理设施,粪便、病死猪及其产品、排放出的生产废水的处理应符

合国家规定要求。实行生态化养殖,标准化生产。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以汉白猪为母本,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瘦肉型良种猪为终端父本,采用常规繁育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推广汉中白猪纯种母猪和二元杂交母猪以及三元杂交商品育肥猪。二元杂交组合中,以长×汉最好,次之杜×汉及约×汉;三元杂交组合中,以杜(长×汉)最好,次之为杜(约×汉)组和长(杜×汉)组。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引种必须从取得省级畜牧主管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

运输时对运载工具和饲养用具等必须进行清扫、洗刷和消毒。引进的种猪须隔离观察15-30天,经检查确定为健康无病后,方可供繁殖、生产使用。按性别、年龄、体重及不同生理生产阶段,进行分群管理、分段饲养,喂给营养均衡,满足各生产阶段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保证其生产潜力充分发挥,饲料中不应添加国家严禁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根据猪种特点、生产性能及生产规模确定繁殖节律,商品猪生产实行连续、均衡和全进全出的工艺流程。保育期抓好仔猪旺食期的饲养,促进生长发育,初生仔猪应作好防疫注射、补铁、补硒等工作。商品肉猪分别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4)产品收获、屠宰、捕捞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商品肉猪上市体重在90kg,胴体瘦肉率达56%以上;饲料药物添加剂和兽药的使用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休药期;推行种猪氟烷基因等与肉质有关的测定工作,及时淘汰不合格种猪。选择优质饲料,防止产生黄膘肉。防止白肌肉,注意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和硒元素。生猪屠宰按“屠宰加工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和“畜

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规定进行,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按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执行。

(5)生产记录要求:根据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生猪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生猪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等有关情况;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猪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生猪养殖代码。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汉中白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被毛全白,头大小适中,耳中等大小、前冲,体躯中等长,背腰平直,腿臂丰满度适中。

(2)内在品质指标:瘦肉率55%-65%,皮薄肉嫩,风味佳,肉色正常,大理石纹分布适量。pH值6.17,保水力85%。

(3)安全要求:汉中白猪生产执行一下规范和标准。

NY5029无公害食品猪肉;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5030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GB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NY5033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T5339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汉中白猪胴体瘦肉率中等偏上(55%-65%),分级为一级58%-65%,二级

55%-57%。包装上注明“汉中白猪”农产品地理标志字样。成品分割肉包装为25Kg/箱和10Kg/箱。储藏、运输等按规定用冷藏设备保存、运输、销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