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瓜酱是河南哪里的土特产 河南正宗西瓜酱怎样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瓜酱是河南哪里的土特产 河南正宗西瓜酱怎样晒更新时间:2022-04-29 03:51:15

一.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二.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四.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齐河西瓜

齐河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齐河西瓜是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的。齐河西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德州市齐河县种植西瓜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种植的西瓜不仅品种好,而且质量也好。

2013年,齐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申报的“齐河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齐河西瓜产区位于齐河县的华店全部、刘桥乡、祝阿镇、焦庙镇各一部分,共辖107个行政村,地域范围东至倪伦河,西至赵牛河,南至焦庙镇国道309,北至京沪铁路。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9′~116°46′,北纬36°33′~36°48′,区域总面积234.1平方公里,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3333.3公顷,年总产量25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部特征:齐河西瓜个大皮薄,椭圆形,一般在8kg~11kg,瓜皮墨绿,间有细网纹或条带,果皮厚度≤1.0cm。 2、内在特征:瓜肉大红沙瓤,甘甜多汁,籽小而少,可食率≥75%,总酸≦0.2;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可溶性固形物≥10%,锌≧0.5,钙≧5.0,铁≧0.2。 3、质量安全规定:齐河西瓜生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110-2002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产品质量符合“NY/T5109-2005无公害食品西甜瓜”的要求。

五. 宁夏 吴忠 盐池县 盐池西瓜

盐池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盐池西瓜、甜瓜新品种、新技术、新口味,特有的无公害产地西瓜,甘甜沙瓤西瓜、甜瓜种植区以王乐井、花马池镇、高沙窝三个乡镇为核心区,辐射其他乡镇。西瓜主要品种有"镇西"牌红双喜、早冠龙、陕抗3号等,甜瓜主要品种有蜜金香、香娃二号等。

地域范围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属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东经106°33′-107°47′,北纬37°04′-38°10′之间,平均海拔1600米,东西宽约66公里,南北长约110公里,东邻陕西定边,南邻甘肃省环县,北接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西连本区灵武、同心两市(县),总面积8661.3平方公里,盐池西瓜生产区域为盐池县范围内花马池、王乐井乡、青山高沙窝15个村生产区域,总生产面积2700公顷,年总产量8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盐池县土地资源丰富,因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段,中北部为缓坡丘陵区,地势平缓起伏,沙丘连绵,约占总面积的80%,南部为黄土高原区,沟壑纵横,梁洼相间约占总面积的20%,土壤大部分为普通灰钙土和淡灰钙土,土壤中钙、磷的含量较丰富,矿物质元素含量达40多种之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业产品受污染少,属优良的绿色产业环境。特殊的土壤条件极符合西瓜的生态学特性,属全国最适合西瓜生长的生态地理区域,这些均为盐池发展西瓜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水文情况:盐池西瓜生产区域有优质的引黄灌溉水,同时可利用优质有效的地下浅层水进行灌溉。

(3)气候情况:盐池县四季分明,寒冷期长,雨热同季,属典型性大陆

性季风气候。这里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2892.1小时,年平均气温8.3℃,≥10℃积温2944.9℃。7、8、9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7.8℃,最低气温达2.4℃。年降水量仅290毫米,蒸发量高达2041.8毫米,是典型的高日照地区。平均无霜期148天。西瓜生长季节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热量条件可满足盐池西瓜生长。

(4)人文历史情况:西瓜在盐池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据《盐池县志》载,西瓜种植已有近100年历史。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土壤资源以及优质的地下水,为西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出的西瓜含糖量高,口感清爽脆甜,食用品质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2006年,盐池县被宁夏农牧厅列为无公害西甜瓜标准化生产基地,有力的推动了农民种植西瓜的积极性,使得西瓜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盐池西瓜种植区域地处偏远山区,生产区域内无工矿企业,环境无污染,境内大气、土壤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产地环境质量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NY5110-2002)的要求。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西瓜属食冷性果品,应选择果肉鲜红,品味甘甜沙香,皮厚耐贮,易运输的西农8号、金城一号、P2等为主栽品种,适当搭配郑杂5号。

(3)生产过程管理:盐池西瓜生产过程必须执行《无公害食品西瓜生产操作规程》(NY/T5110-2002)

(4)产品收获及运输:要求不同品种单独收获、单独包装、单独运输、即摘即卖,以保持西瓜的新鲜度和适口性。西瓜运输过程中要求轻拿轻放,防止挤压。

(5)生产记录要求:每个西瓜种植地块都应有相关的资料记录,其内容包括:投入品来源、农家肥无害化处理情况、种子品种,耕地深翻及伏晒情况和时间、种植时间,以及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和收获时间。有西瓜的销售记录:销售合同、销售渠道。所有记录应在西瓜出库后保存两年以上。

4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

(1)外在感官特征:西瓜个大、味甜、色红,瓤沙如珍珠。

(2)内在品质指标:其味甘性凉,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铁、钙、锌、硒等矿物质。

(3)安全要求:盐池西瓜执行《无公害食品西瓜》NY5109-2002标准。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盐池西瓜按籽粒饱满程度分为特级和一级两种。采用的包装为编制袋。包装袋上注明产品批号并加注农产品地理标志“盐池西瓜”字样。

六. 吉林省 白城 洮南 洮南黑水西瓜

洮南黑水西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洮南黑水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黑水西瓜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以个大、皮薄、甘甜爽口而闻名省内外,一直是我市的地产名牌产品。黑水镇本着“打品牌、抓特色”的思想,积极培育、发展、壮大西瓜产业,使西瓜产业逐步向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现已成为富镇裕民的支柱产业。

扩大产量抓规模。近几年,该镇西瓜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500公顷左右,每公顷产量在10万斤以上,总产可达到1.5亿斤。今年种植面积1800公顷,按市场行情分析预测,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可达1700元。

提高质量抓技术。先后引进“双虎”、“神州之星”等西瓜品种,通过品种的更新,使黑水西瓜品牌有特色、瓜型有大小、外观讲色泽,上市有早晚。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品种单一、品质不优的问题。该镇每年种植西瓜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30%左右,涌现出一批土专家和西瓜种植大户,结合每年“科技之冬”、“科技之春”等活动,聘请农科技术专家和当地有经验的瓜把式,深入村屯进行科技讲座,为瓜农传授栽培技术,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

增加效益抓品牌。在洮南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黑水西瓜”地理标志性保护商标得到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商标的注册,对“黑水西瓜”这一品牌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西瓜价格预计每市斤比注册前可多卖2分钱左右,品牌效益可使瓜农增收430万元。

净化市场抓秩序。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建成了占地3万平方米的黑水西瓜批发市场,极大地推动了西瓜产业发展。但在市场起动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强买强卖、刁难客商等现象时有发生,使正常交易难以进行。针对这一问题,镇党委、政府从强化对西瓜市场的管理入手,由一名副镇长亲自抓,派出所、司法所、土地所等部门配合抓,开辟销售专线,负责综合协调、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现在,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市场功能不断完善,每到西瓜销售旺季,全国各地客商云集黑水,西瓜销售到广东、上海、北京、长春等地,周边乡镇瓜农也纷纷到市场进行交易。2008年西瓜批发市场交易西瓜3亿多斤,交易额达到8000多万元。同时涌现出一大批西瓜经纪人,经纪人队伍达到400多人,仅贩运西瓜每人每年可创收1万多元。

黑水西瓜地理标志产地范围为吉林省洮南市黑水镇、安定镇、二龙乡、大通乡、车力乡、蛟流河乡、东方红畜牧场、玉米双交场、四六七军马场、向阳街道办事处、洮府街道办事处1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七.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八. 上海市 崇明 老黑皮西瓜

本县,有数百年栽培历史,主要产于向北、汲浜、陈家镇等乡。瓜圆、肉厚、个重。一般的重7至10斤,大者重20至30斤左右;瓜皮一般的厚1.5厘米左右,也有厚达3厘米的,是制作蜜饯的原料,用它加工而成的西瓜酱清淳甜美。

九.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海宁西瓜

海宁西瓜是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的。海宁西瓜,历史悠久,享誉甚远。海宁西瓜脐部凹入,瓜蒂细小,四周充分发达,皮薄瓤红,汁多味美。

海宁西瓜产地,除陈安寺、丰士庙外,斜桥、周王庙、长安等出产者也不少。据《海宁州志稿》载:“近海上得佳种,子细质红,艺之倍售。”“近时以陈安寺出者为最,又有白质、黄质两种,出丰土庙一带,远贩者均称海宁西瓜。”传说乾隆下江南,路经海宁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献双秧乡陈安寺所产西瓜,乾隆帝食后称赏,钦点为贡品,使海宁西瓜盛名远播。30年代后,西瓜种植区渐向东移至黄湾等地。

建国后上述盛产地区几乎灭种,“黄湾西瓜”取而代之,闻名远近。1990年黄湾全乡种植西瓜4008亩,年产量达8万余担,品种有新澄一号、巨龙、新红宝等,销往杭州、德清、嘉兴、苏州、无锡等地。

十. 广东省 佛山 南海 石碣西瓜

石碣的西瓜是南海著名。据该镇方志办的老先生说,民国初期,石碣西瓜已经闻名遐迩。以前石碣西瓜还有“商标”:西瓜将要成熟时,瓜农用自己的印章盖在西瓜上,西瓜长成后,字迹清晰可见,印章均为“石碣,某某”。最“威水”的是:1952年,有关部门曾把石碣西瓜送到北京给毛主席品尝。

据石碣村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说,石碣村种植西瓜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里的土质好,长出的西瓜又大又甜,皮薄籽少,汁多。石碣西瓜熟透了有1415斤重,巴掌拍到瓜上,感到颤悠悠的弹手的就是好瓜。现在许多外地西瓜都是打着“石碣西瓜”的牌子,希望卖个好价钱。

石碣西瓜种得最多的时候应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村内几千亩地都是种西瓜。那时石碣没有公路,只有水路,每到西瓜收获季节,村里河道上停靠的船都是来运西瓜的,西瓜运到广州后再转运到全国各地。

现在那些种西瓜的土地几乎都用来开发建厂房,只剩下200来亩瓜地。当地老一辈村民告诉笔者:石碣西瓜特别甜,主要是这里的水土好;石碣西瓜是南海,盼望石碣西瓜种植技术世代相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