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三门峡特产礼品 三门峡最好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三门峡特产礼品 三门峡最好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9 07:37:35

一. 河南省 三门峡市 陕州区 五香面豆

面豆是独具特色的豫西传统面食小吃,其采用手工工艺,用精制的小麦面经过揉面、发酵、搓揉成条、刀切成如大豆一样的颗粒、用白绵土做介质焙烤而成。因其味道的酥、脆、香、耐保藏、具有养胃、开胃的作用,就成为豫西一带人出行远游和重大节日待客的特色小吃。

五香面豆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从选料到工艺上进一步精细,再加之其村特有的白绵土和天然井水,生产出的面豆外观洁白、入口酥脆、香气浓郁,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久闷不食和胃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还具有久存不霉变,不加任何添加剂,而成为豫西地区面豆生产的品牌,并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食者喜欢,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地。

二. 河南省 三门峡市 灵宝 故县黄桃

故县黄桃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故县镇的。灵宝故县黄桃果肉金黄,肉质细韧,黄色果肉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膳食纤维、铁钙及多种微量元素。

近年来,故县镇坚持把特色农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引导群众围绕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产出效益高的特色农产品,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以特色求发展,以规模增效益。黄桃发展始于2004年,至目前,总面积达1.2万亩,年产黄桃7000吨,年增加收入1500余万元,惠及2000余户近万人。

随着黄桃产业的发展,浙江、安徽、山东、湖南、湖北、焦作客商到我镇抢购黄桃,实现了黄桃产业产销两旺,确保果农增产增收,2010年黄桃收购价首次突破每公斤2元。今后3年内,全镇黄桃总规模将达到2万亩,总产量达到3万吨,真正成为中国黄桃第一镇。

三. 河南省 三门峡 湖滨区 虢州澄泥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虢州澄泥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安虢州澄泥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砚在中国古代又称“研”,用来研磨颜料和墨,是作书、绘画必备的文具。随着历史的发展,砚除了文具功能外,历代能工巧匠还赋予其艺术生命。砚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澄泥砚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与后起的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唐、宋时已成贡品。它润泽若玉,质密坚实,窑变奇异。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檀木紫等诸多名贵颜色,使人心旷神怡,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虢州澄泥砚历来倍受书画名家、文人雅士所青睐。历史上的苏轼、米芾、朱元章均有所钟,并有记述之。清代乾隆皇帝赞其曰:“抚如石,呵生津”。

虢州澄泥砚在唐代即为四大名砚之一,宋代欧阳修在其《砚谱》中记载:“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唐、宋时曾为贡品,在典籍中屡有记载。其制造工艺经历代传播,至清末传至澄泥砚名匠王玉瑞,王玉瑞之制砚事略在陕县县志及一些名砚专著中均有记述。李廷选随王玉瑞制砚十年,后回乡传子李虎,使这一流传千年以上的绝技在新安保留下来。

由于种种原因,新安虢州澄泥砚几近失传,国家级民间文化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李中献先生,在老艺人的指点下,挖掘、整理、创新、潜心研制,1991年3月第一方按照传统工艺生产的虢州黄河澄泥砚在新安诞生,续写了澄泥砚这一古老文化艺术演进与发展的历史,使这一濒临失传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展。

四.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板栗

卢氏板栗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的。卢氏板栗果品干面香甜,具有特殊风味,它不仅可作副食或代主食,与猪蹄、猪肚煮食,还是极好的滋补品,常食可益气健胃,补肾强腰。

板栗为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板栗树之果实。因其外壳有一层坚实而有刺的包皮,又称毛栗,板栗每百克可食部分含有蛋白质7克、脂肪5克、糖44克,此外还含有粗纤维、无机盐、钙、磷、铁、维生素A、B、C等,故称木本粮食。果品干面香甜,具有特殊风味,它不仅可作副食或代主食,与猪蹄、猪肚煮食,还是极好的滋补品,常食可益气健胃,补肾强腰。现代医学认为壳含单宁。中医用板栗治病历史悠久

板栗树具有耐干旱,适应性强,生长快等优点,其木材耐腐,花纹美观,是建筑及家具的好材料

卢氏板栗主要分布在县西南部深山区各乡,主产区在官坡、狮子坪、五里川、瓦窑沟等乡,1984年调查,五里川乡的南峪沟村年产量高达1.2万公斤,据县土产公司统计,全县板栗最高产量达8万公斤左右。( 卢氏县)

五.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 仰韶贡米

仰韶贡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米,亦称粟米,脱壳前通称谷子,因其粒小,直径1毫米左右,故名小米。渑池做为仰韶文化发源地所生产的小米历史上曾做为朝廷的贡品,所以俗称“仰韶贡米”,又因主产区位于仁村乡坻坞一带又称“坻坞贡米”、“坻坞谷米”。渑池县仁村乡坻坞一带,土地肥沃,土质特异,四面环山,自然资源独特,空气清新无污染,昼夜温差大,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谷物生长,谷子种植历史悠久,所产小米色黄如金、入口甘甜、清香纯正,其汤纹可揭数层而不尽。因此素有“坻坞米粮川,小米似仙丹”之说。据历史记载:唐王朝贞元十六年,五品粮官续之仁将坻坞小米献于皇上,御厨把熬制的小米粥用洁白的玉碗呈与唐德宗品尝时,皇上竟不敢相信如此美味佳肴,是由小米熬制而成。那金灿灿的光泽,黏糊糊的口感,绵悠悠的香味,使唐德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令他称奇的是,粥面上还结了三层透明的米纹,用牙箸一挑,发现竟是由多层纹膜重叠而成的。每一层都薄如蝉翼,在宫灯的映射下,闪耀着七彩光芒。德宗不禁惊叹:天下竟有如此神谷奇米,足见我大唐物之繁盛矣,食后惊呼:“真乃神米也”!于是,皇上特诏粮官续之仁,详询由来后,诏令凡以后熬制米粥,皆用“坻坞谷米”,遂钦赐坻坞谷米“金米列贡”。随着仰韶文化的发掘,渑池人民就把仁村和洪阳两乡镇生产的小米俗称“仰韶贡米”。仰韶贡米生产历史悠久,据《渑池县志》(1986-2000)第三十五章“仰韶文化及其研究”记载“1991年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牵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地质所、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考古所、三门峡文物工作队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科学综合考古发掘队对仰韶文化的班村遗址进行发掘,历时9年于1999年8月结束,发掘面积6000于平方米,发现距今7000~5000年新石器时代及历代房基数十座,最早的文化遗址相当于裴李岗文化时期,主要房基和灰坑(窑穴)从地层关系和事物形态看,大至可分为早、中、晚三段,在相当于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存的遗迹中发现不少灰坑底部有碳化小米”。《本草纲目》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仰韶贡米颗粒饱满,色黄如金,米油丰富,粘糊性强,更具滋阴养血功能,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的功效,入口甘醇,清香宜人,回味悠长。

地域范围

仰韶贡米产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东部,地处韶山山脉东南,群山峻岭,沟壑纵横,海拔600米以上。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质肥沃,非常适宜谷子种植。仰韶贡米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渑池县仁村和洪阳两乡镇的南坻坞、北坻坞、仁村、东张村、蟠桃、杨河、红花窝、雪白、大水沟、东段村、上西村、高堂、台口、上庄、石盆、德厚、北沟、柳庄、雷沟、上洪阳、刘村、赵窑、义昌、崤店、堡后、胡坑、吴庄共计2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4′00″~112°01′00″,北纬34°29′00″~34°40′00″。产地区域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15公里,国土总面积19496.99公顷,耕地总面积1187.83公顷,其中谷子年栽培面积333公顷左右,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仰韶贡米米颗粒圆大,色泽金黄,粒度整齐、均匀,熬粥时糊化速度快,米汁香稠,口味醇香粘糯爽口,米油丰富,汤纹可揭数层,一般小米做成米饭盛碗凉后,饭与碗明显分离,仰韶贡米不会分离,食用之满口溢香,故渑池素有“仰韶米粮川,小米似仙丹”之美誉。谷子作物适应性广,耐干旱脊薄,抗逆性强,比较稳产高产。仰韶贡米用途广泛,可以煮饭、吃糕、酿酒等。2. 内在品质指标:加工精度≥90%,不完善粒≤2.0%,杂质≤0.7%,碎米≤4.0%,水分≤13.0%,蛋白质含量9-10g/100g,淀粉65-70g/100g,硒0.02-0.03mg/kg,铁35-45mg/kg,锌25-35mg/kg。3. 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执行NY5305—2005无公害食品粟米标准,卫生指标应符合GB 2715规定。仰韶贡米不应使用添加剂,黄曲霉毒素≤5,六六六≤0.05mg/kg;甲基毒死蜱≤50.05mg/kg,溴氰菊酯≤0.5mg/kg,无机砷≤0.15 mg/kg,铅≤0.2mg/kg ,汞≤0.02mg/kg,柠檬黄不得检出。

六. 河南省 三门峡 灵宝 石子馍

石子馍,又称石子烧饼。因用豆石在鏊上面垫底烙熟而得名,其历史源远流长,兼有的制作方法,是灵宝的一种别有风味的食品。主要原料是:面粉、猪油、小油(植物油)、食盐、大料、花椒、葱等。石子烧饼外观焦黄鲜亮,中凹边突,活像一个椭圆形的小金盆,咬开后层次分明,外酥内软,咸香可口,经久耐贮
( 灵宝)

七.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黑木耳

卢氏黑木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卢氏山区盛产栎树,自然条件优越,最适宜培育黑木耳。卢氏黑木耳是食用菌的一个传统优势品种,朵大,色深,质细,滑润,味美,脆嫩无杂质,干湿比高(1:21),伸缩性大。据分析,每百克含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粗纤维9克,铁185毫克,磷201毫克,钙375毫克,维生素C219毫克,维生素A0.03毫克,B1 0.15毫克,B2 0.35毫克,特别是含铁量相当于鲫鱼的70倍,是其他食品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它含的胶质体能把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灰尘、杂质集中排出体外,具有清理肠胃的作用。因而又是纺织、化工、矿山、理发美容行业的良好保健食品。

八.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麻片

卢氏麻片销往外地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清末和民国年间,县城内已有十几家擀制麻片的点心铺,文峪、范里、沙河、横涧等 乡村集镇也有一些点心铺生产麻片。民国年间,麻片生产最有名的 是城内"万庆升"、"义胜长"等几家点心铺

卢氏擀制麻片工艺精湛,主要选用白糖和芝麻,以优质饴糖和蛋清作原料,经过加工原料,配料熬糖、严格掌握火候、快速切片等工序精制而成。产品色泽淡黄,芝麻排列均匀,片薄透亮,酥脆香甜,深受各顾主称赞。卢氏麻片年产量3.5万公斤,1984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卢氏县)

九.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金钗

金钗石斛,兰科植物的一种,为珍贵的中药材,卢氏县民间通称金钗。其味甘淡、性寒,有滋阴益胃、清热、生津、止渴等功效。主治病后虚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腰膝酸软无力。肺结核潮热等症

卢氏金钗为细叶种(即细茎石斛 )植株较矮,茎上也有细小的分枝。金钗为卢氏县稀有珍贵中药材之一。( 卢氏县)

十.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湖滨区 雏鹰黑猪

雏鹰黑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是我国现阶段对生态原产地产品,最高规格的认定保护。受保护的生态原产地产品将在政府采购、出口等方面享有优先地位。目前我国仅有17个产品获此保护,涉及河南、山东、黑龙江、江苏等省,产品涵盖了苹果、食用菌等农产品(000061)和食品。三门峡雏鹰黑猪是目前我国生猪养殖领域唯一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的产品。

据了解,生态养殖国家及行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雏鹰农牧集团在三门峡投建40万亩生态猪养殖基地,是在生态养殖领域的一个大胆探索和创新。而三门峡雏鹰黑猪荣获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则是对其生态养殖实践的充分肯定,有助于增强我国畜牧行业的良种保护意识,对探索生猪养殖新模式,促进畜牧业经济良性循环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不同于常规圈养,三门峡雏鹰黑猪采用轮牧放养的养殖方式,饲喂十个月以上出栏。放牧的时间,需要根据天气和饲料作物以及猪只的大小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一些不适合放养的阶段比如保育、妊娠、分娩或后备等阶段的猪则遵循科学的饲喂管理办法进行人工养殖。同时通过种养结合的形式,将猪的粪污用来为蔬菜施肥,实现还田,回归了生态,减少了污染。

为保证猪肉的质量与安全,雏鹰农牧集团在对基地的管理上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提供仔猪、统一提供饲料、统一提供药品,统一防疫消毒、统一屠宰销售、统一流程化管理。与集团合作的农户,不用另外拿出钱来购置饲料、疫苗等,有了技术难题也有猪场技术员帮助解决。农户养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仔猪、饲料、药品、防疫等由雏鹰农牧集团承担;市场波动的风险由集团承担。最后,雏鹰农牧集团还为合作农户提供保底利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种“雏鹰模式”,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障产品安全。

雏鹰农牧集团董事长侯建芳表示,让国人吃上安全肉’是我们的责任,从去年“雏牧香”生态肉等系列产品推向市场,到今天的三门峡雏鹰黑猪荣获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雏鹰农牧集团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做安全食品的决心。雏鹰农牧集团会一如既往地把“安全”落实在完整产业链的每一环节,贯彻落实在企业的长久发展之中!”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