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毕节农民特产市场占有率 毕节土特产货源批发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毕节农民特产市场占有率 毕节土特产货源批发市场更新时间:2022-06-01 03:21:42

一.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苗族蜡染

    蜡染,本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印染工艺,古称蜡染为蜡缬。据《一切经音义》卷十载:“谓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引伸为细薄、折叠之物和有花纹的丝织品都叫缬。从我国出土的单色染缬绢、两色蜡缬绢等文物中,可以看出丝绸蜡染在古代曾盛 行,后年久失传,现在已没有丝绸蜡染。只有麻布、棉布蜡染。
    纳雍苗族的蜡染工艺,是古代蜡染工艺的继承,主要是麻、棉布蜡染。其蜡染的制作,先用自种的火麻、苎麻经多道加工工序织纺成布,以竹签和铜皮制成的蜡刀蘸靛染缸中多次浸染、清漂、晾晒,以沸水 高温脱染,便成为蓝底白花。白蓝二色相映衬,加上自然形成的“冰纹”,分外淡雅悦目。当今已发展为白色布料和其他色(如红、黄色等)布料均可作蜡画,经不同颜色的染料浸染后脱蜡,显出五彩缤纷的花纹。白布作画青染者,称黑白蜡染,而黑白蜡中有一道工序常被人忽略,即虹染脱染后,要用豆浆漂洗至少一次,这是更显花纹的里透白。
    苗族的蜡染设计图案,多以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或几何图形为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苗放的蜡染,原先主要是用于装饰妇女的衣裙、围腰、背扇、背带、伞笼子(麻布口袋)等,现已发展到被面、床单、挂包、家用电器罩盖等方面。花色品种多姿多彩。又因居住地域的差异,而蜡染图案纹理和线条又各具特色。如居住在阳长、百兴、维新等地的苗族,其绘画的蜡染图,主要以线条细腻秀、笔直对称为主;居仁水东、老翁、法泥、老寨土等地的苗族,其昔染构图粗犷明快,制作的燕尾式服饰,美观大方;居住在姑开、治昆、维新等地的大多数苗族,主要以色彩花纹套蜡染,而蜡染的古朴典雅,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毕节白蒜

毕节白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七星关区栽培大蒜的历史悠久,尤以“贵州白蒜”享誉省内外, 2003年“贵州白蒜”被评为毕节地区优质农产品和贵州省名牌农产品,根据《中国大蒜志》记载“贵州白蒜”品牌的形成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最早栽培于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塘边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蒜的需求不断增加,大蒜已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的保健食品。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大蒜作为具有优势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我区大蒜的栽培以大白蒜为主,其外皮嫩白,一般有8-12瓣,单个重量在30克-50克之间,具有瓣大均匀、味道纯正浓郁、辛辣醇香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主要分布在杨家湾、撒拉、放珠、青场、朱昌、阴底、田坝等镇乡,截止2012年,全区种植面积达10万亩,套作单产水平200-300公斤,净作单产水平400-600公斤,产品主要在省内销售、在省处及香港、新加坡等地也具有一定的市场。

目前,全区涉及大蒜加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三家,主要产品为泡大蒜,专营大蒜有贵州省毕节市博冠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从事农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的民营企业。该公司着力挖掘地方农产品加工传统工艺,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和提升,成功开发了“王老五”香蒜、泡小蒜、泡藠头、泡蒜薹等产品,该系列产品一经投入市场,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三.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毕节柑桔

毕节市七星关区赤水河流域低海拔富热区是优质柑桔生产的适宜区,其自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柑桔品种的生长发育, 1981年在全国柑桔区划会上,血橙、锦橙、椪柑通过鉴评,品质名列前茅。在农业部柑桔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2-2007)明确将赤水河流域低海拔富热区规划为优质早熟鲜食柑桔生产基地。

目前七星关区柑桔基地主要布局于清水铺镇、田坎乡、普宜镇、龙场镇、生机镇具有发展柑橘生产的良好生态条件的赤水河河谷区域。现有柑桔品种50多个,其中优良品种有10多个,现已有投产果园1.5万亩。品种主要有椪柑、脐橙、锦橙、夏橙等、血橙等。

橙满园现有果园7500亩,其中柑桔3500亩,年产7500吨,上规模的品种有9个,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供应。10月份上市温州蜜桔;11月至下年1 月可供椪柑、脐橙,2月至5月上市血橙、锦橙;6月至9月有夏橙供应市场。柑桔生产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运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所生产的椪柑、脐橙、锦橙、夏橙、血橙等果品,在6省柑桔评比中含糖量最高,以其独特的地方风味,深受广大浪费者赞誉。

四.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小粑粑

小粑粑

苦荞面加上面粉做成皮,火腿、豆腐切成小碎丁,加葱等其他作料炒香后作馅。将馅包入皮中,掐起花边,成半月型,然后在大锅中加水煮塾,吃起来喷香,是当地特有的一种小吃。姐妹饭馆的小粑粑比较不错。

五.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鸡场豆腐

鸡场豆腐之所以质称上乘,一好在水。据说,因此地属煤山地带,水中含硫,而豆中含碱,则碱硫化合,腐脑皮多。二好在做工精细。主要是取浆、点脑、包榨、薰烤。滤帕过滤取浆去渣,用传统酸汤点法,包榨、压力适度,结实不流为准。用柴火薰烤,以灌木为主,尤以青桐最佳,蔸又甚于枝干。烤时,以不猛明火,红炭火为好,勤翻动;次以文火,微以烟薰;后以稍弱明火,使外皮黑红色浑为一体而呈褐红,块干润适宜。能鼻嗅薰香。
鸡场豆腐的美誉,渊源于何时,现难考证。仅就现存资料断定,亦有一百三四十年的历史,至今已沿传五代。
清咸丰五年 ( 公元 1855 年 ) 或同治四年 ( 公元 1865 年 ) 左右,织金人杨永臣来鸡场街上落户,操豆腐业。生意最讲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只他一家,豆腐质量好,一时声誉大起。因此,有十多户竞相争做,如高亮芝、颜玉清、艾大爷、王大爷等。其间,还兴起了臭豆腐干热。继而发展至二十来家,其中数肖南清、岳兴顺“鬼精灵”等,其工艺炉火纯青,更倍受青睐。传至第四代,增至约三十家,做得好者有李德春、李光前、李正能、颜国亮等,佼佼者则是肖南清之子肖登华。其豆腐销售之快有“落地红”之喻。在县城和居仁一带,众口称道肖家豆腐,“肖家豆腐”几乎成了“鸡场豆腐”的代名词。第五代时发展到三四十户,如毗邻村赵家寨和老王大田,因质量好,人们也视其为鸡场豆腐。邻村的王瑞海和李德军弟兄的也很有名。五代操豆腐业者,前三代人是专业从事,后两代人是副业为之。
鸡场豆腐享誉悠久,闻名遐迩。晚清至民国年间,鸡场街是居仁第一大集,繁荣兴旺与兔场不相上下。赶集者有远至织金属大、小六塘;大方牛场坡。最远者一百五六十里,其原因,就是鸡场豆腐的声誉所致。

六.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发粑

织金发粑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特色美食。织金发粑闻名遐迩,产于织金县县城“九对头”(地名);糯米精制,发酵而成,蒸熟即可享用;白如云朵,软如海棉,入口甘甜清香,回味无穷。

织金发粑做工较为讲究,首先要选择精白的糯米除去沙石等杂质,并用龙潭泉的水反复冲洗干净,再放在清水中浸泡3至6个小时。待米粒泡胀后,滤水把湿米磨成米浆。接下来,要将米浆过滤除去颗粒物,加上白糖,发酵,搅匀后倒入特制的蒸笼内,待蒸锅里的水烧开后将蒸笼放入,盖上锅盖,旺火蒸40分钟左右,就可取出切成小块便可食用。发粑哪里都有,但是,织金发粑因其独具一格的口感而出名。不知是甘甜的龙潭泉水的作用?还是发粑里融入了织金人的聪慧和细腻的原由,味道就是比其它地方的好。

想吃最正宗的织金发粑,您可一定得来“马家发粑店”尝尝这声名遐迩的老字号制做的发粑。听说他家的发粑还上过央视,可见名气不小。“马家发粑店”始创的来历与年代我不是太清楚,但听当地人说大概有些年头了。马家发粑店在一个小巷里,不当街的门脸看似不起眼,在这里,你绝对听不到吆喝叫卖声。马家发粑只卖早上。糕香不怕巷子深,不少外地人为了解馋,特地赶早驱车几十公里来买第一笼发粑。天刚微亮,只见老板端起一笼刚蒸好的热气腾腾的发粑出笼的那一时间,整个房间里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发粑香,好远都闻得到。扣在面板上的发粑膨松饱满,富有弹性,它看着虽是其貌不扬,味道却是极佳,并且吃食后口中不留残渣,惟余清风过后的美好回忆。光阴荏苒、物转星移,“马家发粑店”传了一代又一代,始终不变的是马家发粑那独特的选料和纯手工制作的工艺。

七.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砂锅

织金砂锅:风格独具

起源较晚的织金砂锅源于宋代,具有现代金属炊具不可替代的优点。一是其自身结构稳定,不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和其他物质,二是吸热和散热较慢而均匀,最宜于煲汤、吃火锅和煎中药,三是其原始古朴的风格和造型具有原生态美学价值,深为现代旅游观光人士的青睐。随着人们对这种古代传统炊具的认识深入,织金砂锅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成为全国砂锅制品的主要生产基地,给织金县从业人员带来了日益增长的经济效益,引起了世界各国陶器专家的浓厚兴趣和深切关注。现在的砂锅系列主要有鼎罐、瓢锅、凸底烙锅、平底烙锅、茶壶等等。近年来,织金砂锅的砂陶工艺师结合现代市场的需求,推出了一批广受欢迎的织金砂陶艺术产品,原始古朴的风格独具特色的造型,受到了前来织金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人士的欢迎。

八.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豆棒

1957年,大方豆棒被列为“贵州省传统名特食品”。2011年9月,中国食品流通协会授予大方县“中国豆制品之乡”的荣誉称号。2013年,大方豆制品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豆皮紧裹成棒,风干后即可,吃的时候拿下一根,用水泡开,然后切成片,可以炒着吃,煮着吃。。。可是,这切豆棒可是个费力活。。

九.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竹荪

织金竹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织金竹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织金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茵之一,被誉为"真茵皇后",其质地脆嫩疏松,能够饱的鲜汤汁,使味道愈见鲜美爽口,宜于烧,炒,扒,酿,烩,涮等各种烹饪方法。对防治高血压,降低胆固醇,抗癌等方面效果显著。

特定品质

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因其具有优美的体姿、鲜美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而被人们誉为“真菌皇后”、“真菌之花”。竹荪系古代南方官吏对皇帝的贡品,官商士绅的重大筵宴上亦鲜有可见。

文化典故

京津地区传说以往寺院斋菜席面上若无竹荪,便算缺典,称不得高级筵席。使竹荪风靡全球又在于这样一个契机: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遣特使基辛格到北京,受到-的盛宴款待。当时即有美国记者马文·卡布尔和伯纳德·卡布尔在《基辛格》中赞道:“当他从中东、中国等十个国家旅行二万五千里归来时,真好像是-用三丝鱼翅和竹荪芙蓉汤喂胖了。”基辛格中国之行是当时举世瞩目的大事,竹荪之名由是很快传扬世界。

织金竹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绮陌乡、官寨乡、普翁乡、牛场镇、猫场镇、上坪寨乡、珠藏镇、熊家场乡、少普乡、三塘镇、纳雍乡、化起镇、龙场镇、三甲乡、板桥乡、以那镇、八步镇、金龙乡、桂果镇等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荞饭

荞饭

当地最有名的荞饭馆是桥边荞饭馆。你可以要完全的荞饭,就是全部由苦荞做成,但是纯粹的荞饭不容易消化,一般人要的都是荞饭加上米饭混合的那种,吃哪种饭店老板会先来实现征求你的意见。配菜由你自己定,这跟吃白米饭无区别。当然最简单的吃法就是下红豆酸菜汤吃,红豆酸汤在贵阳也可吃到,出了贵州一般就寻不到红豆酸汤的踪影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