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同有卖内蒙特产店吗 大同哪家土特产店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同有卖内蒙特产店吗 大同哪家土特产店好更新时间:2022-05-29 07:21:14

一.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大同煤炭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国内国外驰名,素有“煤都”之称。根据专家测定,几百万年之前,大同地区原属一片碧绿湖水,专家称之为“大同湖”。当时,大同湖畔,气候炎热,森林茂盛,蕨草丛生,野牛、野马、古象、披毛犀、大角鹿等动物成群追逐,剑齿虎、四不像、多刺鱼、丽蚌、蚬、螺等动物在湖泊、泥湾中游弋栖息。后来,由于印支运动后期的坳陷盆地和燕山、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地壳经过剧烈变动,这些动植物生长层均被掩埋在地下,经过长年积压便成为煤炭。大同地区现在开采的煤属于株罗纪和石炭二叠纪煤层,其煤层较厚,煤藏较浅,在开发和利用方面,条件很是优越。如今,大同地区所开采的煤炭共有三个种类:一、烟煤,它是主要煤种,几乎遍布全区,煤质优良,颜色墨亮,燃烧性强,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是冶金、动力、化工等工业的最好燃料,也是深受人们欢迎的家庭用煤;二、无烟煤,也称镜煤,又称煨炭,颜色黑亮如镜,燃烧时间长,烟很小。因其燃烧时间长,有人又称它为“新媳妇住娘家炭’,,意思是说,有个新媳妇住娘家时,怕丈夫受冷冻,就在炕灶里加满了煤,等到任完娘家回来以后,发现灶火还未熄灭。当然这个故事含有夸张意思,但是能够说明,此煤具有燃烧时间长之特点。该煤主要产于广灵、蔚县一带;三、泥煤,也称散煤,形成年代较短,煤质较差,开采出来之后,一经震动,便会成为散碎小块,燃烧后煤灰呈黄褐色,如同泥土一般,故称泥煤。它的用途范围很小,只能做家庭用煤。该煤主要产于阳高县长城乡郭家坡一带。大同矿山位于市区西南方,地跨大同、左云、右玉、怀仁、山阴、朔州等地。在此区域之内,有国家办的煤矿,还有地市、区县、乡镇和街道办的煤矿。煤炭年总产量达一亿吨左右,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位,在世界享有盛名。为使煤炭及时地运往全国各地,境内的同蒲铁路、京包铁路、大秦铁路、口泉支线铁路、云冈支线铁路以及境内的网状公路,全都夜以继日地肩负着晋煤外运的光荣使命。综览大同矿山,大小煤矿众多,犹如星罗棋布,井架机械林立,乌金堆积如山,百货商店繁荣,住宅大楼成片,福利设施齐全,职工笑语欢颜,火车穿越山谷,汽车飞奔如电。特别是1990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来到矿山视察工作,为矿山写了“勇于奉献,争创一流”题词,这题词凝结着党中央对大同矿山的深情一片,这题词鼓舞了煤海健儿勇于奉献。他们为多出煤,出好煤日夜奋战,快马加鞭,你追我赶,奋勇争先,人声鼎沸,机器鸣喧,莺歌燕舞,欢腾一片,整个矿山都在沸腾。( 大同)

二.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核桃

灵丘核桃

灵丘的核桃种植历史达千年以上,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下关、上寨、独峪、红石塄等几个乡镇。

灵丘核桃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即绵核桃、夹核桃。绵核桃又叫薄皮核桃,果实呈长圆形,皮壳很薄,果仁饱满,容易取出,出仁率高,味道甘美。这是灵丘核桃中的优良品种。夹核桃,其皮壳较厚,桃仁中的内隔膜也较厚实,桃仁被牢牢地夹住,打开取仁时不易取出,出仁率低。

县林业部门经过多年的试验,培育出“灵丘一号”核桃新品种,1981年被评为山西省81177号优良种树。近几年来,又引进了一批优质矮化新品种。

核桃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一公斤核桃仁的营养价值相当于五公斤鸡蛋或九公斤牛奶。现在医学认为,核桃对肾亏腰痛、气喘、便秘、身体虚弱等均有较好的疗效,经常食用可以延年益寿,实为上等滋补佳品。

灵丘的核桃种植截至2007年已达6.7万亩,已挂果2.1万亩,年产核桃达150万斤。

灵丘的核桃在雁北大同地区独一无二,尤其灵丘的下关是有名的核桃之乡,境内核桃树分布广、数量多,果实饱满,营养价值高,成为干坚果之上品,品种在全国也属罕有。

三.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县黄花

大同黄花:黄花,学名萱草,俗称金针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嵇康《养生论》神农经上,有“萱草忘忧,乐为食之”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也有专门论述,说它有利尿、健胃的功能。大同县是山西省黄花的主要产区之一,从明朝开始,就享有“黄花之乡”的盛名。大同黄花有三大优点: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无霉,一色金光灿烂,绝少黑斑霉货;二是角长肉厚,线条粗壮,肥颀整齐;三是油性大,脆嫩清口,久煮不烂。因此,大同黄花为素食上品,受外商欢迎,成为山西省外贸骨干商品之一。常食黄花菜可以预防头昏、有利睡眠,防止晕船、晕车、哺乳发奶、下乳等多种功效。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描写黄花菜的诗句。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忘忧草、安神菜,是席上珍品和观赏名花,其茎、根、叶均可入药,又称萱草,在大同地区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史。大同是全国文明的黄花产区,这里出产的黄花菜畅销海内外,凭借其独特的品质,大同黄花早已遐迩闻名。黄花菜越来越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希望产业。

黄花菜在我国已有2500年的栽培历史,同香菇、木耳、冬笋并列为素食珍品,黄花菜钙、磷、铁含量很高,在多种营养成份上均居各种蔬菜之首,大同黄花多生长在大同火山群下,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培育了其角长、肉厚、蕊多、色泽金黄的品质,是同类产品无可比拟的。由此,大同黄花也受到全国各地和海外客商的青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出路,这里生产的黄花菜角长、肉厚、久煮不烂、脆嫩可口,1992年大同黄花菜在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荣获金制奖,2001年又被国家评为优质产品,入选中国保健精品推荐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大同黄花菜畅销海内外,出口日本、美国等九个国家和地区,并且独占了日本市场。

每年农历六月,是大同黄花盛开和采摘的季节。桑干河边,六棱山下,金黄、橘黄、鹅黄的花朵,随风飘动,散发出清醇的幽香。这个季节,大同黄花满地飘香,成为黄花采摘的大好时节。大同这一山西省内最大的黄花产地,被称为“黄花之乡”。

四.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浑源地皮菜

浑源地皮菜又名地耳、地木耳,它是真菌和藻类的结合体。每当雨后,地皮菜在阴潮的地方便生了出来,它呈暗黑色,有点象泡软的黑木耳,但又不同于木耳。浑源地皮菜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磷、锌、钙等矿物质,是一种很好的低脂肪营养保健菜。在浑源农村当地,地皮菜是一种美食,地皮菜包子、地皮菜炒鸡蛋、地皮菜豆花汤都是当地人用于接待宾客的特色菜肴。(穆鹏)

五.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黄糕

这是大同一带常见的家常食品,原料是黄米面,先用温水和成碎块状(散粒),上笼蒸熟,然后倒在盆里用手再揉一遍,边揉边在其表面抹点麻油,这样作可以防止糕面表皮干裂。最后把和好的糕面分成小块,蘸上肉菜汁即可食用。黄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起来松软可口,十分味美。

黄糕,是用黄米面蒸制,类似南方年糕样的食品,唯其色泽金黄,故名之。黍子去皮即成黄米。说起来,造物主也真够公平,大同地薄不打粮,地下煤炭储量丰富;黍类作物虽然低产,黄糕的味道却好极了。因言道“大同有两宝,乌金和黄糕。”

吃过黄糕的人都知道,黄糕好吃难褫。蒸糕需要锅灶、笼屉、瓢盆自不待言;蒸制时首先要将糕面淋水搓湿,往笼里撒糕粉要薄要匀,要掌握火候,这些都不在话下。难就难在蒸熟后的糕粉放入盆里要用双手来回捶击,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搋糕”。搋糕是道关键工序,糕不搋是“块垒”,捶又容易烫手。所以有的人“宁肯不吃糕,也不愿意伤手”。大同县人爱吃糕并将黄糕作为必不可少的主食,上了年纪的主妇们搋起糕来像小孩玩泥巴那样得心应手,哪啪有声,瞬间一快黄灿灿的米糕就魔术般地呈现在面前。

大同黄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筋到什么程度,讲个笑话:话说一户人家刚蒸出一块糕,一不留神被狗叼了一口,女主人赶快去抢,狗含着糕跑出一丈多远还未扯断,女主人硬是用刀才劈开。结果狗还被弹出去的糕打了个仰面朝天。

大同黄糕的吃法很多,可以素吃,可以油炸。素吃,就是将蒸好的黄糕佐以肉菜,囫囵吞枣那么一咽,下肚了之。这就是“一吃,吃个油老虎儿;一咽,咽个鸡叫鸣儿”,“黄糕泡肉,吃个没够”那个香啊,那个爽啊,说起来都让人流口水。油炸,就是把素糕掐成核桃大小的糕块,捏成皮,包馅,过油锅炸,捞出即可食用。糕皮要个儿小,皮儿薄。糕馅全凭个人口味制作,有豆沙的、枣泥的、髓油的、酸菜的、还有肉末的。大同人讲究“豆馅放玫瑰,菜馅有韭菜”,为的是提味。油糕的形状挺多,有的圆如棋子,有的长似弯月,有的掐成三角形,有的夹紧后两手一掬就成了“相公帽”,还有的干脆包成水饺样等等,不一而足。糕人油锅,温火慢炸,捞出后油糕松软可口,越吃越香。

黄糕不光好吃,还特别耐饥。“三十里地的莜面,四十里地的糕,十里地的荞面饿断腰”。说的是,如果饱餐一顿莜面,可以走三十里地肚不饥,饱餐一顿黄糕能结结实实地走四十里的路,而饱餐荞面后连十里路地走不到就肚子饿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我们大同的煤矿工人特别喜欢吃黄糕。下井前饱饱地吃一顿黄糕,干一天活都不觉得饥乏。上井后,妻子把热腾腾、脆生生、香喷喷的油糕端来,再加上二两白酒,几碟小菜,那个滋润劲简直没法儿提。

“糕”与“高”谐音。吃糕喜庆,像港澳地区吃发菜是为发财一样,寓意兴高采烈,高升旺长。为讨口彩,当地每到逢时过节,婚嫁喜庆,必定炸糕,然后分送各家,俗称“吃喜糕”。黄糕是一种食品,注入感情后也成了文化,大同的黄糕文化是那般地美妙!

六.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黄芪羊肉汤

用恒山黄芪烹制的黄芪羊肉汤,酥软绵烂,香味扑鼻,鲜美异常,极易消化吸收。

不仅是妇女、老年人、体弱多病者的滋补佳品,而且还是恒山地区群众待女婿和远方贵宾的必备佳肴。

七.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龟龄集

开始叫“老君益寿散”,到了明代中叶,方土及一些著名医学家,将此处方加以增删,改名为“龟龄集”,献给正在普天下广集长生不老药的嘉靖皇帝。嘉靖服用后,果然身轻体健,并在50岁后又连生三子,从此,龟龄集被列为“御用圣药”。当年监制“龟龄集”的医药总管是山西太谷人。他偷偷将处方带回家,自家开炼服用,并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后来,此药方辗转传入山西中药厂的前身“广盛药店”,于是,便成了太谷县的独特方剂。“龟龄集”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增进肌体免疫和心肌收缩力的功能。主要用于强身,健脑、益髓、行阳、滋肾、补气、增进食欲,调整神经,调节内分泌,消除心肌疲劳等。( 大同)

八.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云胜锣鼓

云胜锣鼓原名得胜锣鼓,起源于大同北面四十公里的得胜口一带。得胜口是大同外长城之重要隘口,也是蒙晋交通要道。古代大同,战争频繁,军队出征、还朝皆从此处、经过。每次得胜归来,则由一名德高望重长者率领民众在:得胜口敲锣打鼓,热烈欢迎凯旋将士,故称之为得胜锣鼓。后来它在云州(大同)地区广泛流传,因而改称云胜锣鼓。;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用武力扩大疆土,攻:打林胡、楼烦时,每次出征之前,均要击奏锣鼓以振人心;战场拼杀之时,也要击奏锣鼓以励士气;得胜还朝之后,还要击奏锣鼓以示庆功。后来,在两汉征匈奴J匕魏伐柔然。隋唐击突厥J匕宋抗辽金。明朝抵蒙古等历代战争中也都沿用云胜锣鼓,清朝“康乾盛世”,国家统~,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云胜锣鼓逐步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喜庆大典、商肆开业、秋后丰收、逢年过节……等事宜之中。其演奏队伍可大可小,小者十多人,大者百人左右。乐器为大鼓一面或三面,锣四面、挠四副、钦四副。锣鼓曲谱有“点将出征”/拼杀四门”/得胜还朝”/万民欢庆”和“过街秧歌”等,演奏人员身穿彩衣,手击锣鼓,通过“抢摘金瓜”/金龙戏水”/风摆细浪”/夜静摇铃”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二龙出水”/八字扇面”/一字长蛇”/丹凤朝阳”等队形变幻,充分体现出云胜锣鼓的四大艺术特点:急如狂涛骇浪,缓若涓水长流,重似霹雷闪电,轻比夜阑摇铃。使人感到鼓曲刚柔相济、节奏欢快、轻重有秩、层次分明,给人以赏心悦目之艺术享受。充分反映了塞上高原人民热情豪爽、雄浑剽悍、勤劳勇敢、奋发图强之乡土特色。在改革开放之年,云胜锣鼓这个古老的艺术大树又生新枝。大同矿务局晋华宫矿劳动服务公司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云胜锣鼓艺术团,团长李霖祥为了振兴云胜锣鼓,不借“三顾茅庐”,特地聘请大同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邢明轩老师来矿任教。经过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刻苦排练,邢老师集三十多年文化艺术之大成,查阅大量资料,终于创作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喜相逢)。似\仙过海》/猛虎下山》等锣鼓套曲。其中,《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共分为“点将出征”/破天门阵”/班师还朝”/万、;民欢庆”四个部分组成。“点将出征”在大镰、小镣、大鼓/小鼓的轻击声中缓缓开始。接着是以喧闹之鼓曲鸣报军·:情,在节奏明快的锣鼓声中,穆桂英登台亮相、拜印点将、然后以浑雄有力的锣鼓激励杨家将士整装出发,奔赴前’线;“破天门阵”开始通过大镰J、擦、鼓褪擦鼓之声表示两军对垒,双方调兵遣将之战前准备。接着擂鼓四次,激战开始,全部乐器重敲快打,表示杨家将士冲入敌阵追击敌寇,大镣对打,小擦衬托则表示双方雇战,拼命厮杀之热潮;“班师回朝”开始鼓曲较为平缓、松弛,演奏人员队形不断更换,然后通过“轻、重、缓、急”几种打法,以示杨家将士胜利归来之乐观、自豪情景;“万民欢庆”在欢快的鼓曲声中开始,接着演奏“过街秧歌”/倒骑毛驴”等鼓曲,经过重复变奏,以示万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之激奋心情,使听众进入如醉如痴境界之中。云胜锣鼓是一种深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打击乐合奏。它既不同于晋南锣鼓,也不同于太原锣鼓,而演奏起来有人物、情节和故事内容,在山西锣鼓中足可自成一大流派。如今,晋华宫矿演奏的云胜锣鼓已经成为家喻户晓老幼皆宜的艺术形式,在历次文艺大赛中屡获殊荣。它不仅在当地深受欢迎,而且还与安徽圣泉花鼓共同代表中国,参加了1994年8月在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他们以激昂豪放的演奏艺术水平赢得了中外观众的高度赞扬,演出场上掌声不断,欢呼之声络绎不绝,观众激动他说:“OK,云胜锣鼓!…‘它的演奏效果胜过西方交响乐团!”由于演出成功,艺术节组委会特地给他们颁发了“国际艺术节荣誉证书”,法国艺术团团长当场邀请他们参加1995年法国民间艺术节。随后,还有很多艺术团体抢着为他们录音、录像、拍照,围观群众摩肩接遁,热情欢笑热闹非凡。

九. 山西省 大同 新荣区 大同沙棘

大同沙棘俗称酸溜溜,是一种多年生野生落叶灌木。果实呈椭圆形,成熟后为橙黄色或红色,味酸可口。每到农历九月,在百草枯槁的百里煤田上,惟独沙棘生长茂盛,果实累累,像一串串红色珍珠。

沙棘含糖20%,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近年来开发出多种饮料、食品,无菌无毒,甜酸味美,清暑解渴,沁人心脾。

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林业工程的实施,沙棘已成为大同市一种常见的乡土树种。

十.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塞北莜面

塞北莜面

莜面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食品,其他地方的人不仅没有吃过、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一个南方人问,什么是莜面,莜面是不是用油和成的面,闹出笑话。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土地长什么庄稼。东北有大豆高粱、山东有谷子、中原有小麦、江南有稻子、青藏高原有青稞。在西北和华北生长着耐寒的莜麦,盛夏时节一片青绿,风吹之下此起彼伏、蔚为大观。

莜面,含蛋白质高、热量高,含糖份很低、降糖减压、补气健脾、深受人们喜爱,远道而来的客人也赞不绝口。1984年秋,-同志视察内蒙古途经河北张北,就曾品尝过莜面。

中国的饮食文化也真是丰富多彩,每一个地方有每一个地方的饮食。山东的煎饼、陕西的羊肉泡馍、四川的麻婆豆腐、内蒙古的手抓羊肉、新疆的馕、河北的驴肉火烧、东北的猪肉炖粉条子。每一种饮食都与当地的地理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山东过去很穷,只产小米,所以就只能吃用小米面做的煎饼。就连吕剧也这么唱,“听说包公要放粮,忙坏了娘娘和西宫。东宫娘娘摊煎饼,西宫娘娘卷大葱。”

莜面好吃,它的制作也很讲究,需要淘洗、阴干、焙炒、推碾子等,最好选择三九天加工。这样才可长久的存放,三年、两载不会霉变。

一种莜面可做多种饭样。推窝窝、搓条条、蒸饺子、做山药鱼子、打傀儡。仅傀儡就可以做好几种,如,锅打傀儡、油炒傀儡、山药傀儡、笼蒸傀儡。最有艺术品质的饭样应该是推窝窝。看姑娘和年轻的媳妇推窝窝,那真是一种享受。一点莜面掐在手上,在光滑的石板上一推就变成薄薄的一片,然后手指一动那么一卷就变成了一个小圆筒儿,不一会就摆满了一笼屉。蘸莜面吃的菜也很平常,有羊肉和蘑菇,白菜和山药,熬咸芥菜,熬酸菜,再配上辣椒、蒜、醋,那才叫好吃呢。

莜面不仅有营养,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听听那些苍凉的民歌吧——“半斤莜面摆三摆,挨打受气为谁挨;半斤莜面推窝窝,挨打受气为哥哥”,“坝上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十里的荞面饿断腰”。听了这些歌谣,吃过这些莜面做的面食,你会爱上这莜面,这生长莜面的土地,这些靠莜面为生的父老乡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