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阿坝畅销的特产是什么 四川阿坝州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阿坝畅销的特产是什么 四川阿坝州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4-27 19:48:54

一. 四川省 阿坝 马尔康 阿坝蜂蜜

阿坝蜂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阿坝蜂蜜产地范围为四川省马尔康县马尔康镇、梭磨乡、卓克基镇、松岗镇、沙尔宗乡、大藏乡、龙尔甲乡、白湾乡、党坝乡、木尔宗乡、脚木足乡、草登乡、康山乡、日部乡共1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马尔康县人民政府关于“阿坝蜂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划定的函》,马尔府函〔2012〕190号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3229/T01-2012《阿坝蜂蜜生产技术规程》

阿坝蜂蜜质量技术要求

一、蜂种

阿坝中蜂(Apisceranaabanisis)。

二、蜜源植物

产地范围内的山花及黄连、贝母、秦艽等中药材花。

三、原蜜生产

1.生产时间:3月中旬到9月下旬。

2.生产要求:杂花盛花期时蜜蜂采完花蜜,自然成熟1周内摇出。

3.原蜜要求:色泽呈琥珀色或深琥珀色,半透明,口感绵甜、润不刺喉,回味悠长,有自然的花香味。

四、加工流程。

阿坝蜂蜜加工流程:采收→过滤→灭菌→包装→检验→贮存等工序。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泽呈琥珀色或深琥珀色,半透明,口感绵甜、润不刺喉,回味悠长,有自然的花香味。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含量≤

20%

淀粉酶值(1%淀粉溶液)≥

12ml/g.h

羟甲基1≤

15mg/kg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 四川省 阿坝 红原县 红原羌活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可入药。味辛、苦,性温。归肾、膀胱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红原县刷经寺是红原县羌活主要产地,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买到纯正的羌活。

三. 四川省 阿坝 红原县 燕窝饼

燕窝饼,面食,特点:形如燕窝,松软香甜。烹制法:蒸。

中发面扎正碱,放白糖、猪油适量揉匀,擀成长方形面皮。

猪板油绎成泥,铺于面皮上,撒上蜜饯卷成筒,切成筷子粗根条,拉长缠成燕窝状,入笼蒸熟,按上一蜜樱桃装盘即成。

操作要领:面不宜老。

四. 四川省 阿坝 壤塘县 菠汁蒸饺

菠汁蒸饺,蒸点,特点:形似豆荚,浅绿色,馅嫩鲜爽口。烹制法:蒸。

特粉、菠菜汁等制成饺皮。猪瘦肉、荸荠分别剁细,下调料制成鲜肉馅。

取皮分别包馅,呈豌豆荚形,上笼蒸熟装盘。

操作要领:蒸制时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

五. 四川省 阿坝 汶川县 金裹银

金裹银

羌族传统食品。流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区。以黄色的玉米为主拌和少量白色的大米蒸熟而成,故名。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的称银裹金。

“金裹银”:用玉米面配大米蒸煮的一种饮食,因金黄色的玉米粉中夹裹着白色的大米,故称“金裹银”,是氐羌族饮食的遗传。

"包谷",又名玉米、包米、包芦、珍珠米、玉蜀黍。叫"包谷",大约因为它在果实外边裹了许多层的变态叶,人称包皮,保护得非常之好。叫"玉米"、"珍珠米"等,大约因为它的种籽一般颗粒0,颜色金黄,如一个个珠玉,是一种美称。"玉蜀黍"则可能是它的学名。如同它的名字众多一样,用它作原料而制作的食品也有多种多样。如同它有一些美好的名字一样,它的一些食品也还有自己的某种独特风采。

包谷糊汤是乡下穷人常吃的一种包谷饭。先将包谷颗粒用碾磨弄到碎而不烂的状态,叫作包谷糁子,再用来做包谷糊汤。包谷糁子有大小两种,小的可做包谷糊汤,也可煮稀饭;大的除煮稀饭外,间或有蒸干饭的,类似大米小米干饭,虽不如那么好吃。不过,偶尔一吃,倒也香甜可口。许多粗粮都有这样的习性,天天吃,倒胃口,偶尔吃一次,竟成美食。包谷糁子稀饭更是好喝得很。不过,包谷糊汤就不敢恭维了,也许因为吃得太多,一年三百多顿地吃,实在吃厌烦了。那东西有粘性,用筷子夹了吃,不成问题。普通的吃法是就着点酸菜,从碗的一个角落吃起,如蚕食般,将一碗糊汤吃得干干净净。稍讲究些的,给糊汤里下点洋芋、红薯以及白菜叶子之类的菜蔬,就好吃得多;而如果给糊汤里下点面条,无论白面或者杂面,就算过小年了。

包谷搅团和它的派生物-骨斗,则是包谷饭的一种粗粮细作。搅团做得好,烩了吃,倒还别具风味。

六. 四川省 阿坝 九寨沟 九寨矿泉

九寨沟泉水延绵50余公里,湖边、林中一眼眼泉水,汩汩而涌,终年不断。其中不乏优质矿泉。目前已开发出“九寨沟矿泉水”,该矿泉位于南坪县登康乡松(潘)----南(坪)公路侧打儿崖,距九寨沟口约2公里,沿公路出露泉9眼,总流量每秒10升以上。据测,泉水色度小于3度, 锶含量为每升1.187毫克,优于有关国家标准。同时还含有多种肯益人体模型的大势所趋,因此定名为锶天然矿泉水。( 九寨沟)

七. 四川省 阿坝 茂县 汶川羌绣

汶川羌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羌族刺绣羌族刺绣是羌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匠心创造的艺术,根植于羌族古老的历史文化中,并且承载着底蕴深厚的羌族文化,以直观地形式表现出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特点等。2008年,羌族刺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羌族刺绣的历史】

羌族刺绣是羌族妇女在悠久的历史中,通过日常的生活劳动创造出来的。在羌寨,各家妇女几乎都会羌绣,它已成为羌族妇女心灵手巧的一种象征,其传承几乎都为家族传承。羌绣在传统手工技法和色彩运用上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在四川民间刺绣工艺中有“南彝北羌”之说,可见其已自成体系。

历史记载的“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正是古羌人擅长用民间手工技艺来装饰、美化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羌族妇女善于运针走线,拧线织锦,刺绣出了不少佳作。

羌族刺绣的历史,可从其纹饰图案窥得一貌。茂县、汶川出土带有“绳纹”的陶罐,龙溪乡阿尔寨等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带有“饕餮”纹样,可知,在岷江上游的古羌聚居地,此类型的羌绣纹样已得到广泛的运用。

【羌族刺绣的技法】

羌绣多以粗布、棉线缀成黑底白纹,再绣有各种图案。颜色强烈对比,却十分的和谐。在羌族妇女刺绣时,大多采用棉线,有时亦用彩色丝线,色彩以黑白对比居多,从而取得明快、朴素、大方的视觉效果。

羌族刺绣技法原始古朴、构图精巧奇妙、色彩绮丽纯美、画面清丽明快、题材丰富多样、图案秀丽生动、寓意吉祥喜庆,表达了羌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体现了羌族妇女聪慧的心智和其杰出的艺术才能。

羌绣的传统技法原始古朴,针法多样,且多采用架花(挑花),还有织字(提花)、纳花(扎花)、撇花(平绣花)、勾花(链子扣)等几种。

挑花细腻精巧,有三种针脚,即十字挑、串挑和编挑。十字挑采用斜形交叉十字针组成花纹,按布料的经、纬下针,针脚精湛,挑缀严谨,组图美观;但是工细费时,常以小型挑缀为主。十字挑常用于头帕、衣领、衣袖等小型条缀上。串挑又称链子扣,是以针线挽成链扣相连构成图案,用白粉画样挑串,粗针细缀,组成图案,挑缀较省工时,适于大面积的围腰装饰。编挑多用彩色丝线,挑、编相兼,密扎排列,留空显花组图,编挑美观大方,但不经洗,多适用于小面积的飘带、鞋面、头帕。挑花的色彩,以黑白对比的居多,亦有用少许色线挑的;有的飘带全用色线参差分条排列,采用纳花针法,对比强烈,绚烂夺目,如五彩虹霓。挑花多用棉线,显得朴素大方,异常明快。

羌绣别的针法也各有特色,撇花、纳花清秀明丽;织花蕴意奇妙,古朴精美;勾花则刚健淳朴,粗犷豪放。

【羌族刺绣的取材】

羌绣构图严谨,多以几何形状为主,整齐匀称,装饰性强。羌绣图案的题材,大都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如植物中的花草、瓜果,动物中的鹿、狮、免、虫、鱼、飞禽,以及人物等等。此外,羌绣图案还有崇拜与向往的一些抽象图案。如“四羊护宝图”“团花似锦”“鱼水和谐”“蛾蛾戏花”“凤穿牡丹”“喜鹊登枝”“火盆花开”“万字符”等几十种。内容多含吉祥如意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羌族刺绣图案清秀精致、内涵丰富。如纳花、纤花的用色,对比反差较大;而飘带的图案,装饰性也非常强,再加上链子扣绣法等工艺,富有内蕴地表现出羌民族粗犷豪放又不乏细腻的性格。

羌绣古老的传统技法,在服装的领口、托肩、吊边、脚边、袖口的纹饰图案中,以及围腰、挎包、肚袋、花鞋、花垫、扎花桌布被单上随处可见。

【羌族刺绣在羌族生活中的应用】

羌绣是羌族服饰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施加于头帕、衣领、衣袖、衣襟、坎肩、腰带、裹肚、鞋面等处,具有古朴、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和很强的装饰性,从中折射出羌民族服饰文化的历史。

羌族人民将绣艺精湛的工艺运用在羌族服饰上,第一具有审美的功能。羌族刺绣图案多样,不仅有花草、瓜果等植物,还有鹿、狮、免、虫、鱼、飞禽等动物,以及人物。可谓丰富多彩。除了美观之外,羌族服饰上的刺绣又借助密密麻麻的针脚,增强了衣物的耐磨性,延长使用之寿命。可见羌族刺绣是融合审美与实用双重价值的工艺品。

但更深层次上,羌族刺绣实际上是以绚丽多姿的图案,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反映他们超越现实的梦想。如他们所选择的图案:虫鱼花鸟、飞禽走兽、人物、瓜果、花卉、吉祥(鸡羊)如意、金玉(鱼)满堂、百鸟朝凤,寓意深刻,栩栩如生。虽作了几何化或其他形式的图案处理,但始终与他们的现实环境紧密相关,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的起点,正存在于这种生存的现实感之中。

羌族妇女根据物件的实用对象来选择刺绣图样的意象。如给老人用的,多选用福、禄、寿之类的图案装饰,祝愿老人健康长寿;给小孩子用的,多选用辟邪,以保佑其健康成长,或者用花朵图案,也是寓意茁壮成长。年轻的阿妹子绣的烟荷包是送给她的情哥哥的礼品,烟荷包上绣的两种图案,一种是鸳鸯戏水,另一种是燕子冬去春来,比翼双飞。这两种绣花图案寓意着男女双方恩爱,白头偕老,正是所谓情在荷包中。

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羌族男女皆穿形似旗袍、多为白色的麻布长衫,外穿羊皮背心,晴天皮毛朝内,雨天皮毛朝外。女子常戴绣花黑头帕,男子缠黑头巾,白头帕只有死人的时候才戴,丧期一满马上烧掉。但在茂汶地区黑虎乡一带,妇女们一律都戴白色头帕。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衣领上镶有一排小颗的梅花形图案银饰,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羌族男女各有一独特的随身携带物,妇女为银制针线盒,男子为银制烟盒。

云云鞋和绣花围腰是羌族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其他还有藏式统包、挎包、帽子、氆氇、毡子、褥子、壁挂等,也都精美绝伦。

羌族的“云云鞋”,是羌族男人穿着的绣有云朵的云云鞋,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完美结合,是羌族最具特色的绣花鞋,是羌族人在喜庆日子里穿的一种自制布鞋。云云鞋形如小船,鞋尖微翘,鞋底较厚,鞋帮绣有云彩图案,十分别致,结实耐穿。可谓借物抒情的典型绣品。相传一个生活在湖泊中的鲤鱼仙子看见放牧的羌族少年赤着脚,十分心疼,顺手撕下一朵云和一束羊角花,做成了鞋子送给少年。后来他们相爱了,成了一对最幸福的人。人们便称这种鞋为云云鞋,云云鞋便成了爱情的信物。这种既有精神诉求、又有物质实用性的工艺形式,其意义汇聚在祝愿吉祥、美好生活的朴实愿望中,从而延伸出它的文化品格。这种品格既是属于羌民族的,又是属于全体劳动人民的。

在羌族,羌族服饰就这么把美丽点缀在生活上,他们比传说和记忆更美丽。姑娘们头上戴的头巾,身上系的围裙,脚上的云云鞋,还有衣袖,衣领,就连裤角,都绣上了美丽的图案。或粉或红,或娇或艳,配上姑娘们闪闪发光的银饰,让人有一种行走在彩霞中的感觉。

羌族刺绣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羌族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也是我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 四川省 阿坝 阿坝县 和尚包子

和尚包子馅种类繁多、颇具特色。肉包子有牦牛肉馅,“素”包子有人参果馅、酥油糌粑馅、杂菌馅、蕨苔馅、元根馅、混合型包子:有猪肉蘑菇馅、猪肉木耳馅、猪肉白菜馅、猪肉菲菜馅。其次,包子的形状千姿百态,大放异彩。樱桃嘴包子是较常见的一种,这种形状的包子不但容易制作,而且大方好看。尤其包子中心张着的圆圆小嘴,能够刺激用膳者敞开胃口美食一顿。

在矮脚藏桌上虽然少不了什么手抓肉、油炸果、各种糕点和牛奶饮料等;但要说菜肴主角,则和“和尚”包子。这种包子大小和小笼包子差不多,特点是包子内有汤,包子皮为死面。因寺院里的和尚爱做这种包子,所以人们称它为“和尚”包子。

食用包子时,须注意的是咬开一个口子后,小心别让味鲜质优的“包子汤”白白地流走。正确的方式是,拿起一个包子,先小心地在其上咬出一个小洞,然后噘起嘴,将里面的“汤”辍饮完,再食用包子。

九. 四川省 阿坝 小金县 小金羊肚菌

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L.)pers,别名:羊肚蘑,是真菌类羊肚菌科植物。它在长白山林区中常于四月末至六月初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阔叶林地,或林缘及草地上,形体由菌盖和菌柄组成,高5-15CM,直径4-10CM,菌盖卵形或近圆锥形,中空,蛋壳色至淡黄褐色。菌柄圆柱形,中空,近白色,菌盖表面有不规则多面形凹窝皱褶似羊肚,由此而得名。羊肚菌肉质脆嫩,味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甚称山珍之佳品。因为它的化学成份子实体含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其中含大量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顺式-氨基脯氨酸(Cis-3-Amino-L-Proline)以及少量色氨酸、酪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菌丝中含中性甘油脂2.04%,皂化后的脂肪酸中含亚油酸52.8%、油酸23.6%,棕榈酸14.1%、硬脂酸5.4%及少量十七烷酸(Hepeadecanoicacid)。此外,尚含海藻糖及纤维素等。

每百克羊肚菌干品含蛋白质24.5g、脂肪2.6g、碳水化合物39.7g、粗纤维素7.7g、水份13.6g、硫胺素3.92g,另有少量核黄素和烟酸。羊肚菌中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必须的8种氨基酸,不仅全部含有,而且含量很丰富。因此,不但是我国人们所喜爱的传统食用菌之一,也是外国人民极其喜欢的食用菌品种。而且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有健脾、理气、化痰功能。可治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等症。近代科学报导,羊肚菌对三种肿瘤有抑制作用,尤其对肉瘤S-180更有效,对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信息来源:小金县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十. 四川省 阿坝州 茂县 茂汶苹果

茂汶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茂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羌民族聚居地,占全国羌族总人口的30.5%。据《旧唐书》、《茂州志》记载: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唐代至民国初期均用此名。1958年,汶川、理县、茂县3县合并置茂汶羌族自治县,1987年撤自治县,茂汶县仍置茂县。因此,茂县地区出产的苹果一直被称为“茂汶苹果”。 茂汶苹果种植历史悠久,清朝末期,苹果由英国传教士引进并少量栽培。据《阿坝州志》、《茂汶羌族自治县志》记载,民国25、28、35年,茂县陈氏父子先后从四川农业改进所引进苹果苗百余株在茂县栽培获得成功,引进品种主要是金冠,红星,红冠等。建国初期,川西农业厅及四川大学园艺系师生来到茂县进行综合考察,得出茂县自然地理条件适宜苹果生长的结论。上世纪50年代,全县引进苹果砧木苗木和品种50余个,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苹果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随着苹果产业的迅速发展,50年代至60年代茂县先后建成国营凤仪、凤毛坪、大河坝园艺场,1975年全县建立21个乡园艺场,苹果树达50万株,年产量达700万斤左右。“金冠,红星,红冠”品种在1963、1964、1975、1985年四次被评为全国第一名,三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水果称号;1966年,“红星,红冠”品种运往香港市场誉胜美国“蛇果”;1974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外贸部、供销合作总社在京召开全国鉴定会,“红冠”“金冠”品种被评为全国之冠。80年代初,茂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发展苹果作为搞活农村经济的带头产业。1985年,茂县被确定为国家优秀苹果商品基地建设县,同年国家农牧渔业部、省农业厅、州农牧局投资120万元,在县城建500吨储藏冷库。1986年9月,全县苹果储藏保鲜量突破100万斤。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茂汶苹果通过改造低产园、人工授粉、套袋技术、高接换代、地膜覆盖等新技术的实施,全县苹果均有不同程度更新,产量稳定增长,质量明显提高。目前,茂汶苹果种植面积突破25000亩,产量达50000吨,已成为促进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纲中计划提升改造果园35000万亩,通过项目建设,调整果树品种和熟期结构,5年内名优新苹果品种比例达到60%以上,优质商品果率达到70%以上。

地域范围

茂汶苹果产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茂县境内南新镇、凤仪镇、沟口乡、胃门乡、永和乡、回龙乡、飞红乡、黑虎乡、三龙乡、曲谷乡、雅都乡、太平乡、叠溪镇、石大关乡、松坪沟乡、洼底乡、白溪乡、土门乡、东兴乡等2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6ˊ-104°10ˊ,北纬31°24-32°17之间,茂县地处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东与北川、安县、绵竹三县毗连,南接什邡、彭县、汶川县,西与理县、黒水接壤,北临松潘县境。保护面积96000亩,年产量19.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茂汶苹果果实中大,短圆柱形,果面底色黄色,着片状或条状粉红晕,果点小而稀。果顶萼洼窄,较深、有浅的棱状突起,萼片宿存,果柄细。果心较大、种子小、五心室,每室着生1-2粒种子。果肉黄白色,质地脆、味浓,纯甜、有香味,汁液中等。 (2)内在品质指标:茂汶苹果可食率≥80%,可溶性固形物≥11%,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硬度大、耐贮藏。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仁果类水果》NY5011-2006质量要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