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特产曾经是贡品 安徽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特产曾经是贡品 安徽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18 23:49:01

一. 山东省 泰安 岱岳区 石楼贡品菠菜

常年种植面积2万亩,是良庄镇的一项,以食而不涩著称。石楼贡品菠菜种植历史近300年。秋季播种,9月中旬至翌年4月底收获。集中上市时间在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单产每亩 2000— 3000公斤,总产3万多吨,主要品种是大叶红根及日本急先锋等。

二.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御膳豆腐

御膳豆腐

御膳豆腐俗称“酿豆腐”。相传是明朝一位姓黄的厨师创造出来的,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初,每年把“酿豆腐”作为贡菜送往京城,朱元璋品尝后,十分赞赏,黄厨师后来进宫当御用厨师。“酿豆腐”的制作办法精细考察,做时要“把三关”(选料、制作、火候)、“走四步”(做菜坏、打蛋清、下油锅、熬糖汗汁)。酿豆腐味似樱桃,外脆内嫩,爽清鲜美,营养丰富,为席上之佳肴。

三. 安徽省 宿州 灵璧 宋坑砚石

北宋时发现采石,故名。宋坑砚石在端砚名坑中,仅次于水岩、坑仔岩和麻子坑砚石。宋坑砚石是石英粉砂质、绢云母泥质页岩,为变余泥质结构、平行构造。砚石的主要成分为粘土、绢云母、氢氧化铁等所组成。宋坑砚石色紫红如猪肝,石质致密、润滑、坚实。高档的宋坑砚石有火捺(或称火烙)、金星点(在阳光下砚石闪闪发光)等石品,特级优质的宋坑砚石还有猪肝冻(即金钱火捺)石品花式。宋坑砚石具有独特的风格,因砚石中有特殊的金星点,所以以发墨快而著称,研磨出来的墨汁,特别适宜书写流畅、奔放、笔力劲健的大字。宋坑砚石一般供高、中档雕花砚用,比较次一点的砚石可制顺水淌池、单打、斗方及走水砚。

四. 安徽省 阜阳 颍上 颍上大米

颍上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颍上大米是安徽阜阳颍上的。

日前,由颍上县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协会申报的“颍上大米”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继太和贡椿、临泉老集生姜之后,我市第三个获此认定的商标。

颍上水稻栽培历史久远,质量甚佳。近年来,颍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该县稻米生产大县的实际,深入调研、撰写报告,挖掘颍上大米种植历史和种植优势,积极帮助申请,促成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据介绍,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促进特色行业发展。

颍上大米

颍上县稻谷深加工循环经济科技创新协会

12626103

五. 安徽省 滁州 定远 三和千张

三和千张是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三和集镇的。三和千张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其特点是:单页薄如纸,色泽微淡黄,质细如豆腐,咀嚼筋而香,物美价又廉。

三和集镇因豆制品百页(俗称千张)而闻名于皖东大地。 三和千张采用传统工序,必用流经境内的池河水净化后,手工精制而成。烹调方法多种多样,可采取烫、炒、烧、煮等形式。贮存时将千张切成丝条状晒干,食用前加少许食用碱,开水烫一分钟左右即可。

目前,三和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名特优产品的开发生产,规模上不断扩大,工序上不断优化。真空包装的“三和轩”千张销往全国各地,让您品尝闻名遐迩的三和千张。

六. 安徽省 滁州 天长 雪片糕

雪片糕 市内有悠久的制作历史,为名细糕点之一。铜城大糕尤称佳品,薄如白纸,点火可着,卷如香烟,不断不裂。其制作过程是:选上好纯白糯米淘尽,然后炒熟磨成粉。炒米时要先以文火烧透心,粉成后装入缸中,中间放青菜叶以吸收火气,两月后取出制作时须严格配料,一般米粉、白糖、猪油和水的比例为5:4:0.5:0.5。炖糕要文火。糕成后切糕时刀工要精细,刀刀到底.( 天长)

七. 安徽省 阜阳 颍州区 撒汤

撒(音)汤撒汤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小吃,起源于古颍州,即现在安徽省阜阳市。撒汤以其简单的做法和鲜美的口味被流传开来。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汤里稍微勾点芡汁,让汤浓一点。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鲜美的撒汤就做成,当然最好是放些荆芥和几滴麻油,味道更佳!

八. 安徽省 宿州 灵璧 地锅鸡

作法很简单,茄子切块并用盐稍腌并挤水。就是把鸡剁小块后打个鸡蛋并加少许面粉搅拌均匀,直到鸡块都被面粉裹住。茄子切块并用盐稍腌并挤水。锅里油烧热后炸点葱姜和花椒辣椒,然后把鸡块到锅里煸炒,直到炒成金黄色。这时把茄子加入并加适量的盐、酱油和水。然后面粉加水和好,和面一定要注意不要硬,若是喜欢吃软一点的饼就不要反复揉,喜欢紧拽一点的就多揉几下,等锅里开了,就可以揪成小块拍成饼贴在菜周围,记得饼的下部分要在菜水了。好了。锅盖上摆个放了冷水的碗,先大火烧一会,在小火焖一会,等碗里的水热了,就可以了。

九. 安徽省 蚌埠 怀远 怀远泥鳅

怀远泥鳅是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的。怀远泥鳅品种主要有大鳞副泥鳅和真泥鳅,行销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泥鳅,俗名泥鳅龙,通常生活在水的底层,食性较杂,体长12至18厘米,体重10至25克,雌性体重大于雄性2至3倍。泥鳅肉质细嫩,清淡鲜美,营养丰富,属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小型经济鱼类,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可红烧、清炖、油炸,做成多种美味佳肴。《本草纲目》、《本草拾遗》载,泥鳅性甘平无毒、祛湿邪、治消渴、益脾肾,对肝炎、小儿盗汗、皮肤痛痒、跌打损伤、痔疮、疥癣等有一定疗效。

怀远县境内河湖塘达30万亩,可养殖水面20余万亩,是安徽省水产品养殖大县。泥鳅品种主要有大鳞副泥鳅和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又名黄板鳅、扁鳅,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真泥鳅又叫泥鳅、圆鳅、青鳅,行销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产品供不应求。

泥鳅环境适应性强,河流、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水域均能生长。进入新世纪以来,怀远县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大力推广泥鳅人工养殖技术,利用低洼地、沟塘、稻田,开展泥鳅的人工繁育养殖。建成了马城、魏庄、找郢、淝南、兰桥等多处泥鳅人工养殖基地,人工放养面积达万余亩。其中池塘养殖2000余亩。年产商品泥鳅2400多吨,年出口国外300吨以上。怀远泥鳅名声鹊起,成为继怀远甲鱼、黑鱼、鳜鱼、青虾、黄鳝等水产品之后,特种水产养殖的又一拳头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