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港最出名土特产 广西贵港最好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港最出名土特产 广西贵港最好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9 00:31:37

一. 广西 贵港 覃塘区 壮族银饰

壮族银饰为金属工艺品,有银梳、银镯、耳环、项圈、项链、脚环、戒指等。胸排为长方形,透雕,花式为鸟、兽、花卉,下垂有小链穗,用银链挂在脖子上,胸前闪着银光,走在山道上,银饰叮当作响,一路远远荡去,与漱石的山泉融汇成一支山野小曲。

银镯有的是用银打成的一指多宽的薄片,有的打成一根藤,有的打成多根相互缭绕,上面缭绕着枝叶、镶嵌着绿色的玉珠。在壮族,银镯是男女爱情的信物,那银镯上的图案含蓄地表达了姑娘心中的爱情。在对歌择偶中,姑娘若对小伙子有意,手上的银镯才肯让小伙子抢去。

银梳是用坚韧木料做成的梳子,外面裹上银质薄片,银片上的图案多为花草,插在发髻上的银梳,在乌黑秀丽的头发上闪着银光,美观大方,格外醒目。

壮族银饰样式、图案、花纹的选取,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壮族银饰图案多选花、草、虫、鱼、鸟、兽形象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造型。

二. 广西 贵港 港南区 木格白玉蔗

白玉蔗

白玉蔗是贵港市港南区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因其表皮白色,如白玉般光洁,故名“白玉蔗”。白玉蔗富含磷、铁、钙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糖份适中,嚼之甜而清脆爽口,具有生津止喝、清热、润肺、解酒之功效,是果蔗中的珍品,深得各地消费者青睐。年种植面积8000亩,年产量6.5万吨。历年来销往广东、海南、武汉、上海等地,大受顾客喜爱,市场前景广阔。

木格白玉蔗的唯一产地是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格镇,其历史悠久,根据考察资料,清朝后期已有相当规模的种植。木格白玉蔗种植于木格镇镇中心周围3公里内,主要分布在木格村、护录村、谭冯村、江石村,其中以护录村的种植历史最为悠久,按村里老人的回忆,清朝晚期时已有白玉蔗。

港南白玉蔗

木格镇在北回归线以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1.5℃,建制于五代时期,座落在贵港市港南区西南部,位于贵港、玉林两市的交界,位置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距贵港市城区36公里,有南梧高速路兴六路段接入口(距木格镇政府驻地木格圩仅3公里),素有“贵县四大名圩”和“桂东南商贸重镇”之称,盛产优质谷、木格白玉蔗、黑皮果蔗、草席、荔枝、龙眼、山华李等名特优农产品,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更是全国唯一的木格白玉蔗生产基地和最大的草席编织基地。木格镇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林地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43%。2011年,全镇辖26个行政村,人口约10.8万人。

木格白玉蔗每亩种植430蔸(捆)左右,一蔸一捆,每蔸八棵,约20千克,亩产量8.5吨左右,收获期是11月份直至翌年的3月份。2012年,木格镇全镇木格白玉蔗种植约3000亩,预计产量129万捆,折合2.55万吨。2011年木格白玉蔗在蔗田的出田批发价格约在25—28元每捆(扎)。

三. 广西 贵港 桂平 敬慈斋馆素餐

敬慈斋馆素餐

敬慈斋馆在广西桂平市西山风景区洗石庵内。由桂平城区佛教协会营办,可预约承办港澳台胞、华侨和各界人士的素餐,并供应素面、粉饺等风味小吃。在敬慈斋馆进餐,不仅可以领略素食的特殊风味,还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吃在佛教文化中的渊源。

敬慈斋馆制作的素食受广东的影响,有相似之处,又有别于广东佛教界制作的素食。素餐宴席上经常出现的菜色有“绣球玉液”、“彩菇争艳”、“杏林春满”、“百花拼盘”、“千层百叶”、“芙蓉酥酡”、“酥脆香卷”、“如意吉祥”、“不可思议”等。有的菜名诗意盎然,表现了出家人的幽默。如“杏林春满”、“不可思议”等。“杏林春满”用冬菇、杏仁、胡萝卜、丝瓜、竹笋、作料,切粒混合炒制而成。红、绿、黄、白、褐五色相间,清雅素淡,春意盎然。用沙田柚皮泡制的“不可思议”皮酥肉嫩,甘香可口,如无人介绍,吃时不知是何物所制,令人有不可思议之感。“如意吉祥”用荔浦芋制作,形状酷似“五柳鱼”,甜、酸、酥、嫩皆备,闻其味即令人食欲大增。

四. 广西 贵港 平南县 平南余甘果

余甘果是贵港市平南县重要的地方,表皮光滑、果肉半透明,果肉呈淡黄色或赤黄色,味甘甜,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E、B等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具有多种医疗保健作用,余甘果的根、茎、叶均可入药。种植环境适合年平均气温21.5℃,降雨量1630毫米,日照1712小时,无霜期约340天,平南县为其余甘果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环境。

2016年,平南余甘果种植面积已超1.8万亩,产量达4.5万吨,产值约为1.6亿元。政府对其种植、加工年均扶持资金约80万元。广西平南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开发余甘果产品10多项,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其产品1999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纯天然食品金奖”,2002年广州首届全国粮油副食品博览会“天然保健食品金奖”,获国家总理-亲笔题词“为农业和农民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牌匾。

五. 广西 贵港 港北区 雍羊

石山镇的雍羊( 琼山)

六.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猪脚粉

◆◆◆猪脚粉◆◆◆

【猪脚】 桂平猪脚粉制作的猪脚肥而不腻,皮略脆,不软不硬。 猪脚性平,味甘咸,具有补血益气、通乳、去毒功效,适合气虚体弱者食用。猪脚骨中的胶质含有钙、磷等矿物质,能强化人的牙齿和骨骼。搭配粉面一起食用,更能起到补充体力和补血益气的作用。猪脚与章鱼相宜,同食可润泽肌肤,益气养血。

【粉】 桂平猪脚粉选用河粉。 原料:大米。 制作流程:将米洗净后磨成粉,加水调制成糊状,上笼蒸制成片状,冷却后划成条状即成。手工制成的河粉色白。桂平猪脚粉所使用的粉是自己手工蒸的,从选米到磨浆到蒸粉,均为人工制作,绝不使用机器制作,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粉的质量和口感。蒸粉最关键是火候,多一把火则过老,少一把火则不熟。

七. 广西 贵港 港北区 贵港百香果

贵港百香果含有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类胡萝卜素,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拥有许多其他水果的香味,甜度酸度各有千秋,故称“果汁之王”。2007年,贵港市百香果产业协会成立,协会实行理事长负责制,下设综合部、技术部、营销部和财务部4个部门,至此协会拥有会员130多名。2016年,贵港市将百香果作为重点打造的产业之一,2017年1月23日和3月8日贵港市人民政府分别出台《贵港市百香果产业发展暨产业扶贫攻坚年活动工作方案》(贵农业发〔2017〕3号)和《贵港市百香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19年)》(贵政办通〔2017〕38号),提出3年将百香果发展到20万亩,力争建成广西最大的百香果生产基地及百香果果汁加工基地。截至2017年5月底,贵港市种植百香果面积8万亩,约占广西种植面积的2/3,是时下广西最大的百香果种植基地,连片50亩以上的规模种植园有160多个。贵港市将百香果产业与硒产品结合开发,培植富硒百香果产业链,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已批准贵港市负责起草制定《富硒百香果生产技术规程》,这标志着贵港百香果标准化生产起步。

八. 广西 贵港 平南县 贵港莲藕

贵港市别名“荷城”,以荷花为市花,顾名思义,这肯定是一个盛产莲藕的好地方。清代光绪版《贵县志》所录地方旧传八景,有“莲塘夜雨”之名,八景诗也有“银塘夜雨长荷英”一句。而早在乾隆年间修辑的《桂平县志》,就已见“金莲夜雨”的记载。贵港莲藕写入文人墨客的诗词屡见不鲜。

莲藕作为一种热带草本植物,除了荷的专称外,尚有菡萏、芙蕖、芙蓉等别称,品种则有红、白两色,红者俗名九品莲。红莲胜在花多,白莲胜在藕多。莲藕在大江南北都有栽种。贵港现辖三区两县市,位处浔郁流域,平原地势低洼,湖沼星罗棋布,种植蓬藕的历史已异常悠久。桂平原来种植量也很多,白石山附近是著名的产藕区,老县城四周先时大小莲池极密集,种莲农户颇多,但其所产莲藕较之贵县却逊色不少。贵县莲藕之所以能名满岭南,究其原因是以其产量之多及质地之优而雄视同侪的。在广西甚至到广东大部,浔郁流域直至西江流域一带,说起莲藕,没有不叹服贵县莲藕的。三十多年前,贵县县城四周有众多的湖泊,著名者有井塘、新街、跳台、南涧、汶头、汕塘、曲颈、大塘、蒙塘、红泥、鹤木、书房、阿太、社面、金钗、景观、石头、龙眼、石柱、大门、阿丙等,每逢炎夏时节,近千亩池面上,碧荷如海,燕穿柳带,风景在壮观中极尽秀美。全城水系和空气也因此赖以净化,莲藕塘是贵港人当时的天然纯净水库,每年所产莲藕数量近百万斤,鱼虾不计其数,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佳丽之地。

贵港莲藕上品,质地松软清甜。俗话说“很粆”,用赤粆糖入口即化来比喻其质地,比起其它又硬又小的品种,自然占了绝大上风。贵港人吃莲藕,有净炒、蒸茸、煲汤、馅酿等法,无论子藕老藕,都可以薄切净炒,味道香滑细嫩。清凉爽口。或将藕段磨成茸团,放沸水中清蒸,是小儿喜爱无比的美食。大众吃法,最多的是将莲藕斩大方块,下猪瘦骨同煲。汤色明亮透红,口感清甜爽快。三五好友围成一桌,大口喝汤,大快朵颐,乡情野味最为浓郁亲和。逢年过节,将粗长的藕腿切成大片,中间夹釀猪肉葱花馅,蒸熟后粆、甜、香、软、滑、嫩诸味一应俱全,更是贵港人待客祭祖之喜用佳品。

九. 广西 贵港 桂平 桂平罗秀米粉

产地:中国广西桂平市罗秀镇。

罗秀米粉以条细匀称,外观洁白、油亮,质地柔韧,耐煮,细腻,润滑,食之爽脆而闻名遐迩。有人做过试验:将晒好的米粉摺成一卷,用力向墙壁猛掷20次而不碎;用刚切好的粉丝150根(重约200克)挂在横木上,能将70公斤重的小伙子吊起并在上面荡秋千。1985年,中央电视台、深圳都乐影视公司以《奇特的米粉》为题,将罗秀米粉摄入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一绝》后,知名度更高。

罗秀米粉具有悠久的历史,清末民国初期就已成名。其手工制作工艺独特,以其山区特有的水质,配以当地所产的优质白米精制而成。整个生产流程包括选米、浸米、磨浆、蒸粉皮、摺粉皮、切粉丝、扎米粉等。

罗秀米粉可煮可炒,可根据不同口味烹制成肉汤粉、老友粉、螺丝粉、凉拌粉和炒粉等。冬天打火锅吃狗肉,以狗肉汤煮罗秀米粉,加少许辣椒、葱花、其味妙不可言。

罗秀米粉的主产地为桂平市罗秀镇,现有21个村共120多个粉坊,年产量超过100多万公斤,产品供不应求,并远销广州、深圳等区内外以及港澳地区、东南亚一带。( 桂平)

罗秀米粉因产于桂平市罗秀镇一带而得名。是桂平最著名的之一,被誉为“中国一绝”。罗秀米粉的主产地为桂平市罗秀镇,现有21个村共120多个粉坊,年产量超过100多万公斤,产品供不应求,并远销广州、深圳等区内外以及港澳地区、东南亚一带。 罗秀米粉以条细匀称,外观洁白、油亮,质地柔韧,耐煮,细腻,润滑,食之爽脆而闻名遐迩。有人做过试验:将晒好的米粉摺成一卷,用力向墙壁猛掷20次而不碎;用刚切好的粉丝150根(重约200克)挂在横木上,能将70公斤重的小伙子吊起并在上面荡秋千。1985年,中央电视台、深圳都乐影视公司以《奇特的米粉》为题,将罗秀米粉摄入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一绝》后,知名度更高。 罗秀米粉具有悠久的历史,清末民国初期就已成名。其手工制作工艺独特,以其山区特有的水质,配以当地所产的优质白米精制而成。整个生产流程包括选米、浸米、磨浆、蒸粉、晒粉、以及摺粉皮、切粉丝、晒粉丝、扎米粉等。 罗秀米粉可煮可炒,可根据不同口味烹制成肉汤粉、老友粉、螺丝粉、凉拌粉和炒粉等。冬天打火锅吃狗肉,以狗肉汤煮罗秀米粉,加少许辣椒、葱花、其味妙不可言。

十. 广西 贵港 平南县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石硖龙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平南石硖龙眼是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的。石硖龙眼原种出自平南县大新镇。平南石硖龙眼鲜果具有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易剥皮、易离核和耐贮运的特点。平南石硖龙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平南县具有适宜石硖龙眼生长的独特的土壤和气候环境,因而生产的石硖龙眼质优味美。平南县石硖龙眼因果大、核小、肉厚、爽脆等特点受到广大客商的青睐。目前,平南县石硖龙眼种植面积24.4万亩,今年总产量达4.5万吨,总产值达2.7亿元。

平南县的108株石硖龙眼母树是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覃敬清先生在1929年选育的龙眼优质品种。我县发展种植的石硖龙眼全部都是从108株石硖母树中选育繁殖的,石硖龙眼的优良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平南石硖龙眼最大特点是品质优,味道好,它是所有龙眼品种中鲜品味最好的水果。平南石硖龙眼鲜果具有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易剥皮、易离核和耐贮运的特点,单果重8-12克,可溶性固形物22-24%。维生素C32毫克/100克,可食率70%左右,适宜鲜食和加工元肉,石硖龙眼加工的元肉,肉厚、色泽金黄,是重要的滋补品。

石硖龙眼是广西平南县名特优水果。平南石硖龙眼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平南县现已种植石硖龙眼20多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石硖龙眼商品生产基地,1996年我县被农业部评为优质石硖龙眼基地县。

2013年第三次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会10月31日在北京召开。平南石硖龙眼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平南石硖龙眼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范围

平南石硖龙眼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平南县辖区内所有行政乡镇,即平山镇、寺面镇、六陈镇、大新镇、大坡镇、大洲镇、大安镇、武林镇、镇隆镇、上渡镇、平南镇、丹竹镇、东华乡、安怀镇、官成镇、思旺镇、思界乡、大鹏镇、国安乡、同和镇、马练乡等21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288个村委会和社区。保护范围地域位于东经110°3′54″至110°39′42″,北纬23°2′19″至24°2′19″,东西宽51公里,南北长110.5公里。保护面积1.6万公顷,产量4.5万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