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珠海的特产图片 珠海特产去哪里买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珠海的特产图片 珠海特产去哪里买最好更新时间:2022-04-22 18:26:15

一.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白藤湖莲藕

白藤湖莲藕

二. 广东省 珠海 香洲区 银坑蚝

银坑蚝

三. 广东省 珠海 金湾区 万山玉对虾

万山对虾又称"大明虾",为海产八珍之一,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水产货源。珠海市万山岛渔场养殖对虾已有较长的时间。对虾烹饪,大致有蒸煮、油炸,既可制作各式品种精美点心,也可以炮制各种名菜鲜肴。

四. 广东省 珠海 金湾区 金湾三鑗鱼

关于三鑗鱼,其实在西江,珠江,北江等都有出现,但现在数量越来越少,它是每年水涨时从大海里面回游到江里的一种野生鱼类,三黎鱼学名鲥鱼,因西江三黎味道鲜美特别出名。故有“春边秋鲤夏三黎”的说法,但三黎鱼最难处理的是离水即死,市面上难得一见鲜活的三黎鱼,每年夏天,大量的三黎鱼便回游到江中集中产卵,所以很容易给围捕,多年捕杀,使三黎鱼越来越少,但是现在国内已有多个地方有养殖成功,这种鱼可是咸水淡水都能养活的。

三鑗鱼在广东珠海一带的做法多是用焖,如用凉瓜来焖,而焖好后,如果放置几个小时后再加热食用,味更加鲜美。

五.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横山鸭脚包

上横黄沙蚬、粉洲禾虫、横山粉葛、横山鸭脚包是莲洲的传统四大美食,饮誉珠海及周边地区。

横山鸭脚包的创始人叶润钊老人(已故),十一岁的时候,由于无钱读书,只好在当地一间叫“常得发”的餐馆当帮工。每年的秋天起,餐馆便晒很多的腊鸭出售,因而每天都剩下很多鸭脚、鸭翼及鸭内脏。于是他偷偷学会了餐馆师傅腌制腊鸭的方法,把鸭脚、鸭下巴(当地人俗称鸭下铲)、鸭翼、鸭肝、鸭肠和猪肉腌制后晒干,并捆扎在一起。叶老先生将部分鸭脚包隔水蒸熟后分工帮工们尝试,他们吃过之后,人人赞不绝口。纷纷问这么好吃的东西是怎样做出来的,叫什么名?后来老人随口说了一句是用鸭脚扎出来的,就叫鸭脚包吧,横山鸭脚包便由此得名。之后,叶老先生又反复研制配料和配料的用量,使鸭脚包更具特色,更加美味可口。消息传开,令当时不少广州客和澳门客都慕名而来购买,一尝这美味食品。

历史渊源

早在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期间,横山街就有“小澳门”之称。这里原来是新会县和中山县的交界处,人口较集中,商铺食店成行,是当地有名的商品集散地。横山鸭脚包的创始人叶润钊老人年少时在当地一间叫“常得发”的餐馆当帮工。偷偷学会了餐馆师傅腌制腊鸭的方法,把鸭脚、鸭下巴(当地人俗称“鸭下铲”)、鸭翼、鸭肝、鸭肠和猪肉腌制后晒干,并捆扎在一起,横山鸭脚包便由此得名,流传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历史。

主要特征

横山鸭脚包是斗门区莲洲镇的一种民间特色传统美食,流传至今已有近六十多年的历史,有祖传秘方,风味独特,名扬周边地区及港澳,令很多食客流连忘返,独特性是其主要特征。

六.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碧波群鸟

君悦来大酒店的招牌菜。采用珠海四大美食—万山对虾为主原材料。菜式美观,令人垂涎三尺,过目不忘。

电话:3333968

地址:吉大海宾南路45号(E43海滨南路与园林路交汇处)

七.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八. 广东省 珠海 香洲区 万山对虾

又称"大明虾",为海产八珍之一,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水产货源。珠海市万山岛渔场养殖对虾已有较长的时间。对虾烹饪,大致有蒸煮、油炸,既可制作各式品种精美点心,也可以炮制各种名菜鲜肴。( 珠海)

九. 广东省 珠海 斗门区 客家咸茶

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成为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咸茶美味可口,老幼咸宜,且有止渴生津、提神醒脑之功效,曾有常饮咸茶可延年益寿之说。

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代,武陵山区土家族已有以生米、生姜、生茶叶擂捣冲泡成“三生汤”作医疗良方和保健饮食的风俗,俗称擂茶。随着客家人躲避战乱而南迁,擂茶风俗便传到闽粤赣台等地,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扬弃,改进、丰富、发展,而形成不同的风格流派。在白蕉镇客家村几乎家家都会煮咸茶,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喜爱喝咸茶。

白蕉镇境内赖家、白石、小托、黄家、虾山、南澳以及斗门区内的客家村,共有村民25000人。白蕉镇客家咸茶从清乾隆(1744年)开始盛行,摒弃了传统擂茶中的荤食,保留素食部分,并不断地发展其特色,其主要原料有:茶叶(成品茶或茶青)、花生、黄豆、芝麻、蔬菜(生菜、油唛菜、西洋菜、豆角)、细叶芹菜、葱等。已经成为了当地客家饮食风俗中最具特色的茶文化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

2010年6月,客家咸茶被列入珠海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处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端,东与中山市隔江相望,西南为斗门区府驻地井岸镇,南与鹤州垦区接壤,西北部濒临莲洲镇。全镇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全镇耕地面积10.5万亩,其中水物1.1万亩,鱼塘6.3万亩,作物3万亩,农业总产值13.5亿元。有外资和民营企业264家,工业总产值64.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051元。白蕉濒临南海,是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是个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客家咸茶这一民俗在白蕉镇辖区内客家人聚集地广为流传。

十.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