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北镇市农业特产 北镇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北镇市农业特产 北镇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4-22 16:45:10

一. 辽宁省 锦州市 北镇 北镇鸭梨

医巫闾山山麓出产的北镇鸭梨,堪称我国关外的产鸭梨中佼佼者,北镇县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栽培梨树的县,迄今为止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此镇鸭梨外形美观,果实为短葫芦形,果个大而整齐,平均单果重130克左右。北镇鸭梨和最大特点是果皮极薄,果肉细嫩,质地酥脆,果汁很多,味道甜美。此镇鸭梨适应性广,抗旱、抗寒力较强,管理得当可年年丰产,其寿命长达70-80年。

二. 云南省 普洱市 墨江 墨江竹笋

墨江竹笋是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的。墨江竹笋质洁白纯细,箨毛少,味颇鲜美。

竹笋是墨江较有名的土之一,尤其是甜笋更是美味佳肴,据清《普洱府志》载:“甜笋,味清香而甜,为甜竹之嫩者”,产治城附近及德化乡。质洁白纯细,箨毛少,味颇鲜美。用苦竹笋加工成的笋干也是墨江的,供销部门每年收购数千斤,对外销路很好,深受外地消费者的喜爱。

三. 云南省 怒江 泸水市 瓦姑茶

瓦姑茶是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瓦姑村的。瓦姑村自然环境纯净,无任何生活工业污染,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生态茶产地,瓦姑绿茶具有茶色鲜绿、耐泡味甘、清香醇和等特点,是馈赠亲友、居家待客之佳品。

碧罗雪山脚下的泸水县瓦姑村,空气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云南大叶种绿茶的生长。瓦姑茶文化源远流长,这里的群众历来就有种茶、制茶、品茶的习惯。历史上瓦姑茶曾经扬名一时,深受消费者的信赖,曾被誉为“云南的龙井茶”,1967年瓦姑茶还曾被送往北京中南海。

2006年,泸水县由供销社牵头,以农资公司为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组建瓦姑茶专业合作社。在县农资公司扶持下,瓦姑村群众纷纷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茶树种植。现在瓦姑村280多户村民户户有茶园,全村五千多亩茶园绿意盎然,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每年可以销售150吨左右的鲜茶叶,人均获利300多元。

现在瓦姑茶已经走出了怒江,进入到省内各大超市,与普洱茶、凤庆茶相媲美,深受消费者好评。从2006年开始的短短6年时间,公司及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省各级相关部门的多项荣誉。特别是去年11月,公司生产的“雪黎牌”绿茶在全国供销合作社标准化农产品品牌评比中,成为云南省唯一一家入选全国供销合作社标准化农产品品牌50强的商标。

四. 四川省 内江 隆昌市 焦皮酥

焦皮酥,面食,特点:色泽棕黄,皮酥香脆,味甜爽口。烹制法:炸。成品色金黄,皮焦脆,馅甜香,酥层分明,是内江地区的著名品种。

全烫面与子面揉成皮,面粉加菜油炒制成油酥。芝麻、橘饼等制成甜馅。取皮分件擀成牛舌形,抹一层油酥,卷制成酥皮,包馅成饼形,下油锅用菜油慢火浸炸翻酥至熟即成。HzA

操作要领:慢火浸炸。HzA

五. 四川省 甘孜 康定市 康定凉粉

康定凉粉以黄凉粉著称,康定的凉粉店以蜂窝街水井子附近的“王凉粉”最受欢迎。自制的凉粉筋丝好,切得四棱四现,厚薄均匀,光泽发亮,筷拈不断。特别讲究红油、盐酱制作,调入凉粉,食者一拌,麻、辣、香、柔、嫩,可口极了。

六.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如意三石

庐山石鸡是一种生活在庐山山涧岩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又名赤蛙,它前肢小后肢强壮,因其肉质鲜美如鸡故而得名。庐山石耳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是一种稀有的名贵山珍。石鱼生长在庐山的峡谷溪流中,体小,长而略扁,其肉细嫩鲜美,味道香醇,因而遐迩闻名。此菜突出庐山三石的珍贵,营养极佳。富含高蛋白,及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有清热解毒行水利尿、养胃益肺之效。

原料

主料:净石鸡茸300克,鲜石鱼茸20克,鲜石耳80克(庐山产);

辅料:肥膘茸100克、鸡蛋清10个、生粉20克、庐山白菜2斤;

调料:葱姜汁各5克、绍酒5克、精盐、味精各4克、文蛤精5克

制作方法

1、将石鸡茸、肥膘茸、石鱼茸调味上劲,加入蛋清1个,生粉5克调制成馅;将余下的蛋清用平锅烙成蛋皮;将石耳表面洗涮干净蒸好;在蛋皮上撒上少许干生粉,铺上石耳,再抹上馅心,从两边向中间卷成如意形,上笼蒸5分钟左右至熟出笼切成小段,均匀地摆放在扣碗中,上笼待用;

2、将白菜洗净修好,用大油盐水沸时下锅焯熟捞起,均匀地摆在大圆盘四周;将三石卷反扣于放了白菜的盘中,淋玻璃芡即可上席。

文化背景

如意三石是庐山历代厨师的经典之作,1959年和1970年,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的八届八中全会和九届二中全会,有幸被抽调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炒菜的九江名厨们为表达对领袖们的敬意,用心的做好了每一道菜品。此间有厨师把庐山的石鸡、石耳、石鱼制成如意形,寓意领袖们吉祥如意,国泰民安,周恩来总理食后赞不绝口,故此菜被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九江一道地方名菜,也备受游客赞赏,曾有多名烹饪大师凭此菜在省内外荣获大赛金奖。

七. 云南省 普洱市 思茅 玻璃米

玻璃米产于镇沅山区,俗称"雪花谷"。因米粒圆润饱满,晶莹闪亮,故称"玻璃米"。蒸出的饭,质软味香,让人总有吃不够之感。做出的米干柔软、透明,制成的白酒又香又甜,具有一般糯米所没有的香味。是招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佳品。( 思茅)

八.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 景谷松香

景谷松香

九. 河北省 承德 平泉市 改刀肉

 塞北古城平泉,有一种传统风味小吃——改刀肉。改刀肉以猪肉和竹笋为主料,切成丝翻炒,边炒边加入鸡鸭汤、口蘑汤、酱油、绍兴酒、香油等。待肉、笋成为金黄色后,浇上汁水,盛入盘中,成品改刀肉,外形犹如一座金字塔,笋丝柔韧,肉丝筋硬,味道鲜美,爽口而不腻人。

     改刀肉还有耐贮存的优点。冬季装篓可存放三个月,炎热的夏季也能存放一周左右,要吃时加热即可,其味不变。传说改刀肉的绝技还是清宫中传出来的哩。清朝乾隆年间,皇宫御膳房里有位姓刘的师傅,有一手做改刀肉的绝技,伺候了皇帝几十年,皇帝对他的手艺非常满意。后来,刘师傅年纪大了,就退休回到了故乡平泉,开起了一家饭馆。刘师傅在平泉收了五个徒弟,并毫无保留地把改刀肉的绝技传给了他们。刘师傅在病危时还谆谆叮嘱五个徒弟,要他们齐心合力,把改刀肉的绝技传下去。

     五徒弟遵照师傅的遗愿,把饭馆改名为“五奎园”,就是表明大家一起将改刀肉的绝技发扬光大。五个徒弟经营有方,改刀肉的美名到处传扬开来,当时张家口外蒙古族的48家王爷进京朝觐,路过平泉时,不但要停下来一尝为快,而且还把改刀肉当成高级礼物,带进京城,馈赠亲朋好友。从此,“五奎园”和改刀肉誉满全国。

十. 湖北省 襄阳市 宜城 宜城板鸭

宜城板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宜城板鸭,采用古田螺、鱼虾、稻谷为主的当年成鸭,以独特的配料将3-4斤重的成鸭进行育肥、李杀、去毛、精制,造型、晒干及寒霜侵蚀、真空保鲜技术等二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产品外表呈白色、淡黄色。腹腔内壁干燥、肌肉切面紧密呈玫瑰红色,咸淡适宜。暗香可口、其状如扇、外形美观、携带方便。鸭肉丰满细腻、肥而不腻、皮薄鲜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功能,吃活多样,饮酒佐餐之佳肴、馈赠亲友之上品。

生产历史

早在清朝道光(1782~1850年)年间,宜城的郑集、璞河一带出产腊制板鸭,风味一时无二。《宜城县志》记载,清朝时期宜城出产的板鸭色泽光亮、香味扑鼻。湖北的襄阳、随县、仙桃、洪湖和河南省的南阳、宝丰等外地的客商纷纷来到宜城收购板鸭,然后运到汉口、郑州等地销售,四季不断

制作过程

宜城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成就宜城板鸭浓郁特色和优良品质的基础。制作上等宜城板鸭的原鸭,对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都有特定的要求,只有适宜的生态环境才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优质原种。而宜城位于鄂西北部,地处汉江中游,地理和气候条件独特,境内山清水秀,是名副其实的优质原鸭产区。

宜城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结束,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品质最佳。

从原鸭到成品板鸭,要经过十几道基本工序,制作时间持续数月。每年中秋前后,厂家开始大量收购自由放养的草麻鸭。原鸭购进后,一般育肥28天。育肥鸭在通过禁食、宰杀、放血、退毛等一系列程序之后,就进入最重要的腌制环节,宜城板鸭的腌制极有讲究,鸭体被撒满细盐,需要人工反复擦拭,再被放入缸内。腌制时间需要有经验的师傅来决定,时间一旦过长,则板鸭咸味太重,影响质量。腌好的板鸭定型后就可进行晾晒了,一般需要日晒夜露5~7昼夜

历史传说

传说在楚昭王时,楚国郢都(即今湖北宜城市)宫廷里有一位名叫石纠的厨师,手艺高超,经他烹制的菜肴,精美无比,深得楚王和内臣外宾的喜爱。

石纠家住宜城蛮河岸边,家中只有六十多岁的0独自生活。一天,石母在洗衣时不慎滑入蛮河,多亏几个放鸭人将她救起;石母上岸后就病了,又多亏乡亲们细心照料,才得好转;乡亲们又捎信到宫中,将事情告诉了石纠。

石纠是个孝子,他闻讯后急忙告假,连夜赶回家里看望母亲。对救他母亲的放鸭人和照料母亲的乡亲,他一一上门酬谢。为怕母亲再发生意外,石纠从此再不敢离家。

石纠一边照料母亲,一边谋划着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他见乡亲养了不少鸭子,可是鸭蛋和鸭肉都不值钱,便将自己的手艺用上了:他把在宫中酱制天鹅和禽蛋的手艺,用来加工成酱板鸭和酱蛋,谁吃了都说好。弄到集市上去卖,很受欢迎,还能卖得好价钱。

自石纠回乡后,楚宫中的烹饪质量不如以前,楚王食欲下降。于是宫中派人寻访,找到了石纠,要他回宫去。石纠为了尽孝和报答乡亲,请求来人帮他辞掉宫中的差事,还请他带回去一些自己制作的酱鸭和酱蛋给楚王。楚王品尝后大加赞赏,对石纠孝敬0、报答乡亲的情分,更是赞不绝口。他传令下去,将酱板鸭和酱鸭蛋赐名为“贡品酱板鸭”、“贡品酱鸭蛋”,常年生产,供应楚宫。

石纠领着乡亲们,靠着生产贡品致了富。这贡品酱板鸭、酱鸭蛋的美食和独特制作工艺,也流传至今。

宜城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宜城市《关于划定宜城板鸭原产地地域范围的请示》(宜政文[2003]6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宜城市现辖行政区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