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海省多县特产 青海特产哪里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海省多县特产 青海特产哪里最好更新时间:2022-04-18 03:58:11

一. 青海省 黄南 尖扎县 青海青稞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区。青稞是西藏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为何不乏百岁老人,这与常食青稞,与青稞突出的医疗保健功能作用是分不开的。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二. 青海省 玉树 玉树市 玉树马

【种质资源名称】 玉树马

【种质外文名】 Yushu horse

【科名】 马科(Equidae)

【属名】 马属(Equus)

【种质原产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主产区与分布】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种质来源】 地方

【种质经济类型】 役用型

【性能特性】 耐粗饲、耐高寒

【血液蛋白型分析】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2001年 张才骏和王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11匹玉树马血清酯酶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被检玉树马血清酯酶的多态性受ESF,ESL 和ESs 3个等位基因控制,以Es 为优势等位基因(0.500);(2)血清醋酶基因座的基因杂台度为0.5520,群体问基因分化系数很小(0.33%) 血液蛋白型:ES型

是否进行相关性分析:是。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YH. Ling, YH. Ma, WJ. Guan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Chinese Indigenous Horse Breeds Using 27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imal Genetics, 2011, 42(1):56-65。

分析结果:平均等位基因数(MNA):8.41,有效等位基因数(NEA):4.57,位点丰富度(AR):7.58 ,杂合度(H):0.764,观察杂合度(Ho): 0.724,近交系数(FIS): 0.052。

三. 青海省 西宁 城东区 青海羊杂碎

由于做工精细,烹饪有方,做出的 羊杂碎味道十分可口。特别是面肺子和羊肠子,味道非常鲜美。面肺子的制作方法是,将羊 肺用清水灌洗数十次,直到把粉红色的羊肺洗得发白,然后把羊小肚套在肺的气管上,并用 线缝合,准备往里灌面糊糊。

灌时,事先要把和好的面洗出面筋,等到面粉沉淀后,倒掉大 部分水,留适量的清水把面搅拌成面浆,倒入羊小肚内,再用手将面浆慢慢挤入肺叶里,直 到快灌满时为止,接着灌入清油、盐、孜然粉调成的水汁。

拿掉小肚,扎紧气管,放入水中 煮两小时左右即成。羊肠子的做法是:肠子洗净后,将羊肝、羊心、羊肠油切碎,加胡椒粉 、孜然粉、精盐与洗净的大米搅拌,并用开水拌成馅灌入羊小肠,两头用线绳扎紧, 放入凉 水中烧开后,对凉水,反复几次,待半熟时,用细铁钎扎遍肠子,使肠中漏气,1小时后即熟。

青海最有名气的“羊杂碎”要数里离市区25华里处的大通后子河杂碎馆

四. 青海省 黄南 同仁县 热贡唐卡

热贡唐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热贡唐卡产地范围为青海省同仁县现辖行政区域。

绘画即卷轴画(藏语译音为唐卡),是一种便于悬挂,易于收藏的画种,用彩缎装裱而成。这种画具有显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热贡地区的唐卡题材极为广泛,常见的有:释迦牟尼、无量寿、菩萨、文殊、观音、白度母、罗汉、0神以及各时期有名的高僧等。在绘画技巧上它相似于汉族的工笔重彩,一般采用单线平涂略加烘染和色块填勾的手法,构图都采用散点1的手法。画面上的神、佛、山水、花草、楼台亭阁、各种鸟兽等都绘得很细致、生动而色彩鲜艳,特别是一些被夸张变形的密宗造像,性格鲜明,形态各异,对不同身份的神给予不同身份的性格,有的1,有的狂舞,有的微笑,有的愤怒,有的和善慈祥,有的青面獠牙,真是千变万化,姿态各异,各尽其妙。热贡唐卡画人物形象笔精而有神,形象栩栩如生;写走兽花鸟,则精于勾勒,注意设色,姿态生动,配奇石山景,峰峦叠嶂,气势雄伟;绘宫殿楼阁,格调稳重,布置壮丽。在取景布局上视野广阔,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把同一主题而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一幅作品犹如一本连环画,使画面有咫尺千里之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热贡唐卡这种独到之处的技巧,使其在同类艺术中别具一格,成为藏画艺术的一种风范。

五. 青海省 海南 七十味珍珠

主要成份: 珍珠、九眼石、西红花、檀香、降香、丁香、余甘子、草莓、高山党参、甘草、牛黄、麝香等70味。

性状: 本品为黑色水丸;气芳香,味甘,涩、苦。

功能主治: 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用于“黑白脉病”、“龙血”不调;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用法用量: 口服、重病人一1克(30丸);每隔3-7天1克(30丸),开水泡服或青稞酒浸泡过夜服。

注意事项: 禁用陈旧、酸性食物。

规格: 1g/丸

贮藏: 密封。

有 效 期: 三年半。

国药准字: Z54020081

产品介绍: 品名:七十味珍珠丸

汉语拼音:Qishiwei Zhenzhu wan

本药品成方于公元八世纪,原系藏医经典方剂二十五味珍珠母丸,始载于藏医古典巨著〈〈四部医典〉〉中。本方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采用现代科学方法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 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血压失调、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癫痫、脑动脉硬化脑、脑血栓、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四肢麻木,拘挛僵直、角弓反张等神经系统症状有确切的疗效,无病者服用具有滋补健身,抗衰老等功效。

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本品能显著防治遗传性高血压卒中型的血压增高及脑卒中的发生;还可显著扩张软脑膜上微动脉管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条数,改善 肠系膜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

本品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产品是我厂生产的名贵拳头产品之一。以它独特的功效,倍受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

六. 青海省 黄南 沙漠人参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生长的肉苁蓉个大、肉厚、味甜,被誉为“沙漠人参”。肉苁蓉干燥后的肉质茎的药用价值很高,味甜、性温,有补肾阴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能,对治疗妇女不孕、腰膝发软等症有良好的功效。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戈壁地区,每年外销5万公斤,其中2万公斤用于出口。

七. 青海省 海北 祁连县 祁连牦牛

祁连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祁连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祁连牦牛是青海海北祁连县的。

祁连牦牛产区祁连县地处相对封闭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超净区”之一,产品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域内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默勒镇、野牛沟乡、央隆乡、扎麻什乡,县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草场面积1764.1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552.05万亩。祁连牦牛长期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属传统游牧放牧饲养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同时由于具有野牦牛的遗传基因,其肉质富含18种氨基酸,铁、锌、硒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种类齐全,体现出品质好、肉质鲜美、肌纤维较粗、色泽暗红、腥膻味小的特点,具有其它牛肉无法比拟的独特风味。 祁连牦牛的来源与青藏高原民族变迁有着密切关系,是藏族群众长期驯养昆仑山、祁连山的野牦牛相传至今。牦牛古称“犣”、“豪牛”、“髦”、“犛”等,善走险峻山路,称为“高原之舟”,是藏族牧业和藏族传统生活方式的象征。在藏族宗教艺术和民间工艺中,可看到各种牦牛图案,宗教祭祀和法事活动中佩戴牛头面具演示舞蹈等,均证实牦牛图腾崇拜的历史风俗根深蒂固地留存在藏民族的文化生活中。

位于我国青海省和甘肃省的祁连山脉带来了河西走廊孕育了丝绸之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高原之舟”的高寒地区特有的牦牛在山下丰美的水草间悠然前行,在前行中不断带动着祁连山附近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协同发展。尤其是在近些年畜牧业绿色化规模化建设中,祁连山地区牦牛产业的前景更是一片大好。

所在地域: 青海

申请人: 祁连县畜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祁连牦牛地理标志地域范围是: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域内峨堡镇、阿柔乡、八宝镇、默勒镇、野牛沟乡、央隆乡、扎麻什乡,县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草场总面积1764.11万亩。地理坐标为:东经98°05′35″—101°02′06″,北纬37°25′16″-39°05′18″。东与门源回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刚察县、海晏县相连,西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为邻,北及西北与甘肃省酒泉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乐和山丹县为界。县域内共有祁连牦牛16.52万只。

八. 青海省 西宁 湟源县 青海奶皮

奶皮也叫干奶酪,和西餐中称作"忌司"的相似,是青海农牧交错地区农民用牛奶制成的著名士品之一,为牛奶制品中最可口的营养食品。其制作历史己近百年。

奶皮的制法是将鲜牛奶入锅煮熟后,控制火力,微火烘煮,并不断搅动,使水分慢慢蒸发,奶汁浓缩,在锅底凝结成一个圆形的黄色奶饼,放凉处阴干,即成。

奶皮纯黄夹白,油渍点点,蜂窝沙孔满布,色彩清新迷人,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腻,营养丰富,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更是逢年过节、迎亲嫁女待客的上品,也是探亲访友、慰问老年病人的礼品。老年人最喜把奶皮切成小块泡在奶茶中食用。若切盘上席,作为干果软糖,则是很好的奶油小吃。

九. 青海省 黄南 同仁县 青海湖裸鲤

湖裸鲤鱼是青海的,其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体裸露,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和臀鳍两侧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具退化鳞的痕迹。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不明显。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体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均带浅红色。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文化:由于青海湖地处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长缓慢,除第一年生长达3.5厘米外,一生中的体长生长无明显的阶段,4龄以下体重增长较快,体重250克者平均为8-9龄,500克者约为10龄;一般能长到50-60厘米,重约5公斤,25龄;最大个体长可达95厘米,重约6.5公斤。群体中雄鱼多于雌鱼,繁殖力较低,怀卵量平均为16242粒。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产卵场所一般在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纱,水深在0.1-1.1米清澈见底的河道中。在繁殖季节内,当水温低于6℃或超过17.5℃时,便无繁殖活动。产卵旺季为5月中至6月中;产卵活动是昼夜进行,以23时至次日3时为最旺盛;卵产于聚卵窝内,卵沉性,微粘。

分布: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鲁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产。它是青海省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周围几十万亩草原被开垦为农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条河流被人为拦河筑坝,阻塞繁殖通道,许多河流干涸断流,致使湟鱼无法到淡水中产卵,造成大量湟鱼在河口地带死亡。有关资料表明,青海湖现有湟鱼资源量约为7500吨,不足开发初期的1/10,而目前,鸟岛栖息的鸟类每年要吞食近千吨的湟鱼,湟鱼资源的衰竭无形中使鸟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十. 青海省 黄南 尖扎县 尖扎核桃

尖扎核桃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尖扎县万亩核桃基本分布在坎布拉镇──康杨镇──马克唐镇──昂拉乡川水三镇一乡。

尖扎县地处黄河沿岸,海拔相对较低,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有着悠久的果品生产历史,素有“瓜果之乡”“高原小江南”的美誉。

近年来,尖扎县立足县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农业、有机农业,加快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先后投资524.75万元,在沿黄三镇一乡全力推进万亩核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共栽植核桃一万一千多亩,万亩核桃基地初步形成。

自2006年以来,尖扎县开始实施百里万亩核桃园项目,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扶持、群众积极参与,累计从陕西果树研究所引进香玲系列核桃优良品种51万株,栽植11435亩,成活率在96%以上。目前,2006年栽植的3000亩核桃已进入初果期挂果收益,平均每株产果2.5公斤,亩产100公斤,每亩40株,每公斤按市场价40元计算,每亩收益可达4000-5000元,进入盛果期后,每株可产果11公斤,每亩产量440公斤,每亩产值预计达17600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