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淮北特产点心 安徽淮北美食特色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淮北特产点心 安徽淮北美食特色小吃更新时间:2022-05-15 04:12:03

一. 安徽省 池州 青阳 茶枕

 茶香靠枕


  介绍: 茶叶以皖南仙寓山区有机绿茶为原材料,经烘炒、磨碎等多道手工艺与现代科技工艺,精心研制而成。茶包内以粉状填充,使一公斤茶叶体积缩小多倍。茶叶具有浓厚的香味,有吸湿保温等功效。茶香使人闻之耳目清新,提神养生,心情舒畅。茶香颈椎靠枕适合人体脊椎的自然生物曲线,结合茶的独特香味及吸湿作用,能有效促进颈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去湿镇痛。对颈椎病,内心烦闷,压力过大有明显的辅助疗效。  


  茶香旅行枕


  介绍: 茶叶以皖南仙寓山区有机绿茶为原材料,经烘炒、磨碎等多道手工艺与现代科技工艺,精心研制而成。茶包内以粉状填充,使一公斤茶叶体积缩小多倍。茶叶具有浓厚的香味,有吸湿保温等功效。茶香使人闻之耳目清新,提神养生,心情舒畅。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几种香味之一。将本品放置汽车靠背上能够释解车内异味,散发清香,去湿吸汗,使驾驶人员神目清醒,头颈舒适,安全驾驶。  

   
  
  茶香颈椎枕


  介绍: 茶叶以皖南仙寓山区有机绿茶为原材料,经烘炒、磨碎等多道手工艺与现代科技工艺,精心研制而成。茶包内以粉状填充,使一公斤茶叶体积缩小多倍。茶叶具有浓厚的香味,有吸湿保温等功效。茶香使人闻之耳目清新,提神养生,心情舒畅。用茶做填充物制做的颈椎枕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去湿镇痛。对颈椎病,风湿头痛具有明显的辅助疗效。是修身养性,出行旅游携带的必备物品。



  
      茶香腰枕


  介绍: 茶叶以皖南仙寓山区有机绿茶为原材料,经烘炒、磨碎等多道手工艺与现代科技工艺,精心研制而成。茶包内以粉状填充,使一公斤茶叶体积缩小多倍。茶叶具有浓厚的香味,有吸湿保温等功效。茶香使人闻之耳目清新,提神养生,心情舒畅。具有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的功能,天然茶香能舒缓压力,放松身心,消除工作引起的腰背部疲劳,能够缓解驾驶员,办公人员,孕妇的腰酸背痛,对慢性腰肌劳损者有明显的辅助疗效。
 

二. 安徽省 阜阳 临泉 鲖蒜

鲖蒜盛产于临泉县鲖城集西头火星街一带,古代鲖城又一贡品。鲖蒜九叶,又名九叶云香草。紫红皮、小四瓣,蒜头呈扁圆状,似狗牙。捣碎后汤如米汁,味道鲜美,辛辣十足,营养价值也颇高。鲖蒜蒜汁可以连兑三次水而辛辣依旧,享有“鲖城蒜辣掉蛋,两口子难吃一头半”之美誉。鲖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死蒜”,早晨调制的蒜汁,到晚上仍味鲜如初,没有臭味。鲖蒜可作药用,有治痈疽,解百毒、止疼痛之功效。患红白痢疾者,只要两三头鲖蒜放在火里烧熟,早晚吃下,两天既愈。常吃鲖蒜,能增食欲、强体质、治病疮。群众有“吃鲖蒜,疮不见”之说法。据传,东汉明帝封其表弟阴庆为鲖阳候,阴庆将鲖阳城的鲖鱼煮鲖蒜进贡明帝,明帝食后,对其香辣共济、味鲜可口大加赞赏。自此鲖鱼、鲖蒜为每年进贡之珍品。

信息来源:临泉县人民政府网

三.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老城油茶

濉溪老城俗谚说:老城油茶喷喷香,一日不喝想得慌。在街头的饮食摊子上,摆把大壶,外用棉布包着用作保温,壶内盛着做好的油茶。老城油茶的原料为过油豆皮、花生米、猪骨髓油、面筋、黑白芝麻、大小元茴、丁香、花椒等。锅内放入大小元茴、丁香、花椒等原料,用微火烧开,过细箩;再将过油豆皮、花生米等徐徐溜入开水锅中搅拌,用旺火烧至要冒烟时,倒入猪骨髓油、面筋在锅内搅拌均匀;将黑白芝麻放入锅中拌匀,最后烧开挂面粉,搅成稠糊,匀而没有疙瘩,再加入酱油、盐面、胡椒粉、味精,微火边烧边搅。完全要用搅功,搅得颜色发黄,油茶发稠,表面有裂纹痕迹才止。

四.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羊角蜜

羊角蜜白色,因其形态似山羊之角,内含蜜糖而得名。此品系选用上等面粉、蜂蜜、白糖、麦芽糖、素油等为原料精制而成。成品里外三层:蜂蜜糖浆、角壳、粉屑。食时,咬破角壳,蜜浆流出,香甜满口,别有风味。羊角蜜圆圆饱饱的身子,皮又酥又薄,糖稀很浓很甜,咬一口能拉出几道咖啡色糖丝。

五.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临涣培腐乳

临涣培腐乳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涣培腐乳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的。濉溪临涣培腐乳呈棕褐色,皮肉鲜嫩,质地幼细,酱香味浓郁,咸酸味适度,晶莹酥软,软而不腻具有培乳应有的独特味道。

临涣的酱品生产最具传统和地方特色,其中与包瓜齐名的是独具特色的培腐乳。培腐乳有100多年的历史,随同包瓜远销四方。技术精细,工艺复杂,选料优良,配比适当,发酵酿制周期较长,产品制成后具有独特的风味。食培腐乳后,倍感食量增加,尤其用培乳的汁液作为烧肥肉的辅料,更是别有风味。根据气候、温差、土质、无污染等情况,全部精选上等黄豆,加入多种名贵中药材和特制的香料。培乳需要的原料选好后,按生产工序,严格把关,尤其是卫生标准更高。首先要用清水淘净后,再放进清水浸泡,成功后方能上磨磨浆,浆磨成后用箩过去粗渣。所留下来的细浆,用汽加温后点一定的石膏,然后上榨压成规定厚度和标准含水量的块状。下榨后用刀子划成2公分厚、4公分见方的胚块,间隔均匀地放入温室的笼里发酵,要求在恒定室温中保持45至48小时。待发酵到一定的程度,用特制干蜜酱黄培制,加上海盐和天然三伏酱油,装入大缸或坛子内底面,加用适度蜜甜酱,封口上签,放入专用酵室按规定存放。经过大豆浸泡、磨浆、过浆、烧浆、点膏、初榨、压平、复榨、划块、磨制、培制、入缸、封缸、储存、成品等工艺流程。自然发酵陈酿,从胚胎到成品大约10个月的时间,秋凉后开始出售。

成品出售前再进行一次检查,如发现色泽和质量不符合标准,不准出厂销售。优良的产品呈棕褐色,皮肉鲜嫩,质地幼细,酱香味浓郁,咸酸味适度,晶莹酥软,软而不腻具有培乳应有的独特味道。无论在盛夏酷暑,还是在冰封寒冬,无论是休闲归来,还是劳作之后,吃点豆腐香乳,更能刺激食欲。含有多种氨基酸、酯类,是开胃助食的佳品,产品畅销全国。

六.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口子窖酒

口子窖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产于淮北市濉溪县,系浓香型白酒。口子酒酿造历史悠久。据传,战国时期,宋国迁都相山,就大量酿造。口子酒历时千年,素有“名驰冀北三千里,昧占江南第一家”之誉。口子酒人口昧道甘美,酒后心悦神恰,素有“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的美誉。

    口子酒以优质高粱、小麦、大麦、豌豆为原料,在吸取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酿造,长期陈储,精心勾兑而成,被誉为酒中珍品。视觉上,口子酒有“琥珀色”、“喝不净”的特色。嗅觉上,口子酒具有“透瓶香”、“隔宿香”的特色。味觉上,口子酒具有“双重香”、“入口绵”的特色。功能上,口子酒具有“蕴灵气”、 “清神气”的特性。
   
    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口子酒被列为国宴用酒,并作为礼品赠送也门国王。1979年第三届评酒会评为国家优质酒,1984年获轻工部金杯奖,1988年获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及第五届评酒会优质奖,1991年获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金奖,1992年获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特别金奖和曼谷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公司主导产品口子牌口子窖酒于2000年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荣获 “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产品”;2003年,获得“中国白酒典型风格金杯奖”称号;2005年,更是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和“首批三绿工程畅销品牌”称号。被2004年首届中国白酒科学技术大会指定为荣誉产品。口子企业也先后被评为省先进企业、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全国5000家直报企业等荣誉称号。公司于2003年以后,陆续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环境兼容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即食品安全卫生体系认证。在全国白酒行业中的排名也由2000年的第34为迅速攀升至2003年的第12位,并被评定为2003年度中国白酒行业最佳经济效益十强企业。2006年5月,口子窖酒顺利通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认证。这一认证被业内人士称为高档白酒身份证。2006年公司进入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七. 安徽省 淮北 烈山区 山羊板皮

阜阳白山羊,属淮北白山羊品系,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产仔多、 繁殖快、出栏率高、肉质鲜美等特点。白山羊板皮具有组织细密,分层 性能好,制成品柔软光泽美观,耐用等优点,因而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 很高的声誉,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客商的热门货。阜阳市广大农民历来有养羊的习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养羊虽受到限制,但年饲养量仍有数万只。三中全会后,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看到养羊的价值,养羊业迅速发展,年末存栏量均在20-40万只,年产商品山羊板皮量40万张以上,最高达70万张(含外地 流入),在全省屈指可数,是全国山羊板皮生产基地之一,又是山羊板皮 的商品集散地。以往阜阳的山羊板皮,由外贸统一收购后,经上海、武汉港口转运 出口至欧洲各国,每年换取一百多万元的外汇收入。现在,巨大的资源 储量象一块磁石吸引着许多海外客商纷至沓来,目前已有中国和意大利合资的中意坎堤制革厂,以及中港合资的飞龙制革有限公司,年消化山羊板皮20多万张,就地加工使山羊板皮成倍增值,不仅使外商得到良好的效益,也使本地养羊农民受益非浅
( 阜阳)

八.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临涣培乳肉

临涣培乳肉以其香浓、味纯、滋补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比起红烧肉,培乳肉吃起来肥嫩不腻,含化在嘴里回味无穷;比起精肉块,培乳肉吃起来更有软嫩感,尤其是它特有的乳香味,香气四溢,叫人垂涎欲滴。培乳肉色泽鲜艳、形态饱满。培乳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

临涣当地人对培乳肉情有独钟,人人嗜好。常常是未说先馋,闻味流涎。吃培乳肉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享受。无论临涣人走到哪里,家乡的培乳肉总会在他们的脑海里、嘴唇边打转,结缘,挥之不去。凡从临涣走出去的人,在城里生活久了,吃饭的时候心里往往会有淡淡的失落,那是因为对家乡培乳肉的眷恋。也许不仅仅是味道的原故,吃培乳肉已成了一种怀旧的情绪和思乡的心情,对家乡的感念伴随着培乳肉的清香飘进心坎。

据地方史料记载,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时,总前委在1、1、陈毅同志的领导下,面临复杂的形势,当时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就设在临涣小李家一座小茅草屋里。为了革命的胜利,老百姓们心疼1们的辛劳,便把自家最好的饭菜送到了总前委。当时1们的餐桌上就有一道临涣特色菜———培乳肉。1将军一吃就喜欢上了,只见他嘴里吃一块,手中的筷子夹一块,眼睛还盯着盘子里的一块。这时1心有所悟,一下子就联系到了刚才研究的作战计划上,于是提出了“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作战方案。“吃一个”,就是先集中兵力歼灭黄维兵团;“夹一个”,就是把杜聿明集团紧紧包围住,不让他逃掉;“看一个”,就是对于蚌埠方向前来增援的敌人严密监视,堵住其进攻。

培乳肉做工细腻,工艺考究。据载,1860年(咸丰十年),临涣酱菜地名家清代潘孝武祖父潘恒广为逃避战乱,来到河南鹿邑县。为了生计,潘恒广便帮人做起了酱菜,拜当地师傅学习技艺、加工酱菜,出师后,与人合伙经营酱菜生意,并把技术传授给了儿子潘士昌。后来潘氏父子来到了临涣继续从事酱菜生意。在酱菜制作中,他们发现酱菜经过临涣浍河岸边的古泉水泡制,味道更加鲜美,其美味远远超出了其他地方。当时潘氏父子在制作酱菜过程中发现,用发酵的酱菜汁中蛆虫制作的菜,名曰肉芽菜,味道异常鲜美,后便用酱菜汁烧制肥肉,更是别具风味。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制作出培乳肉。

培乳肉工艺考究,必须由当地酱菜培腐乳的汤汁为辅料,制作时须选用上好的五花肉,加工成大块方形,然后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去掉油腻。捞出后冷却,再切成均匀的肉片,淋入培乳汁(其培乳汁的好坏决定了培乳肉的色泽和风味),加入作料调匀,放入碗中或盘中,再上锅中蒸若干时间,进一步去掉油腻,并将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后从锅中拿出冷藏,待食用时再上锅蒸15分钟后便可食用。

现临涣当地人大多会制作此菜,其中以临涣贵林酒楼老板王贵林在工艺制作和风味上尤为突出,其制作工艺和风味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2007年3 月,贵林酒楼为打出品牌,在濉溪县工商局为其特色菜培乳肉注册了“贵林”牌商标。其生产的培乳肉目前已加工成成品,并采用真空包装。其产品远销至省城合肥,并加工成礼品盒包装,成为当地人佳节的馈赠礼品,受到顾客的青睐。当地著名文化资深学者陈雷为“贵林”牌培乳肉作诗赞曰:临涣古镇三千年,涣水悠悠四名泉。培出美食堪称绝,乳香九州四海传。肉肥不腻奇中奇,贵客来临恨见晚。临别难忘带回转,敬献亲朋人称赞。

九. 安徽省 淮北 濉溪 宿半夏

【宿半夏】我市濉溪县的名品,不仅是药汤剂的原料,也是部分中成药品丸剂和露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