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天门最好吃特产 天门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天门最好吃特产 天门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04-15 09:31:08

一. 湖北省 天门 天门甜瓜

一年生蔓性植物。果实香甜,富含醣、淀粉,还有少量蛋白质、矿物质及其他维生素。以鲜食为主,也可制作果干、果脯、果汁、果酱及腌渍品等。

甜瓜根系发达,主根深达1米以上,侧根分布直径2米--3米,但根的再生力弱,不宜移植。茎圆形,有棱,被短刺毛,分枝性强。单叶互生,叶片近圆形或肾形,被毛。花腋生,单性或两性,虫媒花,花卉为黄色。果实有圆球、椭圆球、纺锤、长筒等形状,成熟的果皮有白、绿、黄、褐色或附有各色条纹和斑点。果表光滑或具网纹、裂纹、棱沟。果肉有白、桔红、绿黄等色,具香气。种子披针形或扁圆形,大小各异。大的有网纹甜瓜千粒重达25克左右,小的有芝麻酥各粒重仅14克左右。甜瓜种在16℃--18℃时开始发芽,30℃时发芽最快,生长适宜温度为25℃-32℃,在40℃时同化作用仍炙良了。甜瓜要求低的空气湿度。甜瓜中网纹甜瓜不耐湿润,普通甜瓜次之,越瓜、菜瓜较耐湿。甜瓜要求日照良好,在阳光充足时病害少,植株生长强健,结果多而品质好。

原产于印度、非洲热带沙漠地区,大约在北魏时期随着西瓜一同传到中国,明朝开始广泛种植。现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二. 湖北省 仙桃 螺蛳蚌蛤

“三月螺蛳四月蚌,五六月间光蚂蝗”,这是沔阳的民谚;邻邑天门,潜江也有“正月螺蛳二月蚌”之说,都是指农历而言。它提醒人们,要吃螺蛳蚌蛤,可别误了大好季节。

江汉平原腹地的沔阳,虽然所有的河湖沟渠,都是螺蛳蚌蛤的栖身地,而要吃上一顿它们的肉,也并非易事。蚌是一个个从水里“摸”来的,螺蛳是一个个从水里“捡”来的,这摸、捡,都得下到水里去。乡下人管蚌叫“蚌憨子”,它呆在水塘的。,绒泥地里,一动不动,又把那坚硬的外壳大半暴露外,让请摸蚌人的手和脚一触到它即可拿获,你说憨不?但三四月间春寒料峭,摸蚌人在凉飕飕的水里劳作,全身冻得起满鸡皮疙瘩;有时还得站在齐腰深的水里用脚摸,摸到后,没入水中,以手取蚌,也够受啊!相比之下,螺蛳大都产在只没脚脖子深的水田里。水清澄澈,见一个,捡一个,俯拾可得。

只是江汉平原人吃螺蛳不像外地人那样将其囫囵地炒个半熟不熟,滋滋地吮吸入口,而是先把螺蛳用开水“濯”过,再用断了半截的纺花锭子或者是一根竹签剔出螺蛳肉,按天(门〕潜(江〕沔(阳〕“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种食用方法,即有蚌、腊肉、豆渣粑的所谓“三味火锅”,出人意外地在全市各餐馆遍地开花,乡里卖蚌的农民们也发了一点小财。

三. 湖北省 仙桃 沔阳醋鸡

“鸡呀鸡,你莫怪,你是阳世一碗菜”。千百年来,鸡肉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乡村人家养的鸡,下蛋来换回油盐钱,平时谁舍得杀鸡吃鸡肉,只有逢年过节和婚丧大事,招待宾朋才能偶尔吃一次鸡肉。

那时候,家家户户散养有几只、十几只鸡,但以生蛋鸡居多。春、秋季节里如鸡得了瘟疫死了,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才舍得把它吃掉。在民间,“鸡瘟”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禽类疾病的通称。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遇上村子里鸡瘟严重时,有的家养的鸡死的“倒笼”,实在可惜。

鸡瘟传染性极快。容易得鸡瘟的鸡多是些新鸡,其免疫能力较差;长到几年的鸡,多少有些抵抗力,鸡瘟来时,死亡相应要少些。

鸡瘟病死的鸡,多半在夜里死在鸡笼里,第二天发现时鸡都发硬了。人们把死鸡脱毛,去头、去内脏,腌制一、二个时辰,再拿到锅里用水去煮,病死鸡下锅煮半天还煮不烂,只能到七层熟捞起来再加工。吃病死的鸡,不是说那时的人们有多么的“好吃”。鸡瘟说白了,也就是“1”,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吃这些病死的鸡呢,除了一年里“开荤”少外,另一方面就是人们普遍的认为,死鸡在加工制作时,经过了烟火的烧煮,会杀除病菌,不会传染人和生病,如急、慢性痢疾等。

“ 鸡八块”,说的是一只鸡只能砍有八块。把煮好的死鸡砍块后,放在烧热的油锅里爆炒,滴几点白酒,放些辣沫,加五香粉,大蒜,加少许水直至完全焖烂,最后多淋些陈醋,“酸黄瓜要醋来腌”,醋不怕多,鸡块又酸又辣。人们知道,醋除了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外,还可以增强消化,于是就有了“醋鸡”。

那时乡村人家养的都是些土鸡,土鸡要一年才能长大,而“洋鸡”(也叫tai鸡)只需三个多月。过去养鸡,都是散养,很少圈养的。要说起这土鸡和“洋鸡”的区别:土鸡肉鲜嫩,而且味香,土鸡蛋不仅卖的价钱高,而且营养价值也高,味道清淡,香味清纯;相比之下“洋鸡”肉和蛋就差多了。

我生长在农村,也可以这样去说,是吃土鸡蛋长大的,过年过节都少不了有蛋吃;糖心蛋、毛壳蛋、炒鸡蛋、煎鸡蛋、蛋炒饭、蛋粑、咸蛋、蛋汤…..都吃过。父母养了我们姊妹八个,也喂养着一群鸡。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在每年的团年饭上,最抢眼的一道菜——母亲醋的土鸡。

乡下人一般喂一二只“线鸡”过年,小时候不懂事的我,只知道这醋鸡好吃,不知道生活的艰难,父母的辛劳。父亲总是说他不喜欢吃这醋鸡,他喜欢自己的一群儿女,也喜欢家里喂的这一群鸡。大年三十,每当他喝几口酒后眼角会流泪,会伤感,会去愁明年的日子。当时,我不解其意,也不愿多去想。但我确实知道,父亲的心中,装着全家人也无法解开的秘密,承担着全家人生活的重担。

几十年过去了,家乡醋鸡那浓厚香醇的味道,在我的心中,却有一方净土,一直散养着我儿时的回忆。

沔阳醋鸡乃美食一绝,即使是在那大集体时缺少柴米油盐的日子,农村里的酒席上也少不了要有一碗醋鸡的。当人们过上富裕生活后,再也没有人去吃死鸡了,兽医防疫,鸡瘟也没有了;粮食多了,养鸡多了,吃醋鸡也再不是是普通人的奢侈品,今日的农村,逢年过节家家开卤锅:猪肉、猪蹄、头皮、回肠、豆制品、海带、藕、鸡一锅卤。在这些佳肴中,当然还是那碗香醋鸡了。

在人们吃腻了这些肥厚的品种时,又想起了野味,如野兔,野鸡、斑鸽等等。家里懒得做,就往酸醋馆子里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沔阳醋鸡较出名的酸醋馆有新龙街的旅游餐馆、浏阳餐馆、燕山餐馆,夏市杨师傅餐馆,毛场的江万和餐馆等,醋鸡所用材料都是地道的土鸡。

土鸡又叫家鸡、草鸡,就是本地鸡。公鸡冠大而红,母鸡鸡冠极小。鸡肉、鸡蛋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普遍散养。土鸡在土中产蛋繁衍,在土中恋爱苍老,土鸡带给农民的是“银行”。

醋鸡,是沔阳人民自制腊味中的美味。由于制作精细,辅以多种调料,因食用时具有浓郁的香醋味,故称“醋鸡”,也称“醋辣鸡”,吃起来“酸激打”、“辣豁打”。沔阳醋鸡还具有皮肉脆嫩,色红味油而不腻的特点,是年节待客的美味。

卤锅中的佐料有五香粉、大奎、桂皮、八角、食盐、酱油等,开卤锅时,一般把这些佐料用纱布包着,放在锅里。三伏潭醋鸡,当然少不了鸡和醋了,醋鸡时首先是选好鸡:鸡分当年生长的鸡、第二年鸡,选用当年鸡相对要嫩一些;醋选陈醋或白醋较好。醋鸡具体做法大致为:

首先将鸡洗净,整只鸡放在卤锅至六七成热时,取出鸡,砍成块,再拿到油锅里去烩、去拌佐料:有生姜、辣椒、酱酒,把鸡块翻炒;接着加定量的料酒、也可以加味精、鸡精、胡椒粉,加水盖上锅盖焖至水干,最后放蒜苗和醋。这时,香喷喷酸辣开胃的沔阳醋鸡就可以出锅了。

沔阳醋鸡是仙桃的名吃,城里城外,乡里乡下,无人不知晓沔阳醋鸡之美名。当地甚至有了这样一句顺口溜:沔阳醋鸡小曲酒,神仙闻香不想走。

一生的吃过许多方法烹饪的鸡:烧鸡、拔鸡,大盘鸡……回味起来,还是家乡的醋鸡最有风味。

(2012.08张才富于昌平)

四. 湖北省 天门 天门传统黄谭米粉

天门黄谭人的传统招牌糊汤米粉,味道算不错的,开张到现在生意一直很好,主要经营天门传统黄谭米粉。正宗的糊汤是用鳝鱼熬的。臊子是炸过的鳝鱼丝,这里的油条粗又大,用透亮的油炸,拌在糊汤粉里头吃着好爽!

米粉,是指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丝状米制品,而不是词义上理解的以大米为原料以研磨制成的粉状物料。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南方消费者)的喜爱。米粉品种众多,可分为排米粉、方块米粉、波纹米粉、银丝米粉、湿米粉、干米粉等。它们的生产工艺大同小异,一般为:大米 — 淘洗 — 浸泡 — 磨浆 — 蒸粉 — 压片(挤丝)—复蒸 — 冷却 — 干燥 — 包装 — 成品。

在中国南方由于盛产稻米,比较流行,南方人习惯吃米饭,对比较干的食品难以下咽,因此米粉一般都是做成汤面。 南方各地的米粉吃法和作料配制也都不相同。

五. 湖北省 仙桃 仙桃锅奎

仙桃锅奎

锅奎是三百六十五个早床勤行铺的师傅用小麦粉,拌发酵的老面,食用碱,苏打等,揉成面状,放在盆里用布盖上,等死面发起来后,做成各种形状,用锅灶炕熟成的一种面食。按使用的锅灶来区分锅奎的种类;用凹锅(平底锅),盖锅,柴灶炕出来的锅奎有砍锅奎,猪油锅奎等。用桶炉子炕出来的锅奎,我们当地叫“草鞋板”“板凳脚”等。沔阳一带最传统的要算砍锅奎了。六七十年代,集镇的国营饮食店天天有砍锅奎卖。

把买回来的砍锅奎放几天后再煮的吃可以补虚?一个砍锅奎像筛子那么大,你去买时,你只要说切多少钱的,卖锅奎的伙计就用刀在案板上为你砍多大的一块。多半砍成三角形,故名砍锅奎。砍锅奎中间有一个空着的圆心。刀子从圆心往外切。“狗子狗子你不咬,切块锅奎你过早”…….

炕砍锅奎用的是烧柴。先把盖锅倒盖在土灶上烧,盖锅就是平常烧火用的大锅,破锅都可以用。用三个铁钩子勾住锅沿,用一根绳子连着一根横着的木棍,木棍生着铁钩子;绳子的一头吊在房梁上,运用杠杆的原理移动盖锅,不烫手省力。用硬柴如棉梗,树枝等去烧,把盖锅烧红都不要紧,烧热盖锅是为了炕锅奎的上面。盖锅烧热后,师傅把揉成圆形的面的上面撒些炒熟的芝麻,然后放在凹锅里,一次只能放一个砍锅奎。用两个凹爪抓起凹锅的边沿,按下木棍翘起盖锅,移出灶台面,把凹锅放在灶上,盖上盖锅。这时,灶里只能加穰柴去烧,如麦草,粟草等。上蒸下烧,几个烧柴把子后,锅奎就炕好了,再炕第二锅。炕砍锅奎是不需要翻面的。砍锅奎肉呈蜂窝孔,吃起来软绵绵的;砍锅奎皮厚且焦,人说锅奎是两块壳(形容女人憔悴)吃起来又香又脆。

桶子锅奎,是用一种圆柱形的烤炉,内胆多为土陶的水缸,烤炉底部加燃烧的柴炭炕成的。把揉好的面拉成长方形,又像草鞋板,又像板凳脚……摊在手里贴在烤热的炉壁上,一贴就粘住了。这炉壁就像行军作战时,队伍把石头烧热烤面食充饥一样的道理(古时有一带兵的只发士兵面粉而没有锅)。贴上去不久,这面就起龙骨包,不一会就炕熟了。用火剪夹出来,就可以拿在手里吃了,芝麻香香的,板凳脚的壳脆脆的。

这猪油锅奎也是用凹锅炕的,跟砍锅奎的做法大致相同,其形状也是一个长方形,但没有板凳脚那么长。猪油锅奎肉坨厚,是起层的,上面用刷子涂有猪油,吃起来味鲜,有芝麻,蒜苗,吃起来也很香,故上瘾才解馋。

锅奎可充当干粮种类也多,其他锅奎皆由它派生而出,仙桃人爱喝包面汤,爱吃锅奎,并看作是最好的过早,走亲戚篮子里都提上几个。

2011.12张才富.于乌鲁木齐

六. 湖北省 天门 天门蓝印花布

位于江汉平原的湖北地区,濒临长江,土质、气候对棉花的种植尤为适宜,而天门更是全国著名的棉乡。随着植棉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地方棉纺织手工业的兴盛。另一方面,天门在已大量种植蓝草,为染制蓝印花布就地提供了染料来源,这对天门蓝印花布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据《天门县志》记载,“乾隆六十年(1795年),山(西)陕(西)帮商人在(天门)岳家口收购棉布(土布),销往陕西、山西、甘肃等地。岳家口蔡云昌经营的棉布被陕帮商人誉为棉缎……道光元年(1821年),天门县城有郭复兴、刘茂盛、唐茂盛等作坊大规模生产蓝印花布。后来,岳家口、干镇驿、皂市、渔薪河等地也相继兴起印染业……”蓝印花布在很多地方都有生产,同为手工业时代的产物,其制作工艺大都一样,但在其他方面却不可避免地带有地方色彩。江南蓝印花布以温文尔雅取胜,湖北蓝印花布则以强健大胆、沉着朴素、清新明快、抒情性的乡土魅力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七. 湖北省 荆州 监利 监利莲子

芙蓉之国——监利,犹如镶嵌在江汉平原南端的一颗明珠。东沿洪湖,有水面50余万亩,为监利、洪湖两县(市)共有,西随岳高速望荆沙,长江水迂回于南,东荆河静卧在北。监利境内河网密布,湖泊星罗,土壤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地利形胜,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古籍浩瀚,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史以来,勤劳勇敢的监利人民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丰腴的土地上。正是这些不避艰辛,不畏-,不惧-,可歌可敬的人民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篇章。

八. 湖北省 荆州 监利 监利大米

监利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监利大米是湖北荆州监利的。

监利大米产于监利县23个乡镇管理区,东至白螺镇韩埠村,南至三洲镇上沙村,西至程集镇曾周村,北至新沟镇东荆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度35分—113度19分,北纬29度26分—30度12分。监利县是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监利原属云梦古泽,湖泊密布,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三国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析华容置监利县,以“地富鱼稻”“监收鱼稻之利”而得名。1979年后,为发展农业生产,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部分湖泊改造成粮田。水稻是监利第一大宗作物,1970年代地方特色水稻品种“青粘香米”威名远扬,1979年、1982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监利县先后被列为商品粮基地县之一,2000年以来,“监利大米”因质优价高而畅销广州等南中国市场。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监利县米业同业商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监利大米主产于湖北省监利县。核心产区监利县位于东经112°35′—113°19′、北纬29°26′—30°12′之间,共23个乡镇农场管理区。具体范围为:南临长江,与湖南华容、岳阳、临湘3县(市)交壤;东跨洪湖,与洪湖市接壤;西接江陵、石首两县市;北依东荆河,与潜江、仙桃2市接壤。核心产区耕地总面积13.72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10.72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8.13%。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监利大米属籼型,米粒细长,长6.75mm,宽2.10mm,千粒重21.0g,透明或半透明,腹白极小,油性适中;米饭泡松柔软,粘而不腻,清香可口。 2、内在品质指标:蛋白质≥7.0%,氨基酸≥6.5%,直链淀粉14.0-20.0%,胶稠度≥70mm。 3、质量安全要求:严格格执行GB1354—2009《大米质量标准》、GB2715《粮食卫生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等相关规定,确保大米质量安全。

九. 湖北省 荆州 江陵 花糕

花糕

花糕,以其色形而名之,实为鱼糜蒸制而成,故又名鱼糕。此肴在荆城一域为宴之必选,民称之头菜,宴中第一菜品,无其不成席焉。

相传,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而由其弟朱厚璁继位。时璁远在钟祥,亟待京城承嗣大统,恐一路迎送,耽误行程而滋生变故,故潜形而奔。奈金枝玉叶不堪劳顿、饮食之虞,遂将鲜鱼去刺成糜,和淀粉蒸成豆腐状而食之,既掩人耳目以彰忠孝之情,又便于携带以尽路途之速。后璁即位,号嘉靖,取此肴为“蟠龙菜”。

此法后传至民间,且荆城一域饭稻羹鱼,鱼贱而食方鲜。此法一成,即成宴之头品矣。

此肴以草鱼为主,配以少许肥肉成糜,加蛋清、淀粉和而上笼蒸之。初熟,将蛋黄汁敷面,点洒红汁,即成红黄花图。入碗前,刀成一指宽、三寸长之片,碗内衬以元宝(鸡蛋)、龙丝(粉丝)、玉条(山药),再堆成锥形,复入笼蒸。出笼再以黑木耳、黄花菜、青葱末、红辣椒、精瘦肉入芡爆炒,浇其上,五彩烂兮。

此肴晶莹细嫩,滑而不断,爽而不腻,食鱼肉而不见其形。每席每客二块。一席十六,分四面码放,以应八仙桌之东西南北矣。今吃法稍简,切片状码盘中成条即成,然其制法百多年弗变矣。

十. 湖北省 仙桃 荷花菜卷

原 料

主配料:鲜荷花3朵、鲜牛肉250克、熟火腿25克、水发银耳25克、水发冬菇15克、圆白菜叶10片、鸡蛋30克、葱末5克、熟米饭100克

调料:精盐10克、味精3克、胡椒粉1克、水淀粉50克、绍酒15克、色拉油750克(耗约100克)。

制 法

(1)将鲜荷花洗净,摘下花瓣,切成粗丝。冬菇、熟火腿、银耳分别切成丝。鲜牛肉去筋膜,斩成茸。

(2)炒锅置中火上,加入色腊有烧至五成热,加入葱末煸炒出香味,加入牛肉茸、荷花丝煸炒一下,离火与熟米饭、鸡蛋液、冬菇、胡椒粉、熟火腿、水淀粉搅拌成馅心。

(3)将白菜叶放入略加盐的沸水中,略烫一下捞出,沥干水分,切掉叶茎,在每片菜叶上放入搅拌均匀的馅料,放好后卷包,两头用细线扎住。

(4)炒锅置旺火上,加入色拉油烧至五成热,逐个放入圆菜包,炸黄后捞出,待油烧至八成热,放入复炸一次至色泽金黄,捞出沥油,整齐地放入盘内即成。

特 点

色泽金黄,外脆里嫩,花香宜人,为夏秋美味花馔。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