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长治特产干果 长治出名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长治特产干果 长治出名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5-30 02:42:12

一. 山西省 长治 沁县 沁县枣糕

【枣糕】枣糕,取软米面放入木盆,用温水搅拌成疙瘩碎粒状,将大红枣用清水洗干净,用温水泡软。将蒸锅置于旺火上,舀上净水,沸后套上专用蒸米的纱布,取软米粒撒上大约6厘米厚,待蒸汽腾起后,再撒一层软米面粒,如此大约18厘米厚,排放一层红枣,反复数次,直至满。蒸熟后倒在案板上,用湿布盖住,双手蘸冷水拍压面膜状,吃时,用刀切成薄片即可。大红枣“味甘、平,无毒”,有“润心肺、止咳、解五脏、治虚损、除肠胃癖气”的作用。

二.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上党腊味驴肉

山西上党腊味驴肉,起源于乾隆年间。该产品选用新鲜驴肉,配以花椒、大料、丁香、桂枝、桂皮等20余种中草药,采用传统工艺,经真空包装,高压灭菌精制而成。

三.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白猪头肉

白猪头肉是长治地区群众喜食的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卤肉制品。据说,古时潞安府(长治市)东街香角巷孙家祖辈有人在外地学制腊肉和猪头肉的手艺。
[特点]:肉白质脆,片薄如纸,辛辣爽口。

四. 山西省 长治 壶关县 壶关党参

壶关党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日,从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传来消息,我省壶关县的“壶关党参”,通过原产地证明商标的初审。

壶关县种植历史达千年的中药材党参—“壶关党参”地理商标历史三年即将注册成功。地理商标主要用于证明该商品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壶关党参”产于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据记载,壶关县党参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唐,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特别是太行山大峡谷中的紫团山党参为参中极品,一直是历朝皇室的御用贡品,宋朝大词人苏轼,曾些诗《紫团参寄王定国》对紫团参称颂备至。

据记载,壶关县党参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唐,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特别是太行大峡谷中的紫团山党参为参中极品,一直是历朝皇室的御用贡品。

近年来,由于没有品牌,无法形成规模合力和品质优势,壶关党参的种植和市场一直在小范围发展、未能形成气候。为使紫团山党参重获新生,2008年,由壶关县中药材协会作为申请人,向国家商标局提出原产地证明商标的申请。期间,经过六次资料补充,终于通过初审。

目前,壶关党参的种植已覆盖该县大部分乡镇,种植面积达到了600余亩。“壶关党参”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后,将大大提高“壶关党参”的知名度,使这一古老的药材品种焕发新的生机。

五.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潞绣

潞绣

山西省长治古称潞州,其地所产绣品常被人统称为潞绣。历史上主要靠民间个体手工制做,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规模。二十世纪,长治市成立剌绣厂,主要生产被罩、枕巾、门帘等绣花产品。1980年建厂以来,企业曾经一度辉煌。1986年以来,市场风云突变,面对沿海城市同类产品低成本、短周期、多花色,低廉价格的竞争,企业束手无策,经营亏损-停产。1992年市二轻局党委调市文化用品修理厂厂长陈爱红担任厂长。她上任后,自筹资金先后生产被罩、童装等产品。但好景不长,几个月的辛勤劳作换来的是仓库里的积压,无情的市场给了企业一个启示:刺绣企业要生存,必须眼睛向外。

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企业开始得到转机并充满了希望。当年9月市政府一位主要领导赴美访问,临行前让刺绣厂做一面锦旗。厂领导敏锐地意识到小小锦旗蕴含着无限商机。当时参与制作的厂领导和技术工人表示“一定要做好这面具有国际意义的锦旗”。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制作,这面融友谊、智慧、艺术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锦旗作为政府的馈赠品带到了美国。精美的图案,自然的花色,细腻的针法赢得了美国客商的赞许。经过市外办的牵线搭桥,该厂首次承接了美国迪门逊公司加工500片绣品的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使企业迈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首批绣品在款式、花色、针法及交货时间等各个环节上都得到了美方的认可和信赖,于1993年3月正式组建了中美合资企业———山西长雷工艺绣品有限公司,经上级批准,陈爱红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支部书记。

长雷加工的工艺绣品主要有手绣工艺品、手工艺台布、抽纱刺绣、手工艺编织、机绣工艺品、垛绣、堆锦、贴绣等产品,工艺上融湘绣、苏绣、潞绣为一体,设计别致、图案精美、绣艺精湛,深受外商青睐。它与现代高科技产品在国际上同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国外它是人们(尤其是女性)的一种消遣品和室内装饰的艺术品,销售前景看好。主要市场在美国和德国。1985年以来,国际市场呈逐步上升趋势。随着我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长雷公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外商的订单越来越多。从1996年到1999年订单分别为1.5万件、2.4万件、4万件和24万件。原在山东沿海等地加工绣品的德国客商,也慕名而来经过实地考察后,把机绣订单给了长雷。英国、加拿大等一些外国公司也要求与长雷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随着订单的增加,国际市场的开拓,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公司职工即使满负荷运转,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5年公司在招收农村女青年进公司从业的同时,采取组织网点,扩散产品的办法,分别在沁水、壶关、屯留等县的农村搞了6个加工网点,当时效果确实不错。但由于网点少,路途远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公司领导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吸纳下岗女职工,这样既能为“再就业工程”做贡献,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更能为众多的下岗姐妹排忧解难。从1997年起,长雷实施了三个转移,即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招收农村女青年转向吸纳下岗女职工、由单一的加工网点转向家庭式、企业式、社会式和钟点式。多种加工形式适应于广大女性。为了使再就业工作收到实效,长雷对下岗职工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对新成立的加工网点让利并免费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对愿留在公司工作的下岗女工享受公司在职职工同等待遇;凡在公司就餐的每人一日三餐只收2.2元伙食费。优惠的政策,实实在在的行动,吸引了众多的下岗女工。截止1998年底,长雷已建立比较固定的加工网点29个,分布在平顺、长子、屯留、长治、潞城、襄垣等6个县(区)和市属13个企业。其中,长丰公司、锻压厂、太行锯条厂、省建三公司、清华厂等几个企业的加工网点已成为长雷的支柱网点,几年来长雷已安置下岗女工2500名,支付加工费1000余万元。几年来,长雷公司的发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1997年4月,鉴于长雷没有下岗职工再就业技术培训场地的实际困难,市财政拔款130万元,企业又千方百计自筹30万元,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余名下岗女工技术培训的全市第一家“再就业培训基地”。实现了当年列项、当年投资、当年竣工使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专题介绍了长雷的经验和陈爱红的先进事迹。省市各级领导赞扬了长雷实施再就业工程主动为社会分忧的做法。

山西长雷工艺绣品有限公司凭借诚实可靠的信誉和一流的质量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步,先后开辟了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香港和中东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产品由1种手工绣品发展到拉毛、绢花、描绘、雕刻等16个种类上万个品种,同时公司又增设了6部电脑,开通了两个国际线路,购置了

182台万能绣花机,10台电脑绣花机,一条装饰木框流水作业线设施,开辟了机绣、相框两条生产作业线,生产潞绣工艺品22万件,8年累计出口绣品165

万件,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德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产品出口占总产量的95%以上,创汇900多万美元,成为山西最大的绣品出口企业之一。长雷产品终于漂洋过海,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六.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堆锦

长治堆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长治堆锦,又称"堆花",为民间画类工艺品,是长治地区的。其创制时间尚未考证,但从现存资料看,至少在清末民初已闻名遐迩了。

古城长治丰厚的物产资源、悠久的文化传统、朴实的民风民俗、聪慧的能工巧匠,赋予了长治堆锦粗犷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技巧。使这一艺术以其独特的风采呈现于我国民间工艺品的百花园中。

长治堆锦以丝绸织物为主要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其单体造型小巧精致。以人物为例,一般身高在15-25公分之间。因制作中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边缘粘贴的纸捻粗细各异,再加上拨折叠压时的顺序变化,使画面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对人物的头、手、佩饰、道具的制作要求十分精细,直径仅两毫米的手指必须内填棉花,外包绸缎。头饰、道具要用金银箔料刻成十分精美的图案,一些地方还要彩绘。

早期的长治堆锦以制作礼品为主。有置放在条几上的座屏,有数达十余平方米的中堂、条屏等等。其内容多为反映岁时俗尚、人生礼仪的吉祥图案。

长治堆锦影响较大的艺人是我市炉坊巷李家的李模(?-1931年)、李时忠(1890-1967年)父子。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苦心钻研,不断创新,是集绘画与制作技巧于一身的全能艺人,为长治堆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可贵的贡献。1910年前后,他们曾应邀前往晋中、太原一带作艺。在将近3年时间为冯玉祥、吴佩孚、阎锡山等军政要人和地方权贵制作了一批堆锦作品,因此而备受青睐,名声大振。1915年,他们制作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条屏,荣获巴拿马赛会银质奖。遗憾的是当时的奖章、证书和其它实物已失于战乱。

长治堆锦从其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前一直采用"传媳妇不传闺女"的家族式传艺方式。1931年,李模去世后,长治堆锦的生产逐渐萎缩,技艺退化,李家艺人基本上改做油漆裱糊。李时忠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全能艺人。

1953年,李时忠、李时杰、陈玉珍、李松等堆锦艺人参加了长治市油漆裱糊合作社(市工艺美术厂前身),成立了长治堆锦的第一个生产小组。这个时期生产的堆锦不以盈利为目的,批量也很小。有"李密苦学"、"张骞寻源"、"木叶照书"、"刻舟求剑"等传统题材作品,也有"歌唱和平"、"英雄常在"等现实题材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来访的朝鲜和苏联友好代表团。1964年秋季广交会后,长治堆锦开始出口,1965年到1966年,长治工艺美术厂共生产了套装"八仙人"和"巾帼英雄"、"天女散花"、"葡萄熟了"、"快乐的童年"等4000套条屏、单幅画及盒装产品。1972年至1979年,又生产出口了一批套装堆锦礼品盒和折叠式堆锦纸篓。这期间,技艺人员还在保持以绸缎为主要面料的情况下,借鉴了其它新兴工艺画的一些经验,扩大了用料范围,增加了制作手段。制作了一批主题鲜明,构图巧妙、物象准确、1合理、色彩明快、装潢新颖的创新堆锦,成为长治堆锦的换代产品。创新后的长治堆锦,曾参加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和多次省级展览,"拜月"、"听琴"等作品还获得了79年省工艺美术创新奖。

七. 山西省 长治 襄垣 上党糊肘子

(1)将肘子卸下来(前后肘都可),顺着腿骨把肘子割开,割至骨肉快要分离,肘子成一个大圆块。

(2)将肘子放在冷水口浸泡,至猪皮特别柔软后,用肉叉叉住,放在无烟旺火上,将肘子皮反复烧烤成黑焦色,再放入温水中浸泡,至肉皮回软后刷洗,将黑焦刷去,肘皮黄中带红,似枯皮,十分可爱。

(3)用清水把肉上沾的黑渣子反复洗净后入锅。

(4)锅中注入清水,以淹没肘子为度,先用大火烧开,撇去上面的污沫,放入葱节姜片后改用文火煮60--70分钟,至肘子脱骨时就出锅,趁热将肘骨拆去。

(5)将肘子皮朝下放在砧板上,先把肘子上稍厚的肉层片平,再用利刃将肘子肉改切成菱形块,切时只可切至猪皮,不可把皮切透,刀要切至猪皮厚的二分之一处,使猪皮还连成一体,并用力将肘子修理成圆圆的一块,皮朝下放在30--33厘米的汤盘中,再把片下的瘦肉垫在肉浅的地方,上面放葱段、姜片、蒜片,再改上一整颗大料,用煮肘子的原汤兑少许酱油精盐盛入汤盘中,放入蒸笼内,用中火蒸30分钟就可出笼。

(6)取一大圆盘,将肘子汤滗入锅中,把肘子反扣在大盘内,再把肘子汤勾成二流芡,浇在肘子上即成。注意:糊肘子有两个关键之处需要掌握好。一是猪皮一定要泡软后再烤。不经过浸泡的肘皮是烤不好的,也就影响了肘子外形的美观。二是蒸锅的火候要掌握好。猛火蒸瘦肉发紫,小火蒸又达不到软烂肥润的要谐,只有用中火连蒸带闷才能把肘子做好。

特点:肘子红黄光亮,肘皮上的菱形刀纹清晰可见,用筷子一挑就可分离。白肉肥润粘绵,入口就化,瘦肉软烂酥香,入口不柴,味道醇香,赛似熊掌。

八.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潞城草帽辫

潞城草帽辫轻薄柔韧、辫条匀称,用它做成的草帽既能遮风挡雨,又清凉透气。草帽辫还能制作出提篮、扇子等日用品,轻便实用,深受人们喜爱。

九. 广西 防城港 东兴 综合干果

综合干果

综合了五种水果干的风味:菠萝蜜干/芋头条/甘薯条/菠萝干/巴蕉干。在将新果制成干品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工原料,并以特殊方法完全保留果实的原有成份,酥脆爽口,具有果实特有的天然香味,本产品还有酥脆合口的特性和对有肌身体供给众-生素及主要矿物质并可避免多余脂肪酸。

十. 山西省 长治 长治县 上党“浇肉面”

上党 “浇肉面”、晋东南 “臊子面”是民间举办红白喜事、祝寿贺岁时的入席佳肴,早已驰名晋、冀、鲁、豫城乡。

无论机制面,还是手工面,卤子必须是煎肉片,故得名 “浇肉面”。

制作浇肉面的卤子时,将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猪油烧热,放花椒炝锅后捞出不用,投入肉片、大料煸炒。待肉片水分煸尽即将出油时,烹入醋,投入葱、姜、蒜、面酱翻炒,再加入酱油、精盐、清水,用微火煎炖约半小时,待肉片软烂时撇出浮油,即成煎肉片卤。 ——摘自 《美食寻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