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玉米粿是哪里的特产 松阳玉米粿怎么做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玉米粿是哪里的特产 松阳玉米粿怎么做好吃更新时间:2022-04-17 09:52:57

一.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荔波精致的银饰

精致的银饰——荔波境内的布依、水、瑶、苗等民族都十分看重银饰,尤其是水族,有“水家结婚定要银”之说。其生产的水族龙头手镯1985年获省部优称号;布依族四季手镯,1987年荣获省优称号;瑶族银鸟1989年获省优和设计二等奖;水族压领1991年被获省优称号,荔波银器厂1991年被国家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定点单位之一。1993年荔波银器厂全部产品参加杜鹃花节展销,荣获产品信得过证书。

二. 山西省 长治 屯留县 玉米糁

玉米糁

玉米糁是由屯留县绿色色品开发研究中心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经过精细加工而制成的。其营养丰富,每500克玉米糁中含蛋白质43克,脂肪22克,碳水化合物365克,尼克酸12克,且含有大量亚油酸、维生素E和酶等对延年益寿有效的成份。经常食用该玉米糁煮成的稀饭或粥,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正常,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从而能防止和解除血管硬化,且能够改善肠胃的机能,健全造血机能。国内外多数医学博士和学者认为,食用玉米制成的食品,可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该产品采用高级彩印真空塑袋包装。

三. 北京市 平谷区 玉米饼

玉米饼

用料:玉米粉200克、细糖15克、鸡蛋2个、冷开水1/2碗、沙拉油1/3碗、清、胡椒粉、水淀粉、味精、冻化猪油、鲜汤、精炼油、鸡化油。

制作:

(1)将玉米酱放入食品加工机打成浆,加入玉米粉、糖、水拌匀,再加入鸡蛋拌匀。

(2)平底锅烧热,将沙拉油均匀涂在锅上,用一不锈钢定形器,倒入调好的玉米浆,煎至两面金黄色即可。

特点:成形美观,清淡爽口。

四. 北京市 西城区 甜糯玉米

鲜食甜糯玉米“中糯1号”是玉米家族的新宠,鲜食具有独特风味,享有“高档蔬菜、特种水果”之美称,蒸煮食用鲜嫩香甜,美味适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
上庄乡甜糯玉米种植和行销市场,历时四年的发展,在北京市场上已获得较高的声誉和市场分额。

五.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齐河玉米

齐河玉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齐河玉米是山东德州齐河的。

齐河县粮食产业协会

六. 甘肃省 白银 景泰县 玉米制种

玉米制种

景泰县位于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具有丰富的光照资源,年降水量180毫米,无霜期160-190天,具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年日照时数3080小时,年有效积温2950-3500℃,天然隔离条件良好,非常适宜于玉米制种业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期,我县每年为北京、辽宁、湖北、山东等省区繁殖玉米杂交种2万亩,平均单产400-500公斤,且生产的种子纯度高,发芽率高,水份低,色泽好而受到省内外客户的信赖。我县种子公司近2年也与有关制种单位齐头并进,为省内外需种单位繁殖种子,2000年为北京、山东等需种单位繁殖玉米种子lOOO亩,预计产种40万公斤。县种子公司将本着“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价格合理,互急互利”的原则,积极寻求与省内外需种单位合作,共促玉米制种业健康、稳定、持续、协调发展。

七. 广东省 肇庆 怀集县 玉米鸡

玉米鸡 桥头镇丰大村是石灰岩地区,没有水田而产玉米,玉米鸡是用玉米喂养,以“皮黄内滑,美味可口”而著称的鸡。

八.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九. 河北省 保定 定兴 黄玉米

黄玉米

定兴县每年大量盛产黄玉米,玉米味甜,营养丰富,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玉米上述的成份与功能,对于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

十.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