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汕头龙湖十大特产 汕头特产在哪买最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汕头龙湖十大特产 汕头特产在哪买最正宗更新时间:2022-05-08 08:01:40

一. 四川省 广元市 青川县 白龙湖银鱼

白龙湖银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龙湖银鱼洁白无鳞,浑体通透,色泽如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在国内外久富盛名。白龙湖银鱼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白龙湖银鱼,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白龙湖库区。白龙湖地处龙门山与摩天岭两大山脉交会处的低山峡谷地区,属嘉陵江水系上游白龙江支流,上游为九寨沟风景区,是著名的“西南第一湖”,也是中国四大银鱼盛产湖之一。青川县白龙湖水域面积达68000亩,境内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3.7℃,平均水温15.2℃,流域范围无城市污染,水体年交换系数3.71,融氧量高,有机饵料丰富,水质常年保证为国家二类水质,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银鱼生长。

得益于白龙湖优良的水质环境,白龙湖银鱼洁白无鳞,浑体通透,色泽如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内外久富盛名。白龙湖鲜银鱼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蛋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蛋白质含量达17.2g/100g,脂肪为2.5g/100g,钙含量达35mg/100g,是极富钙质的鱼类。

白龙湖自1997年开始投放尾短吻银鱼繁殖。2000年,人工增殖7000万粒银鱼卵。1999年开始,白龙湖银鱼就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到2010年,每年库区银鱼销售400多吨,产值2400多万元。

秋高气爽日,银鱼出水时。每逢九、十月,前往国家AAAA级景区——白龙湖的游客,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便是白龙湖银鱼。银鱼入肴是席上珍馐,或煎炒熘炸,或蒸煮烩炖,看之,赏心悦目;闻之,口舌生津;食之,唇齿留香。

地理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白龙湖银鱼”创富一方

白龙湖银鱼是中国名贵水产品之一,这种鱼洁白无鳞,浑体通透,色泽如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在国内外久富盛名。白龙湖银鱼的声名远播,自然离不开白龙湖库区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白龙湖地处龙门山与摩天岭两大山脉交会处的低山峡谷地区,属嘉陵江水系上游白龙江支流,上游为九寨沟风景区,是著名的“西南第一湖”,也是我国四大银鱼盛产湖之一。青川县白龙湖水域面积达68000亩,境内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3.7℃,平均水温15.2℃,流域范围无城市污染,水体年交换系数3.71,融氧量高,有机饵料丰富,水质常年保证为国家二类水质,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银鱼生长。

上世纪90年代,九三学社江苏省委选择青川作为帮扶对象,开始在白龙湖库区开发、增殖银鱼。如今,青川县白龙湖银鱼基地规模已发展到5个乡镇、20个村、1500户农户,年产量达500余吨,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新增国家税收140余万元,渔民人均增收350元。白龙湖银鱼除内销外,还从1999年开始出口日本、韩国及欧盟等国家,被外国朋友称为“鱼参”,年出口量达100余吨,出口额达500余万元。

营养丰富堪称群鱼之冠“白龙湖银鱼”颇受青睐

检测结果证明,白龙湖鲜银鱼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蛋白质含量达17.2g/100g,脂肪为2.5g/100g,钙含量达35mg/100g,是极富钙质的鱼类,干银鱼含钙量更为群鱼之冠。据现代营养学分析,银鱼不去鳍、骨,属“整体性食物”,营养完全,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特点,利于人体增进免疫功能和长寿。中医认为,银鱼味甘,性平,补虚,健胃、益肺、利水,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等疾患。

二. 广东省 汕头 龙湖区 芝麻鱼鳔

芝麻鱼鳔

用料:
    油发鱼鳔300克(湿),冬笋100克,虾米10克,水发冬菇50克,芝麻酱25克,料酒10克,味精5克,精盐7克,生油500克(耗50克),湿淀粉30克,上汤350克,葱姜10克。

制法:
    (1)将发好的鱼鳔洗净,切成5厘米长、1厘米宽的块,下开水锅加料酒焯一下捞出,用刀将冬笋剔成笋角,冬菇去蒂,洗净泥沙;肉片放在碗内,加些料酒、盐、味精、湿淀粉拌匀和上浆。
    (2)烧热炒鼎放入生油,待油烧至六成热时,将肉片投入鼎内溜熟捞出;鼎内留少许油,先投入葱姜炒香后,将鱼鳔、笋角、冬菇下锅炒香,烹入料酒、上汤、味精、盐、焖7分钟左右,放入肉片,随即用湿淀粉勾芡,淋入猪油;然后将芝麻酱用水调稀后徐徐倒入拌匀,待烧滚后起鼎装入盘中即成。

特点:
    香鲜味浓,软滑可口。

三. 广东省 汕头 龙湖区 无米粿

    民间小食。选用韭菜为主要馅料(韭菜花、韭黄均可代之),制作时将新鲜韭菜洗净切粒,加入香菇粒、虾米粒,并和入适量味精、精盐、胡椒粉、芝麻油,拌匀成馅料。

    粿皮通常用番薯淀粉制成。取粿皮压薄成圆形状,包裹馅料后,捏成面上突皱的球形,放进蒸笼蒸15分钟至熟,然后在平底铁锅上用油煎至呈金黄色。味道香浓,外白内翠。

    街巷流动小食摊贩卖的,多取经济型,馅料纯用韭菜,不加冬菇等细料。

四.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豆糕粿

豆糕粿

一年四季,就连偏僻的小巷深处,都可以听到小贩们紧一句慢一句的响亮的叫卖声。“豆糕粿”一个叫一“盏”,制作时将掺了绿豆的米粉浆舀进三角形叶状的陶质“盏”里,然后蒸炊而熟。熟后的“豆糕粿”是跟“盏”粘在一起的,吃的时候须用一支船浆状的竹片将果与“盏”剥离。“豆糕果”的全部味道,全凭厚油热火加工而成的“菜脯粒”相佐。每一位肩挑货担沿街叫卖的小贩,均备一个炭火熊熊的红泥小炉,专门加工“菜脯粒”之用。

五.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油泡鲜鱿

油泡鲜鱿

用料:
    鲜鱿鱼(去头)500克,蒜米100克,味精10克,生油1000克(耗150克),红椒末、胡椒粉、芝麻油、淀粉水少许。

制法:
    (1)先将鲜鱿鱼头用清水洗净去膜后,拿上砧板用斜刀放横直花纹,切成三角块,盛在碗里,蘸上薄淀粉水和味料待用。
    (2)将鲜鱿鱼放进油鼎用温油溜炸捞起,把蒜米、红椒末放进鼎里炒至蒜米变成金黄色。
    (3)将鱿鱼倒进鼎里,用手勺推动,再加入味料(味料要先对在碗内淋入),即炒即起。

特点:
    爽脆香滑,滋味浓郁。

六.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东家宫黄瓜

东家宫黄瓜

黄瓜又名青瓜,俗称刺瓜。东家宫黄瓜皮薄肉脆,清甜可口。清明黄瓜初上市,瓜嫩仁稚,时值蔬菜淡季,供不应求;夏至盛产,瓜老肉酥,潮人常用其去皮切片,蘸芜蔓梅汁生食;若分别与鱿鱼、鲜虾、肉片煎炒,是夏天美味。

七.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赤菜

赤菜学名海萝,南方也叫胶菜,北方俗称牛毛,为一年生红藻。藻体呈圆柱形,叉状或不规则分枝,中空,紫红色,样子别致,宛如一朵朵紫红色的小绒花。赤菜喜生长在接受波浪冲击、盐度较高、垂直分布可达2米左右的外海岩礁上,大多是向光生长。赤菜含有琼胶、多糖及粘液质,还含有无机盐、钾、钠、钙及多种微量元素。

八.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华阳生姜

华阳生姜

华阳生姜潮阳种姜,由来已久。相传韩愈到潮州刺史时,已见官路两旁种竹姜。清末传入粉姜。华阳生姜以

姜块长、肥、嫩、酥脆、辛辣适中而名闻迩。它是多种名菜的佐料,尤其是鱼鲜,非用生姜调味不可;稚姜是日常小菜,潮人喜用腌制的醋姜、酱姜、甜姜佐膳;生姜在药用上具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消痰行水等功效。

九. 广东省 汕头 龙湖区 上汤焗鲍

上汤焗鲍

主料:大连鲍、红炖翅汤、老鸡脚、芥兰心

配料:姜、葱、芜荽、蒜、老抽、蚝油、糖、麻油

做法:将大连鲍杀好加入配料,调料,腌15分钟后加入翅汤、老鸡脚、焗至连鲍软身上碟用蚝油,原汤,浓缩成汁淋在鲍鱼上,拌上芥兰心即成。

特点:色泽美观、味浓香、肉质爽口。

十.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莱芜紫菜

原野生于莱芜岛周围水中石头之上,尤以东屿居多。菜叶墨绿,薄细,柔韧。晒干后色泽深紫,透亮,无沙。吃用柔脆适中,味道清甜鲜口,营养丰富,富有含蛋白质,碘及多种维生素,无胆固醇,有抗癌功能。一百多年来,莱芜紫菜名闻海内外。1980年开发莱芜海滩,进行人工养殖。产品经营过业精细加工,畅销国内外,在港澳,东南亚各国享有美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