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阳江特产哪里最好吃 阳江最出名的四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阳江特产哪里最好吃 阳江最出名的四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7 08:25:24

一.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纸鸢

纸鸢

纸鸢由来已久起于明代。清初,阳西放鸢已很盛行。做纸鸢的竹要杀青待干,裱纸还染色;鸢在天上会发声响,而且放鸢的多数是孩童。就阳西县内情况看,各乡镇每逢重九都举办放鸢活动,但以织篢、上洋、沙扒为最兴,尤以沙扒保持这一习俗最久。现在,沙扒镇人还一年一度在重九这天举办放鸢节。这天一早,沙扒镇万人空巷,他们扶老携幼,登上海边的北仔岭,一边烧烤,一边放鸢,至晚方归。

阳西纸鸢样式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扎纸鸢技巧高,工艺精美。鸢种类有鱼、虫、蚧、人体物象,各种各样,常见的有“月亮”、“老鹰”、“蜈蚣”、“蝴蝶”、“蒲鱼”、“双桃”、“灵芝”等20多个品种。这些种类,大的盈丈,小的不足一尺,但它们都能上天,飞在空中,真是琳琅满目,色彩缤纷。有的装上弓弦,在风的作用下,奏着动听的乐曲。有巧匠者,还能使纸鸢的翅膀左右摆动,上下翻腾,栩栩如生,使人叹为观止。纸鸢的工艺制作很是讲究,轻重长短比例很严格,扎糊工艺精巧。尤其是大纸鸢,要懂得物理学原理,否则不能飞上天,其次是美工润饰,贴花絮,画彩衣,安尾巴翅膀。操作过程说简单可简单,说复杂就复杂,简单的一般人都能作,复杂的有专门扎鸢的艺人。扎鸢的竹削得小巧柔软,虽半圆形,大小看纸鸢体积而定。糊裱选纸料也很重要,一般用那又薄又韧的竹丝纸。放鸢的线有的用棉纱,也有用一二磅的胶丝。

二.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平冈蟹

平冈蟹--平冈蟹

三.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叶贴

叶贴是———广东阳江的一种特色小吃。将包好馅的糯米团压在一片木菠萝的叶子上,然后放进锅里蒸熟。叶贴有咸甜之分。咸的叶贴一般呈白色,甜的叶贴则呈黄色,因为揉面粉时特别添加了黄糖。它们的馅不同。咸的叶贴一般是眉豆或花生、萝卜干做馅,甜的叶贴多是花生和糖作馅。过年的时候,人们很喜欢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制作这种糕点,其地位在阳江人的眼里可不比油角煎堆低!

时下,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口味也越来越刁钻。简单的叶贴不及虾饺、烧卖来得红火,酒楼里也很少见到这种特色小吃的身影了,只能偶尔在市场边摆摊的老奶奶的扁担上发现它的踪迹。不过,那满载回忆与温情的小吃,我们可以思变求存,把那份情与意传承下来……

材料:糯米粉500克,煮熟的番薯1个,瘦肉250克,腊肠2条,胡萝卜250克,马蹄150克,冬菇5个,菠萝叶若干。调味:盐、花生油、酱油少许,水若干。

【做法】:

1、先把两杯分量的清水煮开,放下一些糯米粉熬成糊状,取出,和上剩下的糯米粉及煮熟的番薯一起搓,番薯可以使和出的面团更滑嫩;

2、把瘦肉、腊肠、胡萝卜、马蹄、冬菇切成粒状,落油下锅炒至八分熟,放上适量的盐、酱油调味;

3、从面团取出一小撮,以手搓开,放下馅料,像包包子一样封口,把包好的糯米团放在饼印上定下型,然后再放在菠萝叶上,放置在蒸锅里;

4、中火蒸煮20分钟即可。

阳江人喜欢用木菠萝的叶子做叶贴,一是因为这种叶子有解毒消肿的功用,二是木菠萝叶在阳江颇为常见,采摘方便,而且它有清香的味道。

四.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仁面果

仁面果

到阳春,在车站码头或地滩上都可见到一种状似山华梨的果子。这就是吃起来酸甜兼备的阳春--仁面果。

仁面树是一种载种极易而结果甚难的果树,果苗种下不浇水不施肥即可长大。可十棵树有一颗挂果已是难得。而且从种树到挂果须时数十年,但挂过果之后的树即年年可有收成。阳春地方传说,仁面果需由小孩载种,而果树须等种树人死去吸收了载种人的灵气方可结果。当然传说不足可信。但一个人小时种下一棵仁面树一直到死都吃不上自己种的果子那是极有可能的。

仁面树因为高大结果甚丰,果子极酸,外形与小梨子差不多。未成熟的青果牙口好的人吃上几个就会觉得酸不拉叽,吃起饭来牙都会没办法嚼饭。仁面果酸的东西了,连树叶都是酸的(仁面树嫩叶可吃)。可成熟的果子却是甜的。因为熟果肉是软的,不能腌制保存。所以市场上卖的都是用糖精腌制过的青果。糖精令腌过的果子酸度降低,所以吃起来酸甜兼备,极酸所以会引起胃酸过多而导致胃疼。所以胃寒病人最好少吃或不吃。

五.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阳江极品鸡

阳江极品鸡

阳江极品鸡是来自粤西阳江的传统美食,以农家饲养的2斤左右的项鸡或3斤左右的腌鸡为主材,用阳江的沙姜、砂仁为佐料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白切上盘,奇香四溢,以其皮脆肉滑而著称。

六.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泥焗鸡

泥焗鸡也可以叫“叫花鸡”

特点:酒泥烤鸡,原汁原味,皮色光亮金黄,肉质肥嫩酥烂,腹藏多鲜。

七.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砂糖蕃芋

砂糖蕃芋

阳春出产的芋头与广西荔蒲芋头不相上下。加上糖再制的芋头是另一种食法也带出另外一种口感,芋头入口即化,还带独特的酥酥甜甜感觉。

八.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酥角

酥角和炒米饼阳江人过年必备两宝:酥角和炒米饼。酥角的制作一般有专用的可开合的模具。模具中有圆形凹槽,槽边会有纹路,铺上面团后,放进椰丝、花生粒等甜馅,将工具合成便成。酥角成形后,形状近于“饺子”,放进油锅炸至外表金黄色即可。当然,家中若是没有做酥角的模具,也可以手工制作,手法与做饺子颇为相似。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阳江人的“酥角”实为“酥饺”,只是阳江方言没有固定的用字,一般发音相似的便可以相互取代,所以“饺”被写成了“角”。

九.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江炒米饼

阳江炒米饼俗称粉酥,与佛山盲公饼、中山杏仁饼、西樵大饼合称广东“四大名饼”,在广东都有春节做炒米饼的习俗。

阳江炒米饼,与广东其它地方炒米饼不同的地方,就是不用黄糖加水煮成糖胶来和粉,而是直接用白糖来和粉,然后用饼模来做。饼模是木制的,上面刻有祥禽瑞兽,花草树木,还有福禄平安之类的文字,现在应该有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木刻艺术品来收藏了。做饼是全家都能参与的工作,大人小孩围在一起,把和好的饼粉放到饼模中,一般用白糖和花生,加上一片切得很薄的肥猪肉作馅。把粉按到饼模中,还要用汤匙来回压紧。用小木锤在饼模背后把饼从饼模里捶出来,装在筛子里。

烤饼要使用木炭来烘焙。那时候烘焙炒米饼的木炭也有讲究,火候控制也是炒米饼好坏的关键,中医认为,这样做出来的炒米饼,对肾和胃有补虚作用,所以现在很多饼家都以古法烘焙作为卖点。

相传宋朝后期,当时阳江城附近农村有一个老太婆。有一天,讨到了很多人家弃之不要的锅巴,她拿回来泡上残汤,当饭吃了两天,后将这些锅巴放到屋顶上晒干,以备日后讨不到饭时当干粮。她把那日前储备的锅巴拿出来充饥,又把讨来的糖和着锅巴吃,吃剩的,老太婆就捏做成一团,烤干,留作下顿作“饭”吃。吴老太的“粉酥”从那以后就在社会上流传开了,这就成了现在炒米饼的雏形。——传说有些牵强,但有据可查的是,在清末民初,炒米饼在阳江已经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产业了,当时阳江城里已有专门生产粉酥的“饼铺”20多间。20世纪40年代后期,阳西横山人苏名溪在阳江城开设了“河水安”饼铺,专门生产以粉酥为主的各种礼品饼,把阳江的粉酥生产推向一个新阶段。

解放后,“河水安”、“天兴”和“丽章”三家糕饼铺公私合营,成了当时广东以生产炒米饼为主有名的“河天丽”饼面厂。苏名溪的后人苏莲舟任厂长,就成为了阳江食品厂的前身。以前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炒米饼,但做工其实想当复杂,大体上分为炒米——打粉——做饼——烤饼几个步骤。炒米就是在在一个大铁锅中将生米炒熟。炒的时候火不能太大,否则会使米未熟就焦了,也不能太小,否则就无法让米熟得均匀。因此,为了让米均匀的受热且不焦,炒米的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站在热气翻涌的铁锅旁边,拿铲子的手要不停的炒,是很辛苦的事,常常是一炒就是大半天。打粉可以用机器打粉(我们叫机粉),但有以前大家更喜欢用石磨手工打粉。打好的炒米粉一般还要晾一天半天,据说不容易上火,然后才用来做饼。

阳江炒米饼,与广东其它地方炒米饼不同的地方,就是不用黄糖加水煮成糖胶来和粉,而是直接用白糖来和粉,然后用饼模来做。饼模是木制的,上面刻有祥禽瑞兽,花草树木,还有福禄平安之类的文字,现在应该有人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木刻艺术品来收藏了。做饼是全家都能参与的工作,大人小孩围在一起,把和好的饼粉放到饼模中,一般用白糖和花生,加上一片切得很薄的肥猪肉作馅。把粉按到饼模中,还要用汤匙来回压紧。用小木锤在饼模背后把饼从饼模里捶出来,装在筛子里。烤饼要使用木炭来烘焙。那时候烘焙炒米饼的木炭也有讲究,火候控制也是炒米饼好坏的关键,中医认为,这样做出来的炒米饼,对肾和胃有补虚作用,所以现在很多饼家都以古法烘焙作为卖点。近几年来,阳江炒米饼有了较大发展,炒米饼不再是春节独有的应节食品,而是日常零食,品种越来越多,而且大批厂家已经走上规模化生产,把炒米饼远销至香港及东南亚地区,现在,即使远在他乡,也可以从这些厂家的网上店铺买到家乡的炒米饼了。

十.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猪肠碌

猪肠碌与粉卷相似,但馅是由豆芽、炒河粉等做成的,以整张的河粉作皮来包裹,薄薄的一张米粉皮,卷起小条河粉炒豆芽,便成了一条猪肠碌。然后在上面刷一层油,撒上白芝麻、香葱等,味道咸中带香,十分可口。外出求学工作的游子们,回到家乡总要吃上一顿猪肠碌,或许这有家乡的味道!

主要材料:红萝卜丝、黄豆芽、干虾米、瘦肉粒、粉皮条、粉皮辅材料:白芝麻、葱花、元茜、蒜头

步骤:1、先把红萝卜丝、黄豆芽、瘦肉粒和虾米、粉皮条分别用蒜头炒好,粉皮一分为四(买回来的粉皮很大张,所以把它切成四小张);

2、把炒好的材料放到小张粉皮上,然后就卷起来,卷的时候尽量卷实;

3、把卷好的猪肠碌切段,在猪肠碌表面上涂上一层花生油,然后撒上炒香的白芝麻、葱花、元茜,

大功告成,再配上辣椒酱,可以吃得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