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夷山市岚谷乡农特产品项目 武夷山食品产业园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夷山市岚谷乡农特产品项目 武夷山食品产业园更新时间:2022-06-18 16:41:35

一.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茶宴

以武夷岩茶为配料主体而制作的武夷茶宴,独具岩茶独特的清香与韵味,味清不腻,食之齿颊留香。...

二. 四川省 乐山市 井研 川蜡

由于四川省是白蜡的主要产区,用户习惯将白蜡称为“川蜡”。乐山峨眉又是川蜡的主产地,产年量达 10 万吨。白蜡又因是我国传统的土品,国际上称之为“中国蜡”。此外,还有的称为木蜡(《新本草纲目》),树蜡(《中国药学大辞典》),蜡膏(《四川中药志》)

白蜡的性质

1 、白蜡的化学成分:

白蜡是一种高分子结构的化学物质,主要为 26 酸(C 26 H 52 O 2 )、 28 酸(C 28 H 56 O 2 )及 30 酸(C 28 H 56 O 2 )及 30 酸(C 30 H 52 O 2 )与 26 醇(C 26 H 54 O)、 28 醇(C 28 H 58 O)及 30 醇(C 30 H 62 O)构成的脂类及微量的硬脂酸与软脂酸所成之脂。其结构式为: C 25 H 51 -C=C-O-C 26 H 58

2 、理化性质

白蜡质地坚硬、洁白,理化性能稳定,熔点较石蜡、蜂蜡等蜡类高,约为 80 ℃~ 83 ℃,凝结力强,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异丙醚、甲苯、二甲苯、醚等有机溶剂中。故具有防潮、防锈、防腐、着光和密封等作用。

白蜡的用途

白蜡的用途十分广泛,过去主要是用来浇制蜡烛照明,药用,制作丸药外壳等,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军工、轻工、化工、医药等几十项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和配料,又是外销物品。白蜡的主要用途如下:

1、工业用途。

白蜡在工业上如飞机制造、机械制造和精密仪器生产中是铸造模型的最好材料,质轻、光洁、不变形、成型精度高,特别是飞机零件的铸造,加入白蜡可避免气泡产生,是各种精密仪器、电子工业上的电容器等的防潮剂,有较好的防腐和绝缘性能。是金属制品和国防器材的防潮剂、防锈剂和润滑剂。在造纸工业中是一些产品的着光剂和填充剂,配用白蜡后可使纸面光洁,纤维致密,经久耐用。如复写纸、蜡纸、有光纸、糖果纸、画报纸和高级纲版纸等都需要填充白蜡起光。在轻化工业中制造蜡布、蜡线、蜡绳、汽车蜡、地板蜡等时,加入白蜡以增加光亮度。白蜡是高级家具、用具、电玉粉等的抛光剂,涂上白蜡后能增加美观,经久光度不衰。此外,白蜡还是纺织工业的皮革工业的良好着光剂,它能增加光泽和韧性,牢固,美观,提高产品质量。

2 、医药用途。

白蜡在中西药品生产中作为抛光剂,用作药丸剂的外壳,使其能长期保存,不发霉、不变质、不失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白蜡辛温无毒,可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入丸服用可杀 虫,以白蜡频涂可治头上秃疮。有的古书上刊载白蜡虫可通经活络,益血补中,能医治一些内科、外科方面的疾病。如治疗血尿、毒疮久溃不敛。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徽菇

徽菇是徽州香菇的简称,为我国最负盛名的四大名菇之一,1990年12月全国香菇专业会议确定全国十大名菇,徽菇高居首位。

徽菇以其色鲜味浓、肉厚质嫩、香气沁脾和较高的营养药用价值等特点独成品系,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仅氨基酸就多达18种,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中的7种,并含有30多种酶。

徽菇作为山蔬珍品,其味鲜美可口,尤以香气浓郁著称,历来为徽菜中的上等原料,且不论作辅料还是作主料,不论红烧清炒还是熬汤,样样皆宜。传统徽菜中,以徽菇为原料的佳肴很多,如油焖香菇、香菇石鸡、香菇菜心等等,均脍炙人口。

徽菇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明代祁籍名医汪机、陈嘉谟、徐春甫等都十分推崇香菇的药效,诸家本草记述:“常食香蕈,延年轻身,益智开心,坚筋骨,好颜色”;“大能益气,助食及理小便失禁”。民间至今袭用香菇治疗小儿水痘、麻诊,解毒菌中毒,治头晕头疼,降血压,预防感冒和人体各种粘膜溃疡、皮肤炎症、身体衰弱、坏血病、佝偻病、肝硬化等病症。

祁门是徽菇主要产地,祁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香菇生长。起先祁门香菇为天然生长,到了明末清初,开始用人工栽培方法生产。经过数百年不断改进,尤其是解放以来,大力推广段木接种法以及袋料栽培新技术,祁门徽菇产量有了突破性进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年产量已达百吨以上,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祁门香菇按品质和外观可分为花菇、厚菇和平菇,均是徽菇中的上品,在同类产品0类拔萃,其中,由山华集团生产的“山华”牌徽菇在第3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名闻遐迩。1996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为祁门生产的香菇题名为“黄山徽菇”。

(摘自《祁门风物》)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传统夏令消暑品----果用瓜

传统夏令消暑品----果用瓜 镇远是黔东和湘西地区享有盛誉的果用瓜(西瓜、甜瓜、香瓜)的传统生产基地,年产量5000吨以上。镇远西瓜大小适中,皮薄、汁多,含糖量高;甜瓜大小如拳头,含糖丰富,清脆可口;香瓜呈椭园形,皮薄,馨香诱人。均为消暑佳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镇远县)

五. 河北省 唐山市 迁安 迁安甘薯

迁安甘薯是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的。迁安市是河北省的“甘薯之乡”。所产甘薯产量高、口感好,市场价格高于普通红薯。

迁安甘薯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含有大量纤维素,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质及膳食纤维,它是当之无愧的“高级保健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赖氨酸,所以与大米、面粉混合食用能互补蛋白质。

近年来,迁安市还引进了“七彩甘薯”这一新品种。与传统红薯相比,七彩甘薯不仅薯皮光亮,产量和价格都要比传统红薯高很多,口感和营养价值也比传统红薯好的更多。

迁安市“金鑫”牌甘薯系列产品跨入省级名牌产品行列,并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标识上市。

六.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武夷山药膳

俗话说:“山上白草皆为药”,武夷山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了笋多利用草药治病的膳食方法。如:“八珍炖兔肉”,其八珍为党参、白术、茯苓、芏草、川芎、当归、白芍、熟地等。又如,栗加糖清炖能清凉治眩晕;栗加蹄清炖能补胃健脾养精神;栗加肉清炖清凉降治气管炎;栗带壳蒸熟补气强身润肤生精;野毛栗生吃能止小儿半夜盗汗,莲子心可清心火。红菇祛风去湿。香菇浸酒消肿风。农家家膳、进补哐节宴的菜肴还有多种:即穿山甲炖当归、甲鱼炖当归、猪干煮枸杞、红菇炖番鸭、红菇煮螃蟹、清炖童子鸡、肚包鸡、鸡包鸡、鸽包参……
( 武夷山)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中和汤

中和汤

中和汤是道地的祁门名菜,祁门人每逢置办酒席,都少不了中和汤,而且是上桌的第一道菜。

中和原叫作“中河”。中河是发源于祁门流入江西鄱阳县境的一条河,它的东面一条河从婺源流入,西边一条河从至德流入。这东河、西河、中河,在鄱阳湖上游汇合,一同注入鄱阳湖。东、西两河水流浑浊,唯中河清澈见底,并盛产小虾,其味特别鲜美。

相传,南宋祁门籍著名诗人方岳在波阳为官时,衙署在鄱阳湖边。他见中河水秀且自家乡流来,公余便常来河上泛舟。方岳嗜好豆腐,一次在船上煮豆腐块时缺少佐料,因见河中小虾甚多,便捞了一些与豆腐同时下锅煮透,一尝之下,确实味道鲜美。以后他每煮豆腐,均要去中河捞虾米为佐料,还将此菜命名为“中河”,并将其制法带回家乡。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中河就传遍了整个祁门,成了宴会上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其配料也越来越多,味道也就越来越好吃。因“河”

、“和”同音,“中河汤”慢慢被人改为“中和汤”,为中和多种美味之意。并且上了徽菜谱,成为很受顾客的欢迎的一道徽菜。

如今,中和汤制法精细,配料考究,首先要选上好的白豆腐,精心切成米粒大小的豆腐块,用水煮一下滤去水份,以除去豆腥味。然后将适量的冬笋、香菇、瘦肉等亦切成小块,放到豆腐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多加猪油、葱、蒜、胡椒、盐、味精等作料。其味特别鲜美,令人百吃不厌。

从南宋至今,中和汤已有

700多年历史了,一直深受祁门人的喜爱。民国时期,祁门有一家最大、享誉最久远的老字号酒楼,名字就叫“中和楼”,这个名字后来被别的酒店一直沿用至今。

八.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武夷西鱼

西鱼指武夷山市西路的洋庄乡区域河流,尤其是在西际、坑口支流中的河鱼。烹调鲜鱼时不用加食油或其他佐料,下几粒食盐即可,吃起来肉嫩味甜。

武夷山盛产鲜鱼。

武夷山的鲜鱼以河鱼为主。80年代兴建了东溪水库,使河鱼产量大大增加。武夷山河鱼的最著名产地在西路的洋庄、坑口、西际、大安,称为西鱼(西与鲜谐音)。这里地处崇溪河上游,河水清澈见底,极少污染。所以在这里捕捞的鱼,如鳗、鲤、鯱、甲鱼、红眼睛等肉肥白嫩,含丰富的蛋白质,味清鲜而少刺,无泥腥味,无论是煎、煮、熏、炖、炸均是席中佳肴。

武夷山还是我省稻田养鲤较早的地区。根据县志记载,吴屯的岭根、后源稻田养鲤很出名。鲤鱼最容易长大,恒觅食虫类。水田养鲤能起保护水稻的作用。同时,这里属高山地区,水质清甜,每年农历七、八月间的鱼一般都在三、四两左右,一道鲤鱼煮豆荚,倾倒无数游客。

武夷山还有一种极珍贵的鱼,叫厚唇鱼。是1980年7月4日,两位科研人员在黄柏溪采集到的,共有六条。它有一个很大的嘴巴,两片很厚的嘴唇,人们给它定名为武夷厚唇鱼,这是福建光唇鱼的一个新亚种。

九. 河南省 平顶山市 汝州 汝瓷

汝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坯质好、质明亮、面下呈斑点、隐纹、冰花。为历代珍品。产于汝州市。

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专家们第一批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汝瓷厂专家试烧成功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从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张名片。汝瓷的典型特色是:“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物产丰富的汝州本是商贾集聚之地,文化积淀由来已久,贞观盛世使汝州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汝州陶器的发展促进了陶瓷业的兴盛,从汝州瓷业的兴盛说明汝州早在远古时代,造瓷工艺已较先进。 汝瓷在我国宋代已位居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窑之首,产于河南临汝,隋炀帝大业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临汝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不息,兴盛前后不过二十余年,所以弥足珍贵。汝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亦称汝官瓷。

“汝瓷”烧造地

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二是以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至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至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炉达到了300多处,影响扩及到内乡、宜阳、新安及黄河以北等地,是汝窑生产历史上的昌盛时期。 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汝瓷还生产有天目瓷、白瓷、花瓷及茶色釉瓷等。

烧造“汝瓷”主要原料

唐代,汝州所辖临汝、宝丰、鲁山等地有着丰富的陶土和茂密的树林,大量的方解石、钾钠长石、黄长石、砂岩石、半坡土、叶腊石、莹石、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石英等主要原料分布地域较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汝瓷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汝州城北的唐代墓中,曾出土一件残破的天蓝釉汝瓷碗,属晚唐时期产品。1988年9月于鲁山县段店古窑址,亦发现残破天蓝釉汝瓷缸,属唐代早期产品)。北宋时期官府在汝州设窑场,其产品称之为“汝窑”。 “汝窑”出现的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汝窑胎质细润,多数象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他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汝瓷釉汁莹润,多豆青、粉青、月白、葱绿等。通体有细片,底有芝麻细小支钉,是支烧的痕迹。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汝窑弦纹尊(奁)、洗”,是古陶瓷中罕见的珍品。

相关历史记载资料

宋·周辉《清波杂志》、陆游《老学庵笔记》、周密《武林旧事》、杜绾《石谱》、欧阳修《归田集》、明·曹昭《格古要论》、《正德汝州志》等书,曾记载有汝瓷的始况。 “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人叶寘《坦斋笔衡》清说郛本,曾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的赞语。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虽然元、明、清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民国27年到30年(1938至1941年),资本家李绍初曾在汝州蟒川严和店汝窑旧址建窑试仿汝瓷,亦未成功。 原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正如清道光年间,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汝瓷作了高度评价,但也表达了他对汝瓷失传的感慨之情。

十.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蛇宴

武夷山是蛇的王国,武夷蛇宴以蛇为主要材料具滋阴补贤的极佳功效

蛇宴制作根据不同的蛇品种,可用蒸、焗、煎、炸、炒、熬、煲等不同的烹制方法,配以各种不同的佐料制作成各款粤式、川式美味佳肴,是迎宾宴客中的一种高级享受,对人体不愧为一种极佳的保健食品。蛇宴中的用蛇生宰即制为之上品,可将所得的鲜蛇血、鲜蛇胆调制成鲜蛇血酒、鲜蛇胆酒,这是蛇宴席上不可多得的佳酿。而活宰的蛇可分别以蛇衣、蛇肉、蛇骨及内脏配以不同佐料,烹制出百余款不同品味之佳肴,经厨艺大师拼制成各种图案,组成丰盛美味的全蛇宴。品蛇按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最理想是在秋冬时节,俗话说秋风起,三蛇肥,进补要及时"、"秋冬不补,人生易老",所以中国南方及香港、澳门等地区,许多家庭以及行业工会社团都有入秋后参加或组织旅游美食团来梧州一品蛇宴以求进补的习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