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开一家阿克苏土特产店 开一家参茸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开一家阿克苏土特产店 开一家参茸特产店更新时间:2022-04-29 15:15:31

一. 重庆市 开州区 龙珠贡茶

中国不管是文人士大夫,或是附庸风雅者,均把书、剑、茶、琴做为自己的爱好和炫示。茶这玩艺儿,真是好物,养生、修身都善莫大焉。开县凡山皆产茶,清嘉庆《夔州府志》载:“开县茶岭产茶,味绝佳,不生杂卉。”唐相韦处厚著《盛山十二景诗》中亦有吟咏《茶岭》的诗。诸茶中,龙珠茶为最佳,清香味醇,甘甜生津,回味悠长,独叶婷婷飘逸,群叶浓酽如舞,看外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叶片油润完整;辨汤色,绿黄清澈,很耐冲泡,饮之,能提神解倦,醒脑明目,如再能以龙珠衬之龙井水冲泡,其形态更绝,滋味更佳,妙不可言。早在唐时,便被列为贡品。建国后,在四川省历界名茶评比中,均居榜首,唯其量少,不能满足三峡游客之需,也便弥足珍贵了。三峡多水,更多山,便也多茶,茶吸三峡山之灵,泡以三峡水之媚,在游赏三峡风光中,细细品来,实在是人生快事。龙珠茶所产之地一带,洋泗峡兀突峻逸,温泉溶洞千姿百态,东河之水一尘不染。有其境品其味,兴趣勃发之季,再顺三峡之“海”水,泛舟逐浪想来又是一种情趣了。走在开县的大地上,那里虽只是三峡的一个角落,一个大水回荡的时候才波及的地方(开县在枯水季节被淹较少),但这“三绝”中,我似读懂了故乡人的勤劳和智慧,也便对明天充满希望。今天,不管我们多么的缅怀历史,思念故土,三峡之水都会上升,亲人们要移民他乡,那么我就用我们的“三绝”去送给他们吧。这样的礼品,少了份俗气,多了份真情,岁月悠悠,乡思悠悠,真情永存。打开香扇看三峡,扇一股峡风慰劳顿;卧一张凉席枕峡江,喊一声号子梦里回;品—蛊龙珠温乡语,故园清香走四方。( 开县)

二. 新疆 阿克苏 拜城县 拜城大蒜

拜城大蒜是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的。拜城大蒜的特点是大蒜素含量高,蒜味很足,有点辣。

拜城县是农业大县,种植业历史悠久,种植白皮大蒜近2万亩,年产量可达10000-15000吨。大蒜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佐料之一,它富含营养价值,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极高,蒜苗中的维生素含量每100克中含77毫克之多。大蒜具有抗菌、强体、防病、防癌等医疗功效,产品深加工前景十分广阔。

三. 重庆市 开州区 开县水竹凉席

开县水竹凉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尽管开县僻处偏隅,然而从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置县距今已近1800年,“景物繁华,英贤聚集,农工商贾,说礼敦诗,家弦户诵矣”(清·乾隆《开县志》)。今天的开县在地图上状如甜橙叶,有“桔乡”“金开县”之称,为重庆大县之一,也是三峡库区移民最大县。最为富庶之地几被淹没。一方面,开县人民为三峡建设做出了巨大牺牲,离开家园另栖他乡,一方面则是水漫山河,涤荡走贫困和闭塞。也许一些祖先的文明将沉在鱼游的国度。而我甚感欣喜的是故乡开县的“三绝”,也许将因峡江之水步步高抬而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居家之器,必备优质之物。不管现在床上用品如何发展,在开县,夏季的床上都会有一张水竹凉席。以本地所产的竹为原料,经过划青、破竹、备篾、过匀刀并进行物化处理后,细致地编织而成。水竹凉席在使用过程中,自然产生色变,初淡绿而渐渐泛黄,由中黄而金黄,多年使用,黄色浸润,黄中呈红,红黄相映,色泽喜人,使用越久,席面越发柔软细腻,凉爽宜人,折叠后亦无损伤;,水竹凉席中的上品乃腊篾之席,竹破为篾后,以青黄篾分类,浸泡水中,多越几冬,柔韧性、吸汁性更强。因以越冬为标准,故称腊篾。似乎吸冬之寒,调节及夏,岂有不凉快之理?所以腊篾甚为开县人所爱,以至乡下可以做丈量单位,诸如水井深几腊篾、河宽几腊篾,等等。

好的水竹凉席其实就是一幅艺术品。开县编织凉席始于清乾隆年间,经过数代能工巧匠的努力,一些编织大师脱颖而出。他们利用竹篾自然形成的不同反光,在一张竹席的方寸之间,编织出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图案,这些图案层次丰富,形象生动,宛若一幅幅优美淡雅的图画,堪称席中珍品。而且品种发展到今有坐席、睡席、挂席、帘席等到10多个品种,远销东西亚各国。20世纪60年代,-、-总理分别出访印尼等国时,曾带编织有“巫姬奇峰”、“二龙抢宝”、“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图案的开县竹凉席,或作为礼品赠送友邦,或作为工艺品赴国外展销。开县竹凉席被列为全国六大名凉席之一,实不为过。( 开县)

四. 重庆市 开州区 开县龙珠茶

开县龙珠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龙珠茶"主要生长于:重庆市开县敦好镇龙珠村龙珠寺一带,此地海拔800-1200米,土壤肥沃、环境优美、山青水秀、云雾缠绕是产好茶的最佳地势。

特定品质

龙珠茶素有“形美、色绿、香浓、味醇,味绝佳、无杂卉”之称。龙珠茶的主要营养成分:属于天然的有机食品,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茶多酚、可可碱、茶碱、氨茶碱、糖类与脂肪类等种维生素物质。主要功效:提神醒脑、明目、生津止渴、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降血脂、抗辐射等众多保健功效。

文化典故

据《开县县志》记叙:“开县种茶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凡山皆产茶,品质优。”清嘉靖《夔州府志》载:“开州城北四里‘茶岭’之茶,味绝佳,无杂卉。”在宋、明时期,由于我国东南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经济中心也逐渐由西南向东移,朝庭对四川茶叶并不重视,在这一时期开县茶叶少有资料记叙,无从查考。 清朝时期开县茶叶生产发展经历了发展、衰败、再发展的过程。据《开县县志》记载:“清康熙四年,龙珠茶被朝庭列为贡茶,茶叶生产由此而得以发展,全县产茶2000担,主产于正坝、大进、温泉、岩水等地;而至咸丰年间毁之无存,清末得又得以复苏。”这一时期与开县毗邻的城口、达州等地的茶叶生产发展迅速、产销两旺。主要生产晒青、炒青和粗茶。由此看,清朝开县的茶叶生产有一定发展,尤其是龙珠茶、大进早茶、锁口茶等名优茶相继恢复发展。茶叶销售一是“边引”销甘陕,二是“腹引”销下江,三是就近销万县、重庆等地。据清代甘桂林等《云阳县乡土志·商务》记载:“进口货物表。货物名色:茶;产地何由:开县、城口……贩运何若:水陆。”说明开县“腹引”茶一部分是经过云阳。 民国前期,开县茶叶生产已有相当规模,到民国30年,产茶430吨,民国37年产茶过500吨,在川东茶区与城口县双双成为万担产茶县。这个时期,茶叶主要是销下江,其次才销甘、陕。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连年战争,茶叶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到1949年,全县仅产茶140吨。主要生产晒、炒青。以本地销售为主。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加大了对茶生产的投入,使开县茶叶焕发了青春。经过建国初的恢复,1960年茶叶面积800公顷,产茶215吨;1970年发展到2333公顷、产茶300吨;七十年代后开始发展红碎茶,至1983年,红碎茶达250吨,1985年达茶园面积2533公顷、产茶1000吨。1978年开县被列为全国产茶基地县。1984年由外贸统购统销。

五. 重庆市 开州区 开县桑叶鸡

开县桑叶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县桑叶鸡

开县蚕桑技术推广站

开县养殖桑叶鸡始于上世纪90年代,该县蚕桑技术推广站科技人员利用桑树“药食同源”的原理,在鸡饲料中加入适当比例的干桑叶粉,进行养殖研究试验。因为桑叶中不仅富含各种动物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又能增强抗病免疫能力。

经过多年来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当地已形成桑叶养鸡配套新技术。近几年养殖产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县桑叶鸡”。

与同类产品相比,桑叶鸡鸡肉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胆固醇含量低,是一种高蛋白优质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深受消费者欢迎。

六. 新疆 阿克苏 沙雅县 塔河马鹿

沙雅县地处塔里木河流域,塔里木马鹿也分布在这里,所以沙雅县素有马鹿之乡的惯称。塔河马鹿最大的特点是适应于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带,耐粗饲料,体型较小,善奔跑,鹿茸小,但一年可割两次茸,所以产量较高。塔河马鹿因是天然牧草饲养,无任何添加剂,其鹿肉,鹿血,鹿鞭皆为滋补的上品!

塔河马鹿是塔里木河流域原始自然生态条件下繁衍的野生动物,具有耐干旱、耐高温,耐粗饲的特点,并具有饲料转化率高、茸料比高的特性,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塔河马鹿在世界马鹿品种中单位体重产茸量较高。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主产区在巴巴音郭楞州和阿克苏地区,存栏3万余只。

七. 河南省 平顶山市 叶县 汝坟店柿子

有个大、无核、味甘、肉厚之特点。品种有灰子柿、镜面柿、八月黄柿、过冬柿。产于叶县

八. 新疆 阿克苏 拜城县 拜城油鸡

拜城油鸡属肉蛋兼用型的地方品种,具有体态肥美、骨细肉多、肉质细嫩、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抗病力强等特点,适宜在山区低温带养殖。中心产区位于拜城盆地边缘等地,油鸡主要生长在牧区,以半坡或草原放养为主,主食青草和昆虫,补饲以谷物。存栏5万只。

九. 重庆市 开州区 开县香辣豆瓣酱

开县香辣豆瓣酱产于重庆开县。将优质陈年蚕豆洗净入锅略炒,再放在清水中浸泡10小时,剥去皮壳,撒入面粉拌匀,入笼用旺火将胡豆蒸透。出笼倒在簸箕中摊开,晾凉后在上面覆盖黄荆叶或其它树叶,再在湿热环境中自然发酵一个星期。待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黄衣”,将有黄衣的胡豆晒至干透。入盆加入精盐、白糖、白酒、姜末、蒜末、花椒、冷开水和剁碎的鲜红辣椒末、生菜籽油拌匀,盛入坛中密闭绝氧“瓮制”,发酵二个月以上即成为风味奇特的香辣豆瓣酱,随用随取,经久耐贮。

特点:色泽金红,香辣醇柔,鲜咸味厚,滋润亮油,风味奇隽,广泛用于各种冷、热菜式及风味小吃之中。

十. 辽宁省 大连市 瓦房店 瓦房店闫店地瓜

瓦房店闫店地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瓦房店地区农产品就是地瓜和苹果,由于受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影响,这里的地瓜外观梭形、红皮黄壤、整体光滑顺溜无凸凹不平、口感细腻甜脆.

瓦房店闫店地瓜,产地位于大连瓦房店市,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东至西杨乡杜庄村,南至西杨乡柏屯神山,西至渤海湾,北至西杨乡北海村滨海公路。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3′-122°16′,北纬39°20′-40°7′,生产面积15万亩。2013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为瓦房店禾信蔬菜专业合作社。瓦房店地区栽培地瓜历史悠久,闫店地瓜知名度最高。闫店濒临渤海,属退海滩地,大部分耕地是沙质土壤,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很适合地瓜生长。瓦房店闫店地瓜果实大小适中,颜色好,外观梭形、红皮黄瓤、整体光滑顺溜、口感细腻甜脆、淀粉含量高,即可蒸食又是各种加工食材的优良原料,很适合北方人的口味。目前以闫店为代表的瓦房店地瓜已形成规模化经营,地瓜成了各乡镇的主导产业,全市有数百名地瓜购销经纪人常年运销地瓜。瓦房店地瓜已成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新疆各大城市市场的主要供应商,部分经黑龙江边贸外销俄罗斯。瓦房店市成立了地瓜研究所,研究地瓜栽培新技术,引进地瓜新品种,进行试管脱毒地瓜苗示范栽植。如今闫店“康寿”牌地瓜已在国家注册。全市还建起三家地瓜制品加工厂,年加工地瓜300万公斤,主要产品有淀粉、粉条、粉皮、地瓜小食品、地瓜调料等。地瓜已成为瓦房店市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大产业。

地域范围

“瓦房店闫店地瓜”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地域范为:东经121°13′到122°16′,北纬:39°20′到40°7′,东临普兰店市,西濒渤海,南与金州区隔海相望,北与盖州市接壤。市区北距沈阳292公里,南距大连104公里。全市总面积3829.57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文兰街道、共济街道、铁东街道、岭东街道、祝华街道、岗店街道、太阳街道、九龙街道)、11个镇(复州城镇、松树镇、得利寺镇、万家岭镇、许屯镇、永宁镇、谢屯镇、老虎屯镇、红沿河镇、李官镇、仙浴湾镇)6个乡(土城乡、闫店乡、西杨乡、泡崖乡、驼山乡、赵屯乡)两个民族乡(杨家满族乡、三台满族乡)4个新区(大连瓦房店沿海经济区、大连瓦房店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大连龙门旅游度假区)。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生产地域分布图绘制规范》及瓦房店闫店地瓜独特品质形成的产地环境,适宜瓦房店闫店地瓜生长区域主要地在地处东经121°13′到122°16′,北纬:39°20′到40°7′,具体东至万家岭万屯村,西至东岗镇黄泥洞村,南至复州湾战屯村,北至太平湾滨海公路。全境总面积3829.57平方公里,其中瓦房店闫店地瓜种植分布于2793.5平方公里之内,瓦房店闫店地瓜保护面积12.2万亩,平均亩产3000kg,总产量36.6万kg。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产品品质特点:由于瓦房店地区具有北纬:39°20′到40° 7′地域独特的有效积温高、昼夜温差大、沙壤土质优、年降 水适中的北方地瓜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且按照无公害 标准进行栽培种植,再采用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瓦房店甘薯更加具有独特的产品特点,瓦房店闫店地瓜具备如下特征 1.1.外观优:薯块纺锤型、单薯重300-800克,最大1000克左右,结薯多而均匀,单株结薯4-6个,薯面紫黑亮、美观。 1.2.品质优:该品种的营养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薯类、其赖氨酸、钾、锰、锌的含量高于一般红薯5-8倍,尤其是抗癌物质碘硒的含量比其它甘薯高20倍以上,占食品中的第一位,因此被誉为“绿色保健食品”。 1.3.食味优:该品种由红皮黄瓤生食味甜甘脆,熟食香甜绵软色香味俱佳。 1.4.该品种品质、颜色、秧蔓均表现特佳,稳产、高产品质奇特、营养丰富,每公斤甘薯中,含蛋白质20-23克、糖290克、脂肪3克、维生素A6.8克、钙80毫克、磷200毫克、铁4毫克,维生素C300克、尼克酸55毫克、抗坏血酸300毫克,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及九种氨基酸,能防治呼吸道,消化道和关节炎等疾病,抑制癌症的发生,抗疲劳防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是保持身体苗条健美的最佳食品。 2:质量安全规定 2.1.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农药、农业生产资料和其他禁止使用产品。 2.2.部分获得认证的有机地瓜产品,严格按照有机标准进行生产。 2.3.要在温度、湿度适宜且卫生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地瓜采收。 2.4.包装、储存和运输,避免受污染。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