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凉山农特产品大全 凉山州特色农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凉山农特产品大全 凉山州特色农产品更新时间:2022-04-05 18:28:45

一. 四川省 凉山 会东县 会东烤烟

会东县具有得天独厚古薄今的土壤、气象条件,会东烤烟色泽好,纯度高,保火力强,素有四川云烟的美誉。国际烟草专家佐天觉博士、国家烟草总公司领导和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盛赞会东的自然条件可与津巴布韦媲美,是金沙江畔的一支奇葩。烤烟即是会东生产的擎天柱,又是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在会东发展史上,烤烟生产富县富民,流芳异彩。多年来,会东烟叶以特有的质量信誉,享誉神州大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网络。会东烟叶除满足省内厂家外,还远销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徐州、南京等知名大烟厂,成为这些烟厂主打品牌的烤烟配方。通过 20余年的不懈努力,在烟叶生产上,全县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会东烟叶品牌有口皆碑,烤烟已成为会东县闯荡大市场,走向全国的拳头产品。

二. 四川省 凉山 喜德县 砣砣肉

大凡来到丽江地区宁蒗县(俗称小凉山)的游客,都要品味一番彝族的 砣砣肉。小凉山彝族的砣砣肉类似新疆的“手扒羊肉”,在制作上,一 般是用鲜活肥硕的猪、牛、羊,立即宰杀后,大块剁颐,小者如拳、大 者如碗,不放椒盐,氽入清水中煮至六成熟后,再放在筛簸之中轻轻撒 上一层盐汗水沫,吃时佐以小凉山土法腌制的一种干酸菜汤(有克油腥 的作用),将砣砣肉抓在手上,边啃边嚼,由于这种肉做法特别,又不 是很肥,吃起来越嚼越香,越吃越胃口开,所以,砣砣肉如今已成为小 凉山的一道很有名气的风味菜。( 丽江)

三. 四川省 凉山 普格县 云白肉

“蒜泥白肉”是川菜中的一款传统名菜。白肉片薄而张大,肥瘦相连,厚薄一致。故又有“白片肉”、“云白肉”之称。

“蒜泥肉卷”是将猪坐臀肉煮至断生,片成薄片,再卷成大小均匀的肉卷,淋上蒜泥味汁即成。此菜色泽红亮,质地细嫩爽滑,味道鲜香,江油蒜泥味极浓。

四. 四川省 凉山 盐源 青刺果

青娜油原料青刺果于每年农历5月成熟,每当这个时候,成群结队的摩梭妇女背挎篾篼,手执长弯钩,到茂密的青刺林里采集青刺果,然后淘洗干净,晒干后磨成细小颗粒,筛去糠壳,再晒干,然后将晒干的粉粒置于蒸笼内蒸到八成熟后装入麻布‘袋内真热榨油。摩梭人的榨油工具由较为原始的木、石、竹三种器材组成。有木或石缸、榨缸、木墩 、压杆、竹制或铜制流槽,以及绳、压石等。木缸或石缸内深宽各约一尺余见方,缸口底部凿月工资多条流槽以便将榨出的油引入盛油的容器。榨油的方法是将蒸熟的刺果粉炷盛入布袋内,然后置于榨缸中,用一根结实的木杆,利用杠杆的作用按压,清亮透明的油便于工作顺着京戏槽徐徐流进容器内,加入食盐便于工作可食用。由于该油具有天然而独特的色香味,千面年来,他们以此作为食用油,或添盐蘸“流头饭”而食,或炒、拌菜调味,味色鲜美。特别是在没有蔬菜的日子里,这种油几乎成了他们的蔬菜代用品。长期而广泛地食用该油,显示出她良好的保健作用,泸沽湖虽然环境艰苦,气候恶劣,但摩梭人男女却体魄健壮,英俊美丽,少生病痛,长寿者比比绋是,其间不乏百岁老人。摩梭人无不认为得益于该油的保健功效。

不公如此,摩梭人还用此油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内服以治胃病、肝病、头晕头痛、丙肋疼痛、慢性筋骨痛等;外用局部揉止痛去阏。用青娜油沉淀物外用治疗疮疡、丘疹、斑块等腰三角形疾患,效果十分显著。摩梭妇女对此更是情有独钟作为她们的护肤护了必须品,用于擦手擦脸,预防皮肤阳光暴晒、干燥皱裂,保持皮肤柔嫩,并用梳子蘸该油梳头发,作为美了护了之油,保持头发的乌黑光亮、不折断、不脱发等。此外,摩梭人还用青娜油废渣(即、油枯)治疗大牲畜腹泻,具有立竿见影之效。

五. 四川省 凉山 昭觉县 昭觉黄焖鸡

该菜系选用德昌优质杂交鸡,配青笋、青椒、大蒜、泡姜等,先将鸡放入温油中炸熟,再加豆瓣、姜、料洒、花椒、辣椒面炒香,掺入鲜汤,加盖密封不使其走气,用微火焖杷。此菜色泽红亮,鸡肉杷嫩,咸鲜微辣、价廉物美。

六. 四川省 凉山 宁南县 米花糖

用料考究,采选本地优质的大米、媲麻等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酥脆可口,味美香甜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七. 四川省 凉山 木里藏族自治县 木里牦牛

木里牦牛是四川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的。

木里牦牛

产地(或分布):四川省的木里藏族自治县。

数量:1995年存栏6.57万头。

主要特征:有纯黑和白花毛两种。头大额宽,耳小灵巧,公母牛都有角。公牛颈粗无垂肉,母牛颈薄。公牛肩峰高耸而圆突,母牛鬐甲低而薄,胸深宽,背腰较平直。四肢粗短,蹄质结实。平均日产奶1千克,八月产奶量最高,一个泌乳期产奶407千克。屠宰率为53%。公牛4岁可配种,使用年限为6~8年,母牛利用年限为13年。每年7~10月为母牛发情配种季节。犊牛成活率为97%。

八. 四川省 凉山 盐源 野生蕨菜

蕨,赢类植物,凤尾蕨科植物的总称。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状茎蔓于土中,被棕色细毛。叶大,多回羽状复叶,适应性强,常集中成片生长。根状茎富含淀粉,可提纯供食用或药用,幼叶即当地所称的蕨菜,为时鲜野味,有去暴热,利水道,降血压等效用,清热、降毒、利尿、止血和降压。

蕨菜在凉山各地均有大量分布,特别是美姑、雷波、昭觉、西昌。德昌、冕宁等县市分布更大。蕨菜为野生植物,当前每年仅加工干菜200吨外销,深加工还未起步,在绿色食品走俏的今天,其市场前景非常看好。通过宣传,精包装的蕨菜干和保鲜蕨菜将在大中城市成为时尚食品。西昌农业专科学校和攀星公司生产的盒装蕨菜干已成为许多外地来凉山的旅游者所喜爱的地方名品。

九. 四川省 凉山 会东县 七彩洋芋

七彩洋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会东“七彩洋芋”是会东县的特色有机绿色农产品,俗称“小乌洋芋”。它种植在海拨2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水质纯净,气候温凉,规划区种植洋芋的土壤有机质达1.9%-4.3%。种植过程中施用牛羊粪与华山松、云南松等植物枝叶沤制的厩肥。种种有利条件,成就了“会东七彩洋芋”独特优良的品质。该品种薯型小巧,一般直径在3-6cm,切开后离表皮5mm处有呈圈状分布的紫色薯肉,色彩鲜艳、营养丰富,鲜食口感好,风味独特。它不仅含有普通马铃薯所具有的淀粉、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和少量的脂肪,薯内中还含有丰富的天然色素――花青素。花青素对致癌物有抑制作用,可抗氧化、抗衰老,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功能和皮肤光滑度,抑制炎症和过敏,增强关节的柔韧性,比普通马铃薯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深受群众喜爱。曾在2010年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深受群众喜爱展品奖”。

“会东七彩洋芋”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会东县的优势特色农产品。2010年,该县县委、县政府为了大力发展“七彩洋芋”产业,维护和提高“七彩洋芋”在省内外市场的荣誉,决定创立名优品牌。成立了“会东县七彩洋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领导小组,倾力打造“会东七彩洋芋”品牌,及负责会东县农品的开发、管理、技术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工作。该县农品开发管理中心在“会东七彩洋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领导小组领导县,在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经过近两年的努力,2011年12月28日“会东七彩洋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并于2012年2月颁发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

十.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德昌板栗

德昌板栗,栽培历史悠久,长达百年以上。近六年来,县委、政府将其列入“154发展”战略规划,并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到2002年,栽培面积达300万亩,投产面积为1.5万亩,年产量大约80余万斤,由于德昌独特的光热资源及昼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德昌板栗果大、味甜,耐贮存,淀粉含量和含水量适中,含糖量达20%,成熟果的各种可在7月下旬上市,大量上市时间在8--9月,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