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宣传镇平特产的推介语 家乡土特产的宣传软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宣传镇平特产的推介语 家乡土特产的宣传软文更新时间:2022-04-09 13:42:22

一.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二.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三. 河南省 南阳市 镇平县 广洋大枣

在镇平县北部山区,绵延百里的山丘峻岭之中,有一种天然生林大枣,由于它身价不菲而被海内外的人们普遍所喜爱。这便是在历史上就驰名中外、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果之一的镇平广洋大枣。
广洋大枣果呈圆状,肉厚核小,核内有仁,摇动作响,所以又叫“广洋圆铃”。每到秋季,绿叶叠翠,“玛瑙”累累,迎风笑舞,夺目喜人。广洋大枣的特点是生食甜蜜,干食美味长,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喜食佳品和医疗保健必选果品。我国古代杰出医学家祖籍镇平的“医圣”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一次在外游步时,偶遇故乡大枣运入长沙,吃后备加赞赏。并评价“广洋大枣个大肉多,蜜甜、味甘、性平,为百和药”、“有治心腹邪气化玩疾,活血脉之功效”。因此在他所著的《伤寒论》一百一十三例经方中,就有六十三例用大枣人药。从此,后人对广洋大枣就有“仨枣胜似一个鸡”和“要想活不老,一天吃仨广洋枣”之美谈,据传西汉王莽撵刘秀途经广洋大枣林,刘秀摘枣充饥,食后甚赞。自此把广洋大枣定为每年向朝廷进贡的珍品,有“御枣”之称。另传,清朝嘉庆年间进士镇平石佛寺的李德生,到云南东川任知府期间,当地知名绅士请他赴宴中,桌上放了一碗用银线串的“广洋红枣汤”,只能欣赏喝汤,但不让吃枣,足见广洋大枣的名贵之处。

广洋大枣距今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有关史料和地质资料记载,广洋(镇)位于河南省伏牛山南麓的镇平县二龙乡。这里原属襄江海峡,由于地质运动,地壳变化,海底沉积岩慢慢露出地面,就形成了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回旋成湖,好似“广阔海洋”,因此取名为“广洋”至今。春秋时期《管子·度地》篇中讲到:建都要靠河流,“因其天时地利之所生,养其人,以养六畜。”因此,广洋就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至今,这里还流传着“王莽撵刘秀”和“五龙二虎逼彦章”的故事。
也许是以人传物,以物传人之缘故吧,使得广洋大枣享誉海内外。从南阳《地名大志》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记载:镇平高丘东南一丘(今二龙广洋村),丘山盛产大枣。广洋大枣原系天然枣林。原始枣林东西70多华里,南北40多华里,遍布半个县境。历史上对这里盛产大枣曾有“郁郁枣林山连山,百里方圆不见天,猿猴攀枝老树上,獐麋走荫翳丛间”的生动描写。镇平县王岗乡厚碾盘村目前仍有一棵300多年树龄的枣树存在,直径1.6米,年株产量300—500多公斤。
广洋大枣不仅闻名全国,而且早就远销海外。明未清初,大枣主产区共设立大枣交易字号8座,丰收年景全县可产干枣250万公斤。据南阳《地名大志》和镇平县志都曾记载:“镇平赵河前身为涅河,起源于后山,水流襄江,注入东海。高丘(今二龙)广洋大枣盛木船运到两湖两广,转销东南亚各国……”历史上广洋大枣以“提装圆铃”的品牌,畅销海外。1981年7月由中国工商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期《中国名产》中,将镇平广洋大枣列为中国四大名果(即:荔枝、龙眼、枇杷、广洋枣)之一。1982年2月,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枣》一书,将镇平列为全国产枣区。近年来,镇平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这一名贵的知名品牌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果生态农业,使这一名有了更大规模的发展,目前“中国广洋大枣”的故乡镇平,全县发展大枣400多万株,年产干枣500多万公斤,成为镇乎又一绿色创汇支柱产业。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南渡江的“美人鱼”

南渡江的“美人鱼”

南渡江是一条横穿在两座大山之间的河流,冬天的南渡江,水流不是很充沛,静静的蜿蜒向南。在南渡江上,有一座拱桥,连接着公路,每每都要从此路过。桥的两边,坐落着几户农家小屋,我要说的南渡江的“美人鱼”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大家一定奇怪了,南渡江的“美人鱼”是人还是物?又或者是不是生长在南渡江里的怪兽?呵呵

,它们确实是生活在南渡江里的,但是它们不是怪兽,它们是南渡江的居民在南渡江里打起来的小鱼。但是,我为什么要叫它们“美人鱼”呢?那就是有来由的了。

南渡江的“美人鱼”长约10厘米左右,浑身黑黑的,身形细长,曲线优美,行动敏捷,要抓到它们可要费点功夫。你会说,这跟普通的鱼类也没有什么区别。哼哼,那我就告诉你,南渡江的“美人鱼”不是美在外表上,而是美在用“美人鱼”熬制的那锅香浓的鱼汤上,美在南渡江美丽的景色上。

南渡江桥的西侧有一家餐馆,就在路边,一下车进门,餐馆的主人就热情的招待我们。为我们沏茶倒水,安排我们落座。因为是常客,所以

,主人知道我们都要些什么,当然就是这道“美人鱼”汤啦。主人把我们安排好后,就到厨房里忙碌起来。我常常就是在这个等待的时间里,端着一杯茶在窗前欣赏南渡江的美丽景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我常常想,南渡江的水应该朝着南边汇入更大的河流然后到达海平面,融入大海。南渡江的四周都是挺拔险峻的高山

,非常险要,架在公路上的桥,就像一只轻盈的燕子,越越欲展翅飞翔的样子。若是遇到夏天,我一定会忍不住下到桥下去

,掬一捧清澈的河水,瞧一瞧水里欢蹦的鱼儿,唱一唱土家人民欢快的歌儿。常常在我遐想之际,店主人就已经开始招呼我们入座了。每每这时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围在了热气腾腾的火炉旁边。

刚开始,我对这鱼儿是很不以为然的。心想一个简陋的农家小院能做出什么像样的美味佳肴?初见这锅鱼汤的时候,我都没有把它放在心上。黑黑的十几条鱼整齐的堆放在锅里,都头朝里的堆成圆圈。围绕着它们的就是一锅跟牛奶质地差不多,但是又比起牛奶来有点发黄的汤。我们一起的罗哥还没有上米饭的时候就对店主人说:“给我多添一个碗和勺子!”当时,我就感到奇怪,罗哥就对我说:“他们这里的鱼汤是很不错的。”这下,我开始仔细的端详起这锅鱼汤来,它的汤虽然没有很多大厨标榜的奶白色,但是,看上去却是那么的自然而成,感觉它就应该是这样的。鱼肉被熬得酥香软烂,好像把自己都溶解在汤里,这时的汤就显得是那么的厚实而稳重。我带着试试的心情用小勺舀了一勺汤送入嘴里,我立刻被它的味道所折服。这汤里有鱼的鲜香,一口汤汁入嘴,让人觉得柔滑而细腻,香气在唇齿之间流串,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踏实。当你徐徐的把它吞进喉咙里时,嘴里又留下了一股子淡淡的苦味。这苦味让我觉得这汤更加的让人回味。之后,肯定不说大家都知道了,我也学着罗哥,刻意的另要了一只碗,因为我要把这汤喝个够。

酒饱饭足之后,大家又要启程了,我们坐上车,店主人也站在店门口为我们送行,她总是远远的站着,一直到我们的车转过一个弯再也看不见她。

人们常说,大隐隐于世。在很多人们忽略的地方,总是会带给人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真正美丽的东西不是只存在于灯红酒绿的地方,在这青山环绕的地方,也有这让人久久不能忘却的情怀。

南渡江的“美人鱼”你觉得美吗?如果你有时间,路过南渡江时,不妨也来品味她的美,相信我,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五.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六.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七.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八. 云南省 临沧 镇康县 亚热带的党参

党参为植物党参和中药材的统称。党参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中国约有39种,药用有21种、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但气滞、肝火盛者禁用;邪盛而正不虚者不宜用。

九. 河南省 南阳市 镇平县 镇平地毯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测,伏牛山南麓。辖12镇11乡,总人口93万,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是“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全国村镇文明建设示范点县”之一,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地毯之乡”。

镇平地毯生产始于70年代,经过20多年的风雨创业,镇平地毯形成了龙头在国际市场、龙尾在千家万户的大型集团规模,走出了一条科、工、农、贸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成为县域经济的又一特色支柱产业。
镇平地毯采用蚕丝、羊毛为原料,经图案设计、染色、编织、水洗和平毛等工序精制而成。图案华美,色泽艳丽,有山水、人物、花鸟等各种造型、既可挂壁,也可铺地,表面平整,质地细密,广泛用于室内装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尤其是1000道精工超簿型洗净丝织地毯,实现了波斯、伊朗两种纹样艺术在图案上的有效组合和单位平方内含结数量的最高密度化,开创地毯历史之先河,填补了世界丝毯行业的又一空白。在1998年元月世界最大的地毯交易会——德国汉诺威地毯博览会上引起极大轰动,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会》。

1989年,镇平地毯集团公司化学水洗丝毯攻关小组通过大胆探索,一种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保值性的超薄型丝毯工艺研制成功,该产品图案清晰、光泽明亮、质地柔软、富有弹性,能折叠、便携带、鼠不咬、虫不蛀,且长期保存不变质、不褪色,填补了中国丝毯发展史上的空白,投放国际市场后,倍受外商欢迎,销售价格增长43%以上。该产品被评为省轻工科技成果二等奖和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荣获轻工部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在科技攻关中,企业还成功研制了丝毛交织地毯。这种产品原料宜购,生产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既有观赏价值,又有使用价值。投放市场后,受到日本及美国中下层消费者的欢迎,成为镇平地毯的又一拳头产品。接着,又成功研制了高道数薄型丝毯和精工簿型洗净丝毯,荣获省、部科技成果新工艺奖7项。1993年9月23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世界地毯博览会上展出时,各国商人对镇平地毯兴趣浓厚,德国地毯巨商托卡斯专门为之举行的剪彩仪式,并邀请南阳地区行署专员李清彪、镇平地毯集团工业公司总经理王进生参加。高道数丝毯的研制,不仅节约原料三分之一,而且销售价格比低道数丝毯高出4倍,每年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至目前,公司已形成丝毯、丝毯合织毯、羊毛毯、绢丝毯等6个产品序列,开发研制高、精、尖系列产品360个,花色品种1400多个,其中有56种获省优、部优和省以上科技时步发明奖;1990年夺得国家质量最高奖——金杯奖。水洗丝毯和500道、600道、700道、800道、1000道超薄丝毯填补了国内外62项空白,镇平“华新”牌地毯已成为世界地毯的知名品牌。

在地毯工业发展过程中,各级领导对地毯公司的发展十分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宋健、李长春、李德生、袁宝华等先后到公司参观指导,并对公司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德生专门为裕隆经贸公司题名,袁宝华参观后挥毫题写“质量第一,品种第一,开发技术,加强管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