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澳特产海中珍品 南澳岛特产哪里买实惠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澳特产海中珍品 南澳岛特产哪里买实惠更新时间:2022-04-04 14:23:26

一.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潮汕膏蟹

潮汕赤蟹:

此蟹即潮汕膏蟹,学名叫锯缘青蟹,为广东潮汕的著名海产。膏蟹就是卵巢最丰满的雌蟹;已受精但卵巢不太饱满的雌蟹称“母”:略微饱满的叫“花蟹”;而雄蟹只供炒用,与未受精的母蟹统称“肉蟹”。养殖好的膏蟹,腿粗肉满,膏满脂丰,清蒸之后,鲜美异常,营养价值甚高。

二. 河南省 商丘市 虞城县 珍品刻瓷

瓷器雕刻艺术是在瓷器上以刀代笔雕刻上动物、山水、人物、花草、书法篆刻等名种图案的美术加工工艺,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瓷器雕刻起源于清朝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后经战乱失传。虞城县木器厂申世德等经过多年努力探索,于1987年攻克了技术难关,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再生和发展,填补了我国刻瓷技术的一项空白,为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增添了一枝新花。刻瓷制品经过绘图、选料、描图、雕刻、着色、表面处理、配套包装等生产工艺,使产品具有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层次清晰、格调典雅等特色。既有明显的刀凿痕迹及突出的金石趣味,又有表面处理良好、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该产品在慕尼黑第三十四届手工艺品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1988年获河南省轻工科技腾飞奖和轻工优秀新产品奖。它以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远销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三.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金薯

不少游客上南澳岛观光旅游,谈到当地的美食,除了“宅鱿”、“澳菜”等海味外,品尝海岛特色“山珍”——“金薯”是必不可少的。南澳岛“金薯”大小均匀,口感甜润,深受游客的喜爱,主要盛产于南澳岛云澳、深澳和隆澳等地,一般在地里栽培四个月即可成熟。金薯全年均能生长,多于春秋两季栽植。

“金薯”不仅好吃,还是无公害产品。该县农户严格执行“金薯”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坚持选育良种,实行薯块育苗,保持了品种的优良性。在实施稻薯轮作、稻草覆盖、主施农用肥、实行生物防治措施、防止有害物品残留等种植管理方面,采取一系列的科学方法。“金薯”种植基地、生产产品已先后获得广东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中国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目前,南澳全县常年种植金薯的面积达两千亩左右,平均亩产在一千六百至两千公斤,全年总产量约三千两百至四千吨,总产值约七百万元,产品供不应求,已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产品远销东南亚、香港、珠三角等国家和地区,潮州、汕头等周边地区销量更是逐年上升。目前,南澳县各镇村均有种植金薯,它已成为推动南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产业。

四. 辽宁省 大连市 旅顺口区 海珍品海参

海珍品海参是辽宁大连的餐饮特色菜之一。海参是一种棘皮动物,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名贵海味之一。它在海味中是最有滋补价值的,常食海参有延年益寿之特效。海参种类很多,可分为刺参、光参和秃参。刺参品质最佳。长海县海洋岛产的梅花参,比其它地方产的刺参多一行刺,因而更有名气。吃海参没有季节限制,在烹饪上要讲时令,夏季吃清汤海参为宜,清淡爽口;冬季吃红烧海参为佳,味道醇厚。

五.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赤菜

赤菜学名海萝,南方也叫胶菜,北方俗称牛毛,为一年生红藻。藻体呈圆柱形,叉状或不规则分枝,中空,紫红色,样子别致,宛如一朵朵紫红色的小绒花。赤菜喜生长在接受波浪冲击、盐度较高、垂直分布可达2米左右的外海岩礁上,大多是向光生长。赤菜含有琼胶、多糖及粘液质,还含有无机盐、钾、钠、钙及多种微量元素。

六.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桔红

桔红,是南澳的名优水果之一。海岛群众称为柑红。桔红树姿优美,花多气香,是岛上观赏绿化的常绿果树。果实硕大,味清酸而带微苦,幼果晒干,可代替枳壳,果实成熟橙黄艳丽,是新春佳节人们馈赠亲友以示吉祥大利的珍品。收获期在每年冬节后。贮存在通风处,可保存至翌年4月底,主要用作春节拜年吉祥物。

据考证,桔红在南澳县已有一百多年的栽种的历史。1983年南澳县开展果树资源调查后,选定为海岛优稀名果,并组织良种选育,建立了高产试验示范园、母本园。经过多年的选育,南澳县虎头柑品种呈现优质、高产、高效益(高产示范园亩产1.5万公斤)颇受种植户欢迎。

桔红喜爱湿润,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9-22℃,PH值在5.5—6.5之间土壤上种植,较耐干旱,适应性强,易种易活。

南澳县属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和,冬暖夏凉,温、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1.5℃,终年无霜冻。南澳县山区腹地一带很避风、日照适中,水源充足,耕作层土壤深厚肥沃,因而具有发展稳产、高产贺年桔红的广阔山地。

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400亩,由于桔红粗生易管,早结丰产,且当地农民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因此效益较高,一般栽种三年可有收获,按每亩80株成活挂果,每株每亩最保守估计挂果计8公斤(标准果),每公斤以收购价历年最低价1.5元计,每亩可创值960元,且随着果树盛产期的到来,逐年收益更为可观,目前南澳县2400亩桔红结果树平均亩产2100公斤,年产量4000吨,年产值已达720万元,栽种桔红使广大农民吃到了甜头,成为海岛农民耕山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七.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石斑鱼

石斑鱼,广东俗称石斑、过鱼,闽浙俗称鲙鱼、国鱼。石斑鱼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百多种,我国沿海记录达30多种。

石斑鱼为触礁性鱼类。天然的种类栖息于沿海岸岩礁、起伏而又多石砾的海区、珊瑚礁、沉船或人工鱼礁等水域。石斑鱼是典型的捕食型肉食性鱼类,它靠着灵敏的视觉和感光、感色的分辩能力,往往凶猛地掠食鱼、虾、蟹、章鱼、甚至藤壶等海洋生物,特别喜食鲜活动物。渔民们根据它栖息的水域海况、生活习性及不同季节选择适口的小虾、章鱼、沙蚕等作饵料,猎获甚丰,曾创下单一流次喜获3万元渔利的佳绩。

石斑鱼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性,使它的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据有关资料和行家介绍,石斑鱼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鱼类,除含人体所必须的各种氨基酸外,还含有无机盐、铁、钙、磷以及维生素等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一举成为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宴席上的佳肴,是畅销港澳台的名贵海鲜品。

随着水产资源的不断变化和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石斑鱼的人工养殖随之迅速发展,南澳县的猎屿湾,石斑的养殖已形成基地,主要品种有赤点石斑鱼、青石斑鱼和鲑点石斑鱼等。

石斑鱼人工养殖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商品化生产。多年来南澳县科研工作者、养殖技术员和养殖户紧密配合,通过实践的探索,生产管理、色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技术突破,整理出版了星火丛书《石斑鱼养殖技术》和《石斑鱼网箱养殖实用技术》等书刊文章。南澳县的石斑鱼海水网箱养殖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广东省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和“星火计划奖”。

八.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深澳石榴

深澳镇:“深澳石榴”为广东八大名果之一。

九.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海萝

赤菜学名海萝,南方也叫胶菜,北方俗称牛毛,为一年生红藻。藻体呈圆柱形,叉状或不规则分枝,中空,紫红色,样子别致,宛如一朵朵紫红色的小绒花。



赤菜喜生长在接受波浪冲击、盐度较高、垂直分布可达2米左右的外海岩礁上,大多是向光生长。赤菜含有琼胶、多糖及粘液质,还含有无机盐、钾、钠、钙及多种微量元素。



南澳岛地处闽粤之交的外海,岛屿多,近海岸礁多,很适合赤菜的生长。每年初夏,南澳渔民从岩礁上采下大量赤菜,漂洗后晒干收藏上市。



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已有了对赤菜的利用,如从赤菜中提取海萝胶、用赤菜作为浆丝及"香云纱"上浆原料等。



赤菜性凉,具有退热、凉肠、凉血等药用价值。取赤菜少许,用开水冲泡或煮沸,加点糖即可食用。汤液中既有脆嫩的乳白色条状物,又有胶质汤液,和做成的鱼翅汤一模一样,被誉为"南澳鱼翅"。喝着这种汤液,润滑爽口,稠而不腻,不仅清凉止渴,而且可防治赤痢和肠热病,夏秋季节酒席之末用它当甜品。既可醒酒而又经济实惠。近年,南澳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进行深加工,把赤菜经科学方法加工成"海萝晶"、连同用海带、海藻加工而成的"海带晶"、"海藻晶"首创海洋植物保建型固体饮料系列产品,饮用方便,产品投放市场深受欢迎。

十.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汕头蚝烙

蚝烙是汕头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小食。

“蚝烙”的传统做法是,先热锅放人猪膀放下葱花炒出香味,再把生粉水均匀地倒下,煎成圆饼形,约有一厘米厚,至生粉水刚熟成形,即把蛋浆均匀淋上,再在上面放蚝(用粉水上浆),腊肉丁等,略煎,用锅铲切成四角,从锅边再注入膀,翻过来继续煎至外香脆、内嫩滑。“蚝烙”的酱碟是沙茶加鱼露。煎“蚝烙”如单纯用雪粉,口感柔软,但较难成形,如要“蚝烙”较硬身,可在鲜蚝雪粉水中加入适量粳米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