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桐乡特产杭白菊茶叶怎么样 散装特级桐乡杭白菊一斤多少钱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桐乡特产杭白菊茶叶怎么样 散装特级桐乡杭白菊一斤多少钱更新时间:2022-04-01 14:05:04

一.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石门茶叶

石门茶叶是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的。石门县茶叶持嫩性好,内含物丰富,耐泡,有地域香。石门成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基地。

石门县境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度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常年平均气温17°左右,境内西北部地势偏高,土壤呈弱酸性,雨量丰富。茶园全部分布在环壶瓶山周围海拔300~1500米的半山腰,远离城市、工业区和生活区,园区森林覆盖率达70%,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林相间,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名优茶、有机茶生长的理想环境。

石门县10万亩茶园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联合验收,成为全国第13批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之一。石门县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10万多亩,辐射10个乡镇(管理区)场,栽培品种主要为槠叶齐、碧香早、福鼎大白,良种普及率达95%,该基地平均亩产鲜叶1150公斤,总产120750吨;亩产值3105元,总产值32602.5万元,比常规种植亩均高出240元,基地农民户均增收达2000元。

石门茶叶优良的品质缘于茶区优良的生态环境。石门茶区均远离工业区,周围数十公里无污染和污染源,经权威部门检测茶区水、土、大气达到了GB30—95—82的一级标准。

二. 广东省 江门 鹤山 鹤山茶叶

  鹤山人种茶始于宋代。到清道光初年,种茶面积达5333.3公顷,年产毛茶8.5万担。年出口茶叶6万担,远销欧美、南洋、大洋洲等地。鹤山茶以其条索紧细,成色油润,汤色鲜亮,清香味浓,滋味甘滑,清热消热消滞而著称。其中以古劳茶山、宅梧白水带、鹤城马耳山三个产地的最佳。“古劳银针”为古劳茶的雅称,其形似寿眉,状若银针,叶背显毫如银,叶色清翠,汤色清澈而略带浅绿,回甘力醇和。生长在石岩头(地名)的茶,其味芳香浓烈。乾隆年间《鹤山县志》云:“古劳茶味还武夷而带芳,邑中物产唯此可以甲诸郡”。原古劳、鹤城、白水带三地茶农以茶为活,鹤城的主街被命名为“茶行街”。20世纪30年代后期,由于战乱,茶叶生产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恢复茶叶生产。70~80年代在合成农场建立大型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在桃源马山成立茶叶科学研究所。1998年,全市茶叶收获面积153.9公顷。

    古劳银针

    古劳银针产于古劳镇丽水石岩头,故又曰岩头茶。该茶条索紧结,挺直似针,色呈银灰;泡后色泽碧绿明亮,叶底幼嫩,味道醇和清香;浅饮即舌滑喉凉,极感舒适;多饮止渴生津,全身爽快。一向誉为茶中妙品,早已蜚声遐迩,驰名中外。晚清时期已极受推崇,成为中国名茶品牌之一。

    马耳山茶

    马耳山茶品牌以其产地冠名。马耳山位于鹤城西北部约6千米,高耸挺拔,雄伟壮观。山上茁壮翠绿的一片片,便是驰名遐迩的茶园。马耳山麓为丘陵山坡,壤松土软,泥骨色黄,向阳背风,宜种青茶。种后冬盖山草,春暖滋润,生势壮旺。200多年前,惠州姓杨者迁居于此,6户20人,沿坡开垦茶地。后练常精、练常振兄弟两户迁此,开垦茶地4公顷。鼎盛时期,茶农达20户,200多人。茶青按季而采,春茶于清明,秋茶于白露。制作向用传统工艺。该茶用开水冲沏,即片片竖起,香气四溢,茶味甘香爽滑,香味浓郁,为送礼佳品。清末民初,鹤城街内建有美珍、树芳、恒兴隆、裕生、新广兴、联昌盛等大茶庄,皆为当地商人合资开设。该街今仍以“茶行街”名之。

    茶山素馨花

    茶山素馨花主产地为古劳茶山。种植历史近50年,引进人叫球长伯,后遍及各家各户。现种植面积约1.5公顷,年产量7.5吨。素馨,草本植物,春季种植,花开于夏,雪白芬芳。采摘却于花蕾未绽之时。人工撷取,常人日采4至5斤。摘后经过蒸晒或烘干程序;日晒者,色泽金黄,成针状,称素馨针。据医书记载,素馨针有疏肺解郁,清热去毒功效。故一般用于制药。若将素馨针与青茶混冲,其茶清香甘凉,既解渴又清热,茶山人向有此习,且作为待客的佳品。

三.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桐乡蓝印花布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桐乡蓝印花布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名称:桐乡蓝印花布

产品产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

产品特性: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

产品简介:蓝印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江南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她那朴拙幽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堪称独树一帜,千载之下散发着东方文化魅人的芳香。蓝印花布是从蓼蓝草中提取蓝作染料,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板、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精心制成。蓝白相次、蓝得浓烈、白的纯洁,花型轮廓整畅划一,线条朴拙醒目、图案吉祥喜庆、为近世三百年来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产品历史:蓝印花布源于秦汉、盛于商业发达的宋朝,而广泛普及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之际,现代所见蓝印花布的样式,多数为明清一代的作品。这些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曾深受欢迎。因此,染坊业一度成为地方上的显业。史载宋元之际桐乡蓝印花布极为繁荣,形成了:织机遍地,染坊连街、河上布船如织的壮观景象,其中,石门(古称玉溪)的“丰同裕”、“泰森”等染坊店一时成为行业中的翘楚。所制“瑞鹤鸣祥”、“岁寒三友”“梅开五富”、“榴开百子”等久负盛名。

四.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小湖羊皮

桐乡出产的湖羊,是从北方传入驯化而成的。据说,宋朝南迁时,北方黄河流域的民众也大量南移,在这迁移的过程中,带来了不少蒙古养。这些养随主人在江浙一带定居之后,经过江南水土的长期驯化,在体形、外貌、毛质等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就形成了目前我市农家广泛饲养的这种湖羊。据此推算,湖羊在我市饲养已有800多年历史。

湖羊所产小羔羊宰剥的羔皮,俗称小湖羊皮。这种皮于民国十二年(1923)首次销往国外,由出口商设计成“古钟”式板皮外销,出口已有70多年历史,被列为世界“四大羔皮”之一,人称中国的“软宝石”。

小湖羊皮的剥削加工要求很高。被宰剥之羔羊,定要是产出后一、二天内未曾哺乳过的,若已哺乳则无用。在剥制时,要按照羊羔的体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宰杀挑皮,剥皮要精细,洗皮要顺着毛势,钉皮要松紧得当,晒皮宜晾勿暴,整皮要轻梳细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皮毛质量。

桐乡所产小湖羊皮,毛色洁白,波浪花纹,皮质柔软,富有弹性,光泽亮润,可以染上各种颜色,制成各种类型的服装,深受外商青睐。

我市各地农村差不多家家圈养湖羊,最多时年可出产小湖羊皮数十万张,其收购量居全国首位。

过去我市小湖羊皮大多为原皮出口,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已能制造成品出口。用小湖羊皮制成的大衣、女袄、褥子、童装等等,已成为创汇的重要产品。

五.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白水鱼

乌镇白水鱼是当地风味小吃之一。白水鱼是野生鱼类,它生长在无污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属稀有淡水珍品。乌镇临近水域过去盛产此鱼,但近年来数量有所减少。一般白水鱼捕捞出水即死,但保存得法,其味不变。如若遇到活的白水鱼,则不要错失机会,可让店家活杀清蒸,尽品其鲜嫩原味。

当然把白水鱼红烧、剁椒烹饪,也是难得佳肴,更有店家将白水鱼轻盐暴腌后再蒸,也是别有风味。提醒:此鱼虽鲜嫩美味,但鱼刺较多,食之应小心。

一般白水鱼清蒸分大小两种,前者当在两斤以上,为上品。先将鱼对剖,斩头去尾取中段一块,用布擦干(别用水洗),喷上白酒(过去许多人喜用汾酒,味香),再用盐擦满全身,加入姜片,暴腌至少3小时以上。等鱼肉中渗出大量的水后,滗去水,将鱼放入盘中上笼大火蒸八分钟。葱切段再切花,放在鱼身上,淋上热油即可。如用网油包蒸,口感更嫩更鲜,最后也不必淋热油。蒸好的鱼,肉质有弹性,在鲜中增加了香味,与整条蒸的小白水鱼相比,后者肉质酥烂,有天壤之别。

六. 安徽省 滁州 全椒 滁州茶叶

据《安徽茶经》介绍。早在宋朝,全椒就盛产

“南谯茶”,明代《南京户部志》载,成化三年(1467年)南京供用滁州茶叶二百斤。民国时期,滁州有“云桑名茶”。可见滁州的茶叶有较悠久的历史。建国后,在施集乡建立国营施集茶场。施集茶“香高、味浓、后劲大”,获得好评。

七.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德茶叶

红茶、绿茶、苦丁茶、菊花茶

八.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 麻城福白菊

麻城福白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麻城福白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麻城福白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麻城福白菊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其产品质量经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反复检测,其主要指标的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均高于药典标准,远远高于其它品种的菊花。2008年,麻城福白菊被农业部登记为全国首批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之一;200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证明商标”的登记保护;2010年产地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保健菊花之乡”;2013年获得“湖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据浙江大学的“中国农产品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心”评估,麻城福白菊品牌价值达到2.52亿元。麻城福白菊主产于该市北部山区的福田河、黄土岗等乡镇,常年菊花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产量5000吨左右。基地亩平产值8000元左右,纯收入5000元以上,菊农单项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该市以福白菊为原料的加工和销售企业发展到15家。福白菊产业已成为该市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目前,福白菊产区的产量就占1/3左右,湖北麻城与浙江桐乡、江苏盐城并称中国药用保健白菊花三大产地,麻城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菊花生产基地。

地域范围

采自以福田河镇为中心的湖北省麻城北部山区范围内生长的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头状花序,按传统工艺或现代工艺在当地加工而成,具有“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

特定品质

花序扁球形、不规则球形或稍压扁,直径多1.5~4cm。总苞由3~4层苞片组成,外围为数层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中央为管状花。气清香,味甘、微苦。河南产者称怀菊花,安徽产者称滁菊花或亳菊花,浙江产者称杭菊花,湖北福田河产者为福白菊。

文化典故

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花之一,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据“麻城县志”记载,早在宋朝就开始栽培、种植菊花,其时主要用于观赏。据《本草纲目》记载,菊花具有散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被中药界称之为“广谱抗生素”。麻城福白菊原野生于大别山一奇峰之上,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由福田河境内名寺纯阳寺道士移植于纯阳山周围,因这种菊花“净美香幽具驱邪之气”,被上山入寺的道教信徒移植到庭前院后,种植者初为观赏,后采之作茶、入酒,并逐步发现其药用、食疗、保健效果明显,被作为“药膳佳肴,饮中极品”。到明清,在东阁大学士郑以伟、山西总督梅国桢、御史梅之焕等福田河籍高官名流的积极倡导下,福田河的一些百姓已经将菊花种植范围从庭院扩大到大田畈移栽,并摸索出了一套福白菊耕作、繁殖、烘制、储存的技术和经验。自此,麻城福白菊开始被当地-作为向上进贡的贵重礼品,并被精明的商人运抵金陵、开封等地高价出售。大革命时期,红四军在麻城福田河成立,并转战麻城、红安、新县一带。福田河百姓将麻城福白菊送给红军。红军战士受伤了就用福白菊清理伤口,渴了就用福白菊煮茶饮用,深受广大战士的喜爱。1957年冬季,时任-副部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回家乡河南新县田铺乡许家洼(原属湖北麻城)时,到麻城福田河仙羊岩外婆家,就对外婆家的菊花茶赞不绝口,并吩咐警卫捎上几斤菊花带回南京饮用。解放后,菊花的种植和栽培已成为全镇上下的共识,通过综合的政策和技术等鼓励措施,有效地推动了“麻城福白菊”产业向前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50-70年代,为小规模种植,作为中药材引种和推广,为民间观赏、药用阶段;70-80年代,作为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开始作为土、中药材进行推广的阶段;80-90年代,规模化种植,作为多种经营、副业生产的支柱产业进行基地建设和扶持阶段;90年代初-2000年,探索积累生产技术,推广新技术,着力提升菊花产量和产品品质的攻坚阶段;2000年以后,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实施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科研课题的品牌打造阶段;

地域范围

麻城福白菊产区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北部山区,其中福田河镇为主产区,黄土岗镇、乘马岗镇、三河口镇、顺河集镇为零星种植区,共5个乡镇。产区版图面积1520.7平方公里,总人口29.1万人。产区位于北纬31°20′-31°40′,东经114°45′-115°20′;产区北与河南省新县、商城县接壤,西与湖北省红安县接壤,南与麻城市区接壤,东与安徽省金寨县接壤。主产区常年菊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公顷以上,总产量在2000吨以上。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麻城福白菊产区是长江支流-举水河源头所在地,水质好,无任何工业污染,土壤具有典型的南北过度的黄棕壤特征,土层深厚,保墒性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碱解氮82ppm,有机磷11.9ppm,有效钾165ppm;pH值为6.0-7.5之间。菊花最佳种植地带为海拔200m-800m之间的山丘河谷地带。产区位于大别山长江淮河分水岭南麓向阳地带,地貌顺大别山及其余脉之山势,由北向南逐级下降,其基本地形特征是“七山一水二分田”,这里谷宽丘广,冲、垄、畈犬牙交错,坡度为5-24度,海拔100m-1000m。

(2)水文情况:产区地处长江、淮河分水岭的大别山南麓向阳地带,为长江一级支流-举水河流经产区全境,有大、中、小(一)型水库共19座,年平均地表径流3.41亿m3。产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总贮量1.94亿m3/年,水质清澈、纯净,是理想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产区菊花种植范围内无工矿企业、无“三废”污染源。

(3)气候情况:麻城福白菊产区的麻北地区属亚热带向温带气候过渡区域,为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6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634-2249小时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112.2-1688.7毫米,全年无霜期237天。具有四季分明、降水适中、水光热同步等特征,非常适宜菊花的生长发育。

(4)人文历史情况:据《麻城县志》记载,麻城福白菊因味甜甘美,又称甘菊,北宋时就有种植。从观赏到引种、从引种到大田移栽,直至大田规模化种植,至今已有千年的种植历史。麻城市政府已将麻城福白菊产业列为全市优先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为菊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近几十年来,先后由麻城市政府、福田河镇政府、麻城市福白菊产业协会组织了十余次“菊花文化节”、“中秋赏菊”、“菊花诗会”等专题宣传和推介等活动,全力打造“麻城福白菊”品牌。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环境及具体指标要求:产地环境符合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标准(NY5116-2002)二级以上和饮用菊花产地环境条件标准(NY5120-2002)的规定。杜绝产地及周边3公里范围内的污染源(废水、废气、重金属、废原生物等),基地应选择土壤肥力和水源条件好的耕地。具体产地环境指标要求为年日照数2249h,无霜期240天,全年≥10℃的平均积温5100℃。平均海拔410m,最佳种植地带为海拔200m-800m。年降水量1000mm-1200mm。成土母质为片麻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土壤pH值6.0-7.5。大气质量应符合GB3095-82规定;土壤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规定;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1992规定。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长期种植选育出的红心大白菊、小白菊等优良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①母株管理。开花期选健壮、花好、无病虫害的植株标记,摘完花后剪茎,将根蔸挖起栽入育苗地,覆盖10cm厚的土渣肥或腐熟厩肥越冬。②扦插育苗。4月上旬,用茎基蘖芽育苗。选粗壮、无病虫的新苗,留顶叶及6cm-8cm的茎,节下剪成斜面,蘸生根粉溶液,打浆,稍凉干,按20cm×6cm的株行距扦插,苗床保湿保肥,当扦插苗高20cm即可移植大田。③移栽大田。5月上中旬,将大田整成畦宽100cm-120cm、沟深20cm-25cm的地块,施基肥,可覆盖黑地膜,按株行距40cm×60cm在畦面上打孔,带土移苗,每孔定植一株,加水保湿。④打顶培土。打顶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在6月上旬,第二次在7月中旬,第三次在8月底前。当新枝长到30cm-35cm时,用泥土将枝条下部压实,培土时间不超过7月底。⑤水肥管理。梅雨时期及暴雨时要清沟排水,伏旱时期要灌溉抗旱。菊花孕蕾期需水量大,要及时灌溉。大田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应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提倡使用菊花专用肥。⑥病虫害防治。提倡采取种苗、水肥等管理,实行小地块轮作种植,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农药使用按GB4285、GB/T8321.1-8321.7的规定执行,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①采收时间。菊花采收始于10月下旬,止于12月上旬,选择无雨天、露水干后采花。②采收标准。初花期,以胎花花瓣已经伸出花蕾、花瓣嫩黄微屈卷、花蕊没有外露为标准,可择优少量采收。其后头水花、二水花、三水花采收标准为花瓣洁白平直,花心有70%--80%散开。③鲜花采收分级。鲜花采收时应按等级分开放置,每等级均不得含杂质、泥花、虫花、病花。④加工。采收的鲜花不能挤压,要及时摊开阴干,进行加工。传统加工工艺分上笼、杀青、晾晒三个步骤,形成菊花饼状干货;现代加工工艺有蒸汽或微波杀青、烘烤两个步骤,形成朵状干货。产品加工技术规程执行《饮用菊花》(NY/T5121-2002)标准。

(5)生产记录要求:麻城福白菊生产全程规定以菊花专业户和加工企业为单位,全面建立产品档案。分品种建立生产日志,要分项记录重大气候因素、物候期、耕作措施、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情况以及采收的基地名称和加工生产日期,制作产品标签。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观特征:麻城福白菊花朵大肥厚、花瓣玉白、花蕊深黄,汤液清澈、金黄带绿,气清香,味甘醇美等品质特征。单花朵大2-5cm,花瓣长约22-25mm,宽5-7mm,其总黄酮、绿原酸含量高,为药食兼用型中药材。

(2)内在品质量化指标:麻城福白菊总黄酮含量6.1-8.2%,绿原酸0.18-0.35%。

(3)产品质量标准及安全要求:麻城福白菊执行《无公害食品饮用菊花》(NY5119-2002)标准和湖北省地方标准《福白菊》(DB42/334-2005)(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12.30发布)。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菊花商品质量等级按感官指标分级为四个等级:特级、一级、二级、等外级,均要求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

(2)包装:包装材料(包括内、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要求。

(3)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麻城福白菊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运输、贮藏:麻城福白菊产品的运输、贮藏执行湖北省地方标准《福白菊》(DB42/334-2005)。

九. 广西 百色 那坡县 百合茶场茶叶

产品来自广西农垦国有百合茶场,广西农垦国有百合茶场位于百色市那坡县百合乡境内,茶场地处桂西南山区,终年云雾环绕,盛产优质茶叶。

礼盒装:高级绿茶、红条茶、碧螺春;

散装茶:铁观音(300元/市斤)、绿茶(50元/市斤)、红茶(60元/市斤)、碧螺春(80元/市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