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固阳菜籽油是什么地方的特产 家乡味菜籽油是哪个国家产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固阳菜籽油是什么地方的特产 家乡味菜籽油是哪个国家产品更新时间:2022-04-29 18:51:13

一. 内蒙古 包头 固阳县 固阳土豆

固阳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本地人管土豆叫山药蛋,除了文化人管它叫“马铃薯”,老乡是不认同的,大概嫌它拗口。固阳的山药名扬天下,不光个头均匀好吃,种类也多,有白皮的、紫皮的和黄皮的,白皮的炒着吃生脆,紫皮的烩着吃沙酥,黄皮的调着吃绵柑。那会儿的山药不上化肥,也很少用农药,更没有地膜这种东西。清明前后,若遇一场透雨,不用着急,丰年已成定局。那会儿初夏在市场上出现的新土豆不是近郊产的就是外地运来的,而固阳的土豆因为日照时间长,成熟期晚,每逢白露节令才起土豆,虽然不像这会儿市场上那些体肥个大的土豆,但口感、味道远远超过经过“科学”务艺的土豆。

二.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三. 河北省 张家口 怀来 葡萄籽油

河北卓成油脂有限公司位于中国现代葡萄酒工业发源地、最优秀的葡萄产区之一——沙城产区。公司引进欧洲先进生产技术,采用先进的冷榨工艺,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是专业生产葡萄籽优质油品的高科技生物工程企业。

公司于2011年建成投产,年生产葡萄籽油300吨,生产厨房用油、化妆精油、功能食品等三大系列产品。葡美康与产区内多数葡萄酒企业合作,控制了70%的优质葡萄籽原料,能够持续、稳定地供应葡萄籽油产品。

公司以“卓越品质成就未来”为企业宗旨,葡美康在原料、技术、工艺、设备与专业人员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能够保证高水平的质量标准。产品一经问世即受到各方客户的欢迎,产品销售到华北三省市,成为各地客户的时尚礼品、健康食品、美肤佳品。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葡美康葡萄籽油系列产品具有:

含有A、D、E、K等16种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达到VE36.12毫克/100克油,VK29.41,VA8.56,VD7.95,VP0.94,OPC30mg/KG。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不饱和脂肪酸的79%以上为亚油酸,是目前发现的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

公司获得“怀来葡萄采摘节高级指定礼品”、“2012河北旅游代表品牌——十佳旅游纪念品”等荣誉。好油滋润好生活,葡美康将与您创造高品质的生活,成就充满阳光的健康事业。

四. 内蒙古 包头 固阳县 固阳荞麦

固阳——荞麦,生长在固阳原生态的环境中,农民以传统方式耕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纯绿色,无污染,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上好的营养保健食品。

荞麦,属蓼科作物,籽粒为谷物类粮食,呈三棱形状,皮色为黑色,表面和边缘平滑光亮。荞麦已成为世界性粮食作物,是我国主要杂粮作物之一。荞麦产量不大,生长期短,适应性强,在我国主要生长于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尤以内蒙古生产的荞麦质量最好,在内蒙古又以固阳荞麦为首。固阳荞麦远销日本、韩国等地,享誉海内外。

营养成分

荞麦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都高于大米、小麦、玉米。荞麦中赖氨酸含量为0.69%,是玉米的2-3倍;色氨酸含量为0.188%,是玉米的20-30倍;脂肪含量仅次于燕麦和玉米,高于大米、小麦。荞麦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较多,占脂肪酸总量的75%,其次是棕榈酸和亚麻酸。荞麦还含有丰富的钙、镁、钾、磷和微量元素铁、铜、锌、硒,其中镁、钾、铁、铜含量是大米、小麦的2-3倍。

五.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六.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七. 重庆市 潼南区 崇龛油菜籽

潼南的菜花是全国闻名,潼南县目前的油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万亩,其中,在崇龛核心区的油菜种植3万余亩,油菜品种已达50余个。同时,相关部门还在渝遂高速潼南互通口--双江路口--崇龛路段沿途遍地种植油菜,该区域已经形成了整体性的菜花景色。崇龛油菜籽是无公害的优质商品,更重要的是,这种油菜籽榨出的菜油特别香,榨油厂一公里外可闻,被当地农民称为香菜油或者土菜油。

八. 福建省 三明 尤溪 尤溪茶籽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尤溪茶籽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尤溪茶籽油”成功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这是尤溪县荣获“中国油茶之乡”称号后的又一油茶产业品牌。

“中国油茶之乡”尤溪县拥有油茶面积22.5万亩。近年来,尤溪县抓住被列入全国油茶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县的契机,全面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团队化、团队领军化”的产业推进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油茶管理站,建立县乡村三级油茶科技推广网络。每年投入700多万元用于扶持良种培育、农户新植、低产改造等,快步推进油茶产业向规模化、精品化发展。2011年,全县5万多油茶户户均收入达2800元。

九.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十. 四川省 遂宁 大英县 魁山牌菜籽油

魁山牌菜籽油是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的。“魁山牌”菜籽油采用了大英本地特色油菜与高科技压榨技术相结合,该产品曾获得首届巴蜀食品节同类产品唯一金奖,第二届巴蜀食品节特别金奖,四川省名特优博览会金奖。

四川省汇强油脂有限公司拥有日压榨菜籽160吨、棉籽180吨、浸出菜枯100吨和日精炼油50吨(日本引进)及灌装生产线。公司具有年加工油菜籽3万吨,棉籽2万吨、脂肪酸360吨、瓶装油200万瓶的生产能力,菜籽压榨量居川中之首,年产销量达100%。该公司拳头产品“魁山牌”一、二级菜籽油曾获得首届巴蜀食品节同类产品唯一金奖,四川省名特优博览会金奖,蒙古国乌兰巴托国际食博会金奖,并连续八届荣获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5月获得“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获“绿色食品”认证。被省食协评为“消费者最喜爱商品”,2003年首批获得国家质量QS认证。

本产品以川中地区无公害油菜籽为原料,通过先进的设备进行物理精炼,除去油脂中的酸、胶、臭、砷等有毒有害物质,不含任何防腐剂和黄曲霉毒素B1,长期使用可防止心脑血管硬化和高血脂,有利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提高智力,是当今油脂中完美的健康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