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滁州张八岭特产 滁州特产哪里买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滁州张八岭特产 滁州特产哪里买最好更新时间:2022-04-13 21:46:13

一. 安徽省 滁州 来安 半塔茶叶

安徽省来安县半塔茶场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位于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核心区来安县半塔镇西北,紧邻全省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皖东烈士陵园,是皖东地区最大的茶场。年生产加工销售能力居滁州市同行业领先地位。半塔茶场地处江淮分水岭之间,雨量充沛,景色宜人。独特的山区气候给茶树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的“半塔”纯天然生态系列绿茶,是无污染、无公害、保健功能强、营养丰富的生态绿色有机食品。

茶场内空气清新,环境优良,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现有优质茶叶生产基地700亩,研发生产的“半塔”牌纯天然生态系列绿茶,是无公害、保健功能强、营养丰富的生态绿色有机香茗。具有色泽翠绿、香气浓郁、开胃生津、持久耐泡等特色。茶叶的种类有贡品“半塔云尖”,极品“半塔银针”,精品“半塔嫩芽”、“半塔小兰花”“半塔春毫”,传统品种“烘青”、“炒青”等名品,多次荣获省、市颁发的“极品名茶”和“地方名茶”荣誉称号,其中“塔山嫩芽”深得皖东地区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绿茶直销南京、扬州、淮安、上海和周边城市,并被多家旅游星级饭店指定为酒店专用精品绿茶。

二. 安徽省 滁州 凤阳 日月牌粉丝

日月牌贡品保健粉丝原为明洪武年间宫廷御膳精品,现为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该产品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融现代生产技术,精制而成。其特点是久煮不糊,复煮不碎,晶莹透明,柔韧爽口。具有降血压、利便利尿、强筋健骨之功效,多次荣获国家、安徽省保健食品优质奖,1997年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名牌产品”称号。产品现已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三.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古沛西瓜

明光古沛西瓜是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古沛镇的。明光市古沛镇是一个具有西瓜种植传统的西瓜生产大镇,去冬以来,该镇转变思路,变“大路西瓜多生产”为“精品西瓜创品牌”。念好“早”字经,做好“创”文章,大力扶持大棚西瓜生产。同时,主动对接超市提升档次。西瓜上市时间提前20多天,亩均效益提高了3500余元。

明光市古沛镇1.8万亩西瓜喜获丰收,目前西瓜日均外销几十万公斤。

古沛镇今年西瓜种植面积由去年1500亩猛增到18000亩,镇里还为瓜农举办了18次西瓜种植培训班。由于瓜农掌握了种植技术,今年18000万亩西瓜平均亩产达2500公斤。为让瓜农既丰产又丰收,早在6月初,镇里就派出经纪人前往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地进行了解行情,帮助瓜农给西瓜“找婆家”。 6月下旬西瓜一上市,各地瓜商就纷至沓来。

四. 安徽省 滁州 来安 杨郢乡西瓜

杨郢乡西瓜

五. 安徽省 滁州 全椒 全椒滁菊

 滁菊是全椒的。俗称“山茶菊”、“白菊”、“甘菊”,为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花入药。花蕊金黄,花瓣晶莹玉白,素有“金心五瓣”之美誉。滁菊具有清热解毒、护肝明目、舒筋活血、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等药用保健价值,其名列全国四大名菊(滁菊、杭白菊、徽菊、亳菊)之首。滁菊是我县主要中药材之一 ,其收购量占全县中药材收购量的—半左右,产量占全国滁菊产量六成左右,远销日本、缅甸、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

  滁菊种植,始于全椒。据1985年《全椒县志》记载:清咸丰年以后,我县复兴河西村朱姓农民开始种植滁菊,而后,逐年发展到三合、马厂一带。1930年全椒滁菊产量达2000斤:1953年产量达1.4万斤;1965年种植面积7000亩,产量达76万斤。

  滁菊株高80—90cm,主茎直径在0.5—0.9cm,呈紫绿色,全生长期约10个月,2月下旬萌发,10月底采收。单株着花约110—220朵,有效花约80—150朵。

  滁菊有效成分独特上乘。经中国药科大学2001年对滁菊的营养及药理成分检测分析,从内在成分上区别了滁菊与其他菊花质的不同,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确认了滁菊的药用、保健价值的独特之处。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黄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挥发油的成分67种,主成分按叶二烯酮、龙脑、桉叶油素等明显高于其他菊花;黄酮总含量比其他菊花高32%一61%;在含有17种氨基酸中,富含人体必须的蛋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等8种氨基酸;它还含有10种天然态微量元素,其中铁、铜、锌、钴、镁、锶、硒等7种为人体所必需,尤其是硒的含量比其他菊花高8.3—50倍。这些天然态的微量元素的活性作用强于单纯的无机盐,更适于补充人体微量元素的不足。

  滁菊虽富产于全椒,因唐以后,全椒隶属于滁州,故夺椒之名而冠之以“滁”。

六. 安徽省 滁州 来安 来安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薄饼。来安春卷由江浙的抹油子、饺饼筒演变而来。经过做工的不断改进,现在的来安春卷是用干面皮包馅心,经煎、炸而成,为全身金黄色的长条面食。来安春卷大致以红豆沙馅、荠菜肉馅、猪肉馅等为主。口味可以说是皮薄酥脆、馅心香软,现已成为来安人民年夜饭上必上的一道小吃菜。

制作方法:1、做皮子:1公斤面粉倒在盆中,加10克盐,倒500克冷水,拌和拌匀后,用双拳抓舂面团,边舂边折拢,一直舂到面团光滑、细腻不粘缸,有劲为止。随后再倒入冷水100克,醒放15分钟,使面团内部的劲松开来,易打透、易摊。随后继续抓舂、折拢,待水全部吸入面内,面光滑不粘手时,再加100克水,醒放后继续抓舂、折拢。如此反复4~5次,至面浆厚薄符合要求,光滑有劲,一抓就能把面浆全部抓起,不粘缸,再醒放片刻就可摊皮。炉子上放上平锅或铁板,用油揩布揩清,烧至平锅烫手时,用右手抓起一把浆,拇指和食指扣住面浆,同时不停地上下甩动(不使面浆下落)。摊皮时,让面浆下垂到铁板上后,自里向外转开成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薄皮,随即把余浆抓起,仍在手中不断地甩动,如有白浆点,可再把面浆下垂粘去,然后把皮子从下边撕起,撕起后翻过来在本锅上烫一下,即成。如有破洞,可再摊一小块皮子补上,每斤面粉一般可摊皮子50张左右。

2、包馅:馅心有豆沙馅、黄芽菜虾仁馅、黄芽菜肉丝馅等。黄芽菜肉丝馅的制法是先把菜切丝,用油煸透、煸瘪,加盐(先加盐不易酥)炒和后倒入已煸过的肉丝,加白汤焖滚至菜酥,再加些味精,淋上生粉着成厚芡,出锅冷却,即成。包时,馅心放在皮子中间,包成10厘米长的条,在边上涂上水粘牢,两头用手揿平,即成生坯。

3、炸熟:大油锅烧至八成熟,把春卷一只一只的沿锅边投入,炸至金黄色、壳硬脆,用漏勺捞出,吃时蘸醋或辣酱油。

七. 安徽省 滁州 天长 秦栏大脆

大脆本市秦栏,香脆可口口。其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将面及少量油酥、揉和后,搓成鸡蛋大的面馒,略撒芝麻,待烧饼下市后,撤去炉内炭火,密巾于炉内,利用余热烘成,每炉可贴几十个,次晨取出,即可食用。( 天长)

八. 安徽省 滁州 南谯区 酥笏牌

酥笏牌

“酥笏牌”是以拌、揉、叠、切、烘、焖为工艺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产品,主要产于全椒县马厂、大墅等乡镇和县城一带。

“酥笏牌”因其外形酷似古代大臣上朝奏事时用的笏牌,加之香酥可口而得名。据考证,“酥笏牌”由该县马厂王朝勋老人在清乾隆年间创制而成。后来,“酥笏牌”的制作工艺由王氏家族代代相传,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

酥笏牌选料严格而科学,工艺复杂而独特,色、香、味俱全,尤以酥松著称,堪称中华一绝,在华东地区出产的休闲食品中闻名遐迩。

1958年,“酥笏牌”曾作为皖东地区名呈送中南海,供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品尝,中央办公厅复函致谢。改革开放后,“酥笏牌”逐渐走向港澳台地区,并走出国门,港澳台同胞和外国朋友品尝后一致赞不绝口。现在,“酥笏牌”在全国各地均有销售,并远销新加坡、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酥笏牌”酥松可口,营养丰富,它已成为茶铺和饭桌上的珍品、探亲访友相互馈赠的礼品、出差旅游的必备品,并逐步发展为一种饮食文化,具有极大的研究开发潜力。

九. 安徽省 滁州 全椒 马厂酥笏牌

酥笏牌是全椒名点之一,以马厂镇最为可口。因其形状象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象牙笏牌,故有此名。酥香味美,为品茗佳品,又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尤为适宜老年人食用。为明乐韶凤所创。主料为面粉,鹅油或鸭油、熟芝麻。将油酥和面团揉和,反复折叠,擀成24层,形成 长约16厘米,宽约6厘米的底坯,撒上芝麻入炉以文火闷透。取出后清除炭火,再层层放入炉内,利用炉内余热,熏烤过夜即可,启炉香气扑鼻,放入茶盘,以手指在两头一按,即碎为八块。食之有益于胃寒、食欲不振、体虚、盗汗等症。

相传大明开国功臣、兵部尚书全椒人乐韶凤与朱元璋君臣相洽。一日朱邀乐游金水桥,朱携乐手,突然说:“携手上金桥,有事不相饶。”乐跪下答道:“平生仗忠义,不畏帝王刀。”事后乐感到畏惧。一日朱元璋驾临乐府,乐即奉上自家制作的酥笏牌请君品尝。朱元璋拿起酥笏牌笑道:卿家心思精巧,造此笏牌,定有所奏。乐即答愿交出所掌之权,回乡告老,并口吟辞朝诗两首。帝准其所请。故乐韶凤得以善终,卒葬故乡(见明清两代县志)。酥笏牌制作也从乐府流传全椒,并以马厂镇得以保持当年秘传。上世纪五十年代,马厂镇酥笏牌传人曾为毛主席祝寿,制作酥笏牌寄到北京,受到中办复函称赞

十. 安徽省 滁州 凤阳 凤阳酿豆腐

“凤阳酿豆腐”是安徽沿海地区的传统名肴

据凤阳当地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在凤阳,他年幼时家境贫寒,靠乞讨度日。一,朱元璋在凤阳城内的黄家小饭店里讨得一碗酿豆腐,吃后深感滋味极佳。以后,他便经常去这家饭店乞讨酿豆腐。后来他穿上龙袍做了皇帝,便下令将凤阳城内那家黄家小饭店的厨师召进了皇宫,专门为他烹制“凤阳酿豆腐”,成了他御膳房的厨师。从此,这个菜身价百倍,成了明朝宫廷筵席上的一道名菜,并得到一个“朱洪武(1368年朱元璋称帝年号“洪武”)豆腐”的雅号驰名于世,一直流传至今

今天的“凤阳酿豆腐”是用嫩豆腐为原料切成片,夹入猪肉末、虾仁末等,裹上鸡蛋粉糊下油锅炸至金黄色,再用糖醋勾上芡汁即成,具有色泽奶黄,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等特色。( 凤阳)

御膳豆腐又名“酿豆腐”,是凤阳传统名菜。相传是明朝初期一位凤阳姓黄的厨师创造出来的,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初,凤阳每年把酿豆腐作为贡菜送往京城,朱元璋品尝后,十分赞赏,黄厨师后来进了宫,当了御用厨师。酿豆腐的制作方法精细考究,做时要“把三关”(选料、制作、火候)、“走四步”(做菜坯、打蛋清、下油锅、熬糖汁)。酿豆腐味似樱桃,外脆内嫩,爽清鲜美,营养丰富,为席上之佳肴。
近年来,凤阳宾馆根据酿豆腐的传统配料和制作方法又加以研究,并多次试制,使酿豆腐更为鲜美,营养更加丰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