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崇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崇州特产在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崇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崇州特产在哪里买更新时间:2022-04-01 09:14:39

一. 四川省 乐山 犍为 干姜

干姜

乐山犍为种姜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乐山犍为白姜品质独特,个大饱满、淀粉足、纤维少、辣味浓,所制干姜品质优良。作药性稳。自古即是药用干姜地道产区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崇州市 怀远藤编

藤编是怀远镇经济产业的主力军,年产值6800万元,藤编一条街经营商家30余户,其中从事藤编经营和生产的大部分是文井江社区的居民。因为文井江社区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较少,农活并不繁重,闲暇时间较多,很多农民农闲时间就领取藤编材料在家中编制,编制好后就交给经销商,领取加工费,这种生产模式特别适合在家的妇女,农闲时丈夫外出打工,妇女在家中加工藤编,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像这样的家庭,年收入大概有三万多。

怀远藤编起源于三国时期,根据晋代崇州籍的著名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载,说是三国时期,怀远镇有一个姓马的工匠,心灵手巧,善于手工制作各种器具。有一次他上山打柴,发现山上的野生藤条特别光滑坚韧,很适合编织东西。于是他就砍了很多藤条回家,尝试编织各种各样的器具。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使用晒干的藤条来编织器物效果不佳,于是发明了水泡藤条法。他手工编织成形的第一件产品,是一件龙塌式的座具,里面的支架使用的是高山翠竹,外面则是细密而缠绕有方的藤条。这个座具经过马氏熏蒸,颜色变得金黄透亮,就跟宫廷里皇帝用的黄金制作的龙塌差不多。

地处崇州市西北部的怀远古镇历来被誉为“藤编之乡”,这里位居平坝和山地交界处,有丰富的野生藤条资源,而且由于是都江堰、崇州、大邑三地交通枢纽,自古商贸发达,非常有利于藤编技术的推广和藤编商品的交易。

开始马氏用藤条编织各种器物,纯属个人爱好。除了那只座具,他还编织了篮、筐、篼等生产生活用具,放在家里自我欣赏。后来,他的邻居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对他的藤编制品赞赏有加,爱不释手。有的邻居还主动出钱买下马氏的藤编产品。一传十,十传百,马氏藤编逐渐在怀远镇出了名,甚至形成了藤编产品的交易市场。首先是要采集野生藤条,再把藤条放进水里浸泡若干时日,然后用竹作为器皿的骨架,再用柔软光洁的藤条进行编织,最后还要使用土法对成形的器物进行熏蒸,使它的颜色变得金黄夺目。

长期以来,当地人继承马氏藤编的技法,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在风景秀丽的怀远镇,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时常可以见到藤编艺人坐在小板凳上编织的情景,就像陕北窑洞前随时可以见到剪纸的情景一样。

然而就产品而论,现在怀远镇的藤编产品主要是筐篼、提篮、藤椅等家用小器具,主要满足家庭消费和就近交换,既没有形成产业,也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工艺质量也有待提高。

鉴于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已把怀远藤编列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目前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的工作有:收集和撰写怀远藤编艺人劳动、生活的文字资料,对藤编艺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为下一步继承和发扬藤编技艺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现有老艺人的编织技艺进行摄像,保留下藤编工艺的第一手材料;建立怀远藤编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年轻的艺人,从而让藤编技艺代代相传,不致中断;注册并使用“怀远藤编”商标,在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使怀远藤编具有更大的知名度、更高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成立怀远藤编协会,团结当地的藤编艺人,研究新产品,发布新信息,组织艺人到其他工艺美术之乡参观学习,让藤编绝技也像其他的民间手工技艺一样走入人们的视野和记忆;打造“藤编一条街”,成立藤编制品展览室,用这种形式来推广和宣传这门独特的民间编织技艺。

通过重点保护、打造、挖掘和扶持,相信怀远藤编这朵民间手工艺奇葩能够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姿。

三.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王鸡肉

由崇阳镇王绍全创制,成名于80年代,与天主堂鸡肉有同工异曲之妙,其显著区别在于王鸡肉做出的鸡肉是肉块而不是肉片,选不足一龄的土公鸡,以适当火候蒸熟后凉冷,等食客到场时现场解散切块。解散刀法如庖丁解牛,悦目赏心。解肢后切块时不同部位有不同路数,使每块肉都带骨,每块骨都得索。淋上独特配放的佐料,入口啃嚼红油欲滴,油得香醇,香得沁心,辣得痛快,麻得撩人。越啃越香,回味无穷。( 崇州)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崇州市 元通油花

清末民初元通(今元通镇)人氏创制。采用精粉、板猪油、食盐、花椒等原料。其操作工艺在制作花卷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成品盛盘入席,宛如精美工艺口。赏心悦目,持筷夹油花头子一抖,状如银丝散落,长可尺余。醇香扑鼻,入口味长,咸麻适度,油而不腻。( 崇州)

五.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老腊肉

产于山区的苟家、万家、三郎、街子等乡镇,由山民们传统手工腌制而成。因为高山气候的关系,一年四季都可腌制,且经年不腐。原料取次于吃纯粮的猪肉,制作时不用烟熏,只任山风吹。腌制出的腊肉不仅保持了鲜肉的丰富营养,而且瘦肉质感爽口、喷香化渣;肥肉晶亮透明、香醇甜脆,入吃不腻,回味绵长。到九龙沟、凤栖山、鸡冠山旅游,老腊肉是不可放弃的一道好菜,兴致之至,还可买几块回家让亲朋分享。( 崇州)

六.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崇州布朗李

无根山一带丘陵地区是四川崇州市有名的花果山,在绵延十余里的浅山丘上逐渐形成了春观花、夏尝果的花果观赏旅游,崇州花果山的布朗李原产于美国,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高品质水果,有“李子王”美誉。由于有着显著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有关专家把美国布朗李定为四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水果结构的首选品种。

截至目前,崇州市种植的布朗李已达到11000多亩,有30多个品种,年产布朗李近1万吨。2002年崇州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布朗李之乡”后,崇州抓住这一契机,从2004年起开始打造布朗李采果节。

崇州布朗李有着显著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有关专家把美国布朗李定为四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水果结构的首选品种。截至目前,崇州市种植的布朗李已达到11000多亩,有30多个品种,年产布朗李近1万吨。A7b

2002年崇州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布朗李之乡”后,崇州抓住这一契机,从2004年起开始打造布朗李采果节。近年来,采摘节的成功举办,万千市民在敞开肚子大饱鲜果的同时,花果山的村民也悄然赚了个盆满钵满。2004年首届布朗李采摘节举办时,迎来了各方人士10万余人,李子价格卖到了每公斤14元到16元。A7b

崇州布朗李各个品种成熟的时间将从6月23日直至9月,故崇州布朗李采摘节的时间也将持续至9月。采摘节期间,游客不仅可以前往崇州市公议乡花果山上随意采摘布朗李,还可以参与“李子王”评选比赛。并且还将领略到一台丰盛的民间工艺“大餐”:蜀绣、糖画、剪纸、棕编、偶人、软陶、蜡染等,游客还可以在小食品展销会上品尝到崇州的各种名小吃。同时,还有果农和客商洽谈会、成都市民认养李子树、农家乐免费品尝布朗李等活动。A7b

七. 四川省 德阳 旌阳区 四川大金钱草

产地:中国四川。

特点:四川大金钱草,别名“金钱草”,“小花排草”、“小黄药”,为报春花科多年生常绿草 本植物。草的叶子是圆形的,很似金钱,又能化胆里的石头,所以,人称“金钱草”。 其性喜阴凉湿润,多生于土质肥沃的山坡、疏林、草丛阴湿地方,不耐寒。此草茎柔 而匍匐于地面上,淡红色,长20至60厘米。叶对生,心脏形,中脉明显,两面无毛, 春季开黄色小花,花两朵相对,腋生。蒴果球形,有黑色短条状腺点。野生金钱草于 四至五月间采收,家种金钱草于栽种当年九至十月间收割一次,以后分别在六月、九 月收割两次,一般在离地面二至三寸处割下,晒干即为成品。

成份:四川大金钱草含有黄酮类、苷类、鞣质、挥发油、氨基酸、胆碱、甾醇、氯化钾、内 脂等化学成分。

功效:四川大金钱草在中医学上以全草入药,性平、味微咸,具有利尿通淋、散结消肿等功 能,主治淋病、痈肿疮毒等症。现今多用于治疗肝胆结石、胆囊炎、黄疸型肝炎、泌 尿结石、水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疾病。本品水煎剂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 作用。如将鲜品捣烂敷涂于化脓性炎症、烧烫伤的患处,也有很好的疗效。

八. 四川省 成都 武侯 四川腊肠腊肉

腊肠,腊肉是四川地区农家婚贺,过节,待客等宴席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其颜色红白相间,色泽明亮,非常诱人,吃到嘴里有点麻,咀嚼的过程中有一种直抒经典古辞,朗朗上口[个人感觉,嘻嘻!],但最浓郁的应该是香,让人回味悠久.

四川腊肠,腊肉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制作方法,时节的选定,风干的效果,使其味道独特,独具魅力.四川腊肠的特点:麻辣口味,外表红油油的色泽感,切开后红白相间,只看着就能想象到那一阵“辣香扑鼻”。

九. 四川省 成都市 新都区 四川海椒

石板滩、木兰、泰兴、三河等乡镇,地处东山台地尾区,盛产海椒,俗称东山海椒。品种有大红袍、二金条。色泽鲜红、味道辛辣,是川菜调味的上好佐料。涪陵榨菜、郫县豆瓣,都选用东山海椒作为原料。

十. 四川省 宜宾 南溪县 四川白鹅

四川白鹅

四川白鹅分布于四川省温江、乐山、宜宾、南溪、永川和达县等地。主要特性:四川白鹅属中型绒肉兼用鹅种。全身羽毛洁白,紧凑,喙、胫、蹼橘红色,成年公四川白鹅额部有一个半圆形肉瘤。成年母四川白鹅肉瘤不明显。无咽袋,偶有腹褶。眼睑小,圆形,虹彩蓝灰色。

南溪县南溪镇莲花村处于四川省西南部,位于长江上游沿岸,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白鹅生长。

四川白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品种,位列白鹅保护品种之首,具有生长快、产蛋量高、适应性强、肉质及产绒性能好等特点。近年来四川省南溪县大力发展白鹅养殖产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为了加强四川白鹅标准化养殖区、养鹅专业示范村、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南溪县将镇莲花村确定为养鹅专业示范村,现在该村大部分村民从事白鹅养殖;将南溪县四川白鹅育种场作为四川白鹅科技示范园区;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动全县白鹅产业发展。2009年实现年出栏商品鹅450万只,存栏种鹅8.5万只。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