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州哪里可以买到山西土特产 苏州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州哪里可以买到山西土特产 苏州哪里可以买到正宗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15:22:18

一.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苏州真丝弦线

又名厂丝弦线。采用天然蚕丝为原料,按照传统的手工工艺,先后经翻丝、缠丝、打线、熏线、上胶、拉线等6道工序完成。先将单根蚕丝理顺后,按品种规格(分15-450根丝)合并成单股丝束,谓之翻、缠丝。接着便将单股线束合并,按逆时针方向绞紧为弦,捻度紧密而均匀,俗称子眼,达到古琴书所谓密如连珠随后将打成的弦线置入箱内,用点燃的硫磺熏透。即刻上胶,再将弦线投入含有适量黄鱼胶汁的锅中煮透,务需掌握适度,至透而止,过则泛黄。最后放清水中漂净,张紧于阳光下晒干,严格控制干燥度,不干则易收缩,过度则易脆裂。色泽洁白似玉,子眼粗细均匀,音色优美,经久耐用。规格齐全,有普级老、中、子、缠、占弦线,甲级老、中、子缠、占弦线,定制弦线及各种花色弦线。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历史名牌传统产品,首当推今虞琴弦,即古琴弦。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张家港 苏州松鼠桂鱼

苏州不仅以古老的园林著称,而且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传统佳肴,松鹤楼的松鼠桂鱼就是其中之一。松鼠桂鱼的扬名还得从乾隆皇帝大闹松鹤楼说起。

                  
乾隆一下江南时,有一天微服私访来到苏州。时值阳春三月,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人们纷纷到郊外踏青。城里城外,游人如织。乾隆随民众一道观赏了几处春景后,又累又饿,看见观前街上的松鹤楼饭馆,便踱进门去。恰好这天松鹤楼的老板给他母亲做寿,里里外外正忙个不停。乾隆坐下许久,方见一个伙计过来。这位伙计见他身着布衣布鞋,鞋面上还沾了不少泥土,以为是乡里的农民,便懒洋洋地问道:“客官,吃点什么?”乾隆大咧咧地吩咐:“只管拣那好吃的拿来。”伙计心想,瞧你那副打扮,还想吃好的,你给得起钱吗?心里这样想,手里便拣那最便宜的破菜送上去。乾隆一见饭菜清汤寡水,少盐无味,便问:“贵店没有再好一点的菜吗?”伙计不耐烦了,说:“没有。”这时,乾隆忽见一个伙计手拿一大盘喷香鲜艳的松鼠桂鱼从厨房里出来。乾隆手指桂鱼,要那伙计端过来。那伙计傲慢地说:“松鼠桂鱼,你吃得起吗?”乾隆听后一时性起,随手将那碗菜汤朝伙计脸上扔过去。

                  
随着“哗啦”一声响,门外又进来一位平常打扮的长者。他扶乾隆坐下,小声嘀咕了几句。响声惊动了店主。他急急忙忙来到桌边赔礼。这时那位长者从怀里掏出两锭银子,要店主迅速送好酒好菜来。店主看这两人虽然衣着平常,但气度不凡,出手也慷慨,料定小觑不得。于是,赶快将精心为他母亲做寿烹制的松鼠桂鱼、锅巴菜、巴肺汤等菜肴端来,摆了满满一桌,并不断给乾隆赔不是。乾隆见那松鼠桂鱼昂头翅尾、色泽鲜红光亮,入口鲜嫩酥香,并且微带甜酸,觉得昔日皇宫里也没这儿做得好吃,于是连声夸好。

              DYCMS_info_next    
正在这时,不知苏州知府从那儿听到消息,带着一队人马屏声静气地恭候在松鹤楼门口,准备迎驾归府。店里人这才知道是乾隆皇帝,真是又惊又怕。好在乾隆吃得很满意,早息了刚才火气,临走时还向店主人打听这松鼠桂鱼的做法,并赏了店主一些银子。店主高兴异常,从此便打出了“乾隆首创,苏菜独步”的牌子。后来乾隆第二次、第三次下江南时,总是光顾松鹤楼,并点名要吃松鼠桂鱼。松鹤楼的松鼠桂鱼从此就作为传统名菜流传至今。

                  

做法

                  
制作原料:鲜活桂鱼1尾(750克),虾仁30克,熟笋丁20克,香菇丁15克,青豌豆10克,绍酒20克,精盐8克,香油10克,猪油1000克(实用200克),排骨汤100克,干淀粉50克,湿淀粉300克,蒜2克,葱10克,香醋100克,番茄酱100克,白糖150克。

                  
制作方法:将桂鱼收拾干净,将鱼头切下剖开,并轻轻拍平,将鱼身部分片开,去脊骨、胸刺,在鱼身上用刀剞菱形刀纹。

                  
将绍酒、盐放入碗内调匀,均匀地抹在鱼身上,并将鱼身抹上干淀粉。

                  
将番茄酱、排骨汤、白糖、香醋、绍酒、水淀粉、盐一起放入盆内搅成调味汁。

                  
将锅中放入猪油烧至八成热,将两片鱼肉翻卷,使鱼尾呈鼠形,一手提着鱼尾放入油锅中,炸20分钟,接着放入鱼头炸至金黄色捞出盛入盘中,装上炸好的鱼头,拼成松鼠形状。

                  
将锅中猪油烧热,放入虾仁熘熟,捞起沥去油。

                  
在锅内留下少量熟猪油,放入葱白、蒜末、笋丁、香菇、青豌豆煸炒,加入排骨汤、调味汁拌匀,再加入热猪油、香油,搅匀,起锅浇在桂鱼上,最后撒上熟虾仁。

                  
特点:形似松鼠,色泽金黄,外脆里嫩,甜中带酸,鲜香可口。

三. 江苏省 苏州市 吴江 盛泽丝绸

翻开盛泽的历史,看到的几乎只有两个字——丝绸,如果把盛泽的历史比作一条河,那么这条长河里流淌的便是丝绸文化,可以这么说吧,盛泽的历史,就是一部丝绸发展史。

                 

盛泽的先辈曾经创造了“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辉煌,使盛泽这个偏僻的乡间小镇挤身于中国的四大绸都之列。今天,15万盛泽人从先辈那里接过了发展的接力捧,他们年复一年,不懈努力,正在开创绸都新的辉煌。            

盛泽丝绸不仅以量大胜人一筹,更以质优而著称于世。1962年,新生丝织厂生产的美丽绸在全国评比中获得第1名,此后,盛泽丝绸屡屡获奖,深受国内外同行的青睐。1983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丝绸实物评比中,新生、新华、新联、新民四家丝织厂和吴江印染厂生产的四只真丝绸产品同时获得第1名,惊动了全国丝绸界,《浙江日报》为此连发了三篇社论备加赞誉,在以后的国家质量奖评比中,盛泽的丝绸产品又先后获得了三个金质奖、四个银质奖,盛泽丝绸誉满全球。现在,盛泽丝绸的品种已从传统的桑丝绸发展到桑丝、交织、人丝、合纤四大类数百个名种,产品的70%左右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国际市场,盛泽镇已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乡镇,真丝绸的出口量已占到全国的1/6,成为国内主要的丝绸出口基地。

丝绸贸易在盛泽的发展史上曾经留下辉煌的一页,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它一度沉寂,昔日的“庄面”也因丧失了专业市场的功能而解体。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日趋活跃,于是“东方丝绸市场”应运而生,十五年来,市场不断地发育、壮大,发展成为集专业性、综合性、技术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丝绸贸易中心。目前市场内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家丝绸商行,年交易额超过130亿元,名列全国十大专业市场。再环顾全镇各主要街区,到处是丝绸商行林立,丝绸产品琳琅满目,难怪人们说整个镇区就是一个大市场,真可谓是万商云集,万绸来朝,车水马龙,蜂攒蚁集,再现了“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的繁荣景象。盛泽已经成为国内丝绸产品的一个主要集散地。

丝绸业的迅速发展,凝聚了几代人毕生的心血。这里面有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的企业家、有潜心研究、屡克技术难关的科技人员、有不辞辛劳、日夜奔波在机台旁的普通工人。尤其令人自豪的是五十年代末丝织厂走出了一群荣获全国劳模、操作能手称号的丝织女工,从洪金凤、钱福珠、鲁桦、吴凤英到金顺珠,代代相传。

丝绸业的再度辉煌,带动了盛泽经济的繁荣。盛泽镇区的面积已从建国初的2平方公里,扩展到16平方公里,镇区道路已形成了“一环、一纵、二横”的大框架。全长14.8公里的环镇路宽阔平坦,环路的两侧便是盛泽经济开发区,区内100多家丝绸厂织机轰鸣,展示了“机声十里”的壮观景象。呈十字交叉的舜湖路、舜新路繁华商业区内,各式商店鳞次栉比,遍布全镇的16家宾馆灯火辉煌,宾客盈门。400余辆出租车、近千辆私家轿车和运输丝绸的大货车、小三轮以及潮水般的自行车流穿梭往来,把马路挤得满满当当;13路公交车把全镇的各个社区和行政村串连在了一起。位于市场西侧的货运中心内,31条货运专线通向全国几十个省、市,把各地客商的丝绸物品迅速、安全地运达目的地。

盛泽这个充满了活力的绸都,正用自己的业绩描绘着中国丝绸业明天的灿烂辉煌。

四.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袜底酥

“袜底酥”据说是锦溪人根据宋孝宗时宫庭茶点仿制而成的。它形如袜底,一层层油酥薄如蝉翼,咬起来清香松脆,吃到嘴里有甜中有咸,在江南一带一直是人们争相口尝的传统茶点。

“袜底酥”受人欢迎,在于精选配料,做工讲究。用油酥和面时要反复揉和五六次到完全均匀为止,这样烘烤出来的酥饼才能一层层薄得透明,吃起来松脆爽口。馅芯制作精细考究,原料配比严格,如做椒盐酥所用的盐,要在镬子里煨熟,擀面仗擀细,小葱要捣成碎末,才能不穿孔,不露馅。烘烤技术性很强,烘烤时师傅须一步不离地守在职边盯住炉膛,直到酥饼呈现鲜亮的光泽、散发出清香时才出炉。

近年来,锦溪食品业在继承“袜底酥”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改革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推出新品,并改进包装,不但更加美观而且保鲜,馈赠亲友携带也更方便。

五. 江苏省 苏州 虎丘 桐桥扁担

苏州的竹器行业,生产的竹箩、竹床、摇篮、筛子等,质量上乘,远销外地,颇有名声。而山塘街生产的“桐桥扁担”,在竹制品中更负盛名。

扁担是一种扁而长的挑物工具,用竹子或木料做成。旧时的贫穷人家,尤其是农村,几乎是家家必备之物,外出打工,运送货物,扁担是少不了的。有些人家,还在扁担上刻个记号,视为“家宝”,过年时,在扁担上贴上红纸,以示吉利。

桐桥畔有多家专售扁担的店铺,店主大都住在山塘街金家弄和半塘一带,离店不远,便于经营。最有名望的是“崔聚兴”、“周祥发”和“张根水”三家扁担店。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服务周到,讲究质量,恪守信用,赢得了外地和本市客户的信赖。久而久之,人们称之为“桐桥扁担”,不径而走,远近闻名,在竹器行业中独树一帜。三家店主长相各有特点,崔聚兴店主叫崔金元,脸上有麻子,人称“麻子老板”或“麻子扁担”;周祥发店主叫周祥男,个子较矮,人称“矮子老板”或“矮子扁担”;张根水的店号即是其名,是个长子,人称“长子老板”或“长子扁担”。三个人的长相成了三块活照牌。

桐桥扁担形式多样,有好几十种。店主根据客户的需要,在选料上,做工上,以及尺寸长短、软、硬和吃多少份量等,都能合乎客户的要求。而且,随定随做,约期取货,决不失误。他们还根据各地用户的要求,做出各种特需的扁担,如虎丘山下花农用的“茶花扁担”,竹子直径要达到9·95寸,竹料开成三爿;葑门大荡里种藕农民用的“挑藕扁担”,竹子直径要达到13寸;盘门外清洁工用的“粪桶扁担”,竹料要硬性,还有浙江嘉兴人用的“卖咸菜扁担”、秋季卖蟹用的“蟹扁担”等。桐桥扁担远销上海、浙江等地,声誉日高,生意十分兴隆。

1950年合作社高潮时,各店联合起来,成立了苏州市第五竹器合作社,社址在山塘街315号,后又更名为山塘竹器合作社。此后,又与藤器社合并,建立了延安竹器品厂,门市部在山塘街341号,扩展竹器生产,经营批发。岁月流逝,交通运输日益现代化,农民结束了肩挑运送的苦力活,桐桥扁担赶不上历史进程,也就进了历史博物馆。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 苏州水芹

水芹是苏州“水八仙”中的一只当家产品。水芹中最好吃的是那段15厘米左右长、又白又嫩的茎,俗称“白头”,“白头”越长,水芹的品质越好。水芹上的这段“白头”是如何种出来的呢时下正是地产水芹产销两旺的季节。昨天记者在吴中区横泾街道上林村水生蔬菜基地看到,田里成片的水芹长得郁郁葱葱,几位妇女穿着长统套鞋、齐胯的防水裤子,戴着齐肩的防水袖套正在田里忙碌着。只见她们双手伸进泥中,将一棵棵水芹从泥中连根拔起,转身又将刚刚拔出的水芹“种”入泥中。“为什么拔出来的水芹还要种下去”记者不解地问。上林水生蔬菜基地负责人-元告诉记者,这叫揿水芹,是水芹种植中一道重要的工序,这样种出来的水芹才会有又白又嫩的“白头”。

水芹从8月份起播种,10月下旬开始上市,一直可以种到来年的5月份。将水芹种子播在田里,45天左右水芹的根在泥下长到两厘米左右,而茎全部长在泥土上面,是青的。这时就要把水芹连根拔起,再将水芹揿入15厘米左右深的泥中,让水芹的茎在缺氧的泥土下生长。一个月后再将水芹连根拔出,这时水芹的茎已经全部变白,这段“白头”不仅好看而且好吃。

脆嫩清香的水芹是市民餐桌上的家常菜肴。水芹茎、叶都可食用,而且有多种吃法,在开水里稍烫后,浇上酱油、麻油等作料凉拌,香脆、鲜嫩、爽口;水芹与豆制品素炒、与肉类混炒,味道鲜美,各具风味。

水芹还是只保健食品,医学研究证明,经常吃水芹对高脂血、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便秘、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有良好的调理功能。

七.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熏青豆

熏青豆是江南普通人家的一种家常小吃,所用之豆是毛豆。入夏,农村的早地里,田埂上、屋前屋后,到处是一簇簇毛豆萁,上面结满了豆类。因此,熏青豆虽好吃,但由于原料普通,却是一种大众食品。而熏制青豆也不是一件难事。先是选毛豆,要挑成熟的,个大粒满的,但也不能老,须是青豆,老黄豆做不到青豆那样好吃。豆剥好后即放在锅里煮,水头要掌握好,水太多,豆的鲜味会浪费在水里;水太少,煮熟时会粘锅。煮沸后根据食者口味放些盐和糖,一般应偏甜些为佳。不要煮得太稣,煮熟即可。然后将豆倒在铁丝网筛上,摊匀摊薄,再放到炭墼上熏烤,不能熏黄,熏焦,但一定要熏干。熏好后,这种豆碧绿生青,咸甜适宜,软硬适中。香糥可口,小吃过粥皆宜。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苏州酱汁肉

苏州的熟食卤莱历史悠久,色香味俱佳,特别是酱汁向更受人们欢迎。苏州民间风俗,从清明前开始,直到立夏以后,人们多喜欢购买酱汁肉尝新,外地来的游客也慕名竞相购买。

酱汁肉相传在200多年前已有应市,当初叫酒焖汁肉,是用红胭脂作为着色原料,后来改用红米着色,进而改称为酱汁肉。苏州酱汁肉,最有名的店铺是陆稿荐熟食店。该店酱汁向选料严格,配料讲究,制作精细,确实独具特色。

制作的过程是先将新鲜、肥瘦适宜的肋条猪肉,剔去骨头,除掉奶脯,切成方块。接着下锅加水和红米同煮,叫做“红出水”,一般要煮一个小时左右,使肉色鲜艳。然后将肉捞起,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放入另一空锅内。这时锅内四周和锅底要放有蔑垫,垫上则放一层猪头肉,放的比例是10斤肋条向用一只猪头肉作垫,垫边四周再放猪舌和排骨,等到把桂皮、茴香、姜、葱、盐等调味品也垫上后,就可以把“红出水”后的肉放在锅的中间。放好后,再把“红出水”的汤倒人锅中,直到肉都浸入汤中为止,把锅盖盖严,用急火烧沸20分钟后,将酱油和绍兴酒放入,再以急火烧1小时40分钟,从锅中取出二钵头卤,把白糖加人锅中,再用急火烧30分钟就成了。烧好以后,用竹尖把肉一块块地起锅。                 

起锅时要注意,锅下不能断火,宜用小火一直烧到起完为止,否则肉要起油。肉起钢后,将锅内剩余的汤,加入红米水和白糖,煎熬成稀糊水。顾客来买时,可将红卤汁浇在肉上,随买随浇,使酱汁肉保持“色泽桃红,甜而不腻,酥而不烂,人口而化”的特点。

九. 江苏省 苏州市 虎丘 苏州豆腐干

苏州豆腐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江苏苏州。采用新鲜圆柱大豆为原料,经备料、除杂、浸泡、磨浆、甩浆、煮浆、凝固、压榨、成型、油炸、卤煮、冷却、包装而成成品。在加工过程中,根据产品特点及气温变化,严格控制大豆浸泡的时间。冬季以豆瓣凹膛九成为最好,夏季七成为佳。按日产量的多少,分桶、分时浸泡,浸泡成熟后经冲洗,然后加清水碾磨。豆浆成半糊状,加入清水进行分离,前后共分4次,3次为冷浆分离,1次为热浆分离。要求头浆干、二浆清、三浆净。豆浆的蒸煮采用一次性蒸汽翻动式煮浆,三开三退,让豆浆受热充分、均匀。凝固时严格控制豆浆浓度与温度,并根据浓度、温度加入适量天然盐卤为凝固剂。经点花、涨缸、翻缸、抽水、上榨、压榨等工序制成白坯。其软硬适中,结构严谨,富有弹性。切片后采用不同温度的油锅来炸,先膨胀后定型。炸后坯色金黄,具有一定的皮层及疏松度。然后再蒸煮,先用高压将坯子煮软,再逐渐加入各种辅料与天然香料,经低压蒸煮、收胶后,即涨锅、出锅,冷却而成。该卤汁豆腐干在筵席上常用作冷菜拼盘,又为街头巷尾风味小吃。

十.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 昆石

水乡昆山有三宝:昆石,琼花,并蒂莲。昆石属第一宝(也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它与灵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又与太湖石,雨花石一起被称为“江苏三大名石:在奇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数量十分稀少现在市场上已很难见到踪影。很多石友只能在资料上见到昆石。

           

昆山位于江苏东大门东临上海西临苏州,市中心有一座玉峰山(也称马鞍山)玉峰山高才82米,方圆不过3华里。昆石就产于玉峰山中,这里有上千年的开采历史,由于数量十分稀少,加上即使找到坯石,也要经过反复多次的清洗浸泡才能使其展现出玉骨冰姿,昆石是地壳变动,火山喷发造就的,它的石体很硬,硬度近似玛瑙(含二氧化硅达%91`57),却又很脆,很难着手加工,所以我们见到的昆石,大多数为独石,在放大镜下能见到密密麻麻的小晶体排列。

           

昆石有数十个品种,有比黄金贵十倍的荷叶皱,有形如蚁巢的蚂蚁峰,有薄如鸡骨的鸡骨峰,有结晶如雪的雪花峰,有形如核桃的核桃峰,有形状如梅的杨梅峰,还有海蛰峰,水晶杨梅,鸟屎峰等等。它的历史比喜马拉雅山还要早,所以历代文人雅士竟相重金收藏,皇宫贵族,达官贵人亦竟相攀比收藏。

           

宋代诗人陆游在他的一首七律中赞到:“燕山菖薄昆山石,一拳突兀千金值”,当时一方昆石竟价值百金,上好的乃自上千金以上,地方官府怕伤了山脉,所以从宋代起,历代当政者都禁止进山琢石,无形中,使仅有82米高的玉峰山免遭灭顶之灾,也让我们有缘见到了昆石,所以昆石就越发珍贵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