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龙县有什么特产 云南云龙县有什么特产美食和景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龙县有什么特产 云南云龙县有什么特产美食和景点更新时间:2022-04-15 03:03:27

一. 陕西省 延安 黄龙县 黄龙核桃

黄龙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龙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桃是健脑延年益寿的上品。来到黄龙县的客人,总能收到一盒本县的--薄皮核桃。这种核桃,不仅取食方便,而且据权威机构鉴定,单宁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口感好、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在市场上颇受青睐。黄龙县干果公司加工生产的一千克装核桃礼品盒,每盒市场售价100多元,平均每个核桃卖价超过1元钱。薄皮核桃,已经成为黄龙名片,更有书法家送上"黄龙核桃甲天下"的美誉。以打造富民强县主导产业为目标,近年来,黄龙县瞄准核桃坚果高端市场,坚持走品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发展道路,先后引进和试种40多个矮化早食核桃新品种,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级核桃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了核桃嫁接和标准化生产等多项技术难关,在自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使黄龙日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核桃生产示范基地、良种核桃苗木繁育基地和优良核桃栽培技术培训基地。全国核桃首席专家、北京林果研究所所长郝艳宾等6名核桃专家,通过在黄龙县实地考察评估,一致认定"黄龙核桃在标准化建园、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植、科学化管理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8年9月,在云南大姚举行的首届中国核桃大会上,黄龙县主栽的"香玲"和"陕核五号"两个核桃品种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县干果公司注册的"圣龙"牌核桃商标同年被陕西省工商局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黄龙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也通过国家质监总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今年,黄龙县有12万亩核桃挂果,按常年产量和市场预测,全县核桃产量将突破5000吨,产值2亿元,农民仅核桃一项人均可收入5000多元。乘势而上,该县春季又新发展优良品种核桃2.3万亩,使全县核桃总面积达到23万亩,其中早实良种薄皮核桃17万亩。

在竭力扩大核桃栽植规模的同时,去年以来,黄龙县又将发展的重心向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上来,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抓核桃生产。今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并落实了建设"1万亩示范园、2万亩新建园和3万亩效益园"的目标任务,加大老品种低产园改造力度,加大对农民技术员培训和乡镇考核奖励力度,特别是对农民的补贴不仅力度大,而且细致入微。在实施2万亩新建园过程中,农民每栽一亩新品种核桃,县上根据栽植质量最高给予300元补助。县上制订了核桃标准化建园和检查验收细则,落实76个县级部门包抓示范园建设,要求每个部门单位包抓一个村,其中编制5人以上部门包抓建成100亩示范园,5人以下单位包抓建成50亩示范园,以示范园建设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各级部门在技术培训、物化投入及资金上给予农民大力支持,仅资金一项共计投入40万元。

针对全县目前还存在大量杂劣品种和低产、低效益园的状况,该县今年又提出了改造低产园为效益园的建设任务。采取整乡推进、逐步改造提升的办法,实施大树高接换头,按枝头对农民进行补贴,每株树平均补贴12元。鼓励农民在核桃园改土施肥,合理间作,改善核桃树生长和核桃产品质量,对能套种高杆作物而不套种的,每亩给予80元补贴,对进行改土施肥的,给予技术支持和补贴奖励。据了解,全县今年实施低产改造核桃园面积达到8万亩之多。

这些措施,正在一步步提升着黄龙核桃产业和核桃产品的质量。

"黄龙生态环境良好,没有工业污染,加之核桃病虫害非常少,整个生长季节不用打任何农药,因此黄龙核桃可称得上是纯天然非常绿色食品",有专家曾这样评价黄龙核桃,可见"黄龙核桃甲天下"美誉并非夸大之词。

黄龙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安龙县 梓油木制品

梓油木坚硬、沉重、细腻,颜色铜红,木纹清晰美观,产于南盘江沿岸箐林中。用梓油木加工的算盘、"木奈何"等工艺品,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安龙县)

三. 河北省 秦皇岛 卢龙县 卢龙粉丝

卢龙粉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卢龙粉丝,河北省卢龙县、中国国家原产地域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其传.统制作技艺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卢龙粉丝外观白色稍透淡黄色、透明、无杂质、粗细均匀、口感滑嫩、柔软、筋道,不浑汤、无稀软、断条率低。产品除远销东北三省、华北以及-、四川一些地区外,还出口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是餐桌上“翡翠虾球、锅仔粉丝、火燃雪山、凉拌银丝、群虾归巢、肉沫粉丝煲”等名菜佳肴的首选原料。

卢龙粉丝生产原料主要是甘薯。卢龙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属秦皇岛市辖县,甘薯栽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宜尤其是产业化经营的拉动,甘薯已成为全县第一大主栽作物。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199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1997年又被河北省评为“发展特色产业先进县”。1998年被河北省委、省0确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并被列为河北省22个重点产业化项目之一;同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对卢龙甘薯产业化情况做了专门报道。2002年,全县甘薯总产6.5亿公斤以上。为卢龙粉丝的加工生产提供了充足优良的原料。.

生产历史

卢龙粉丝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50-60年代(清朝咸丰年间),民间就已经开始生产粉丝,以手工作坊形式的生产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1996年,卢龙县为卢龙粉丝注册了“一奇”牌商标,连续6次被河北省评为省优质产品称号。1999年被国家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产品除远销东北三省、华北以及-、四川一些地区外,还出口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是餐桌上“翡翠虾球、锅仔粉丝、火燃雪山、凉拌银丝、群虾归巢、肉沫粉丝煲”等名菜佳肴的首选原料。.

生产情况

为摆脱手工生产,扩大生产规模,20世纪末开始,卢龙县广泛对外招 图2 卢龙粉丝加工过程:晾晒

.商引资,光友薯业、鑫马腾祥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相继安家落户。到2007年,甘薯加工骨干企业达到42家,薯制品增加到精制淀粉、粉丝、薯香酥等1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万吨以上。2008年,有甘薯制品生产企业45家,登记注册的粉丝企业23家,年产量在9万吨以上。.卢龙县为有效保护卢龙粉丝这一特色品牌,采取了积极措施清除掺杂使假、鱼目混珠等行为,从2004年开始,对粉丝及淀粉制品进行了为期3年的治理整顿。本着“疏导、扶持、帮助、规范”的原则,分类进行指导,32家企业被定为A类。对9家证照不全或生产环境不达标的企业下达了停业整顿通知书,依法查封了6家无证照的小企业,查封甘薯淀粉1.6万余公斤,木薯淀粉6000余公斤,粉条2万余公斤,净化了粉丝市场。
卢龙县还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2004年6月,“卢龙粉丝”原产地域保护通过专家评审,2005年8月,《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卢龙粉丝》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审查,成为第一个甘薯粉丝的国家标准。2006年,18家企业投资近2000万元,按照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完善了软硬件设施。光友薯业、十八里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基本达到市场准入要求。积极引导和扶持17家企业注册各类薯制品商标26个,争创市场名牌。2006年9月,“光友粉丝”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被省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十八里”粉丝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其产品被评为省第七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君颐”粉丝在中国廊坊第九届和第十届农产品展销会上连续被评为名优农产品。“十八里”“老疙瘩”“君颐”等品牌薯制品覆盖了东北、华北市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信息

级别:河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号:106Ⅷ—15:遗产名称:卢龙粉条传统加工技艺,申报单位:秦皇岛卢龙县;.代表性传承人:卢龙县蛤泊乡东洼村人宋玉楼。.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卢龙粉丝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4年8月25日起对卢龙粉丝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公告2004年第110号)。[10]

地域保护范围

卢龙粉丝原产地域范围以《卢龙县人民0关于界定“卢龙粉丝”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卢政[2004]49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河北省卢龙县所辖行政区域。

四.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漕涧乌心梨

在大理州云龙县的漕涧地区,出产一种别具一格的甜梨。果圆皮薄,呈深黄色,肉厚多汁。其独特之处在于:梨成熟后,摘下用稻草保温捂藏半月多,梨便自行糖化,甜味倍增。取出后剖开,梨肉全部变成乌黑色,故名“乌心梨”。食之,有酒之清香,蜜蜜甜腻,味道甘美,誉满一方,为当地有名的水果。乌心梨每个重约二三两,每株可产数百斤。每逢梨熟季节,过路及至漕涧的旅客,大多喜欢购买,本地白族群众,常常把乌心梨作礼品馈赠亲朋好友。

五. 河北省 秦皇岛 卢龙县 粉鸽子

粉鸽子

所谓粉鸽子就是用绿豆面做成的小薄饼,可以炖着吃,炒着吃,炸着吃,蒸着吃,非常有益身体健康。

六.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麦地湾梨

麦地湾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麦地湾梨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麦地湾梨是“云南省特晚熟优质梨品种”,已被认证为绿色食品。麦地湾梨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麦地湾梨是云龙县特有的特晚熟耐储藏地方优良品种,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据《云龙县志》记载:“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因成熟于冬季,群众又称之为“冬雪梨”。 一、麦地湾梨称谓的由来 麦地湾梨名称的由来还与知青上山下乡有关,当时下关知青多集中在云龙县旧州区(现功果桥镇)的澜沧江河谷地带,由于当时生产储藏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到每年的2-3月份已无梨果供应,这时有一人将梨从麦地湾村带到知青点给知青们分享,知青们品尝到汁多味甜的梨后,纷纷问:“这是什么梨?”这人也不知是什么梨,只说是从麦地湾带来的,以后知青们想吃这种梨的时候就会问:“有没有麦地湾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地名和梨结合的品种称谓“麦地湾梨”。 二、麦地湾梨的品种来源 据1998年《河北林果研究》第13卷第一期中“云龙麦地湾梨调查”,云龙麦地湾梨, 又名麦庄梨、雪梨, 系云南农家品种。因来源于四川, 故群众又称四川梨( 原名已无法查考) , 系70 年前游洪顺由四川迁居云南省云龙县旧州乡麦庄村时带来的接穗, 接在屋角的一株川梨( Py rus p ashia Buch. -Ham. ) 树上, 成为繁殖传播的母树。母树的原树冠已死, 现存树冠系从距地面高约1m 的空心主干上长出的徒长枝重新形成的。现母树立地海拔1720m。树高10m, 冠幅8m, 主干高2m, 树势中等, 枝条中密, 年产梨果400~500kg 。后经大理州云龙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多年发掘、筛选,并从其变异品种中成功选育的晚熟优良地方特色水果品种之一。 三、麦地湾梨产业的发展历史 据1992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云龙县志》中第176页第4行记载,有16种地方梨果品种资源,以水井麦地湾梨、漕涧黑心梨、大功厂密香梨为特品,1989年有面积4543亩,总产量103.03万公斤。第463页的第17行记载,优质晚熟香梨调查:旧州乡水井村麦地湾梨(又名麦庄梨)和大功厂梨(又名依主梨),以优质、晚熟著称,可保存到来年春季,为云南省少数优质、晚熟香梨品种,经过调查,鉴定和推广,至1989年,已嫁接28000株,为开发地方名品找到门路。 据1996年出版的《云龙县林业志》记载了云南省农大科研处高级工程师张兴旺(中),大理州经果站高级工程师汪长进(左)考察云龙优质梨的照片(张昭摄)。《云龙县林业志》第60页第17行记载,水果类:品种甚多,主要有梨、苹果、柿、梅、柑桔等,梨品种有16种,主要有麦地湾梨、大功厂梨、雪梨、漕涧黑心梨和大黄皮梨、火把梨、人头梨、麦皮梨、大棠梨等。其中以旧州乡水井村所产麦地湾黄皮梨(特晚熟)品质最优,年产量约15万公斤。在第71页第2行记载,梨:乔木、高10-15米,海拨2500米以下地带多有栽培,县内16个梨果品种中以麦地湾梨品质佳,其特点是:①果色褐黄着红晕,果开型扁圆端正、皮薄、果心小、肉酥脆、味密香浓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17%,总糖7. 88%(已转化为糖汁) , 总酸0. 33%, 维生素C 2.2mg / 100g,大果型重400-800克,中果型重250-350克,一般单株产400-600公斤,最高单株可达1500公斤,霜降到小雪采摘,存放至来年阳春3月仍保持汁多浓甜酥脆不变;②树势强健,3月上旬萌动,中旬开花,花期约20天左右,遇重霜花亦能正常受粉,高山河谷海拨1800-2650米潮湿温凉地带均宜栽培,嫁接后3年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70余年老树仍抽新梢挂果满枝,全树结果均匀,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而均匀,有优良器具和雕刻用材。 据1995年出版的《云龙年鉴》第93第16行页记载,〔麦地湾梨授粉试验获得成功〕:1992年以来,为探索云龙麦地弯梨授粉结实规律,县林业站经济林果专业技术人员与云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共同承担试验课题,并经试验和跟踪观察得出结论:麦地弯梨自花授粉结实率为零,砀山酥、金花、雪花、大功厂、富源黄梨等梨品种与之授粉结实率较高,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为5:1,县内先期开发的纯麦地弯梨园应按比例高头换接上述授粉品种中的任意一种,方能达到结实丰产目的。第338页第14行记载,〔麦地湾梨精品包装初见成效〕:麦地湾梨是县内特有的优质晚熟梨,具有很好的市场,2000年初,县科委接受“麦地湾梨”品牌开发项目后,根据项目要求,组织人力、物力、突出攻关,年内完成包装设计、印制、装合等业务。首批上市1500件,上市后受到广大消费者普遍欢迎,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

云龙麦地湾梨是地方优质品种,通过多年的提质、技术集成,近年来已被认证为绿色食品,“云南省特晚熟优质梨品种”,经云龙天池林果场的示范带动,全县发展面积已达35000多亩,仅天池林场示范1200亩,年产梨2000吨以上,2013年林场产值可达400万元以上,同时带动协会发展4700亩。

2014年,云龙县园艺工作站申报的“麦地湾梨”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麦地湾梨产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涉及诺邓镇、功果桥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苗尾乡、检槽乡、长新乡、关坪乡、团结乡、民建乡共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南北长109千米,东西宽91.8千米,种植面积6700公顷,年产量15万吨。

七.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种色、香、味均佳的麦面烤饼,是大理城乡的一种风味小吃,以喜洲白族传统粑粑最为有名。小麦粉是喜洲粑粑的主要原料,发面相当讲究,要加适量上碱,揉透,再用精油分层,撒上葱花、花椒、食盐为咸味,加火腿、肉丁、油渣、红糖包心为甜味。做成圆形小饼后,一次6个,咸甜各半,整齐地摆在一块圆形砧板上,再用油刷在饼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层香油,然后放入油锅中烘烤。大约十分钟后,一锅黄灿灿、香喷喷、又酥又脆的“破酥”出锅了。 喜洲粑粑不仅色美味香,而且价廉实惠,向来一直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早点食品,倍受人们的欢迎。

八. 陕西省 延安 黄龙县 黄龙苹果

黄龙苹果近些年发展也尤为迅速,目前已发展到35000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左右。品种以红富士为主。由于产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苹果的质量、色泽、口感均属上乘,销路一直很好。

九. 河北省 秦皇岛 卢龙县 卢龙甘薯

卢龙是全国甘薯主产区之一,素有“薯县”、“粉乡”之称,常年种植面积34万亩以上,总产达6.5亿公斤,可加工淀粉1亿多公斤。止前已开发出乳酸、柠檬酸钠等为主要产品的化工系列产品和以淀粉、粉丝为主的“一奇”牌系列产品。

卢龙县属于河北省的秦皇岛市辖县,坐落在整个省的东北部。这个有着一百多年甘薯栽植历史典型的农业县,已经将甘薯作为了全县首要的我农业作物,并一直以来都享有“中国甘薯之乡”的美誉。

作为有名的“中国甘薯之乡”,卢龙县按照“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兴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发展空间”的思路,坚持围绕资源上项目,广泛对外招商引资,光友薯业、鑫马腾祥等一批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相继安家落户。到目前,甘薯加工骨干企业达到42家,薯制品增加到精制淀粉、粉丝、薯香酥等1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6万吨以上。

甘薯栽植在卢龙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由于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宜尤其是产业化经营的拉动,甘薯已成为全县第一大主栽作物。2002年,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1996年,卢龙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甘薯之乡”,1997年又被河北省评为“发展特色产业先进县”。1998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县,并被列为全省22个重点产业化项目之一;同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对卢龙甘薯产业化情况做了专门报道。围绕甘薯产业化基地建设,我们不断引进优新品种,大力推广小拱棚(地膜)覆盖、无毒化栽培等先进实用增产技术,引导农民猛攻单产增总产。2002年,全县甘薯总产6.5亿公斤以上。龙头加工企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02年,全县甘薯加工企业已达49家,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卢龙县生产的“一奇”牌薯制品屡获殊荣,连续6次被评为“河北省优质农产品”,1999年被评为“‘99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传统名牌产品”。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目前薯类制品已在全国20多个省区进行销售并出口到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甘薯产业已成为该县立县富民的主导产业。全县农民来自甘薯产业的人均纯收入已占全县农民当年人均纯收入40%左右。

卢龙县还着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2004年6月,“卢龙粉丝”原产地域保护通过专家评审,2005年8月,《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卢龙粉丝》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审查,成为第一个甘薯粉丝的国家标准,18家企业投资近2000万元,按照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完善了软硬件设施。光友薯业、十八里食品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基本达到市场准入要求。积极引导和扶持17家企业注册各类薯制品商标26个,争创市场名牌。2006年9月,“光友粉丝”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名牌,被省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十八里”粉丝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其产品被评为省第七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君颐”粉丝在中国廊坊第九届和第十届农产品展销会上连续被评为名优农产品。“十八里”“老疙瘩”“君颐”等品牌薯制品覆盖了东北、华北市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