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东聊城什么特产 聊城有什么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东聊城什么特产 聊城有什么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20:08:40

一. 山东省 聊城 东阿县 东阿草莓

东阿草莓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东阿草莓

东阿县多种经营办公室

草莓 又叫红莓、洋莓、地莓等,是一种红色的水果。草莓是对蔷薇科草莓属植物的通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 ,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

草莓入药亦堪称上品,中医认为,有润肺生津,健脾和胃,利尿消肿,解热祛暑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食欲不振,小便短少,暑热烦渴等。草莓中丰富的维生素C除了可以预防坏血病以外,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高血压、高血脂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草莓中含有的果胶及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预防痔疮的发生。草莓中含有的胺类物质,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二.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朝城水饺

朝城水饺久负盛名,很多来莘的外地顾客都要前去朝城品尝这一名吃。其特点:皮薄、肉味鲜、软香可口,回味悠长。朝城水饺按民族划分,回族当属张三水饺,汉族属朝城东关郭家水饺、平家水饺。

朝城水饺工艺及特点:采用6-8个月鲜嫩羊肉、上等香葱、江楼香油、加以祖传滋补配方调料、精面细皮、手工制作而成。馅大皮薄、入口鲜香、不腻不膻、回味无穷。该水饺已有400年历史,由明两京尚书江东引进皇宫。有诗赞曰:“武阳水饺进朝堂,万岁食之赞声朗;盛名佳话天下知,皆因阁老家武阳。”

三.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东昌葫芦

东昌葫芦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穿,东昌葫芦享誉大江南北。东昌府葫芦艺术渊源流长,特别是东昌雕刻葫芦艺术最为突出,在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上,东昌雕刻葫芦作为唯一葫芦艺术作品入选。

东昌葫芦雕刻历史悠久,宋代为简单性雕刻的稚形期,明代、清代至民国为取材广泛、技法多变、精雕细刻的成熟期。雕刻用料考究,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制作精良。用料多以“大葫芦”、“亚腰葫芦”和“扁圆葫芦”为主,题材以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居多,其中最多的是戏葫芦,表现当时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戏剧故事与戏剧人物。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和东昌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东昌葫芦艺术的发展,专门制定出涉及葫芦种植、葫芦加工、葫芦销售三大产业链条的东昌葫芦发展规划。市区两级文化部门在整理、挖掘、研究葫芦艺术方面下大力气进行传承、发展、创新。2006年,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东昌葫芦艺术大放光彩。

东昌葫芦在传统雕、刻、烙、漆、描等技法上有继承性突破,表现内容也更加丰富,既有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民间故事,也有富含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现实作品。东昌葫芦还有食用葫芦、药用葫芦、酒葫芦等产品供广大客商选择。

东昌府区葫芦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区有堂邑镇、梁水镇、闫寺办事处、道口铺办事处、张炉集镇等五大生产基地,种植总面积达5000多亩,葫芦生产和加工企业60余家,年产葫芦5000万个以上,销售额近3亿元,不但畅销全国,而且出口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

信息来源: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四.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清真八大碗

说到“清真八大碗”,在临清可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过几代名厨的不断创造完善,临清清真饮食逐渐形成了独立于其他菜系的“临清八大碗、九大碗”。“八大碗”即烧肉、炖肉、松花羊肉、黄焖肉、肉杂拌、清汆丸子、圈巧阁、黄焖鸡,用于喜事;“九大碗”是在“八大碗”的基础上去掉一个“肉杂拌”,添加“羊尾烩海带”和“烩全羊”,用于白事。这些传统的清真菜品都是上笼蒸的,很少动炒勺,又因回民禁饮酒,严格的说这些就是饭菜。但吃起来清香满口,一汤八味,肥而不腻。

清真八大碗是如何形成的?

“清真八大碗”是一道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清真复式饭菜,它的形成源自抱碗菜,而抱碗菜的形成又与回回兵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回回兵军屯临清又与大运河有着必然的联系。军屯就是驻扎在某军事要地的屯田军队。当年,元明王朝在临清军屯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漕运,保护粮仓。据《临清州志》记载,“西域回回徙居临清”主要来源有“军籍户、侨宦、游商”,其中军籍户主要来自元代军屯(1289年)和明代军屯(1369年)。据《临清县志》记载“元代延佑三年以海口屯军隶临清万户府”。据《明史•兵志》记载,“初,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卫所”,大明王朝为了保护临清漕运大码头,在临清设“临清卫”,其驻军级别等同于天津卫、威海卫。

元代,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西征,征服了中亚、西亚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征调到中原。这些人大部分被编成“探马赤军”(或称“西域回回兵),参加平金、征宋、统一中国的战争。按元朝对探马赤军的规定:“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大运河沿岸是这些信仰伊斯兰教军士“屯聚牧养”的重要之地。据《元史•世祖本纪》载:“河洛,山东居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而“河洛、山东”涵盖了临清境内的永济渠和会通河地域。据临清庄乡族谱记载,部分穆斯林姓氏即为“西域回回兵”的后人。

明初,以徐达和常遇春为统帅的明军南征北战。至正二十八年,这支明军“循河北上,师次临清”。徐达、常遇春系回族,其部将亦多回族。临清作为明军的征战要地,派有大批回族军士留守。据碑刻记载,临清老礼拜寺,就是由徐达、常遇春等回回教门始建,期间常遇春、徐达、胡大海率军沿运河征战临清一带,并在临清派回族将军和士兵驻守,因此,现在临清还有很多村庄仍保持着编民屯垦的称呼。比如:洪官营、陈官营、赵官营、老官营等。当时,军屯官兵被称为“军籍户”,明代的军籍是世袭的,卫所兵有定籍,兵农合一,屯守兼备,不但保证了兵源,也满足了军队的供给。随着战事的减少,社会的稳定,军屯的回回兵逐渐占籍临清,由“兵农”转为农民。

不论是元代回回兵,还是明代的回回军籍户,他们均祖居西域,饮食习惯多以牛羊肉为主。兵备战争期间,回回兵为了适应时间紧迫、行动迅速,方便快捷等军事用餐的特点,他们将穆斯林善于加工肉食的技艺运用到了战争中。回回兵预先将牛、羊肉等食物,通过炖、炸、蒸等方法,加工成熟制品,以备行军打仗之需。每到军队开饭时,火头兵架锅烧汤,将预先备好的熟制品,用热汤水一浇,便成了一份可口饭菜。这样不仅有利于行军携带,也有利于士兵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吃到适合本民族生活习惯的饭菜。而且,这样的饭菜可解决千百人同时用餐。又《民间访册》记:回回兵用饭时,每人面前放一大碗饭菜,他们以队为单位席地围聚而坐,念诵“太斯米”,“奉至仁至慈安拉之名”,“孩子啊,以安拉的名义开始,吃你面前的食物。”(《穆斯林圣训集》),抱碗而餐。抱碗菜首先在回回兵军队中初现雏形。后来,抱碗菜的加工、制作、用餐等方式在回民军籍户中流行开来,并逐渐融进了中原百姓生活习惯,由席地围坐,发展成了四方围桌的用餐民俗形式。当年,虽说桌面上放八大碗,有可能是每人一大碗炖肉,也可能是每人一大碗炖鸡,而且是每个人只吃自己面前的大碗菜。后来又逐渐演变为八人八大碗同桌共餐的形式,但,八大碗之中的菜品可单、可各异、亦可重复。

经过数百年间历代穆斯林厨师的不断创新、完善,结合临清穆斯林群众的生活习惯,在不违背伊斯兰教义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临清“清真八大碗”。寻根溯源,临清“清真八大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临清穆斯林教徒勤劳、智慧的结晶。

清真八大碗有什么特点?

说到临清“清真八大碗”有什么特点,除了色、香、味俱佳外,运河文化保护协会的刘英顺老师在他的《浅谈临清清真八大碗》中写到还有0,那就是一肉二汤三滋补:

一肉。原料以牛、羊肉为主。牛羊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其味佳美。伊斯兰教倡导食用牛羊等佳美食物,戒“奇形怪状、污秽不洁、性情凶恶、行为怪异等之肉”(《古兰经》)“归信的人们啊!你们可以吃我所供给你们的佳美食物”。所谓佳美食物,马坚阿訇解释说,牛羊肉就是佳美食物,其有良好的外观形象、鲜香的嗅觉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二汤。清真八大碗属于汤菜,它很注重汤的运用,其汤有原汤、清汤、白汤。巧阁、松花、闷子佐以白汤,清氽丸子佐以清汤,烧肉、炖肉佐以原汤。清真八大碗中的汤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它们的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现代添加剂(味精、鸡精、香精、色素、酸钠、嫩肉剂等)进行调味、调色,这可称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返朴归真。

三滋补。清真八大碗不仅都是佳美的食物,而且还都具有滋补强身的功用。元代回回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羊、牛肉,温补不燥,培元固本,易筋壮骨”,经常食用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据回回典籍《天方典礼》记载“饮食,所以养性情也”,“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2008年首届“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其中穆斯林老人占7位。所以说,清真饮食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康长寿之方。

临清“清真八大碗”菜品名称及特色

1、烧肉

特点:酸香透烂,肥而不腻。

2、炖羊肉

特色:软烂醇香,汤汁醇厚

3、巧阁

特色:香嫩松软,汤汁爽口。

4、松花羊肉

特色:味醇透烂,汤汁鲜香。

5、清氽丸子

特色:汤汁清香,滑嫩劲道。

6、黄焖鸡

特色:肉烂清香,色泽金黄。

7、里脊

特色:色泽红亮,香透滑嫩。

8、肉杂拌

特色:清香爽口,味道各异。

任何一种美食,可能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与评价,然而,我认为品评一种美食,首先应该是吃文化,然后是吃技艺,最后才是吃味道。一种食品,如果没有文化做支撑,那它只能是一种果腹的食物,绝对称之不上美食。而,“清真八大碗”可以说是美食中之美食。我们在品尝和欣赏“清真八大碗”的同时,可以从中感受到临清穆斯林文化底蕴的深厚和饮食文化的灿烂,还可从中参悟到穆斯林做人的准则,那就是大碗中透着质朴,清香中透着率真,简单中透着智慧。可以说,临清“清真八大碗”是运河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在临清大地上和谐交融的典范,是临清运河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申报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章节。我们有责任去发掘、去保护、去弘扬,力争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运河古城临清有一美食名菜“清真八大碗”。

五.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无公害鸡蛋

董杜庄镇蛋鸡养殖,遍及全镇42个行政村,全部采用无公害技术,年产鲜鸡蛋900万公斤,主要销售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等地。

六.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酥锅

菜系:鲁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原料:大骨棒,海带,五花肉,海鱼(黄花鱼,鲅鱼等),莲藕,大白菜,豆腐(老豆腐),花生等,以上材料均需1.5斤左右,酱油,醋各一瓶,盐,糖,酒适量。

制作方法:

1.锅底(是蒸东西的那种很深的锅)平铺大骨棒,需是剔过肉的,起一个托住菜的作用,以免在烧制过程中糊锅。

2.将大白菜的帮子围在锅的周围,也上防止糊锅。

3.根据各种材料的易熟程度,最下面放最难熟的,依次将海带(卷成厚2厘米左右的卷)、海鱼(黄花鱼、鲅鱼等)、五花肉、莲藕、白菜、豆腐(老豆腐)、花生一层一层平铺在锅里,中间沫上少量的盐糖,上面再以白菜帮覆盖。

4.材料铺好后,将酱油、醋、料酒浇在材料上。

5.大火烧至锅开后,改成小火,四到五个小时就可以了。

七.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油泼鸡

油泼鸡是中国菜系鲁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油泼鸡以芝麻 为主要材料。

主料:鸡(750克)

辅料:香菜(20克)
调料:大葱(3克) 姜(5克) 酱油(50克) 料酒(25克) 味精(2克) 盐(2克) 姜汁(5克) 辣酱油(10克) 花椒粉(3克) 香油(5克) 花生油(50克)
制作工艺:
1.将鸡收拾干净,剁去嘴尖、爪尖,用刀从脊背劈开,再将脊骨、翅膀骨、大腿骨敲断。香菜切末,姜切末,葱切末。
2.将鸡放入盆内,加入酱油、料酒、姜汁,腌30分钟左右。
3.炒勺内加入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鸡放入油中炸,待鸡的表面呈浅黄色时,捞出。当油温再次升至七八成热时,放入炸第二遍,鸡呈枣红色时捞出,剁成长5厘米、宽1.5厘米的条,按原形码在盘内。
4.勺内加底油,用葱末,夹杂末炝锅,再加上1.5手勺鲜汤、酱油、精盐、料酒,烧开后加入香菜末、芝麻油,浇在鸡身上即成。带辣酱油,花椒面上桌即可。
工艺提示:
本品有过油炸过程,需备花生油约750克。
菜品口感:
色泽金黄,皮酥肉嫩,鲜香适口。

八.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清水爆肚

水爆肚

水爆肚是什么食品?就是牛的重瓣胃,经洗净加工改刀,用开水滚烫两分钟就成。加上葱花、姜末、芫荽和济美酱园的豆腐乳酱等调料,味道别具一格,脆嫩可口。

九.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清真宴

临清回民现有1.6万人,大部分居城区,追溯其涵源,一是明初大将常遇春屯军临清,回兵营土兵爱这里民风淳朴定居于此,二是运河开通,回族同胞来临经商定居,三是部分汉族人皈依回教。数百年来,临清回汉两族团结友爱,相亲相助,共同创造了临清的繁荣。

伴随着临清繁荣,以“两把刀”闯天下的回族同胞,吸纳南北厨艺,形成高档宴席、特色小吃相结合、适合社会各阶层消费的饮食体系,成为临清运河餐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主菜十二道

1、醋溜肝尖:马本斋是近代著名的回民将领,曾在临清、莘县一带抗击日寇,使敌人闻风丧胆。平时,他喜爱吃的菜肴就是醋溜肝尖,意寓和朋友肝胆相照,抗日到底。

2、扒口条:扒口条是回民的特色菜,因为选料精致、烹饪考究,颇得许多帝王将相的喜爱,并在很多史料中频繁记载。因此,此菜能在全国各地流传,成为节日庆典、宴请宾朋的必备美味。

3、烤羊腿:烤羊腿是传统的清真名菜,从烤全羊演变而来。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明清时期,波斯商人往来于运河之上,犹喜食此种吃法,竟将此菜引至波斯国。

4、蒜爆肉:现代医学证明,“吃肉不吃蒜,营养减一半”。临清的清真名菜蒜爆肉有力佐证了临清人讲究营养的生活方式。此菜的烹饪技艺在元代忽思慧著的《饮膳正要》和明代记载清真菜肴的书籍《事物绀珠》等书中均有详尽的记载。至明末清初,为社会广泛使用,流传至今。

5、芝麻羊肉:明代有一钦差大臣来临清视察钞关税银征收,在马祥兴洪兴楼预订了“八大八小”规格的筵席。后厨做到最后一个酥炸羊肉时,发现食油将尽,上街采购已来不及了,厨师情急生智,把羊肉粘上芝麻,用油少许,煎制后端上桌,不料非常受欢迎。后来,芝麻羊肉成了清真斋名菜。

6、炸素鹅脖: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时听说临清中和园的素鹅脖很有特色,便微服前往。当康熙皇帝品尝一口外酥里香的素鹅脖后说:“此鹅脖非彼鹅脖也,味道鲜美极了。”从此,临清素鹅脖名声大震。

7、炝羊蹄筋:此菜用临清山羊蹄筋,辅以济美酱园调料制成,晶莹剔透、脆嫩爽口、富含胶质、营养价值高,深受食客喜爱。

8、西芹拌虾仁:永乐园是临清的一家百年老字号饭店。第一任掌柜是个中规中矩的人,做人清白,做事本份,买卖公平。每逢家人喜庆或节日庆祝,他总是亲自到卫运河打捞青虾,到菜园采摘新鲜的芹菜,然后下厨烹饪。此菜入口清爽,营养价值高,深受回汉民众喜爱。

9、捶鸡面:为清真特色菜之一。用鸡脯肉斩茸捶打做成,制作精细,嫩滑可口,味道独特,营养价值高,有“吃鸡不见鸡”的说法。

10、炒鸡丝:1994年,我市回民厨师刘志广参加在沈阳举办的全国民族厨艺大赛,他按传统工艺制做的炒鸡丝和捶鸡面、炸素鹅脖、扒肉条获大奖。炒鸡丝称为临清保留菜肴。

11、醋椒鱼段:明洪武元年七月,明代开国元勋常遇春屯兵临清,偶感风寒,身体虚弱。回兵营为他做出醋椒鱼段这道菜,常遇春食用后,食欲大开,身体慢慢恢复过来。他称醋椒鱼段为开胃菜,能强身健体。于是,这道菜在临清及运河沿岸其他城市名扬数百年。

12、鸡蛋松:为一道甜菜。味道鲜美,口味独特,老少皆宜。

二、小吃

水爆肚:临清地方特色小吃。牛百叶洗净在滚水中氽熟,配以调料,鲜香脆嫩回味无穷。北京有名的“爆肚冯”即是临清后人,其七世孙面对国外快餐的进入,组织北京名吃传人建成北京“小吃一条街”,很是火爆。

炖全羊:临清地方特色小吃。回民小本经营者,用挑子一头挑热锅老汤,一头挑木柜盛放的熟羊下水,可供客人随意挑选入锅,热后食用。在河边、路口经营,常至深夜。冬夜寻着昏黄的灯光,迎着扑鼻的香气,喝上一碗滚烫的全羊汤,真有说不出的舒坦。北京炖羊杂即临清炖全羊,为临清人初始经营。

三、汤六道

1、羊肝名目羹

食羊肝可以名目,加上临清汤特有的风味,此汤既有营养又味道独特。

2、冬瓜四宝:用冬瓜、虾仁、海参和蟹肉切丁熬制,汤汁肥美,入口醇厚,富有营养。

3、香椿烩鸡丝

肉丝雪白、汤清沏见底,几片香椿叶漂在汤中,宛若春意,清香溢口。相传乾隆微服临清巡察,偶遇村姑孙碧玉,该女曾为其做此汤,后该女被钞关税监之子所害,乾隆为其报了仇,当地为避名讳建一“避雨亭”,后故宫仿样建此亭,御赐雅名,“天地一家春”。为纪念村姑特将此汤命名为“天地一家春汤”。

4、萝卜鱼汤

又称秀才双清汤,传说临清两个秀才,在“清和桥”上遇上一个挑着黄瓜、萝卜和鲜鱼和少妇。二人腹饥,欲讨吃,少妇道:三人各用清、和、桥为题作诗答对,一举人曰: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去了清边水,添米便成精。另一举人曰: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去了和边口,添斗便成科。少妇曰: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去了桥边木,添女便成娇。一厨师根据此传说偶生灵感,便用黄瓜、萝卜搭配鱼做成了两道味道各异的可口汤品,黄瓜、萝卜是青色,汤清亮,谓“秀才双清汤”流传至今。

5、酱闷豆腐

将闷制好的豆腐切成条状,加以佐料制成,营养丰富,味道独特。

6、黄瓜杏仁汤

黄瓜切丝,加入杏仁,绿白相间,汤清见底,清香满口,味美、清火、去油腻,为宴席上不可缺的清口汤。

三、主食

1、清真八大碗:包括烧肉、炖肉、圈巧阁、松花羊肉、清汆丸子、黄焖鸡、黄焖肉、肉杂拌,是回族同胞结合当地饮食习惯而形成的独具临清特色的清真饭菜,是临清回汉饮食文化融合的结晶。2007年5月被省烹饪协会评为山东名小吃。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黑伯理先生犹爱食之。

2、窦家包:又称灯笼包,1866年由窦廷栋所创。窦家包选料考究,制作精细,个匀馅大,松嫩爽口易消化。张自忠将军在武训学堂举行宴席时指名吃窦家包,成为佳话。修建先锋桥时,徐学敏煎包传人曾煎制窦家包,吃得前苏联专家手舞足蹈,连声叫好。

3、烧饼夹肉:为临清特色清真小吃之一。在烤熟的烧饼内加上熟牛或羊肉即可食之,或者再回炉稍烤一会儿,味道更好。其特点是皮酥肉香,口味浓香。

4、锅贴:“锅贴”是临清清真宴中的风味名吃。锅贴的制作堪称一绝,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鲜香扑鼻,很是诱人。

十.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进京豆腐乳

济美是临清城里一家酱园的名号,那酱园历史甚是悠久了,名气也大,深得本地人的信任。那个时候,我们那儿没有人知道北京城有个“六必居”,也决不相信王致和的臭豆腐会比得上济美,更别说保定府的“槐茂”和济宁的“玉堂”了。后来,济宁的玉堂酱菜不用说了,王致和的豆腐乳和臭豆腐,好像也吃到过,味道怎样呢,就不说了吧,可是以我个人私见,总还不济美的对口味。

如今想来,豆腐乳和臭豆腐,不过是底层百姓的罕物,属于寒俭一类食物。八十年代初,史铁生小说《午餐半小时》里,街道工厂的师傅们,在午餐的半小时里,吃的就是白馒头夹臭豆腐。那时铁生先生还年轻,言下似不无嘲讽之意。其实吃点豆腐乳臭豆腐,看不出有什么不好,贫寒人家,就不能有自己的快乐么。以我的经验,对食物的选择,似乎与人们体力的付出有关。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时,则不喜质地干硬、味道浓烈食物;若体力付出的多,则就看不上稀软淡雅的东西。村里人半日的重活儿干下来,汗出过几个通身,已是腹中空空,回到家里,洗手净面,到得饭桌之前,新出笼的白面馒头,从中间轻轻裂开,将豆腐乳或者臭豆腐放进去,抹匀,然后用手捏实,这中国特色的三明治,吃起来确实让人过瘾。当然,此乃粗人的感觉,不足与绅士淑女言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