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常德土特产攻略 常德特产必带物品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常德土特产攻略 常德特产必带物品清单更新时间:2022-03-31 21:35:37

一. 湖南省 常德市 津市 野生葛粉

野生葛粉

二.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临澧红枣

红枣营养丰富,既为粮食,又是药材。既可吃鲜枣,又可吃经过加工的干枣、蜜枣、乌枣。所以,人们形象比喻成“一斗枣,二斗粮,里面还加二斤糖”的谚语来说明红枣的可贵。
红枣:属鼠李科,落叶乔木,因其成熟后出现紫红的色彩而得名。在我国,红枣树的栽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诗经》中就有“八月剥枣”的诗句。
俗话说:“一年种树,百年收果。”在临澧,无论是在农家小院,还是在荒坡野岭,都放眼可见。枣树之所以倍受人们亲睐,一是它属于长青树,二是它属于经济作物,《史记》中载:“安邑干树枣,其人与千户侯”;三是在结婚之时,因“枣”音意“早”,有早生贵子之意,都撒点枣于新婚床上。
在临澧,以太浮、官亭、文家等地生产的红枣为代表。很早以前,属金丝小枣之类,果小皮薄,肉厚汁甜,颜色艳丽。现在,通过品种改良,生产出类似北方的大枣“鸡蛋枣”,此枣果大肉嫩核小味甜,一果多色。

三. 湖南省 常德市 桃源 太平古槠

“老树长何年,问水求山,均不为人道也;太平留古迹,叹前感后,悉难俾我知之。”这幅对联,是古人题咏太平古槠的。我被它的斐然文采而深深打动,更因它描绘的古槠凝重神秘的历史而深感震撼。

古槠生长于桃源县太平铺乡湖塘村吉家湾。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小地方,距离沅陵三渡水很近。今年七月,为了看望那株古槠,我们冒着酷热,欣然前往。一到达吉家湾,立即发现,有人在不远处招手,那就是古槠生长的地方,那里的人似乎早已预知我们是来看古槠的。古槠就生长在一户人家的房屋角下。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近古槠,六个人手牵手,伸直了手臂,勉强能将它抱住。原来,古槠树高达18.75米,胸径达2.06米,是名符其实的“巨无霸”。它主干中空,但外形完好。在树干10米处,分叉出三个巨大的粗枝。三枝如虬枝盘龙,直窜苍穹。古槠在很长一段时期被称为槠榆棕。原因是在绿阴中嬉戏的小鸟,将榆树和棕树的种子撒落在树干上。种子在树干上发芽,竟然长成大树,形成树上长树的奇观。因此古槠也就成了槠榆棕三树的合称。如今,从古槠母体上长出的榆树、棕树,早已死去。但树上重新长出了杉、桑等树,都有拳头大了。这个季节,苍老的古槠,绿叶竞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它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老树为何人所植,长自何年,均无从查考。清光绪时所立古树碑,也只能载称:“相传数朝,年深月逮”。前人也弄不清古槠生于何年何月了。只是北宋诗人苏东坡曾邀黄山谷游此赏树,并留有“远观沅陵三渡水,近看太平一棵槠”的吟唱,这是有据可查的。现在此处附近仍有地名苏黄溪,就是为纪念他们而命名的。在东坡先生眼中,桃源太平铺古槠的静逸之美,与沅陵三渡水三水汇聚的动态之美,同样瑰丽壮观,是一道永恒的风景。诗因树而咏,树因人而彰,古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古槠树下,有块石碑。碑石右角残损,碑文仍然清晰可见。它清楚地记载了一段与古槠有关的历史故事。古槠近旁,曾住有一户吉姓人家,他的吊角楼依傍着古槠。时间久了,古槠的枝头不知不觉探进了他的房间。他很是烦恼(山里人将古树视为妖怪和神灵的化身),抡起斧头,向巨枝斫去。与他家不远,住有唐姓人家,两人素不相合。唐家见有了机会,卖了田产,将吉家告到县里。吉家能说会道,反而赢下官司,于是勒石以资纪念。那是光绪十四年(1888)间的事情。古槠树下的石碑,记载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也记下了清人对古槠的冷漠。

即将动工修建的常吉高速公路,也在古槠附近,从山谷中穿过,占去了许多良田。有一天,规划者将测绘仪器挪到吉家湾,看到公路正需从古槠生长处穿树而过。他们对照图纸注视良久之后,毅然将仪器搬到山谷中。我们的高速公路还是给古槠让道了。

古槠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一圈圈树轮,记录着一段段神奇的历史。它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令每一位捧读者肃然起敬。

夕阳西下时,古槠的树阴宽达数亩。树阴中凉风习习,暑热全消,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远道而来,无缘长久地享此清福,不得不依依离去。

四. 湖南省 常德市 鼎城区 常德米粉

常德米粉是湖南全省闻名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常德生产米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清光绪年间,常德就有了生产米粉的店坊,生产的米粉又细又长。长期以来,常德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食用米粉;外地来的客人,也以能品尝常德米粉为一大乐事。

常德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睐,一者米粉洁白,圆而细长,形如龙须,象征吉祥。逢年过节,吃食米粉,以示往后岁月,一家人有如米粉一样团团圆圆;过日子,有如米粉一样,细水流长。二者米粉食用方便,经济实惠,把米粉买回去后,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加工简单,清洁卫生;饮食店销售的米粉,油码多样,经济实惠,味鲜可口。 常德饮食店的米粉,有免码娄与油码粉两种。米粉油码分汉、回两大类:汉族油码主要有肉丝、肉片、红绕、红油、三鲜、炸酱、菌油、酸辣、卤汁、酱汁、蹄花、排骨、鸡丁、鳝鱼等10多种。回族油码更为丰富,主要有牛肉丝、牛杂、羊肉片、卤蛋、羊肚片、鸡丝、鸭条、卤汁、三鲜、炖牛肉、牛排、牛筋、红烧牛肉等10多种。米粉烫好装碗后,调以各种佐料,再盖上油码,餐食时,味美可口,独具风味。

历来,常德以三种牛肉油码最为有名:一是大西门百年老店——回族黄宪记粉馆的小它牛肉粉;一是东门回族黄珍记的清炖牛肉粉;一是高山街清真第一春的五香红烧牛肉粉,其中尤以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更为著名。清真第一春红烧牛肉油码选用上等半瘦半肥牛肉,漂清血水,切成小方块,放在钵中,同时在钵内放入公丁、母丁、山柰、花椒、桂皮等10多种香料配制的香料包,用小火烧煮,这样烧煮出来的牛肉油码,既保持了牛肉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各种香味,与米粉一起食用,香气四溢,回味悠长

五.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米儿糖

临澧的米儿糖是传统的零食食品,很有名气。以前,每逢春节,每家每户或制作,或购买些米儿糖,既可给家里的小孩当零食,又可招待走亲访友的客人。现在,食品加工厂生产出来的米儿糖一年四季都可在商店买到。
米儿糖的主要原料是白糖或红糖、糯米。其制作程序:先将糯米煮熟、晒干、爆炒;然后将白糖或红糖放在锅中,用温火溶化成稠状;再把炒好的糯米放进锅中搅拌均匀;捞出放在木框中,上加盖木板压缩冷却,最后切成长条型的糖块。有的还在米儿糖中放上些桔皮、狗杞子、花生、芝麻之类的佐食,再在上面撒些香喷喷的糯米粉,又美观又香甜。

六. 湖南省 常德市 澧县 澧县葡萄

澧县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澧县葡萄,又名澧州葡萄,湖南省澧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澧县率先引种优质欧亚种葡萄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栽培的理念,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先进的种植科技和严格的标准生产管理,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品质优良,倍受消费者青睐。

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县历史悠久。澧县以其独特的 图1 澧县葡萄种植基地

[1]中华古老的灵气造就了社会对澧县葡萄的青睐,其优质葡萄在中国南方被人们当素有“北有吐鲁番、南有澧县葡萄”,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澧县葡萄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品种以巨峰葡萄为主,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生产面积达到5000亩。[2]20世纪90年代末,在湖南农大的支持下,常德澧县率先引种优质欧亚种葡萄并获得成功,打破了欧亚种葡萄不能在南方栽培的理念,形成了澧县一大新兴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澧县因此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截止2009年,澧县已拥有涔源、农康、黄河三家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3100多名,涵盖了全县所有葡萄种植户和经营户;优质葡萄面积达到1.7万亩,其中欧亚种葡萄1.2万亩、酿酒(刺)葡萄5000亩;拥有年生产50万株优质种苗的繁育基地1个、年加工3000吨的葡萄酒厂一座、库容200立方米的预冷库2座,面积500亩的葡萄休闲庄园2个;同时,有11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3]主要分布在澧阳、张公庙、大堰当、小渡口等15个乡镇,2003年,湖南农业大学、澧县人民政府、澧县农康公司共同研究“葡萄引种及无公害栽培技术”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澧县建立了校外教学科研基地、“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008年7月,澧县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和湖南农业大学共同完成了“刺葡萄酒系列产品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委员会鉴定。

澧县葡萄主要有红地球、美人指、红宝石无核、维多利亚、粉红亚都蜜等品种,并以果形优美、果色鲜艳、果味香甜、无公害和无激素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销到广东、广西、福建、湖北等10多个省市。[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专家对澧县葡萄(澧州葡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自2011年2月21日起批准松花石、松花砚(松花石砚)、仓桥水晶梨、汉寿甲鱼、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各地质检机构实施保护(总局2011年第22号公告)。

产地范围

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澧县澧阳镇、张公庙镇、澧澹乡、澧南镇、澧东乡、涔南乡、大坪乡、道河乡、小渡口镇、九垸乡、官垸乡、永丰乡、如东乡、梦溪镇、雷公塔镇、大堰当镇、车溪乡、中武乡、金罗镇、王家厂镇20个乡镇。

专用标志使用

澧县葡萄(澧州葡萄)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南省澧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澧县葡萄(澧州葡萄)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七. 湖南省 常德市 澧县 澧康葡萄

湖南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6月,办公地点位于湖南省澧县张公庙镇新年村,现有成员1373个。其中团体成员5个(分别是湖南神州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澧县志泰葡萄科技有限公司、株洲市天元区五星花木有限公司、武汉市周氏果业有限公司、江西省新余市江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个体成员1368名(其中江西省6名,湖北省18名,其余分布在湖南省除永州以外的13个市、州)。合作社现有葡萄种植面积13076亩,其中鲜食葡萄基地10957亩(年产鲜食葡萄26000多吨),酿酒刺葡萄基地2119亩,是一家集葡萄科研、良种繁育、葡萄种植、技术培训、农资配送、葡萄销售、葡萄酒酿造于一体的农业经营组织。合作社聘请常德市农村经营管理局高级经济师张业湘为合作社产业运作与组织建设顾问,聘请湖南农业大学石雪晖教授为合作社技术顾问。常年工作人员15名,下设办公室、财务部、技术服务部、市场营销部、项目发展部。建立健全了成员(代表)大会制度、成员管理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盈余分配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并为成员建立了个人账户,实行盈余返还。合作社成立以来,连续多年被常德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2011、2012年被评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011年被共青团中央、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青年示范社";2012年6月29日,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光荣称号。

合作社的新年葡萄基地是农业部"现代葡萄产业体系研究与建立"科研项目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湖南农业大学葡萄科研基地、湖南农大"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

合作社及其成员先后完成的湖南省农业重大科技项目"葡萄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葡萄引种及高效无公害栽培配套技术研究"项目获省科技术进步二等奖;"刺葡萄系列产品研发"和"葡萄熟期调控技术与机理研究"分别通过了省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葡萄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与推广研究"获湖南农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神州庄园"牌干红葡萄酒荣获中国湖南第十届(国际)农博会金奖产品等荣誉称号。

我社严格按照"六统一"的模式运作:一是统一提供种苗,实现优良品种区域化。在山丘区重点发展酿酒刺葡萄,在平湖区重点发展优质鲜食葡萄品种。建立专门种苗信息库,实现种苗可追溯。二是统一供应生产资料,实现投入品集中管理,建立了农资采购配送总站,10个配送分站,统一为成员提供绿色无公害葡萄生产允许用的肥、药等。三是统一技术标准,先后制订"葡萄无公害避雨栽培建园标准"、"葡萄标准化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果实分级标准"、"无公害绿色葡萄栽培技术规程"等,编印《澧县葡萄科技》指导葡农生产。四是统一检验检测,我社澧阳平原葡萄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开展自律性检测,葡萄销售实行激光喷码编号,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信息化管理。五是统一品牌包装,注册了"澧康"商标,实现品牌化整体营销。六是统一组织销售,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团队,在长沙、南昌、武汉、广州、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建立了30多个销售网点,据县葡萄办统计,通过合作社销售的葡萄占全县葡萄总产量70%以上,实现较高市场占有率。成员每市斤葡萄销售单价较其他葡农增加0.3元,亩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左右。

为培育和保持产业核心竞争力,适应葡萄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的紧迫需要,我社从去年2月开始,与湖南农大以及合作社核心成员合资,在张公庙镇柳荫村、白合村建设农康现代葡萄产业园。农康现代葡萄产业园占地面积500亩,其中连栋智能大棚温室350亩,新品种、新技术科技园100亩,种质资源圃35亩,气调库及建设用地15亩。园区温、光、气、水、肥采用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园区项目设计总投资4600万元。园区建成后,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科技示范与培训、产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旅游观光、反季葡萄生产、储藏与保鲜等六大功能,同时探索现代葡萄产业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为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体制机制保障。园区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优质葡萄1500吨以上,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到2017年,合作社葡萄种植面积计划发展到5万亩,其中鲜食葡萄4万亩(常规避雨栽培面积2万亩、延后栽培面积2万亩),酿酒葡萄1万亩,建成年产1万吨的葡萄酒厂,成员发展到5000名以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1万人以上,将"澧康"牌葡萄、"原韵"牌葡萄酒打造成湖南省著名商标、省知名品牌,全面实现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将我社建设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合作社、建设成为引领广大葡农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八. 湖南省 常德市 桃源 擂茶

摆茶的原料是生姜、生米、七茶叶,(外加芝麻)所以又叫“三生汤”。生米在擂前须炒熟。有的,还加以炒熟的芝麻、花生仁、黄豆等参入共擂之,更为芬芳。饮之可以释烦、解渴、消暑、去瘴,具有疏肝理肠、祛瘟避邪的功效。

九. 湖南省 常德市 澧县 道河千张

澧县道河乡大岩厂的千张,质地细嫩,页片薄,筋丝好,口感佳,自明洪武大将张镇刺澧600余年来一直称誉湘鄂。将道河千张切成细蒜叶宽丝条,炖在肉、鱼、海鲜中,不断根、不糊汤,为城乡上等佳肴。将其晾三四成干切好,盐水浸两小时,晒干,可存储两三个月。上餐时用滚水发活即可。

千张又名“百页”,每页长40厘米,宽36厘米。制作流程为浸豆——磨浆——煮浆——杀卤——滤浆——点浆——浇制,前6道工序与打豆腐相同,只有浇制工序不同。道河千张最大特点是页片薄,一般的千张每千克约10页,但道河千张每千克可达20页,甚至30页。同一师傅同样做法,只要离开大岩厂,就做不出这样薄的千张,其缘由是大岩厂上下5华里路段的河水水质好,经上海矿泉水专家鉴定,该段道河岩沁水中含有29种矿物质元素。

道河千张现在传人有周文贵、李瑞生、易茂生等。产品远销长沙、广州等大中城市,中央电视台曾采访播放过大岩厂千张手工作坊的节目。《沅澧遗韵》《澧州文化之旅》《澧县志》等大型图书文集及国家、省、市报刊对道河千张均有过介绍。

信息来源:澧县人民政府网

十.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清水肉鸭

清水肉鸭是临澧县城关镇清水村人凭借丰富的水面资源和传统独特的养殖技术,进行大规模的肉鸭养殖。以其生长周期短、毛色油亮、肉味鲜美的特点,形成“饲料供应、种苗孵化、产品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产品远销岳阳、怀化、湘西、长沙、广州等地而得名的。今年,清水村建起了年孵化量达100万羽的家禽孵化厂,为扩大养殖规模奠定了基础。利用清水村水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已计划投资500万元,进行清水肉鸭深加工,可年创产值2500万元,利税300万元。今年,该项目正式被省里列为绿色食品开发的重点项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