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烟台龙口特产有哪些 山东烟台这五种特产你知道哪几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烟台龙口特产有哪些 山东烟台这五种特产你知道哪几种更新时间:2022-04-01 08:33:08

一. 山东省 烟台 莱州 莱服子

【莱服子】为一年生草本莱服(俗称萝卜)的干燥种子,卵圆形,富含油脂。气味辛甘平,无毒。有下气定喘、消食化痰之功用。《本草纲目》记载:“莱服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

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李时珍曾亲自服用过莱服子,称其利气之功,“果有殊绩”。

莱服子是常用中草药,各地均产。

二. 山东省 烟台 莱州 掖县月季

掖县在山东省东部,西北临渤海莱州湾。掖县的月季多达.. 1,000多个品种,其中优良品种.. 300多个。掖县月季从春季开放,一茬接一茬,一直开到十一月份;花期最长的可达一个月。

掖县月季有单瓣的,有重瓣的;有灌木型的,有爬藤蔓生的,还有如小树的;有深红、黑红、桃红、粉红、橙色、黄色、紫色、绿色、蓝色,真是仪态万千,各有风韵。掖县被人们称为“月季之乡”。

三. 山东省 烟台 栖霞 碧绿羊排

碧绿羊排:在炸羊排的基础上改良而成,造形美观,味鲜香酥,外脆里嫩。选用带脊肉的羊胁排,通过加工烹制,再配以绿色素菜。在加工肋条时,所带的脊肉要大小均匀,炸时火不能太旺。

四. 山东省 烟台 莱阳 莱阳沙参

关于沙参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与肾,故金能火者宜之”。清代《本经逢原》中指出:“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清乾隆年间,-洛著的《本草从新》里也说:“北沙参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瘘。”

莱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沿东龙河西岸多淤沙土,这种土壤似沙比沙细,象土又比土软,非常适宜沙参生长。莱阳沙参是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部。其根呈细长圆柱形,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质脆、有粉性、易折断,性微寒、味甘、微苦。

其根入药,具有养阴清肺、养胃生津、除虚热、止咳祛痰之功能,有较强的滋阳作用。

五. 山东省 烟台 莱山区 烟台蜜桃

烟台蜜桃

产地

中国山东烟台,原产地为是山东烟台市莱山区曲村,因此在烟台本地称之为莱山蜜桃。

历史

是山东烟台市莱山区曲村发现的实生变异,1995年经烟台市果树专家鉴定并命名。实近圆形,果个大,果实阳面鲜红色,果肉白色,肉质细密,味甘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较耐贮运。

据曲村村里果业技术员的曲元波介绍,1978年,曲村附近山上长着两三棵野生桃树,当时村里的果业队长曲元阳从树上折了一根枝条,带回家中,嫁接到院子里的一棵桃树上。

1983年,乘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曲村的集市0现了一种特别好卖的桃子,它果皮光亮,体态硕大,重要的是味道特别甜美。而这些桃子的母系就是曲元阳院子里的那棵嫁接桃子树。到了1998年的时候,村子里出现了“家家户户都有莱山蜜”的场景。

品种特点

果实近圆形,果个大,平均单果重326克,大果重510克。果实阳面鲜红色,果肉白色,肉质细密,味甘甜,含可溶性固形物14%~16%。果实在山东烟台地区9月中旬成熟,较耐贮运。

六.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招远粉丝

招远粉丝是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的。招远粉丝丝条细匀,光洁透明,质地柔韧,在水中浸泡48小时不发胀、不变色,食用爽口,味道纯正。招远是誉满中外的“银丝之乡”,是龙口粉丝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

招远属暖温带气候,又位于渤海之滨。春秋两季,空气湿润而清洁,阳光充足而不曝,风力一般在3-4级,水质甘甜而又软硬适中,这些条件最适合于粉丝生产。

粉丝生产做为传统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作坊式手工生产,生产工具主要有石磨、粉缸、沙缸、酸盆、芡盆、大箩、小箩及粉绳、粉杆等。其工艺是把和好的淀粉糊通过漏瓢孔漏成细丝,用开水煮熟经定型干燥而成。工序主要有烫豆、磨碎、过滤、沉淀、打糊、采芡、漏粉、拉锅、沥粉、洗粉、晒粉等。建国以后,告别了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体制,逐渐走向集体化专业厂家生产,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由季节性生产走向常年性生产。改革开放以后,招远人民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实施“水中捞银”工程,粉丝生产得以迅猛发展。1998年,全市专业粉丝生产厂家164个,年产粉丝9万吨,销售收入7亿元,出口创汇5700万美元。

龙口粉丝做为一种传统,经过招远人民的推广和传播,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建国前流落他乡的招远粉匠在外地重操旧业,使粉丝生产在异域生根。50年代成立的北京清河粉丝厂,几乎全由招远人组成。全国各地粉丝生产的骨干也几乎都是招远人,就连台湾的粉丝生产,也是招远粉匠所为。改革开放以后,招远粉匠更作为技术人才被外地延聘,极大地推动了外地粉丝的生产。据了解,招远粉匠的足迹遍及北京、上海、河南、甘肃、湖北、安徽及山东各地,甚至远赴越南、菲律宾等国。

由于龙口粉丝久负盛名,所以建国以后山东外贸部门一直沿用此品名出口,使其成为山东粉丝出口共有的品名。但是,龙口粉丝的娘家在招远,招远是最大的龙口粉丝生产基地,这毕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金光闪闪,招徕天南海北客;银丝缕缕,牵动五湖四海情。龙口粉丝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客商,联结着金城招远和世界人民的友谊。招远所产的龙口粉丝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玻璃面条”、“龙须”、“春雨”等美称。

招远粉丝先后获省优、部优、国优和国家质量金奖、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国优产品复核金奖,并获国际美食及旅游协会授予的“金桂叶”奖,在世界上被誉为粉丝之王。

七. 山东省 烟台 海阳市 烟台红葡萄酒

烟台红葡萄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烟台是中国最大的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基地,也是中国葡萄酒工业化酿造的发祥地。1892年,张弼士先生在烟台建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新纪元。长期以来,我市坚持把葡萄酒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目前,烟台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1万亩,葡萄酒及相关企业150多家,葡萄酒年产量25万吨,占山东省葡萄酒产量的80%,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年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形成了规模化、链条化发展格局,拥有张裕、中粮长城、威龙等一批葡萄酒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其中,烟台张裕葡萄酒在2008年以8.9亿美元的销售额位列全球葡萄酒企业第7位,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综合性生产经营企业。正是因为烟台及张裕对世界葡萄酒发展所作出的特殊贡献,1987年,烟台被国际葡萄•葡萄酒局命名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成为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1989年中国0在烟台设立了国家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2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批准对“烟台葡萄酒”实行原产地保护。

烟台“葵花”牌红葡萄酒,原名“玫瑰香葡萄酒”,是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传统名牌产品,迄今已有90多年历史。早在1914年即已行销海内外。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看中了这块好地方,于清朝光绪十八年(公 元1892年)买下了烟台东山和西山三千亩荒山,又两次从欧洲引进蛇龙珠、解百纳、玛瑙红、醉诗仙、赤霞珠等一百二十个优良红、白葡萄品种,开 辟了葡萄园。并投资创建了张裕酿酒公司。

烟台红葡萄酒是一种本色本香,质地优佳的纯汁红葡萄酒。它以著名的玫瑰香、玛瑙红、解百纳等优质葡萄为原料,经过压榨、去渣皮、低温发酵、 木桶贮存、多年陈酿后,再经过匀兑、下胶、冷浆、过滤、杀菌等工艺处理而成。酒中含有单宁、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色泽呈宝石红,酒液鲜艳透明,酒香浓郁,口味醇厚,甜酸适中,具有解百纳、玫瑰香葡萄特有的香气。

1914年在山东物品展览会上获金质奖章;1914年又在南京南洋劝业会上获 最优等奖状;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商品赛会上荣获金质奖章;1952、1963、1979、1983年第一、二、三、四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名酒;1980、1983年连续两次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1984年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 赛中荣获金杯奖。

八. 山东省 烟台 龙口 山东梨

山东梨(黄县长把梨)山东梨因原产于黄县(现龙口市),又称黄县长把梨,因其在国内大梨出口中占有显赫位置,故现出口部分以"山东梨"冠名。山东梨(长把梨)原生长在东江镇崔家村,清朝康熙年间始有栽培,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其母树原名叫"天生梨",后经嫁接繁育成为今天的大梨品种。它以皮薄渣白、汁多甜脆、耐贮存、贮存后品质变优而著称于世。有50多年的历史,每年出口达3万吨之多。( 龙口)

九. 山东省 烟台 蓬莱 八仙宴

蓬莱有“八仙过海”传说,以此为据,1989年蓬莱宾馆厨师新创:“八仙宴”以大虾、海参、扇贝、海蟹、红螺、真鲷等海珍品为主要原料,由8个拼盘、8个热菜和1个热汤组成。拼盘制作仿照八仙过海使用的宝物拼成图案,造形生动别致;工艺精巧,盘盘都有神话典故,不仅味道鲜美,还可观赏助兴;热菜烹任更为精致,呈现蓬莱多处名胜景观,巧夺天工;热汤以八种海鲜加鸡汤制成,味道鲜美奇特。“八仙宴”是蓬莱高级宾馆酒宴类的保留全席。( 蓬莱)

十.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