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海南有什么特产香烟 三亚十大特产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海南有什么特产香烟 三亚十大特产烟更新时间:2022-03-31 11:08:03

一. 海南省 陵水 海南香蕉

香蕉为热带名果,海南岛亦为原产地之一,种植一年即结果上市,南部地区更快,栽苗6-8个月就结果。主要分于陵水、三亚、乐东、文昌、琼海、万宁、澄迈、临高等。香蕉蕉肉芳香,蕉皮有青绿色和鹅黄色的,剥掉蕉皮,肉质呈鹅黄色,香甜可口,芬芳扑鼻。

二. 海南省 海口 秀英区 海南黄牛

海南黄牛又称高峰黄牛,据1976年出版的《广东省畜禽资源汇编》记载:海南黄牛的主要特征是肩峰隆起,外表略似印度瘤牛(zebu),其次是头长、额短、耳大、角短小、十字部高、体幅较广、四肢坚细、皮肤柔软而富有弹性、被毛短密、尾长。海南黄牛于2003年列入《中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

海南黄牛属役、肉兼用型牛。

海南黄牛密集区为海口市秀英区的羊山地区,主要分布在石山、永兴、遵谭、十字路、龙塘、旧州等镇。

主产区为东方、乐东、儋州、澄迈、定安等五个市县,其他各市县有少量饲养。

海南黄牛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记载,它长期以来在海南丰富草原的自然条件下,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培育和严格选育下,形成了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和抗病力强等优点,深受当地劳动人民所喜爱,尤其是在火山岩缺水地带分布密集。

海南黄牛在海南西部地区农家饲养极普及,据海南省统计局2005年统计产区黄牛饲养量达43.56万头,占全省饲养量的62%,可繁殖母牛达10.7万头,占全省的56%,当年产仔7.15万头,占全省的63%。2008年饲养量47.87万头,其中存栏37.31万头,出栏10.56万头。

海南黄牛公牛肩峰甚发达,一般高达7—19厘米。4—5岁的公牛峰高平均为15厘米(12—19厘米),阉牛峰高平均为11厘米(6—14厘米),其大小与去势年龄有关;2—3岁公牛峰平均7厘米(6—12厘米)。母牛的肩峰较低或不明显。当地群众认为肩峰分为两种,一种是峰顶较宽而厚,称为“盘型”峰;另一种是峰顶较夹而薄,称为“鸡冠型”峰。

海南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重达293—384公斤,最重达419公斤;成年母牛平均重达260公斤,最重达408公斤;阉牛平均体重312—331公斤。

海南黄牛属中度体型。体斜长指数为107%--117%;胸围指数为132%--139%;管围指为14%--15%。

海南产肉性能:据海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07年测定屠宰率平均为50.43%,净肉率I(净内重/胴体重)为76.85。皮厚为0.32cm,脂肪厚:腰脂厚0.23 cm;背脂厚0.47cm。肌肉厚为:大腿内厚为5.33cm;腰部内厚为1.78cm。

海南黄牛繁殖性能:母牛出生后一般为19—21月龄开始发情,发情周期为15—20天,(未经产的母牛发情周期长些,约在25--30天)。发情持续期为1—2天,母牛初配年龄为21—24个月。多数母牛为一年一胎,也有三年二胎。若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母牛在产后经50—60天便可发情配种。母牛一般在14—15岁后丧失繁殖力,若饲养条件好,可延长其繁殖年限。受胎率达81%,小牛犊成活率在85%以上(海南省畜牧管理站资料)。小牛患病较少,成活率高达95%以上。据材料记录,小牛在10月至次年8月份出生最多。

对海南黄牛的品种的评估:二千多年来,海南黄牛在海南丰富草原的自然条件下,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严格选育下,形成了耐热、耐旱、耐劳、耐粗饲、抗病力强、遗传性能稳定、皮薄、产肉率高、肉质细嫩等优点。为更好地整理品种资源和发掘品种的生产潜力,必需将海南黄牛的提纯和加大人工草原建设,制订科学饲养管理标准,列入海南省农业科技项目。建立省级纯种核心群,建立起不同方式的保种体系。大力扶持专业户,实行本专业场选育和开展群众性选育相结合。在做好品种保护的同时,面向市场开发合理利用,逐步实现资源社会化,逐步形成以保护促进开发,开发促保护的良性循环。在草原建设上,推广种植优质高产的禾本科牧草—坚尼草、皇草、九尾草等;豆科牧草—苜蓿属的拉花草、新银合欢。将海南黄牛在现有的基础上从役用向肉用转变,从数量到质量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开辟国际市场。

三. 海南省 定安 海南菜包饭

海南菜包饭

海南定城菜包饭是把肉、菜、饭混在一起,用菜叶包着用手捧着吃的一种吃法,在定安县定城及邻近村庄老百姓中十分流行。这种吃法有点原汁原味的野性,但味道独特,还有特别的寓意。

清末拔贡生莫家桐在《定安乡土志》中有这样的记载:“正月初三祭赤口吃菜包饭。”可见定城人吃菜包饭的习俗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古时的定城人正月初三赤口日不串门不拜年,全家团聚吃菜包饭,有拢住家财不流失之寓意。现时喜爱菜包饭的不仅是定城人,不少外地人也喜爱上了这种吃法,定城一些聪明的饭店及时抓住这一商机,相继推出菜包饭,竟也生意兴隆。

制作海南菜包饭是颇费功夫的。首先是要煮好干饭,饭不要烂,凉后最好能分粒;其次把包饭用的油菜洗净滤干备用;再备些香味较浓的菜,如蒜、芹菜、韭菜、大头葱,外加四季豆、尖椒、酸菜等,肉是瘦肉或鸡肉、腊肠。三大原料备好后,先把菜、肉炒好,再用蒜头、虾仁、鱿鱼干起锅炒饭,最后把菜、肉倒进饭里拌匀即可。吃时还可选用你喜爱的酱料如虾酱、辣椒酱或什锦酱洒在油菜叶上,趁热把饭打进菜叶里,用手拢成团捧着吃。别有一番风味。

四. 海南省 定安 定安年糕

定安年糕刚出锅的定安年糕香软、绵甜,入口即化。容器里垫上芭蕉叶,把年糕放置三、四天后,甜味减淡,可即食,有芭蕉叶的香味且颇有嚼劲;年糕的做法多种多样:蒸, 烤, 煎, 炸, 烧, 煮, 炒样样行, 既可做主食, 又可当甜点。

徐鹏 摄

五. 海南省 海口 龙华区 海南牛角雕

海南牛角雕

用海南的黄牛角和水牛角雕刻、拼接而成。海南牛角雕以动物造型为长,其中海鱼、鹰、孔雀等造型气韵生动,曲线优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国内外深受好评。

六. 海南省 三亚 玳瑁

玳瑁:别名十三鳞、瑇瑁、文甲,属于海龟科,学名为 Eretmochelys imbricata。

大型海龟,体长大者可达100厘米,体重50千克左右,背甲共有13块,作覆瓦状排列。缘甲的边缘有锯齿状突起,尾短,前后肢各具2爪。头、尾和四肢均可缩入壳内。背甲和头顶鳞片为红棕色和黑色相间。背甲平滑而有光泽。颈及四肢背面为灰黑色,腹面几为白色。

生活于暖水性海洋,每年夏季繁殖,在沙滩上挖坑,白昼产卵,每次产卵120~130枚。依靠自然界的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49~60天。性情凶猛,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海藻为食。

玳瑁的背甲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装饰品,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我国在广东省建立的惠东港口自然保护区就是以保护玳瑁、绿海龟等海龟为主。

产于台湾、广东及海南沿海。

工艺价值

玳瑁作饰品的原料取自其背部的鳞甲,系有机物。成年玳瑁的甲壳是鲜艳的黄褐色。此类饰品易蛀,清代晚期以前制作的玳瑁器至今已很难见到。

汉代的著名诗篇《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的诗句。

真假玳瑁鉴别

在宝石分类中,玳瑁被列入有机宝石类。其用途广泛,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爱。如何鉴别真伪,

1.强光照射法:将玳瑁在强光或电筒光下投射,真品可见通透的美丽花纹,透明的血丝状深入甲片内,其色斑 呈无数圆点状,如糜子小点聚集一起,形成边界参差不齐的不规则状。仿制品的血丝在表面成片状,斑纹呆板或呈团块状。

2.抛光法:玳瑁片经抛光后呈现一种独特光彩和神韵。仿制品则不具备这一特征。

3.燃烧法:刮削末点燃或以热针触之,真品火烧会有烧焦头发的味道。仿制品则为异味,电木发石酸气味;赛璐珞呈樟脑气味;安全赛璐珞和酪素塑胶则呈醋味。

4.手掂法:玳瑁密度为1.29g/cm3。塑料仿制品为1.05-1.10g/cm3,手感易分出。

5.切片观察法:将玳瑁用温水浸泡软化后,切片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可见红褐色球状颗粒,色斑呈圆形色素小点,具备清晰的斑纹结构。塑料制品具条状,可见界限明显的色带。

6.天然玳瑁与压制玳瑁的区别在于:仿制玳瑁因受热后颜色变深,且有空气泡,呈拉长状。天然玳瑁则相反。

7.拼合玳瑁是为了看去很厚,但从侧面观察,就可见不同片间有色泽区别;用放大镜观之,有粘胶痕迹及气泡残存。

8.市面上经常有用牛角来冒充玳瑁欺骗消费者,而牛角的色泽远不如玳瑁光亮,而且也没有玳瑁斑(也就是红黑透明黄夹杂的花斑) ,真正的玳瑁斑光泽好,花纹通透美丽;牛角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开裂,裂成一层一层的

9.玳瑁从水中捞出瞬间,水会向四周散开,所以玳瑁能避雾水、风邪。

七. 海南省 三亚 海南珊瑚

海南珊瑚是用产于热带海洋的海中奇葩、人称“海石花”的海底奇特生物珊瑚制成。一般人会把珊瑚误认为植物或矿物,实际上它既非植物亦非矿物,而是一种海洋生物——珊瑚虫的遗骸集结而成的化石。珊瑚虫是一种生活于热带海域里的腔肠动物,在海中天然长成。

它奇形怪状、美妙绝伦,色泽艳丽。白者胜雪、红者如血、绿似翡翠、黄色类金。经过工匠们的挑选加工,再配上贝壳海柳和精致的底盘,便成为雅俗共赏的盆景艺术品。

海南珊瑚一直是受游客喜爱的海南特色艺术品之一,以往来海南的观光客,费尽辛苦也要带回去几盆。但这种爱美之心形成的市场需求却客观上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促使一些人对珍希的珊瑚资源大挖特掘,使这种上百年甚至几世纪才能生成一株的“美丽之花”锐减。为了避免美丽在南海消逝,目前海南省政府已经对珊瑚启动应急保护措施,限制对珊瑚的采挖与运输。

珊瑚构成除珊瑚虫外,还有各种造礁生物,如各种大型贝类、蛛螺、珍珠贝、钟螺、宝贝等。珊瑚虫体本身为鱼类的食料,所以珊瑚礁区均为鱼类集中地区,而且礁区的原生动物,动物残体也是不少贝类的食料和藻类生长的肥料,所以礁盘上有多种藻类生长,如马尾藻、沙菜、网球藻、喇叭藻、蛎菜等。这些藻类又可成为其它生物的食料,珊瑚礁区形成独特的生态体系,是一个繁荣的生物群落,具有旺盛的生产力,其净生产力比河口区还要大,一般可达4000克/平方米·年。许多海产品如海参、石斑鱼、龙虾、江现、鲍鱼等都产自珊瑚礁区,还有不少珍贵贝类、热带观赏鱼也都出自珊瑚礁区。珊瑚礁还是海洋中物种最多的生态系统,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还是麒麟菜、海参、龙虾、蝴蝶鱼、鹦嘴鱼和雀鲷类鱼的栖居地,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地。

珊瑚海岸是其主要海岸类型,沿海珊瑚礁海岸断续分布,以南部及西部、东部沿海发育较好,以裙礁分布最广。根据《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海南卷》介绍,海南省珊瑚礁种类繁多,共计110种和5个亚种,其中有1个新种,分别属于11科、34属和2亚属。主要种类有滨珊瑚、蜂巢珊瑚、角状蜂巢珊瑚、扁脑珊瑚等巨大珊瑚礁块体,还有成片生长的鹿角状珊瑚、牡丹珊瑚、陀螺珊瑚、杯形珊瑚等。全省现有珊瑚礁面积占全国珊瑚礁总面积的98%以上,以西沙、中沙和南沙海域中分布最多。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发育完好,拥有惊人的生物多样性和极高的初级生产力,活珊瑚覆盖度极高,平均可达70-90%。海南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全国分布最广、品种最全、发育最好的珊瑚礁。

珊瑚生态系统是维系我省海域生态平衡尤其是近岸海域生态稳定的重要基础,珊瑚礁保护一直被列为我省海洋生态保护工作的重点。而我国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珊瑚礁生态系统一旦遭到人为破坏,至少要60年才能恢复。但令人痛心的是,多年来,我省珊瑚礁遭受人为的破坏,现有分布面积及长度分别比上世纪60年代减少了55.57%、59.1%,加强珊瑚礁保护已迫在眉睫。

八. 海南省 海口 美兰区 海南咖啡

海南的咖啡十分著名。海南的地理条件最适宜生产高档的咖啡豆,国际上生产名牌咖啡的厂家,也在海南采购咖啡豆。海南的咖啡加工厂家众多,加工技术日趋进步,速溶咖啡已创出名牌--力神咖啡。此外,炒咖啡香味浓烈,椰奶咖啡品味独特,在海南咖啡饮料产品中各显奇能。

咖啡特色:原产非洲,属茜草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期2-4月,白色,数朵至数十朵丛生于枝条叶腋间,花瓣5片,芳香。果实为浆果,成熟期1-4月(中粒种)、9-11月(小粒种)、种子2粒(咖啡豆0,除可作饮料外,提取咖啡碱作麻醉剂、利尿剂、兴奋剂、强心剂。果皮和果肉可制酒精、醋,花可提炼香精,用作高级化妆品。

咖啡豆特色: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带一点果酸味,柔软香醇。

九. 海南省 定安 海南煎棕

海南煎棕

海南地方风味小吃,流行于海(口)府(城)地区,与普通粽子不同之处在

于:一是不用粽叶包裹;二是先蒸热糯米后入配料调勾而煎之故不受节令限制,

可长年制作与食用。

用料:糯米500克、莲子25克、冬菇25克,干

虾米25克、干贝25克、叉烧50克、熟猪油50

克、味精5克、白糖5克、精盐8克、生油100

克、鸭蛋液适量。

制作:

1、将糯米掏洗干净,上笼蒸熟待用;

将莲子煮熟透,脱皮、除心;冬菇浸透洗

净,滚水烫过后切粒,干虾米、干贝洗净蒸

过,叉烧解成粒状。

2、将以上各料和精猪油、味精、白糖,精盐等一起放入糯米饭中拌匀,掐成

10个大小相同的饭团。

3、热锅下生油,将糯米团均匀醮上鸭蛋液,放进热油锅中慢火煎炸,不断翻

转使之均匀受热,煎成金黄色即可。

特点: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香滑可口,耐人寻味。

十. 海南省 海南辣椒酱

海南辣椒酱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