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老家特产苹果 家乡的特产苹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老家特产苹果 家乡的特产苹果更新时间:2022-03-31 10:23:39

一. 河北省 承德 兴隆 兴隆苹果

兴隆苹果是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的。兴隆苹果得宜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质中含微量元素丰富,而个大、皮薄、色泽鲜艳、香甜适口、品味具佳,是兴隆县主要果品之一。

1995年半壁山镇车道峪村开始在创品牌、抓规模、抓质量、促效益上大做文章,1999年成立了兴隆县第一家“苹果协会”,参加了“河北省提高优质苹果质量综合技术推广”协作组。该村被河北省有关部门定为红富士苹果精品示范工程园。2000年被河北省林业厅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2011年全县苹果总产量52580吨,除满足京、津、唐等地的需求外,就地加工为苹果罐头、苹果汁、果酱、果脯等。

二.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招远苹果

招远苹果是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的。招远红富士苹果色艳形正、口感清爽、汁多脆甜、久贮不绵、营养丰富。1995年4月,招远市被中国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

招远1967年引入富士苹果接穗进行嫁接,1981年采用高倍繁殖新技术快速育苗,到1988年全市发展红富士苹果10万亩,成为当时全国红富士苹果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县市。主要品种有烟富1-3号、滕牧一号、新嘎啦、千秋、新乔纳金等。90年代后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推广果园覆膜、盖草套袋、壁蜂授粉、铺反光膜等新技术,努力提高果品品质。得益于招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产的红富士苹果色艳形正、口感清爽、汁多脆甜、久贮不绵、营养丰富。1994年后,在全国第一、二、三届农业博览会上,招远产鲁冠、招元、富冠牌红富士苹果先后荣获金奖。1995年该镇被首批百家中国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1999年又在全国第三届名优果品展示评审会上名列榜首,并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三. 辽宁省 葫芦岛市 兴城 兴城苹果

兴城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月13日,“兴城苹果”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查公告,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止到目前,我市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数2件。

兴城市盛产水果,果品历史悠久。有果树40万亩,1300万株,其中苹果750万株,居各类水果之首。独特的水土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兴城苹果”色泽鲜、果形正、果面光、皮薄肉脆、风味香甜、汁多爽口的六大独特品质。

四. 山东省 威海 乳山市 乳山苹果

乳山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乳山是全国闻名的“烟台苹果”的重要产区,在2007中国苹果年会暨陕西果品推介会上,乳山市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苹果20强县(市)”称号,列全国第16位。

乳山市海拔较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苹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乳山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据《乳山市志》记载,1910年黄疃村村民从烟台引进西洋苹果栽植成功。后自20世纪40年代起,绵苹果、伏花皮、秋花皮等苹果开始在境内陆续栽植。建国后,乳山苹果栽植面积不断扩大,栽植种类日渐繁多。1955年实行农业合作化后,苹果栽植开始进入初盛期,品种以大国光、金帅、红玉、青香蕉、红香蕉为主。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是乳山苹果的大发展期,品种以小国光、新红星、新红玉等为主,栽植区域遍布全境。1980年以后,苹果新品种红富士、乔纳金、红津轻、嘎啦等被大量引进,由于品质优,价格高,效益好,全县掀起了红富士等苹果的栽植和改良热潮,小国光等品种被大量嫁接改造,老品种被大量淘汰。2000年后,在龙头公司中鲁果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果汁用高酸苹果澳州青苹、瑞林、瑞丹、酸王等品种在乳山寨、大孤山等镇进行了大面积栽培,栽培面积达万亩;同时,崖子镇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苹果中晚熟结构,发展了万亩红将军苹果生产基地。据统计,至2007年,全市苹果栽植面积已达15万亩,年产量28万吨。目前,苹果已成为乳山市产量第一、品质最优的水果。

乳山苹果,果实着色面大,颜色鲜艳,果肉细腻松脆,含糖量高,口味香甜可口,尤以崖子、午极、冯家等北部山区所产为最佳,其中,崖子镇注册的“垛山”牌苹果,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深受各地青睐。乳山苹果品种繁多,早熟、中熟、晚熟品种齐全,早熟品种有藤牧一号、嘎啦等,中熟品种有红津轻、乔纳金、新红星等,晚熟品种有红富士、王林、世界一等,鲜果上市时间达8个月之久。乳山苹果及果制品畅销国内各大城市,远销欧、美、亚、非等各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苹果,蔷薇科苹果属,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糖类,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胡萝卜素等,有“记忆果”“明目果”的美称,是老幼皆宜的水果之一。中医认为苹果有生津、润肺;除烦解暑、开胃醒酒、止泻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对高血压的防治有一定作用。 欧洲人说:“一天吃一个苹果,医生远离你”。在美国,营养学家们把苹果列为10种最有营养的食品之一。

地域范围

乳山地处山东半岛东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1′~121°51′,北纬36°41′~37°08′,南北长48km、东西宽60km,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辖15个镇(办事处),601个行政村,现有苹果园面积20万亩,年产苹果33.9万吨,收入10亿元。地域保护面积1.33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乳山苹果为大型果,果形端正、多为扁圆形,果梗较细,少数果梗基部有肉质突起。果皮光洁、色泽鲜艳。成熟果实果面底色淡黄,着暗红或鲜红色霞或条霞,果实多汁爽口、果肉松脆、风味芳香,耐贮藏。 2、内在品质指标:果肉黄白色,肉质致密,细脆、果汁多,酸甜适口,芳香味浓,无涩感,品质极上。果实可溶性固型物含量14~18%,可滴定酸含量为0.2~0.35%,果实硬度7.5~9.8kg/平方厘米,极耐贮藏,可贮藏到翌年四五月份。 3、安全要求:乳山苹果执行《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844-200)标准。

五. 河南省 洛阳市 洛宁 洛宁苹果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良好,平均海拔高度800--1200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苹果生长,加之工业经济不发达,环境污染小,1986年被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县现有苹果面积20.5万亩,主要分布在上戈、罗岭、故县、城郊、东宋等乡(镇),品种主要有红富士、嘎啦、新红星、美国8号。2005年总产量达1亿公斤,其中绿色食品苹果2000万公斤,商品果率85%以上,实现总产值1亿元。上戈镇是“上戈牌”优质苹果的主产区,苹果栽植面积4.6万亩,年苹果总产5000万公斤,人均苹果收入2000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以上。目前,苹果生产在洛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发展县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洛宁苹果以个大、色艳、味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耐贮耐运等特点,1986年以来,在全省和省、市同类产品鉴评会中屡屡夺冠,共获得45项次优质产品奖。1998年“上戈牌”红富士苹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4年“上戈牌”苹果被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4年引进了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的SOD及富硒、富钙、富锌和多微营养苹果生产新技术,优质的品质引起了省内外专家的关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确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县还有一定贮藏、加工能力,现有果品冷库3座、土窑洞2000余孔,年贮藏量440万公斤,果品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消耗残次苹果3000公斤,3个果品批发市场,年交易果品2000万公斤,还有2个果袋厂,几乎达到一年四季都有苹果供应满足市场消费和企业需求。

近几年,立足洛宁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据,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加强新品种及新技术技术引进、推广、应用,严格按照绿色果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广果实套袋,果园种草,四季修剪,配方施肥,铺反光膜,生物农药等先进生产技术,确保了绿色果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争取通过2--3年的努力扩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规模,使全县苹果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商品果率达90%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其中年产绿色食品苹果4000万公斤,SOD苹果100万公斤,多微功能苹果500万公斤。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健全完善苹果销售体系,实现果品优质优价,真正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

洛宁苹果发展潜力很大,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在在品牌、规模上均有长足的发展。由于缺少销售、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化难以形成,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人士都来关心、支持洛宁苹果的发展和开发。

信息来源:洛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六. 山东省 烟台 海阳市 海阳苹果

海阳苹果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的。海阳苹果可以说遍山都是,以北部山区各镇为多和好。海阳“皇家”牌红富士,凭着单果个大均匀、品质优、着色好等特点,更是荣获了全国红富士苹果评比第1名。

郭城镇是海阳市最大的苹果产区,全镇果树面积5.5万亩以上,年产量约20万吨,带动了一大批果农走上致富路。海阳市王家山后村注册的“皇家”牌红富士,凭着单果个大均匀、品质优、着色好等特点,不仅荣获了全国红富士苹果评比第1名,而且在1994~1995年度单价高于一般红富士3倍,出口新加坡等的售价高达2美元/kg。

七. 山东省 日照 岚山区 日照苹果

从30年代开始引进苹果。至建国初期,仅有巨峰镇大卜落村、尹家河大宅科等3个村有零星载培。 1952 1955年,中央扶持革命老区,从辽宁调入13万株果苗,苹果始有发展。1956年,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苹果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六、七十年代,苹果发展出现第二个高峰,面积达6万多亩,主栽品种为小国光、金帅、红香蕉、辽伏等。八十年代中期,通过学五莲山区开发发展苹果生产经验,引进栽培红富士、新红星等良种,出现了第三个高峰,面积达10万余亩。随着市场经济下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已逐步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配套的苹果生产模式。早熟品种有藤木一号、辽伏,中熟品种以嘎啦、新红星为主,晚熟品种以红富土为主。果晶远销浙江、安徽、广东、福建、上海等省内外地区。随着国内外先进的栽培技术的不断引进和推广,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果树技术管理措施。由过去的大冠稀植等粗放管理发展到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四季修剪、壁蜂授粉、疏果、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措施广泛应用,使果晶品质和产量大幅度提高。苹果生产向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方向、产业化方向发展。1997年10月,河山镇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四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并为苹果注册了“旭光”牌商标。“旭光”牌苹果多次荣获“山东省优质果品”,1999、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99年3月获得绿色食品证书,连续多年以高于市场数倍的价格出口到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市场,是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的苹果品牌.

八.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秦安苹果

秦安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秦安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秦安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秦安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是全国北方落叶果树栽培的最适宜区,也是国内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尤其以苹果为主的果树面积达33.29万亩,年产优质果品1.8亿公斤,实现产值2.16亿元,其中苹果面积21.11万亩,结果面积10.4万亩,年产优质苹果10136万公斤,实现产值13563万元。

由于秦安气候条件优越,孕育了闻名遐迩的“花牛”苹果,新发展的4—5代“花牛”和富士系列苹果更是色鲜味醇,果型端正,风味独特,远销国外俄罗斯、尼泊尔、印度等国家,国内上海、广州、湖南、河北、内蒙、青海等地。1997年新乔纳舍、新红星苹果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特林果产品鉴评会金奖,同年矮生苹果获甘肃省首届林果产品展览交易会银奖。

秦安苹果产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主要支流的葫芦河下游。位于东经105°20′—106°20′,北纬34°44′—35°11′之间,海拔高度1120—1700米,属陇西黄土高原渭北梁峁沟壑山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土壤深厚肥沃,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河谷地区水源主要是境内的葫芦河、清水河、南小河和西小河,山区水源主要依靠集雨节灌水窖水,区域内无工业污染,为天然绿色食品生产区。秦安苹果种植区包括秦安县行政区域内的兴国镇、西川镇、莲花镇、陇城镇、郭嘉镇、云山乡、刘坪乡、叶堡乡、安伏乡、魏店乡、王铺乡、王窑乡、千户乡、王尹乡、兴丰乡、中山乡、五营乡十七个乡镇。从事苹果栽培的果农有7.4万户,95%的村都有苹果园,目前栽培面积2.65万公顷,年产量30000万公斤,2010年规划发展到4万公顷,年产秦安苹果40000万公斤。

九.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苹果

威宁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威宁苹果是贵州毕节威宁的。威宁坚持把苹果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重要抓手,依托独具优势的地形和气候,按照“品种优良化、布局合理化、种植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管理集约化、技术标准化、果品安全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系列化”的发展思路,坚持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了解,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以上资金,专门用于苹果良种选育、引进、扩繁、高产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按比例逐年增加。实行分类投入,对新建果园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补贴范畴,其中矮化每亩按4800元的投入标准补助,苗木实行全额补助,不足部分给予3年期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补助,乔化苗木每亩补助300元。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坚持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范栽植的原则,全力推进苹果产业规模扩张。

目前,全县优质苹果面积已达到33万亩,其中今年新植13万亩,初步形成了南部以黑石头镇、北部以雪山镇、西北部以牛棚和迤那及中水镇为中心的3个万亩以上苹果生产优势区域带,在迤那、黑石头、中水、牛棚、雪山等地建成示范园1万余亩,海升集团在迤那建成了3500亩矮化密植肥水一体化标准示范园,计划明年在中水、雪山、黑石头3个乡镇建立3000亩矮化密植肥水一体化标准示范园。大力引进企业和发展合作社,全县有苹果企业、专业合作社54家,在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不断扩大销售半径,从原来的以果园内销售为主,扩大到销售到县外、省外市场,随着淘宝、微商等电子销售手段,正逐渐打开全国各地的其他市场。品牌效应不断增强,“炭上红”和“黔山红”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并且“炭上红”荣获贵州省著名商标称号。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十.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苹果

庆阳苹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庆阳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庆阳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位于北纬35°14′28″—37°9′13″之间,海拔1100米–1600米,属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全部7项主要生态指标和6项辅助指标,是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最佳适生区。西峰、庆城、宁县、合水、正宁、镇原6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

庆阳栽培苹果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栽培绵苹果的记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市的“三大主导产业”之首,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技术服务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大力实施国家级、省级苹果标准园创建项目和市县乡3级优质苹果“千百十”科技示范园建设工程,已基本形成了规模化栽培、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有苹果面积118万亩,产量40万吨左右,产值14亿元以上。已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16万亩;通过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有机转换产品认证40万亩。有22个乡镇人均苹果面积达到1.5亩,21个乡镇苹果收入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庆阳苹果以其果实硬度大、果形高桩、色泽鲜艳、蜡质层厚、酸甜适度、耐贮耐运、食用安全等特点,畅销广州、上海、成都、北京、香港等国内大中型城市和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国家。

庆阳是全国苹果优生区之一,所产苹果硬度较大、果面洁净、色泽鲜艳、酸甜适度,品质优良。据测定,庆阳红富士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5%,维生素C含量4.2mg/kg,总酸量0.21%,均高于国家鲜苹果GB1051-89标准。另据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检测,感官、营养及卫生指标均符合《绿色食品温带水果》(NY/T884-2004)标准要求,贮存5个月后,硬度为7.5kg/cm2,高于其它地区。

地域范围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介于东经106°21′16″-108°42′48″,北纬35°14′28″-37°09′13″之间。东部与陕西的宜君、黄陵、富县、志丹等县连接;北部和陕西省的吴旗、定边继宁夏的盐池县为邻;西部同宁夏的同心、固原、彭阳县为界;南部和我省的平凉和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接壤。南北长207公里,东西宽20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市内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部低,呈簸箕形,故有“陇东盆地”之称。市辖庆城、合水、正宁、镇原、宁县、华池、环县7县和西峰区,116个乡镇。

庆阳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96个乡镇。包括西峰区的7个乡镇、庆城县的15个乡镇,环县的7个乡镇、华池县的8个乡镇、合水县的12个乡镇、正宁县的10个乡镇、宁县的18个乡镇、镇原县的19个乡镇。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庆阳苹果产区,地貌特征多数为高原及沟壑。土壤为黑垆土和黄绵土,土层深厚,黄土覆盖80-230米,而且质地疏松、透气蓄水保肥能力强,富含钾、镁、钙、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有机质含量大约在1%以上,土壤氧气浓度为10-15%,pH值为7.0-8.4,总盐量低于0.28%,有利于苹果根系生长,保证树体和果实生长发育所需要水分、养分,有利于提高苹果品质,是形成庆阳苹果特色的基础条件。

(2)水文情况:庆阳苹果产区系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沟壑区,市内有马莲河、浦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五条河流,较大的支流有27条。年平均总流量26.7立方米/秒,总经流量8.43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净储量约43.39亿立方米,动储量3714万立方米。市内年降水量为550-680毫米(全国生产最适宜区要求:降水490-660毫米),降雨适中,水源纯净、无污染。这一降雨特点使得空气湿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繁殖,果树病虫害的侵染种类少、危害较轻,果园用药浓度低、次数很少,并且这一区域暂时没有形成工业污染,苹果生产环境和地域特征得到保护。

(3)气候情况:在苹果生长期(4月-10月),庆阳苹果产区海拔在880-1400米之间,光照强度为35000-50000米烛光,年日照时数2200-2500小时,其中8月-9月份在300小时以上;平均气温在13℃-18℃,大于10℃的积温在1500℃-3000℃,夏季6月-8月均温在19℃-23℃,绝对高温≥35℃日数不超过5天。开花期温度为15℃-23℃,花芽分化期温度为20℃-25℃,果实发育期温度在25℃左右。而且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11.6℃-16.8℃,白天果树养分积累较多,夜晚消耗较少,果品中糖、酸和维生素等的含量增加,风味浓,肉质脆。这一气候特点非常适宜苹果生产,属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全国苹果区划研究报告中的我国苹果生产最适宜区。

(4)人文历史情况:庆阳苹果栽培演化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栽培绵苹果的记载。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庆阳苹果栽培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到唐宋时砂果、蜜果、红苹、白苹等已在民间庭院广为种植。在庆阳一些历史文献和地方志上屡有记载,距今1600年的《群芳谱》一书,就载有我市环县栽种沙果的史实;清乾隆年间,赵本植修《庆阳府志》共载有栽培及野生果20余种,即“梨、桃、杏、李、枣、林檎、沙果、楸子、花红、樱桃、榛子、棠球、葡萄、木瓜、石榴、山桃、来檎、柚子、柰子、核桃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宁县城乡有桃、杏、李、梨、枣、柰、核桃、桑树等树5400余株,当年“劝谕伸约”,新栽2237株;民国时期,干戈不断,时局动荡,农事不稳,果树生产频临于萧条待毙。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泡果”类型散生于宁县、庆城等地田间。庆阳商业性栽培的“苹果”主要指大苹果(即西洋苹果),西洋苹果栽培开始于1942年,由天主教传教士将红绞、国光、青香蕉等5个品种传入庆阳县三十里铺和西峰镇两个教堂内开始观赏栽培,而真正作为商业性栽培应该从1953年原西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西峰黄委会水保站建立苹果品种示范园,进入新世纪后,庆阳市把发展苹果确定为特色优势产业之一,2002年农业部又把庆阳苹果纳入中国优势产业带,庆城县率先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无公害苹果示范县,此后2006年省农牧厅又命名我省最东端的苹果生产大县——正宁县为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推荐特产